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風俗習慣

2020-12-12 搜狐網

  臺灣自從明末清初福建、廣東人民大規模移居開墾,才逐步被開發。日本殖民者雖然挖空心思實行民族同化,但遭到臺灣同胞的頑強抵制。國民黨遷臺又有大批大陸人員來到臺灣,所以臺灣漢族同胞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俗許多與大陸基本相同,一般保持著閩、粵地區的特徵。

  (一)衣食住行

  1、衣飾。以往鄉村男女多穿漢服。中年以上的婦女喜著長衫,或短衣短褲;老年人喜著青黑色衣衫或香雲紗;日本統治時期西裝革履開始流傳到鄉村,幾十年來已相當普及。城市婦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裝。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裝或港衫西褲。鄉村男女則常戴鬥笠或裹毛巾,以蔽風日。

  2、飲食。臺灣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為主食。節日喜慶時,多用雞鴨等豐盛酒菜宴請客人。臺灣居民都嗜酒,祭祀神明,宴請客人,必備良酒。春夏之交,秋冬之際,多以中藥燉煮動物性食品以提神補身。菜餚多用味精、砂糖等調味。酒樓飯店經營川粵、京、津、蘇、浙、湘、閩等地風味飯菜。高山族同胞目前生活水平還較低,有些仍以芋頭、甘薯為主食。

  3、居住。臺灣的房屋造型,大體可分為中、西、日式三種。中式為平房,多是閩南式樣,有一條龍、轆轤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濁水溪為界,農村村落,北部為散居型,南部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處,以避風沙。西式多是樓房,從前都是磚造,近年來大多改為鋼筋水泥。日式則在平房內鋪以「榻榻米」。市鎮房屋多屬西式,隨著近年來工商業的發展,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但由於人口增長過快,住房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仍有許多人居住在簡陋鬥室。

  4、行走。目前,臺灣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摩託車。近些年來汽車、飛機、輪船、火車的數量增加,比較方便,私人汽車大量增多。出租汽車普遍於市鎮。有不少的客車備有冷氣。但大部分農村地區仍交通不便,河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區無路可走,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

  (二)婚喪喜慶

  1、婚嫁。從前,臺灣的婚禮規矩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別。一般需經議婚、訂婚、完聘、迎親四個階段。結婚年齡,一般男不超過30歲,女不超過25歲。目前已由媒人介紹改為自由戀愛,花轎改為汽車,到法院公證結婚。但是臺灣婚禮的鋪張浪費現象十分嚴重,使許多青年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在農村,有部分人樂於集體結婚。高山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多是幼年時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後常有離婚現象。

  2、喪葬。葬禮同大陸相近,父母死後,當夜要由兒女守靈,全家舉哀,供飯一碗,焚紙錢,並為死者趕製壽衣,同時走親告友,購進棺木,然後祭祀。祭罷,子女扶屍就殮,仃柩室內,早飯供奉「孝飯」並輪流啼哭,然後擇日出殯,出葬隊列如長龍,親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謝辭行。然後用貨車運棺木至墓地埋葬。目前,火葬已相當普遍。臺灣一些地方設有殯儀館、火葬場及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灰。

  3、生育。婦女生了孩子,必須告訴親友,名為「報喜」。滿月時,則以紅蛋分贈親友、鄰居,以示吉利。孕婦分娩至滿月,稱「做月子」,一月以內多以麻油豬肝為副食。外祖父母在滿月、四月、周歲時,必須送衣服禮物給嬰兒。臺灣重男輕女比較嚴重。生男不論彌月、周歲、16歲,都舉行隆重的儀式,而生女則大為簡化甚至不舉行儀式。近30年來,臺灣當局推行「家庭節育計劃」,提出的口號是「兩個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樣好」。

  4、壽慶。臺胞喜歡過生日。男女成人後,每逢誕辰,都由家人準備素麵、香燭等舉行簡單慶祝儀式。一般從50歲時起開始稱壽。60歲為下壽,70歲為中壽,80歲為上壽,90歲為耆壽,百歲為期頤。每逢壽期,由子孫發起慶祝,邀請親朋,頗為隆重。

  (三)禮贈禁忌

  1、禁以手巾贈人。從前,臺灣民間喪家在辦完喪事後送毛巾給弔喪者,用意在於讓弔喪者與死者斷絕來往。所以,臺灣有「送巾,斷根」之說,因此,在一般情況下,若贈人手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利的喪事與斷絕、永別之意。

