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堆煙 盛家後人今何在

2020-12-12 中國臺灣網

 

  在中國近代史上叱吒政商兩界的盛宣懷家族,註定是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巨額的財產、極高的地位,有多少惠及了盛家後代?「盛宣懷檔案年展」正在上海圖書館舉行,人們深感興趣的是,150年之後,盛家兒孫今安在?盛承洪,盛宣懷重孫,是唯一出席「盛檔」展覽開幕式的盛家嫡傳後人,昨天,他在香港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電話採訪。

  祖輩故事說不完

  庭院深深深幾許?盛家的繁盛已成歷史雲煙,年過六旬的盛承洪很敬重曾祖父改寫中國近代歷史的傳奇經歷,但談起祖上的事情,他的語氣委婉平和——無論是風花雪月抑或命運浮沉,畢竟相隔百年。

  作為一名普通的商人,盛承洪透露了些許家事。父親盛毓郵和叔叔盛毓度已過世,盛宣懷的曾孫輩大多經商,從事餐飲和房地產業的比較多。身出名門望族,兒時的回憶會比普通人特殊,看到的聽到的,也比同齡人多些。「祖上的傳奇故事難以複製,我們後代都很低調。」不過,盛承洪承認,盛宣懷一生的故事,從官場歷練到平步青雲,辦學堂、創電報局、修鐵路,以及和李鴻章、孫中山等當時政界、商界巨腕的交往,每件事情後面都有說不完的故事。「聽父輩親口說和聽旁人轉述,心情還是不一樣的。」

  海留園到東京

  盛承洪回憶,在他小的時候,已隨父親搬離了盛宅。小家庭租住在極斯菲爾路(今萬航渡路),離開靜安寺比較近,自己常和家人去那裡遊逛。盛宣懷的孫兒輩中,盛承洪的叔叔盛毓度早年留學日本,先後畢業於東京成城學園及京都大學。上世紀50年代初,盛毓度在日本東京經營一座中國宮殿式的留園飯店。盛承洪在16歲那年離開上海,隨父親盛毓郵東渡,和這位叔叔往來最多。如今,東京的留園飯店已經是日本名流顯要宴請聚會的場所之一,接待過許多國家政要。在上海陝西南路上的留園,曾是盛宣懷的花園住宅,現在是一所同名餐館,盛承洪也參與經營。此外,考慮到交通大學前身南洋公學正是由盛宣懷創立,交大(閔行校區)的留園也是盛家後人出資建造,留園在香港和深圳都有分店。

  家譜修到第四代

  盛承洪回憶,當時曾祖父有七房太太,同父異母的兒子中,也有英年早逝的。堂兄盛承業已經98歲高齡,現生活在上海,還在為編修家譜的工作操勞,他們之間常常相互聯繫。「不看家譜的話,要叫我一一道來承字輩的兄弟,我也記不清,有些不怎麼聯繫了。」目前,盛家家譜整理接近尾聲,盛承洪已經看到了草稿。另外,「盛宣懷檔案」還可能點點滴滴地分藏在各個子女手中,比如盛毓郵,傳到的是盛宣懷當初和日本政界、商界的通訊記錄。盛承洪已將其整理成冊,計劃本月中旬在日本出版。「日本各界關心『盛檔』的,也大有人在。」由於近年來關心家譜的修訂工作,加之在上海還有生意要打理,盛承洪過一陣子就要往返東京、上海、香港等地,由此和上海圖書館的「盛檔」整理人員打了交道。本次上圖「盛檔年展」開幕儀式上,也只有盛承洪一人代表盛家後人參加了開幕式。

  「好多檔案都是我從未看見過的,只在兒時聽說,資料藏在盛氏祠堂中(現玉佛寺),這要感謝過世的長輩們悉心照顧和上圖的整理。這些實物從各個角度,真實還原了曾祖父的一生。」另外,看到曾祖父的親筆在信紙上勾畫,事必躬親,工作態度嚴謹,這點讓盛承洪印象最深。

