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展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專項檢查的通知

2020-12-24 連雲港政府網

序號

檢查內容

符合

不符合

不健全

備註

1

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實驗室應建立並維持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程序,並明確實驗室持續進行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的具體要求。

1.1

應對所有擬從事致病性生物因子實驗活動的風險進行評估。





1.2

風險評估報告內容應全面。風險評估內容至少應包括實驗活動(項目計劃)簡介、評估目的、評估依據、評估方法/程序、評估內容、評估結論等。





1.3

應定期進行風險評估或對風險評估報告進行覆審。





1.4

在以下情況發生時,應重新進行風險評估:






病原體生物學特性或防控策略發生變化;






開展新的實驗活動或變更實驗活動(包括設施、設備、人員、活動範圍、規程等);






操作超常規量或從事特殊活動;






本實驗室或同類實驗室發生感染事件、感染事故;






相關政策、法規、標準等發生改變。





1.5

是否根據風險評估結論採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2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

符合

不符合

不健全

運行情況

2.1

實驗室設立單位應成立生物安全委員會,負責組織專家對實驗室的設立和運行進行監督、諮詢、指導和評估等相關事宜。





2.2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責任部門應負責組織制定和修訂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文件,應至少包括:






實驗室安全管理手冊;






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的標準操作程序;






實驗室各類儀器設備的操作使用說明和具體管理要求;






供現場工作人員快速使用的安全手冊;






實驗室日常監督、定期自查和管理評審制度;






實驗室安全保衛制度;





實驗室用於標識、警示、指示、證明等的圖文標識,包括用於特殊情況下的臨時標識,如「汙染」、「消毒中」「設備檢修」等。





2.3

實驗室應對所有管理體系文件進行控制,制定和維持文件控制程序,確保實驗室人員使用現行有效的文件。





2.4

實驗室應建立對實驗活動記錄進行識別、收集、索引、訪問、存放、維護及安全處置的程序。





3

實驗室設施和設備要求

符合

不符合

不健全

設備設施使用情況

3.1

實驗室設計原則及基本要求


實驗室的設計應充分考慮人員和物品可通過的便利性,實驗室分區合理。






實驗室內溫度、溼度、照度、噪聲和潔淨度等室內環境參數應符合工作要求,以及人員舒適性、衛生學等要求。






需要時(如:正當操作危險材料時),房間的入口應有警示和進入限制。






房間的門根據需要安裝門鎖,門鎖應便於內部快速打開。






應設計緊急撤離路線,緊急出口處應有明顯的標識。






實驗室應根據房間或實驗間在用、停用、消毒、維護等不同狀態時的需要,採取適當的警示和進入限制措施,如警示牌、警示燈、警示線、門禁等。






實驗室應有防止節肢動物和齧齒動物進入的措施。





3.2

BSL-1實驗室


在實驗室的工作區外應當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設施,應將個人服裝與實驗室工作服分開放置。