  2、禁以扇子贈人。扇子價廉易碎,用於夏季扇涼,一到秋深天涼,即有「秋扇見掮」,意即太絕情,用完後就被甩掉,狠心拋棄。臺灣民間有俗語:「送扇,無期見」,即基於此種心理。戀愛的青年男女贈送扇子表示快冷的意思,說明心不誠,因此,千萬不要以扇子當禮物贈人。

  3、禁以剪刀贈人。剪刀屬傷人的利器,其含有「一刀兩斷」、「一剪兩斷」的意思。贈剪刀會使人有不懷好意之感。所以,切勿以剪刀贈人。

  4、禁以雨傘贈人。臺語「傘」與「散」同音,若拿傘來贈人,猶表送「散」給對方之意,且臺語「雨」與「給」同意。「雨傘」與「給散」同音,難免會引起對方誤解。

  5、禁以鏡子送人。因為鏡子容易打碎,「破鏡難圓」。還有好象嫌人醜陋,讓人家照鏡子好好看看自己的意思。

  6、禁以鍾送人。因為「鍾」與「終」同音。送鍾會使人想到「送終」,易引起友人的反感。

  7、禁以甜果送人。甜果即年糕,是臺灣民間過年祭拜神明祖宗時的必備之物,但在喪家守孝時嚴禁蒸食。因此,如以甜果贈人,會使受贈者聯想家裡發生了喪事。自然要忌諱。

  8、禁以粽子贈人。臺灣民間喪家習慣上既不蒸甜果,也不贈粽子。如以粽子送人,會被誤解為把對方當喪家,故此也在忌諱之列。

  9、禁以鴨子贈人作「月肉」。「月肉」是指分娩一個月以內的婦女吃的肉。她們吃的「月肉」通常是是麻油鴨、豬腰仔、豬肝等「熱性」食物。鴨子屬「冷性」,她們不宜吃用。並且臺灣有「死鴨硬嘴閉」、「七月半鴨仔,不知死期」等俗語,若以鴨子作為賀喜禮物,會使人聯想到不祥的兆頭。

  