相關焦點

  • 「四大家族」的後人今何在?
    當年四大家族,後人今何在呢?四大家族,指的是蔣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陳果夫、陳立夫家族。蔣家,蔣經國的三子蔣孝勇有三個兒子蔣友柏、蔣友常、蔣友青,蔣經國的次子蔣孝武的兒子蔣友松、女兒蔣友蘭近年也漸被媒體曝光,長子蔣孝文有女兒蔣友梅。蔣家第四代人丁興旺。另有蔣經國非婚生子章孝嚴和章孝慈,其中章孝慈已過世,章孝嚴不久前認祖歸宗。蔣緯國有兒子蔣孝剛。
  •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空曠幽深的庭院,不知有多深?只見楊柳叢叢,濃蔭密蔽,晨霧蒙蒙;深院的一道道門上,簾幕低垂,不計其數。浪遊不歸的丈夫,騎著籠頭飾玉、寶雕花的駿馬,正在煙花柳巷中尋歡作樂,可她只能幽閉深門,忍受寂苦的煎熬。
  •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正是他那句:「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讓我有了靈感,取下了這個標題。
  • 國民黨「四大家族」後人今何在?
    當年四大家族,後人今何在呢?四大家族,指的是蔣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陳果夫、陳立夫家族。蔣家,蔣經國的三子蔣孝勇有三個兒子蔣友柏、蔣友常、蔣友青,蔣經國的次子蔣孝武的兒子蔣友松、女兒蔣友蘭近年也漸被媒體曝光,長子蔣孝文有女兒蔣友梅。蔣家第四代人丁興旺。另有蔣經國非婚生子章孝嚴和章孝慈,其中章孝慈已過世,章孝嚴不久前認祖歸宗。蔣緯國有兒子蔣孝剛。
  • 讀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這句話開篇寫出少婦所在的庭院非常深,作者接連用了三個「深」字,可見庭院很寬大,顯得很空曠、閱寂,突出了少婦身處環境的幽深寂寞冷清。這樣的環境裡,女子看到的是如煙堆積的很多楊柳隨風飄舞。
  • 《蝶戀花-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宋代: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其中&34;字盡道楊柳之密,煙霧之濃。試想女主人在庭院獨上高樓放眼遙望茂密的楊柳縈繞著濃濃的霧靄仿似一幅水墨畫。奈何如此美景卻尋不見丈夫的蹤跡,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視線,內心無端升起無限悲涼來。虛數&34;與&34;相呼應,暗示阻隔視線的豈止是&34;、&34;、&34;那麼簡單。女主人因何望夫?丈夫到哪裡去了呢?既不當兵也不從商而是&34;。
  • 又到楊柳發芽的季節了,「楊柳」是楊還是柳呢?
    清代高鼎在《村居》一詩中,用「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描繪出了一幅典型的早春圖景。唐代劉禹錫在一首《竹枝詞》中,用「楊柳青青江水平」刻畫出寧靜恬美的江邊風景。宋代詩僧志南的一句「吹面不寒楊柳風」更是巧妙,把楊柳和風融為一體,讓人仿佛感受到早春和風的暖意。古人常用柳來比喻美麗的女子。
  •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只見楊柳叢叢,濃蔭密蔽,晨霧蒙蒙;深院的一道道門上,簾幕低垂,不計其數。浪遊不歸的丈夫,騎著籠頭飾玉、寶雕花的駿馬,正在煙花柳巷中尋歡作樂,可她只能幽閉深門,忍受寂苦的煎熬。
  • 「四大家族」後人今何在?
    現如今,他們的後人何在?蔣家自第一代蔣介石,第二代蔣經國、蔣緯國相繼逝世後,這個家族的光彩逐漸褪色,早已沒有了昔日的權勢。而今蔣家後代開枝散葉,人口眾多,大部分都在臺灣定居,一部分在美國生活,只有蔣經國的愛女蔣孝章及其家人在英國生活。20世紀中期後,仍然在臺灣政壇活躍的蔣家子女,只有蔣經國和章亞若的私生子章孝嚴(蔣孝嚴)了。
  • 今何在:放任人物去碰撞未知
    近日,今何在攜新書《未來,人類的徵途》亮相上海書展,並接受了《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獨家專訪。這本科幻題材的小說是他寫作道路上的一次全新探索,在今何在看來,無論是奇幻還是科幻,他的作品重點一直是人的冒險和成長。
  • 灞橋柳,沈園柳,章臺柳,古詩詞中的楊柳意象你知道多少個?
    .楊柳因「柳」、「留」二字諧音,經常暗喻離別。離別之時,滿城楊柳,鬱鬱蔥蔥,萬家屋舍掩映在楊柳的青煙綠霧之中,風拂楊柳,迎風搖曳,像是依依不捨的樣子,此情此景,情景交融,以楊柳之貌,證楊柳之名,可謂名符其實。這個時候最適合做的就是折柳相送了,這個習俗最早見於《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孫殿英後人今何在?兒子和父親「對著幹」,成萬人崇敬的大人物
