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環葡韻與土生葡人(知行港澳)

2020-12-13 人民網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本報記者 蘇 寧攝

  澳門路氹燈紅酒綠的金光大道,是訪澳遊客的必到之地。不過,隔著一條馬路,隔著一片溼地,遮天蔽日的綠樹叢中,靜靜坐落著五幢翠綠色的小洋房——龍環葡韻,也許不少遊客都沒到過。

  澳門著名八景之一

  早在1992年,由澳門楹聯學會、攝影學會、歷史學會等8個社會團體組成了澳門八景評議會。評選以綜合考慮「歷史性、時代性、可觀性和連續性」為原則共同評議,一年後,從候選的43個景點中挑選出燈塔松濤、鏡海長虹、媽閣紫煙、普濟尋幽、三巴聖跡、盧園探勝、龍環葡韻、黑沙踏浪等「澳門八景」。

  龍環是氹仔島的舊名,龍環葡韻是指氹仔島背後望德聖母灣一帶的歐陸風韻。1847年據澳葡萄牙人向氹仔擴張,建立氹仔炮臺,至1910年完全控制路環,澳葡政府在海島的影響力逐步擴大,路氹葡式建築不斷興建。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的前身氹仔職官住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

  當年此處面朝大海,景色秀麗,市政花園及星星花園分布其間。海灘紅樹叢生,傍海一條碎石馬路旁,五座並列的南歐式建築頗具葡國情調。整個龍環葡韻景區包括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嘉模教堂、氹仔圖書館、氹仔市政花園等。在博物館前的紅樹林溼地,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黑臉琵鷺、白鷺、灰鷺、翠鳥和鴛鴦等鳥類。

  龍環葡韻的前世今生

  1999年12月對外開放的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是以海邊馬路的五幢葡萄牙式建築為主體的博物館。這五幢建築於上世紀20年代初落成,有的是澳葡政府高官的官邸,有的是土生葡人的家宅。後來政府將其收購併修復,其中3幢被改建為博物館,分別為「土生葡人之家」、「海島之家」及「葡萄牙地區之家」,另外兩幢是「展覽館」「迎賓館」。

  「土生葡人之家」可以說是澳門最具特色的博物館之一。參觀者在這裡可以重溫20世紀初澳門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展館內的大部分展品均來自在澳門長期定居的土生葡人家庭,家具、擺設及家居裝飾,還有布滿全屋的老照片,體現了中西文化在生活中的融合、交匯,這也正是澳門這座小城的生動寫照。

  「海島之家」是澳門唯一反映路氹歷史風貌的小型博物館,從石器時期的考古文物到今天的各種大型基建項目,以文物、圖片及文字描述的形式重現澳門土生葡人的歷史文化淵源。「葡萄牙地區之家」主要展出了葡萄牙不同地區各少數民族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飾、手工藝品和圖片,介紹這些民族的生產模式、社會風俗及生活習慣。

  展覽館定期地舉辦不同類型的展覽,記者日前到訪時正在進行的是韓國攝影師樸升勳名為「旅行記」的攝影作品展。迎賓館則主要用於舉辦宴會、文化講座或舉行一些特色美食活動等。

  與眾不同的土生葡人

  說到「龍環葡韻」就不能不提到澳門一個獨特的族群——「土生葡人」。土生葡人是指葡萄牙人與其他種族通婚而在澳門繁衍的混血後代。

  葡萄牙人自明朝開始移居澳門,有不少家族已經在澳門生活了超過300年。澳門種族混雜使彼此間通婚成為可能,而葡萄牙在對外殖民中也一直推行與當地居民通婚的政策。首任葡印總督阿爾布克爾克認為,單身漢的品行不及已婚者,有家庭責任的男子才是更優秀的殖民者。許多葡萄牙人定居澳門後,在澳門娶妻生子,從而有了第一代混血葡人。清朝建立後,在澳門的華人人口急劇增加,中葡混血逐漸成為土生葡人異族混血的主體。

  土生葡人在澳門往往被簡稱為「土生」,他們通常信仰天主教,卻又適應華人社會的生活習俗;他們自認為是葡人後裔,保持葡萄牙人的生活方式,卻以澳門為家;他們自創的土生葡語,歐洲的葡萄牙人卻聽不懂;他們不是華人,卻都會說流利的粵語。土生葡人在餐飲上甚至發展出一種「土生葡人菜系」,它既不同於中餐,又不同於葡萄牙餐,成為去澳門旅遊必嘗的特殊美食。

  這是一種既中西交融,又別具特色的生活,正如一位土生葡人在詩歌中描繪的那樣:「我既向聖母祈禱,也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澳門小城特有的中西交匯的風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3日 20 版)

