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原創舞劇挑戰現實題材 傳唱18年《天路》舞起來

2020-12-17 閃電新聞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看到神鷹披著霞光,像一片祥雲飛過藍天,為藏家兒女帶來希望……」2001年,一曲旋律悠揚的歌曲《天路》唱響祖國大地。至今,這首歌曲已經傳唱18年,並以獨唱、合唱、民族、美聲、通俗等多種演唱形式和風格進行演唱。6月30日到7月3日,以這首傳唱大江南北的藏族風情歌曲為基礎,由著名舞蹈編導王舸、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羅斌、歌曲《天路》作曲印青、青年作曲家楊帆為主創團隊的原創舞劇《天路》,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舞劇《天路》是國家大劇院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青藏鐵路建成通車12周年傾力打造的原創舞劇。日前,舞劇《天路》的排練已經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無論是溫馨幸福的「回憶」、充滿誤會的三人舞「相遇」、喜氣祥和的群舞「春種」,還是熱鬧歡快的「擁軍」和浪漫纏綿的雙人舞「情愫」……每一個舞段都經過了團隊的細心打磨。風格濃鬱、情緒飽滿的肢體語言,將藏族地區人民的善良與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年寫《天路》只用了兩三天

歌曲《天路》之所以傳唱18年不衰,是因為歌曲本身讚頌了發生在青藏高原的奇蹟。作曲家印青在舞劇《天路》中擔任音樂總監,他在接受採訪時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當時創作歌曲《天路》的時候也是聽到青藏鐵路即將修建。我和詞作家屈塬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去過很多次西藏,也了解到修建青藏公路時大家付出了怎樣的犧牲。多年後,飛機也通航了,但是鐵路什麼時候能夠修好?在這之前我們也經常議論,每次到西藏都覺得交通不便,就想著如果要有鐵路,無論是對當地的經濟發展,還是對國家的一些戰略性發展都能起到很大作用。但高原氣候太惡劣,修鐵路我們當時覺得不可能。所以當得知中央決定要修鐵路,我們振奮的心情可想而知。當時領導拿了報紙說你們能不能創作一首這樣的歌?我們就在一起研究怎麼寫、從哪個角度入手。我們突然想到一個美麗的西藏女孩站在高高的山岡盼望鐵路修到自己的家鄉,這是多美的一種意境,而且很有感召力,所以想到從這個角度寫。屈塬寫得很快,兩三天就把歌詞寫出來了。我看到歌詞以後,那個興奮勁,覺得跟我們想像的那種情感高度吻合,也就是兩三天就把這個歌譜完了。」

舞劇《天路》一半靈感來自歌曲

印青告訴北青報記者:「15年之後的2016年,陳平院長告訴我,大劇院決定把這首歌創編成舞劇。對此我既感到高興又有點擔心。國內原創舞劇大部分都是古代或民間傳說題材,即便現實題材,也大多改編自紅色經典故事,而敢於用舞劇的形式直接表現改革開放40年的建設成果,這又是國家大劇院的一個重大突破。但『天路』這個題材,寫成歌不容易,編成舞劇更是難上加難。創作初期,我和編劇羅斌、導演王舸一起在趙鐵春副院長的帶領下研究劇本,深切感受到國家大劇院在打造舞劇藝術上的敢為人先:面對當代現實題材創作,不拐彎,不走捷徑,不打擦邊球,而是正面強攻!兩年來,大劇院創作團隊細研歷史資料,赴藏走訪採風,通宵達旦地探討。一步一步地,劇中鮮活的人物、美麗的故事、動人的情境仿佛撲面而來,使我信心越來越足。」

通過印青的推薦,作曲家楊帆擔任舞劇《天路》的作曲。他告訴北青報記者:「寫劇之前沒去過西藏,對青藏線,對整個鐵路、公路的認知停留在書本和那首《天路》上,這是實話,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影視劇作品。所以其實創作靈感一半來源於《天路》這首歌。因為這首歌曲寫得更多的是鐵路建成以後給人們帶來的改變。另一部分靈感來源於去採風的過程,包括一些資料的閱讀。但最大的感動還是來自於真的到了那裡以後,所感受到的一切。」

兩條線索講述「天路」故事

把一首歌曲延展成一個故事,創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編劇羅斌告訴北青報記者:「兩年前陳平院長說要做這樣一個戲,基本上是以印青老師的音樂作為題材,寫一個關於青藏鐵路的舞劇。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用舞劇來表述,它需要有自己特別的角度。我們設計了兩條線索:一個是現實的青藏公路或者是鐵路,修建這個路的過程的一個故事背景;更重要的還是那一片雪域的人們,心嚮往之的『天路』。我們試圖把這兩者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舞劇。可能還有另外一個角度就是,我們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一定的時空限制,形成一個時空跨越的結構方式,這也許會在更大程度上拓展我們要表達的層面。在這些前提確定了之後,我們主創團隊決定參與這部劇的創作。」

