如果梵谷還活著,今天他就167歲了,然而,他只活了短短的的37年。在這飄搖的人間,幸與不幸總會不期而至, 當我們身陷痛苦、迷惑,甚至絕望之時,不妨看看梵谷,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絲微光。
當梵谷還活著的時候,他很希望通過畫畫養活自己,然而,現實讓他抱憾而亡。梵谷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那是在1888年11月,那件名為《紅色葡萄園》的作品賣了400法郎(大約相當於今天的1000-1100美元)。
梵谷《紅色葡萄園》
布面油畫 91x73cm 1888年11月
普希金博物館
梵谷活著的時候,貧窮、孤獨,不被容於世間。當他死去,世界才幡然醒悟,報之以遺憾的驚嘆。他的畫作逐漸成為藝術機構和富豪們追逐的對象,畫作價格,早已遠遠超過了一個小國的財富總量。在拍賣場上,每每出現梵谷畫作,都會引發全世界富豪瘋狂的爭奪,也會激起人們一聲聲的嘆息。
我們在此列出歷年來出現在拍賣場上,成交最貴的十件梵谷作品。
Top 1《加歇醫生肖像》
1990年5月,紐約佳士得,成交價:8250萬美元
《加歇醫生肖像》
布面油畫 67×56cm 1890年
私人收藏
加歇醫生是梵谷一生為數不多的摯友。梵谷一生中畫過近40張自畫像。但他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張男人肖像,不是自己,而是加歇醫生。1890年6月,也就是在自殺前一個月,為精心照顧他的加歇醫生畫了這幅肖像。一張收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一張則在創下梵谷個人拍賣紀錄之後,消失人間。梵谷死時,加歇醫生守在病床邊,為他畫了一張瞑目的遺像,也算對他特別的報答。
兩個版本的《加歇醫生肖像》
梵谷在信中雲,加歇醫生畫像的神情「悲哀而溫柔,卻明確而敏捷」。畫中的他,左手按著一枝指頂花,右手託頭的姿勢,顯示他有多憂煩,多疲倦。天的悶藍、山的鬱藍,加上翻領外套的灰紫,呼應身軀的傾斜無奈、臉上的怔忡失神,被視為梵谷肖像畫中的極品。
1990年5月15日,在紐約佳士得,梵谷的《加歇醫生肖像》被視為近十年出現在拍賣場上的最重要作品。作品起拍價2000萬美元,落槌那一刻,成交價已高達8250萬美元,全場譁然!這一價格是之前梵谷個人作品成交紀錄的兩倍,也創下當時藝術品拍賣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價格穩坐世界最貴藝術品寶座14年,直到2004年被1.04億美元成交的畢卡索作品《拿菸斗的男孩》打破。
第二天一早,這件天價作品的買家浮出水面——時任日本第二大造紙商——大昭和製紙名譽主席齊藤了英驕傲地對外宣布,這件梵谷的作品是他的了。雖然成交價是他預計的兩倍,但他勢在必得:「我的原則是得到我想要的,不管花多少錢!」
然而,當齋藤了英負債死去後的1996年直到現在,《加歇醫生肖像》都沒有確切的藏所和擁有者相關的消息,這幅畫仿佛已消失在國際藝術市場。
Top 2《田野裡犁地的農夫》
2017年11月,紐約佳士得,成交價:8131.25萬美元
《田野裡犁地的農夫》
布面油畫 50.3×64.9cm 1889年8-9月
2017年11月13日,在紐約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專場中,南希·李及佩裡·R·貝斯(Nancy Lee and Perry R. Bass)珍藏的梵谷《田野裡犁地的農夫》以諮詢價上拍,最終以8131.25萬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幣5.4億元,該作被亞洲藏家競得,為拍賣史上第二高價成交的梵谷畫作。
《田野裡犁地的農夫》描繪了法國南部聖雷米的聖保羅療養院梵谷所住房間窗戶外的景色。梵谷在給弟弟的信中寫道,「多麼美麗的土地,多麼美麗的藍色,多麼燦爛的陽光!然而,透過窗戶我只能看到花園。」在他寫這封信的1889年5月底,他完成了他在聖雷米療養院的的第一幅「麥田」。
麥田之愛是自然與生命之愛的象徵,這樣的愛在凡高身上持續終生。尼德蘭黑土的麥田,童年故鄉金光燦燦的麥田,巴黎蒙馬特爾高地附近、法國南方阿爾勒驕陽下的麥田、以及奧維爾在旋轉在燃燒的麥田,在不同地方的「麥田」中,我們看到凡高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和壯烈。