相關焦點

  • 知行港澳:澳門氹仔老街 龍環葡韻一桃源(圖)
    知行港澳:澳門氹仔老街 龍環葡韻一桃源(圖) 2015-08-27 15:09:47 2015年08月27日 15:09 來源:人民日報  澳門八景之一——龍環葡韻
  • 龍環葡韻,氹仔紙碎金迷下的一片淨土,遊客:這才是澳葡風情
    澳門旅遊,除了來購物娛樂,很多愛好旅遊的背包客或文藝青年來到澳門很大原因都是因為這裡的葡式風情,在澳門除了半島的歐式建築外,氹仔龍環葡韻是很多喜歡拍照的文藝青年最喜歡的一個地方。龍環葡韻,名字聽起來好像怪怪的,其實這裡就是一處葡式風情建築區,這些建築距今已有100年的歷史,它們曾是澳葡高級官員的官邸,後來便被改造成今天的葡式住宅式博物館。它作為澳門八景之一,主要是由五棟葡式住宅、嘉模教堂、圖書館和兩個小公園。
  • 細味尋覓澳門龍環葡韻
    說起龍環葡韻,五座碧翠凝綠的小建築便浮現在眼前。
  •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一起了解一下!
    龍環葡韻為澳門八景之一,「龍環」是氹仔的舊稱,這幾幢建築於1921年落成,曾是離島高級官員的官邸,亦是一些土生葡人家庭住宅。政府將這一建築群進行徹底修復,並作為展示的葡國建築特色的博物館。從威尼斯人度假村步行到龍環葡韻,大概15-20分鐘,沿著坡道一路下行,五座薄荷綠色的葡萄牙風格建築很顯眼,這便是龍環葡韻的博物館。其中三幢可以入內參觀,由西到東分別建成「土生葡人之家」、「海島之家」及「葡萄牙地區之家」,另外兩間分別是「展覽館」和「迎賓館」。土生葡人之家:重現土生葡人生活的大宅。
  • 有答案|知道龍環葡韻嗎?那麼「龍環」是甚麼?
    不過,為何這裡叫「龍環葡韻」,卻不是人人都清楚。本帖任務,是跟各位簡單介紹此景區的文化背景。1920年代,他們在偏離城區的望德聖母灣一帶建造花園別墅(見上圖),作為當時高級官員的官邸及土生葡人住宅。到1980年代,澳門旅遊司將5幢別墅修繕,沿岸植樹,地面鋪著上世紀澳門常見的麻石路,因附近有教堂和花園綠化,整體環境清幽,帶有歐陸風情,便逐漸成為一處具名氣的旅遊景點。
  •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薄荷綠住宅,給人一種清新的感受!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為澳門八景之一,曾是離島高級官員的官邸,現在改造成了五幢葡萄牙式住宅為主的博物館。葡萄牙地區之家的小洋房共分兩層,主要展出葡萄牙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服飾、圖片和手工藝品,可了解葡國的生活模式及社會風俗。
  • 濠江漫話:葡韻嘉年華彰顯澳門與眾不同
    中新社澳門十月十四日電 題:葡韻嘉年華彰顯澳門與眾不同   中新社記者 黃鴻斌   非洲的茅草屋、葡國的城堡店、果阿的漁船廳,飛揚岀葡萄酒、檸檬茶的香味;這裡,處處擠滿盛裝的葡語系國家賓客和澳門市民。安哥拉、巴西、維德角、果阿、莫三比克等居住本澳的多個葡語族群,於現場開設特色美食及手工藝攤位,同時還有售賣葡語國家特色的書籍、紀念品攤位,大受遊人歡迎。
  • 一連四天匯集歌舞遊戲美食 第二十屆葡韻嘉年華開幕
    人民網澳門10月20日電(記者蘇寧)獨具澳門葡語特色文化的第二十屆葡韻嘉年華,自19日起一連四天於凼仔龍環葡韻舉行,活動內容集歌舞、遊戲、美食、多國風情於一身。主辦方冀將活動辦出更鮮明個性、更豐富多樣性,並為打造「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獻力。
  • 習近平參觀澳門住宅博物館 並與土生葡人代表交流
    新華社記者馬佔成攝  新華網澳門1月11日電(記者張家偉)正在澳門考察訪問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11日上午參觀了澳門住宅博物館,並與本地俗稱「土生葡人」的葡萄牙後裔居民代表會面交流。  習近平當天在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的陪同下來到全稱澳門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參觀。習近平觀看了其中的「土生葡人之家」和「海島之家」。他評價說,建築體現了中西合璧的特點。
  • 澳門官也街:葡韻風情裡的尋常時光
    從港珠澳大橋口岸過關前往澳門非常順暢,出入境大堂開放時間為早上八時至晚上十時,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採用了全國首創的「一地兩檢」通關模式,極為高效便捷。 澳門八景之一的「龍環葡韻」,也位於官也街附近。
  • 熱愛澳門,建設澳門——走近澳門土生葡人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鎮,一些歐洲、東南亞等國家的商人在這裡落腳安家,造就了澳門中西合璧文化風貌的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特別的族群——土生葡人。「土生葡人」至今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官方定義,在澳門主要指當地土生土長的葡萄牙裔人士及其後代。但按澳門土生協會理事會主席飛文基的說法,「土生葡人」除了指那些在澳門紮根的葡萄牙人後裔,也包括一些從小接受葡文教育並具有相應文化背景的本地華人。
  • 第23屆葡韻嘉年華閃亮回歸!一連三日多重享受,狂嗨不停
    曾經有一段美好的假期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去珍惜等到疫情出現更是無法出國旅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旅行機會,我一定會抓住這次葡韻嘉年華的機會葡韻嘉年華凼仔龍環葡韻舉行01文化特色攤位10個由居澳葡語社群設置的文化特色攤位
  • 澳門將舉辦「葡韻嘉年華」
    據新華社澳門電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展示澳門葡語特色文化的「第十九屆葡韻嘉年華」,將於10月21日起一連三日在凼仔龍環葡韻舉行。   屆時,凼仔龍環葡韻周邊街道將以葡萄牙傳統風格粉飾布置,讓參加者猶如置身異國。
  • 「葡韻嘉年華」即將絢麗啟幕
    央廣網澳門10月11日消息(記者謝喆)據香港之聲《文化之旅》報導,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展示澳門葡語特色文化的「第十九屆葡韻嘉年華」,將於10月21日起一連三日在凼仔龍環葡韻舉行。屆時,凼仔龍環葡韻周邊街道將以葡萄牙傳統風格粉飾布置,讓參加者猶如置身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