實驗室應設洗手池,水龍頭開關宜為非手動式,宜設置在靠近出口處。






實驗室涉及刺激性或腐蝕性物質的操作,應在30 m內設洗眼裝置,風險較大時應設緊急噴淋裝置。






應有可靠和足夠的電力供應,確保用電安全。 






應設應急照明裝置,同時考慮合適的安裝位置,以保證人員安全離開實驗室。 






應配備足夠的固定電源插座,避免多臺設備使用共同的電源插座。






應配備適用的應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意外事故處理器材、急救器材等。 






應配備適用的通訊設備。 






必要時,可配備適當的消毒、滅菌設備。





3.3

普通型BSL-2實驗室


適用時,應符合3.2的要求。






實驗室主入口的門、放置生物安全櫃實驗間的門應可自動關閉;實驗室主入口的門應有進入控制措施。






應在實驗室或其所在的建築內配備壓力蒸汽滅菌器或其他適當的消毒、滅菌設備,所配備的消毒、滅菌設備應以風險評估為依據。






應在實驗室工作區配備洗眼裝置,必要時,應在每個工作間配備洗眼裝置。






實驗室入口應有生物危害標識,出口應有逃生發光指示標識。





3.4

加強型BSL-2實驗室


適用時,應符合3.3的要求。






加強型BSL-2實驗室應包含緩衝間和核心工作間。






核心工作間氣壓相對於相鄰區域應為負壓,壓差宜不低於10 Pa。在核心工作間入口的顯著位置,應安裝顯示房間負壓狀況的壓力顯示裝置。






實驗室內應配置壓力蒸汽滅菌器,以及其他適用的消毒設備。






核心工作間溫度18 ℃~26 ℃,在安全櫃開啟時噪音應低於68 dB






正常情況下,實驗室的相對溼度宜控制在30-70%範圍內;消毒狀態下,實驗室的相對溼度能滿足消毒的技術要求。






實驗室防護區的靜態潔淨度應不低於8級水平。





3.5

BSL-3實驗室配備的設施和設備及參數滿足實驗室生物安全認可對BSL-3實驗室的要求





3.6

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管理


實驗室應有對設施設備(包括個體防護裝備)管理的政策和運行維護保養程序,包括設施設備性能指標的監控、日常巡檢、安全檢查、定期校準和檢定、定期維護保養等。






實驗室設施設備性能指標應達到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和實驗室實驗的要求。






應依據製造商的建議和使用說明書使用和維護實驗室設施設備,說明書應便於有關人員查閱。






各類設施設備應有維護、校準(驗證)的記錄和計劃。






生物安全櫃和壓力蒸汽滅菌器等設備應由具備相應資質的機構按照相應的檢測規程進行檢定。






如安裝紫外燈,應定期監測紫外燈的輻射強度。






應定期對壓力蒸汽滅菌器等消毒、滅菌設備進行效果監測與驗證。





4

實驗室活動的管理

符合

不符合

不健全

及時性與規範性

4.1

新建、改建或者擴建一級、二級實驗室,應當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備案。





4.2

已經建成並通過實驗室國家認可的三級實驗室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的實驗室應當向當地公安機關備案。





4.3

需要從事某種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的應有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批准文件。





4.4

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應當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員共同進行。





4.5

實驗室應當建立實驗檔案,記錄實驗室使用情況和安全監督情況。實驗活動檔案應包括實驗活動操作人員、操作時間、操作對象、實驗方法。 





4.6

實驗室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的實驗檔案保存期不得少於20年。





4.7

實驗室應有針對未知風險材料操作的政策和程序。





4.8

同一實驗室同一獨立安全區域內,同一時段內只從事一種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關實驗活動。





5

菌(毒)種及感染性樣本管理

符合

不符合

不健全

制度

落實情況

5.1

實驗室菌(毒)種及感染性樣本保存、使用管理,應依據國家生物安全的有關法規,制定選擇、購買、採集、包裝、運輸、轉運、接收、查驗、使用、處置和保藏的政策和程序。





5.2

採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樣本的工作人員在採集過程中應當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和感染,並對樣本的來源、採集過程和方法等作詳細記錄。





5.3

樣本保藏


實驗室應有2名工作人員負責菌(毒)種及感染性樣本的管理。






實驗室應具備菌(毒)種及感染性樣本適宜的保存區域、包裝容器和設備。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及感染性樣本的保存應實行雙人雙鎖。






保存區域應有菌(毒)種及感染性樣本檢查、交接、包裝的場所和生物安全櫃等設備。





5.4

樣本使用


菌(毒)種及感染性樣本在使用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入庫、出庫及銷毀應記錄並存檔。






實驗室應當將在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生產等實驗活動中獲得的有保存價值的各類菌(毒)種或感染性樣本送交保藏機構進行鑑定和保藏。





5.5

樣本處置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結束後,應當在6個月內將菌(毒)種或感染性樣本就地銷毀或者送交保藏機構保藏 






醫療衛生機構按規定從事臨床診療、疾病控制、檢疫檢驗、教學和科研等工作,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可以保管其工作中經常使用的菌(毒)種或樣本,其保管的菌(毒)種或樣本名單應當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備案,但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及行政部門有特殊管理規定的菌(毒)種除外。






銷毀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感染性樣本時應採用安全可靠的方法,並應當對所用方法進行可靠性驗證。






銷毀工作應當在與擬銷毀菌(毒)種相適應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內進行,由兩人共同操作,並應當對銷毀過程進行嚴格監督和記錄。






銷毀後應當作為醫療廢物送交具有資質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





5.6

樣本運輸


實驗室應制定感染性及潛在感染性物質運輸的規定和程序,包括實驗室所在機構內部轉運和機構外部運輸。






實驗室應確保具有運輸資質和能力的人員負責感染性及潛在感染性物質運輸。






感染性及潛在感染性物質的包裝以及開啟,應當在符合生物安全規定的場所中進行。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的運輸,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審批,地面運輸應有專人護送,護送人員不得少於兩人。






應建立感染性及潛在感染性物質運輸應急預案,運輸過程中被盜、被搶、丟失、洩漏的,承運單位、護送人應當立即採取必要的處理和控制措施,並按規定向有關部門報告。





6

消毒和滅菌及實驗廢物處置

符合

不符合

不健全

不適用

6.1

實驗室應根據操作的病原微生物種類、汙染的對象和汙染程度等選擇適宜的消毒和滅菌方法,以確保消毒效果。





6.2

實驗室根據菌(毒)種、生物樣本及其他感染性材料和汙染物,可選用壓力蒸汽滅菌方法或有效的化學消毒劑處理。





6.3

實驗室按規定要求做好消毒與滅菌效果監測。





6.4

實驗室應有對危險廢棄物處理和處置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對排放標準及監測的規定。