Top 3《沒有鬍子的自畫像》
1998年11月,紐約佳士得,成交價:7150萬美元
《沒有鬍子的自畫像》
布面油畫 40×31cm 1890年
私人收藏
1998年11月19日,在紐約佳士得的拍賣會上,梵谷的這幅《沒有鬍子的自畫像》以7150萬美元賣出。作品此前的藏家為Jacques Koerfer家族,但直到現在,也不清楚作品的買家是誰。
在創作《沒有鬍子的自畫像》時,梵谷的母親安娜剛好70歲,梵谷希望借母親70歲生日的契機,表達自己對她的愛。
梵谷的這幅自畫像是藍色調的,背景是灰藍色,筆觸由上而下,畫面中臉部沒有鬍鬚,相對於他的很多有鬍子的肖像,這件作品顯得非常獨特和稀有。畫中梵谷光溜的臉龐乾淨利落,氣色紅潤,頭髮整潔,顯露的是一隻健康的耳朵,加上到梳和固定的髮型,讓人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梵谷。他身著藍色病號服,看起來年輕健康,眼神溫和而深邃,內心平靜,像一個聽話的孩子,以此告慰母親自己的身體恢復的很好。
Top 4《阿里斯康的道路》
2015年5月,紐約蘇富比,成交價:6633萬美元
《阿里斯康的道路》
布面油畫 91.7×73.5cm 1888年11月
私人收藏
2015年5月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夜場中,梵谷創作於1888年的《阿里斯康道路》以663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11億元成交,據悉為中國買家拍得。
距離阿爾勒老城中心幾百米,就是羅馬時期留下的古羅馬陵園阿斯利康。這條林蔭大道也被稱為「墓園路」,畫中可見道路兩旁的羅馬式陵墓遺蹟,這裡曾是信徒們的朝聖之路,還是情侶的約會勝地,也是讓藝術家和詩人尋獲靈感的形象之地。
《阿里斯康的道路》誕生於梵谷與高更共同工作時期,見證了兩位偉大畫家的短暫合作。正是以阿爾勒城外阿里斯康田野的一對對漫步情侶為創作起點,梵谷和高更分別繪就4幅及兩幅油畫傑作。
當時的梵谷正處於創作佳境,他將阿爾勒一切美好豐茂的人間景色熱切地傾注於畫布上。梵谷透過淡紫色的樹幹俯視畫面,顯示出他仍受到浮世繪畫風的強烈影響。
Top 5《雛菊與罌粟花》
2014年11月,紐約蘇富比,成交價:6176.5萬美元
《雛菊與罌粟花》
布面油畫 65×50cm 1890年6月
私人收藏
2014年11月5日,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近20年的梵谷作品《雛菊與罌粟花》在紐約蘇富比以6176.5萬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幣約3.77億元,買家為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
《雛菊與罌粟花》擁有無拘無束和狂熱的力量,畫中的花就來自幾星期後他企圖自盡的那片田野。這幅作品於保羅·加歇醫生家中完成,他借鮮豔的野花表達自己當時的精神狀況正是其標誌性創作手法。罌粟花就像一團熾熱燃燒的火焰,梵谷將飽受折磨的人生痛苦轉化成醉人的美麗。
在《雛菊與罌粟花》中,梵谷用乾淨簡練的線條勾勒出白色圓桌和樸素的陶罐,淡綠色背景、紅色的罌粟花、紫色和白色的雛菊構成了畫面的主色調。精巧的布置、靈動的筆觸和飄逸的線條,構成極具視覺感的畫面,花兒盛開的勃勃生機躍然紙上。
Top 6《在暴風雨的天空下》
2015年11月,紐約蘇富比,成交價:5401萬美元
《在暴風雨的天空下》
布面油畫 59.5×70.0cm 1888年5月
私人收藏
《在暴風雨的天空下》是梵谷自殺前兩年創作的風景畫,2015年11月5日在美國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的拍賣會上,該作以5401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1889年,梵谷在法國南部的阿爾創作了這幅帆布油畫,作品描繪了暴風雨來臨前的蔥翠田野的景象。
Top 7《鳶尾花》
1988年11月,紐約蘇富比 ,成交價:5390萬美元
《鳶尾花》
布面油畫 74×94cm 1890年5月
美國加州保羅蓋蒂美術館
