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過了「小年」,西安城牆、大唐芙蓉園還有大唐不夜城等幾個景區的燈展已經璀璨開展,西安城裡的年味越來越濃鬱了。雖說現代人過年已經簡化了許多,但有些準備工作,家家戶戶還是都得做的。將家裡徹底來次大掃除,就開始進入廚房,準備過年時必不可少的美食了。
西安人過年離不開肉,「蒸碗子」是重頭戲。
「蒸碗子」是西安話,指的是包括「粉蒸肉」「黃燜雞」「梅菜扣肉」「粉蒸排骨」等等一系列用碗裝、用蒸製的方法製作出來的美食。過年時家裡來客人,直接拿做好的蒸碗上鍋一蒸,幾分鐘就是一道硬菜。
在一系列的「碗子」裡,西安人最常做的還是粉蒸肉。粉蒸肉這道美食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做法大概相同。用肥瘦參半的五花肉切成片,把江米(大米)焙乾、碾碎,和饃碎一起用面醬把肉拌勻,放上炸好的紅薯塊墊底,然後上鍋蒸熟即可。
過年時一般都會多蒸上幾碗,等家裡來客時備用。如果過年時候你到西安人家裡吃飯,席面上大多都會有粉蒸肉這道硬菜。
西安人過年也離不開油炸,炸丸子、炸豆腐、炸紅薯……炸好的食材儲備妥當,都是配菜,但也必不可少。
丸子、豆腐炸好之後,就成了三鮮丸子湯裡的主要配料。再加上粉絲、菠菜、橡皮等等,一道經典湯品就上桌了。我過年時去別人家做客,發現西安人做這道湯的家庭很多,而且往往口味都差不多。
西安人油炸美食裡還有一道經典,西安話叫做「炸果子」。
果子不是吃席的菜品,而是屬於招待親戚的零食系列。過年時客人來家裡,主人把瓜子、糖、乾果、水果和果子分別裝盤,親戚朋友就開始邊吃邊聊了。
雖然家家戶戶都做炸果子,但果子的花樣實在太多,陝西人對麵食具有天生的想像力,可以用面捏出各式各樣的形狀,麻瓜狀、麻葉狀、傘狀等等。
炸果子吃起來又酥又脆,不過做起來比較費勁。面要扞得越硬越好,所以比較費體力。印象中以前親戚家裡家家戶戶都會做炸果子,但這兩年越來越少。老人們已經做不動了,年輕人因為工作繁忙等等,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學習。或許,炸果子這項手藝,再過幾年就真的會消失……
現在過年待客,方式越來越多樣了。很多人選擇去餐廳吃飯,覺得方便;但也有留在家裡過年,自己做自己吃,圖一個熱鬧。再過兩天就是除夕了,你家的過年食材做起來了嗎?
END
商務合作
工作微信:laopaluo
旅行達人|自由撰稿人|百家號導師|入駐多家自媒體、OTA平臺
全網@小漁的行旅日記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