    ,孫殿英後人今何在?雖然東陵大盜孫殿英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但他的兒子卻和父親「對著幹」,成萬人崇敬的大人物。 第一、東陵大盜、亂世軍閥孫殿英 1889年孫殿英出生於河南永城人,自稱是明孫承宗後人。由於他小的時候曾生過天花,所以人們都叫他「孫麻子」。
  • 讀韋莊的《臺城》,見詩人懷古傷今,看草木無情物是人非
    韋莊詩詞集花間詞牌之大成,與花間鼻祖溫庭筠同被後人尊稱為溫韋,文風空靈蘊籍,意蘊深厚耐人尋味,往往以清麗見長。而在這首詠史懷古詩當中,詩人託古傷今,借眼前之景抒發內心的感慨,暮春三月楊柳堆煙,霏霏淫雨當中,眼見世局更迭、三百年間臺城繁華後再次落寞,只剩一片殘垣,斷壁之間野草蔓蔓。
  • 新疆行:交河故城的後人今何在?今安在?
    交城就是逝去了,曾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當然已成歷史,就是他們的後人,今安在?在何方?空留下傾頹的黃泥壘成的城堡、工事、民居、墳塋供我們憑弔,讓我們疑惑:他們真的存在過嗎?城中超過千個嬰孩墓地的墳墓群以不爭的史實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他們真的存在過。可是,成人的墓群放在了城頭寺廟外,為什麼這嬰孩墓群要放在城內熱鬧處?
  • 大同,拂堤楊柳醉春煙
    原創 一片雲 聽說城牆邊的楊柳長的正好看,就邀約了老友,去尋花,去問柳。剛剛步入廣場,楊柳已舒新芽,在春風中搖成一段煙綠。遠遠望去,眼前一片鵝黃,柳條在微風中舒展搖曳,如一幕幕朦朧的畫簾,頗有一簾幽夢的感覺。
  • 在詩詞中,我們為什麼愛楊柳
    今我來思 ,雨雪靡靡。而到了唐朝,楊柳在詩詞排行中成功登頂。登頂的原因,就是因為在那個時代的長安城外,修了一座橋。作為唐朝的首都,長安是那個年代的中心,每年上百萬人進出。而進出的關鍵通道,就是城東的灞渭三角洲。灞水與渭水在這裡交匯,為了方便,修了一座橋,就是灞橋。後來還設置了一個驛站,所有離開長安的人,在這個地方就此分別。也因為分別,灞橋開始與詩詞聯繫在了一起。
  • 【史事 】 溥儀的後人愛新覺羅留下正統血脈今何在
    日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開通1994年10月22日轟動京城的反貪展覽開幕1995年10月22日聯合國慶祝成立50周年1996年10月22日美國首次宣布北約東擴時間表1999年10月22日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成立2002年10月22日二〇〇二年全球工商領導人論壇開幕2013年10月22日俄印蒙三國總理訪華【史事 】溥儀的後人愛新覺羅留下正統血脈今何在
  • (夏雲)拂堤楊柳醉春煙——千古名句手抄
    自古以來留下來許多意境優美、朗朗上口的名言佳句,以下詩句中都含有「煙」字,今天上午練筆,繼續手抄這些飛花令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杜牧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李白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 今何在:放任人物去碰撞未知
    近日,今何在攜新書《未來,人類的徵途》亮相上海書展,並接受了《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獨家專訪。這本科幻題材的小說是他寫作道路上的一次全新探索,在今何在看來,無論是奇幻還是科幻,他的作品重點一直是人的冒險和成長。
  • 雙字飛花令「楊柳」: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志南《絕句》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3.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4.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其一》11.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 武元衡《春興》1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