6.5

實驗室廢棄物應分類存放,並對危險廢棄物容器貼有警示標識。





6.6

實驗室廢棄物的消毒、滅菌及處置應有書面記錄並存檔。





7

應急預案和意外事故處置

符合

不符合

不健全

本年度

演練次數

7.1

實驗室應制定應急預案和意外事故的處置程序,包括生物性、化學性、物理性、放射性等意外事故,以及火災、水災、冰凍、地震或人為破壞等突發緊急情況等





7.2

應急預案應至少包括組織機構、應急原則、人員職責、應急通訊、個體防護、應對程序、應急設備、撤離計劃和路線、汙染源隔離和消毒、人員隔離和救治、現場隔離和控制、風險溝通等內容。





7.3

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的實驗室制定的實驗室感染應急預案應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主管部門備案。





7.4

實驗室應對所有人員進行培訓,確保人員熟悉應急預案。每年應至少組織所有實驗室人員進行一次演練。





7.5

實驗室應根據相關法規建立實驗室事故報告制度。





7.6

事故現場緊急處理後,應及時記錄事故發生過程和現場處置情況,並對事故作出危害評估及確定下一步對策。





7.7

事故報告應經所在機構管理層、生物安全委員會評估。





8

人員管理

符合

不符合

不健全

落實情況

8.1

建立工作人員準入及上崗考核制度,所有與實驗活動相關的人員均應經過生物安全培訓,經考核合格後取得相應的上崗資質。





8.2

實驗室或者實驗室的設立單位應每年定期對工作人員培訓(包括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並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





8.3

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的人員應每半年進行一次培訓,並記錄培訓及考核情況。





8.4

應建立實驗室人員(包括實驗、管理和維保人員)的技術檔案、健康檔案和培訓檔案。





8.5

臨時參與實驗活動的外單位人員應有相應記錄。





8.6

實驗室相關人員進入實驗室時應注意個人防護。





9

當前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建議

 

 