相關焦點

  • 臺灣風土人情-風俗習慣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臺灣最新資訊 > 正文 臺灣風土人情-風俗習慣
  • 臺灣風土人情-風俗習慣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臺灣最新資訊 > 正文 臺灣風土人情-風俗習慣
  • 臺灣某組合公然在節目中羞辱內地風俗習慣和歌迷
    臺灣某組合公然在節目中羞辱內地風俗習慣和歌迷
  • 臺灣某組合公然在節目中羞辱內地風俗習慣和歌迷
    臺灣某組合公然在節目中羞辱內地風俗習慣和歌迷
  • 盤點外國的風俗習慣
    在地球上有著兩百多個國家,想要完全的了解各個國家的風俗習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即使是現在我們對於自己國家的風俗了解的都不是很透徹,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其他國家文化的濃厚興趣,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幾個國家的風俗習慣。
  • 尼日風俗習慣
    尼日人一般結婚都很早,男子18-20歲,女子標準結婚年齡是14歲。女子超過這個年齡還未婚嫁,則成為「老姑娘」,除非降低彩禮要求,否則很難嫁出去。由於受前宗主國法國的影響,在一些飲食習慣當中也烙上法國的印記,如吃法式麵包,牛扒,雞扒,蔬菜沙拉等等。當然,能夠吃上法式飲食的,都是些上層人物,有錢人家,出國留洋回來的成功人士。大多數民眾日常還是以吃混雜主食為主,肉類對他們來說,還是奢侈品。普通民眾一般都是用飯(多是混合主食)拌濃稠湯汁用手抓成飯糰吃。
  • 馬來西亞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國家,也有很多華人在馬來西亞做生意的,去馬來西亞旅遊的也慢慢多了起來,相信以後也會去馬來西亞的機會會更多,那麼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是有必要的,馬來西亞都有哪些比較主要的風俗習慣呢?馬來西亞人還有佩戴短劍的習慣。在他們眼裡,佩戴短劍是一種力量、智慧、勇敢、和吉祥的象徵。
  • 胡巖:宗教 迷信 風俗習慣
    換言之,單個人或家庭的生活習慣不是風俗習慣。風俗習慣不是短暫的、倏忽而逝的,也不是屬於個別人或家庭的,它總會在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和一定的人群中形成和存在;但它又不是亙古不變的,在任何民族或族群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風俗習慣總會有所變化。風俗習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體現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產勞動、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社會交往、節慶活動。
  • 精選一組澳大利亞、剛果及西班牙的風俗習慣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一般說來,一個民族愈文明,愈彬彬有禮,它的風俗習慣也就愈沒有詩意。西班牙人鬥牛充滿風險,但西班牙人沒有禁止這一風俗,這樣的例子在世界上不勝枚舉。因為風俗浸透著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對一種濃鬱的表現民情民意的風俗,最好不用禁令,應該春風化雨。一,澳大利亞的風俗習慣。
  • 義大利留學的風俗與習慣詳解
    義大利留學的風俗與習慣詳解。對於赴義大利留學的學生來說,您對於義大利留學的風俗和習慣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編就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義大利留學的風俗與習慣詳解--】天主教為意第一大宗教,但政府沒有正式將天主教明定為國教。
  • 德國新年節日的風俗習慣
    新年是德國人最隆重的節日,德國人會放下所有的工作去熱烈的慶賀這個節日,那麼具體有哪些風俗呢?1、準備工作進入新年前,德國整個的家族人員都加入新年的入緒工作。例如要準備豐盛的紅酒,各種美味的燒烤肉,香溢的奶酪等等。這樣充分的準備才能夠保證順利的進入下一年,同時也象徵著來年運氣豐盛生活豐厚,用全家人真誠的心去迎接這個隆重的節日。
  • 中華文化風俗大觀之——臺灣風俗志(一)
    )成立了「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後又成立了「史料編纂委員會」、「史料編纂會」,均是當時臺灣總督府的官屬機構。不僅官方積極成立臺灣研究機構,民間靠己力的研究也相當有份量,即將要討論之片岡巖著作《臺灣風俗志》,其價值已被認定可與伊能嘉矩的《臺灣文化志》相併而論,是為一部研究臺灣風俗習慣的巨作。
  • 泥河風俗習慣略述1
    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的歷史進程中,本村民間形成了繁雜的風俗習慣,這些民情風俗的內涵和外延特別豐富、廣泛,幾乎囊括了人們的全部生活,逐步成為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本地民間風俗習慣的類型名目還不統一,但大體可分為幾個大的類別。
  • 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大家知道重陽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重陽節主要有曬秋、放紙鳶、登高、吃重陽糕、祭祀海神、祭祖、賞菊、辭青、享宴祈壽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
  •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風俗習慣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風俗習慣澳大利亞墨爾本一直以來都有購物之都的美譽,因為其是澳大利亞的服裝設計中心,有80%的紡織品都是在這裡製造出來的,經過了巧妙設計的商店街主要集中在史旺斯頓街與伊利莎白街,這兩個街道上我們可以買到各種名牌的服飾,看到很多設計師的作品,擁有很好的購物環境,在價格方面也是比較合理的。
  • 大年初四,風俗習慣知多少
    卻被老人家叫住並開道了一番,說今天有許多的風俗習慣,要遵守。迎灶神不出門。在中國的民間,農曆正月初四是羊日,是三陽開泰吉祥的象徵,所以要求晚輩遵守一些傳統的風俗習慣。今天也是迎接灶神的日子,灶王爺回到民間後,要進行查點戶口,家家戶戶的人都要守在家中,準備飯菜迎接灶王爺來清點,就不出門了。吃剩飯勤持家。按老話說的,大年三十要做比平時更多的飯菜,顯得家庭富裕,不少吃喝。
  • 訪問學者在新加坡生活有哪些風俗習慣?
    訪問學者在新加坡生活有哪些風俗習慣? 新加坡雖然是一個華人眾多的發達國家,但是很多風俗習慣跟國內不一樣。許多人會選擇做訪問學者去新加坡訪學,那你們對於新加坡風俗習慣了解多少呢?小編為大家帶來新加坡文化風俗須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四川一年中節日的風俗習慣
    但不知道其它地方的風俗是怎樣的。作為地道的四川人。四川風俗習慣從小到大都是經歷過的。從春節說起,四川特別忌諱說話。一直流傳下來的春節忌諱是:1: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就是不管怎樣,一年結尾的臘月三十和正月初一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晚上吃過飯給孩子拿壓歲錢,也是多年傳下來的一種風俗。2:結婚的女兒不能臘月三十在娘家過夜。
  • 端午節各地風俗盤點 各省特色風俗習慣
    原標題:端午節各地風俗盤點 各省特色風俗習慣 端午節不僅有吃粽子的風俗,而且各省根據地域特點也會有各自的特色風俗習慣,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端午節各地風俗習慣,看看你的家鄉都有什麼樣獨特的風俗嗎?
  • 重慶墊江的風俗習慣
    高峰薅秧歌——稻田裡薅出的民調高峰薅秧歌其調子優美,節奏高亢,句式整齊,合轍押韻,語言樸實,詼諧幽默,是墊江人民在薅秧時形成的口頭文學,把反映時令、農事、愛情等風俗習慣,創造性地運用到調子中,形成異彩紛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