1988年11月11日,《鳶尾花》以539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震驚世界。當時的媒體甚至發出了「文化和商業要保持道義上的距離」的呼籲,梵谷也因此更具傳奇色彩。
1890年5月,臨近梵谷離開聖雷米療養院之時,梵谷創作了四幅以盛放的春日花朵為主題的作品。這幅《鳶尾花》被視為梵谷聖雷米時期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作品色彩豐富,線條細緻而多變,整個畫面充滿律動及和諧之美,洋溢著清新的氣氛和生命力。
在俯瞰的畫面上,茂密的花圃中,開滿了藍色的鳶尾花,只有一株是白色,遠處是金盞花,整個畫面充滿律動及和諧之感。鳶尾花的活動區域被放在自右上向下漸傾斜的大片領域內。
Top 8《阿爾勒的基諾夫人》
2006年5月,紐約佳士得,成交:4033.6萬美元
《阿爾勒的基諾夫人》
布面油畫 65×54cm 1890年
私人收藏
2006年5月2日,在紐約蘇富比春拍「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專場中,《阿爾勒的基諾夫人》以4033.6萬美元成交。從1929年起,一直為美國鮑克溫家族收藏。
《阿爾勒的基諾夫人》創作於1890年,當時正值梵谷生命的低潮期,他與好友高更反目,又一度入住精神病院,精神面臨崩潰。然而,梵谷的創作熱情不減,僅僅以吉諾夫人為主題,就創作了五幅系列油畫。
基諾夫人是阿爾勒一家咖啡店的老闆娘,梵谷與高更居於阿爾勒時,常常邀請她作模特。畫中的吉諾夫人,著粉白衣衫,依綠桌而坐,輕託下巴,眼神斜藐,略顯憂鬱,桌上放著兩冊酒紅封皮的狄更斯小說,畫面的背景綴以小花圖案。整個畫面,色彩淡雅,筆觸細膩,與梵谷過往畫作色彩濃烈的風格有所不同。據說,梵谷是以高更的一幅素描為藍本創作這幅畫。
Top 9《聖雷米療養院與教堂風景》
2018年5月,紐約佳士得,成交價:3968.75萬美元
《聖雷米療養院與教堂風景》
布面油畫 45.2×60.3cm 1889年秋
梵谷的《聖雷米療養院與教堂風景》的特別之處在於曾為著名電影演員伊莉莎白·泰勒收藏,其作為藝術經銷商的父親於1963年在倫敦蘇富比以9.2萬英鎊購得此畫送給她。此畫掛在泰勒位於洛杉磯的住所直至她2011年離世,次年2月在倫敦佳士得以1012萬英鎊成交。
2018年5月15日,該作在紐約佳士再次回歸市場,最終大幅漲價,以3968.7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聖雷米療養院的附近是梵谷經常作畫的地方。在他精神狀況好的情況下,梵谷被允許到療養院附近散步和作畫,療養院前面的那一片橄欖樹、邊上的柏樹和白楊都成了梵谷創作的對象,那裡很多地方都成了梵谷的畫中之景。
Top 10《花瓶裡的十五朵向日葵》
1987年3月,倫敦佳士得,成交價:3970萬美元
《花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
布面油畫 100×76cm 1888年12月-1889年1月
東京損保日本東鄉青兒美術館
1987年3月10日,起拍價500英鎊的梵谷作品《花瓶裡的十五朵向日葵》在競拍中扶搖直上,最終以遠遠超出估價的3970萬美元成交,創下當時梵谷作品的成交天價,買家為安田火災海上保險公司董事長後藤康雄,這一舉措,使得連那些對美術沒有興趣的人都認識梵谷的「向日葵」系列。
在交易過後其真偽曾一度引起爭論——1998年6月9日,8位著名國際藝術品鑑定專家聯合指出:日本這幅《花瓶裡的十五朵向日葵》並非梵谷原作,而是贗品。直到2012年,才有專家認定該作為真,《花瓶裡的十五朵向日葵》現藏日本東京東鄉青兒美術館。
《魯林肖像畫》
布面油畫 64.4 55.2cm 1889年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公開交易的作品之外,通過藝術商,也有不少高價成交的梵谷作品。比如,梵谷的其中一幅《魯林肖像畫》就以私下交易的方式,通過藝術商Thomas Ammann,在1989年8月以58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梵谷1889年創作的一幅《麥田與柏樹》也通過藝術商Steven Mazoh於1993年以57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