相關焦點

  • 涪陵區召開衛生健康系統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全工作會議
    近日,涪陵區衛生健康委組織召開全區衛生健康系統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全工作會議。會議通報了2020年度涪陵區衛生健康系統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全檢查情況,對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全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 信陽市衛健委在河南聖德醫院開展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丁羽 吳瓊 曹啟合)為進一步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提高實驗室生物安全意識和管理水平,避免發生生物安全事件,切實保障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及群眾健康,6月9日,信陽市衛健委在河南聖德醫院舉辦2020年全市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信陽市衛生健康系統及有關單位生物安全管理及業務工作骨幹
  • 吉首大學開展2021年寒假放假前實驗室安全專項檢查
    紅網時刻湘西1月15日訊(通訊員 鍾文龍 李佳寧)1月13日上午,吉首大學校領導黎奇升率實驗室與設備管理中心、科技處、保衛處、資產管理處、後勤管理處、徵地與基建辦公室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來到砂子坳校區化學化工學院、生物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及大田灣校區醫學院,開展寒假前實驗室安全監督與檢查工作。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發展改革委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發展改革委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國辦發〔2007〕2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積極推進結核病、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性疫苗研發。提高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麻腮風、肺炎、脊髓灰質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傳統疫苗的安全性和預防效果。積極推進疫苗生產企業戰略性重組,形成疫苗產業良性發展的產業鏈條。迅速擴大我國疫苗與診斷試劑產業規模,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 關於開展2020年國慶中秋節假前學校安全工作檢查的通知
    江教安保〔2020〕19號關於開展2020年國慶中秋節假前學校安全工作檢查的通知各市(區)教育局,市直各學校(幼兒園、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局機關各科室:為貫徹落實上級有關開展國慶中秋節前安全檢查工作文件精神,落實《中共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廣東省教育廳關於印發<廣東省教育系統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實施方案>的通知》(粵教工委保〔2018〕1號)、《廣東省教育廳關於印發<廣東省教育系統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 《生物安全法》為《商品檢驗法》帶來的影響
    規定生物安全八大適用範圍《生物安全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了八大適用範圍,分別為:(1)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2)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3)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4)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資源安全管理;(5)防範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6)應對微生物耐藥;(7)防範生物恐怖襲擊與防禦生物武器威脅;(8)其他。
  • 日本啟用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可處理伊波拉病毒
    原標題:日本啟用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可處理伊波拉病毒  中新網8月7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厚生勞動大臣鹽崎恭久本月7日依據《感染症法》將東京都武藏村山市的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村山廳舍內的實驗室指定為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BSL-4)。該實驗室能處理伊波拉病毒等高危病原體。
  • 關於組織開展集體食堂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的通知
    滬食藥監食安〔2011〕467號 各區縣食藥監分局、各區縣總工會、市食品藥品監督所、市企事業生活後勤協會:   為加強高溫季節集體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有效防控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迎接第十四屆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在上海順利召開,結合本市嚴厲打擊餐飲服務環節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市總工會決定聯合組織開展集體食堂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行動
  • 生物安全專題培訓班12月2-3日即將開班
    實驗室職能報告(包括工作範圍、工作內容等);   擬從事實驗活動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名單及危害性評估報告;   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文件、實驗室安全手冊和其他相關文件;   實驗設施、設備清單;   個體防護設備、用品清單;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證書
  • 日本啟用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 可處理伊波拉病毒
    原標題:日本啟用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 可處理伊波拉病毒 據日媒報導,日本厚生勞動大臣鹽崎恭久本月7日依據《感染症法》將東京都武藏村山市的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村山廳舍內的實驗室指定為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BSL-4)。該實驗室能處理伊波拉病毒等高危病原體。 日媒稱,是日本國內唯一一處被指定為四級的實驗室。
  • 中科院微生物所蟲媒微生物團隊受邀綜述植物蟲媒病原抗性機制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是國內最早開展蟲媒病害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周家熾先生是我國第一個病毒研究室的創始人,他早期通過研究線蟲傳小麥蜜穗病的發生規律,在1946年發表研究論文,提出通過土壤線蟲媒介的控制來實現對病害細菌的防治策略(1),最終我國成功的消滅了這種病害。
  • 華大基因:公司感染防控的主力產品PMseq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檢測...
    華大數極目前正在開展多個早篩技術多中心驗證試驗和前瞻性臨床驗證,已上市無創腸癌早篩基因檢測產品華常康及其「篩診保」閉環解決方案,並發布了基於甲基化快速靶向測序的肝癌早篩產品-華甘寧。未來將陸續推出其他高發癌種早篩系列產品。
  •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2020年國家隨機監督抽查計劃的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2020年國家隨機監督抽查計劃的通知國衛辦監督函〔2020〕2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國疾控中心、委監督中心: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一、監督抽查內容(一)學校、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供水單位和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衛生管理情況;(二)醫療衛生機構預防接種管理、傳染病疫情報告和疫情控制、消毒隔離措施落實、醫療廢物管理、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等情況;(三)消毒產品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生產經營情況;(
  • 滁州市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檢查
    近日,滁州市市場監管局印發《關於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的通知》,明確將在9月7日至9月15日進行專項檢查,以促進全市高速公路服務區餐飲食品服務質量安全提升。中國食品安全網訊(張慧)滁州市市場監管局日前印發《關於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的通知》(以下簡稱為《通知》),決定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專項檢查行動。《通知》明確,此次專項檢查時間為9月7日至9月15日,根據屬地管理原則,各縣(市、區)同步開展現場督查檢查。
  • 海外網評:美軍生物實驗室疑點重重,美國欠世界明確解釋
    作為美國軍方唯一一個生物安全四級(P4)實驗室,德特裡克堡生物實驗室自1969年以來一直是美軍最重要的生物防禦技術研究機構,儲存有伊波拉病毒、炭疽桿菌、布魯氏菌等數十種致命的「特定生物製劑與毒素」,開展與其相關的檢測試劑、藥物、疫苗等實驗研究。2019年7月,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要求德特裡克堡生物實驗室停止進行「特定生物製劑與毒素」研究,但並未對外公布詳細的調查報告。
  • 關於開展鏡湖區疫苗流通環節質量專項監督檢查的通知
    各市場監督管理所,稽查大隊:根據安徽省藥品監督管理局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開展疫苗流通環節質量專項監督檢查的通知》(皖藥監流通秘〔2020〕56號)和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蕪湖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轉發關於開展疫苗流通環節質量專項監督檢查的通知》(蕪市監函〔2020〕241
  • 生物安全保障的法治原則與實現路徑
    2016年修訂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在立法目的中刪除了關於野生動物利用方面的內容,增加了維護生物多樣性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規定,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生物安全法謹慎利用原則的內在要求。  從2003年「非典」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看,關於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之間在價值選擇層面的衝突遠未得到解決。
  • 關於開展2018年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學校衛生工作專項監督檢查的通知
    關於開展2018年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學校衛生工作專項監督檢查的通知 各中小學、幼兒園、海州中專、培智學校: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 康泰生物:子公司收到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註冊現場檢查通知
    2020.11.30 19:40【康泰生物:子公司收到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註冊現場檢查通知】康泰生物公告,全資子公司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出具的《藥審中心關於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註冊現場檢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