羅斌說:「我們的故事是遵循修鐵路的歷史脈絡,也參考了很多資料。基本上有這樣的一個線索,就是兩代鐵路人把青春、生命和心血全部獻給鐵路。這是一個故事,主要故事情節發生在男主角的身上。他作為一名勘探測量的工程師,心路歷程和成長過程是怎樣的。另外一個情感線索是一個藏族少女,最後成為一個藏族老阿媽。他們倆之間有一種情感的糾葛,但是男主角最後犧牲了。我們並不想去表達修建過程中的種種慘烈。我們只是從中提煉出一種信仰、一種信念,和對一方文化、一片土地的那種眷戀。」

平凡小人物構建出「天路」

用什麼樣的手段打動觀眾?總編導王舸在創作中有自己的思考:「我拿到這個題材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太大,大得讓你覺得幾乎不可能有一個舞劇能承載。所以我乾脆往小做,做鮮活的人物,正是那些普通而平凡的小人物構建出了真正的『天路』。不管是藏族人,還是鐵道兵戰士,這些群像構建出幾代人的一個精神世界,不畏犧牲開拓祖國西藏『天路』的堅定信念。當舞劇最後所有人把這個鐵軌扛起來,扛到最高處時,所有人像冰封的雕塑一樣,是一個豐碑式的感覺,非常震撼。我能通過演員看到背後的故事,就是當時那些戰士們的故事。這是最打動我的。」

在劇中還安排了一條隱晦的情感線,王舸說:「那不是真正的愛情,因為男主人公盧天是士兵,他不能戀愛,是通過藏族弟弟的想像來實現的。弟弟和姐姐都是孤兒,姐姐承擔了母親的責任,但是他缺父愛,他看到盧天的時候,就覺得大哥哥應該是像他的父親一樣,應該能跟姐姐好。其實從頭到尾沒有真正的愛情,只有好感,對藏族的孤兒,對藏族的姐姐有好感,但是沒有真正產生愛情。這也是在舞劇裡面很難把握的東西,因為舞劇不產生愛情的時候沒法起雙人舞,所以我只能通過這個弟弟的想像實現,讓雙人舞有機會呈現。」

劇中的盧天手中一直有一個口琴,成為他標誌性的道具。王舸說:「這個口琴是他死去的父親留給他的遺物。這個遺物也讓他在這麼艱苦的地方可以堅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像父親一樣成為英雄。但現實的矛盾是母親要讓他回去,因為他是烈士的孩子,他可以回去。但他最後沒有回去,他把生命留在了這裡。其實我做的這幾個人物都是很可愛的,各有不同的可愛之處。」

相關焦點

  • 國家大劇院原創舞劇挑戰現實題材 傳唱18年 《天路》舞起來
    原標題:傳唱18年 《天路》舞起來「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看到神鷹披著霞光,像一片祥雲飛過藍天,為藏家兒女帶來希望……」2011年,一曲旋律悠揚的歌曲《天路》唱響祖國大地。至今,這首歌曲已經傳唱18年,並以獨唱、合唱、民族、美聲、通俗等多種演唱形式和風格進行演唱。6月30日到7月3日,以這首傳唱大江南北的藏族風情歌曲為基礎,由著名舞蹈編導王舸、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羅斌、歌曲《天路》作曲印青、青年作曲家楊帆為主創團隊的原創舞劇《天路》,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走進百年名校
    4月12日至14日,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走進百年名校清華大學,完成在京高校、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公益巡演的第三站。  14日演出開始之前,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鐵春、青藏鐵路副總指揮拉有玉、主演黎星還為現場觀眾帶來了短暫的演前導賞,介紹了舞劇《天路》的創排初衷、青藏鐵路建設時期的攻堅難題、以及劇中所傳遞的主旨精神等。
  • 國家大劇院「做出」《抉擇》重現《天路》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家大劇院在十一期間,以10臺23場精彩演出喜迎國慶。在這10臺作品裡,以紅色主旋律為主題的兩部優秀精品劇目極為引人關注:除李寶群編劇、宮曉東導演的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抉擇》將首次與廣大觀眾見面外;剛剛榮獲第十六屆「文華大獎」的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也將迎來第十二輪演出。
  • 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復排亮相
    12月14日至16日,18日至22日,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將迎來復排亮相,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十二周年。4日這部登臺以來廣受好評的主旋律作品進行了復排媒體探班。舞劇《天路》是為青藏鐵路建設者繪製的一幅「群體肖像」,是為緬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所做的讚歌。舞劇中所流露出來的水乳交融的民族情、血肉相連的戰友情、骨肉至親的母子情、親密無間的兄妹情、肝膽相照的兄弟情,自然真實,深深打動著現場所有觀眾。
  • 《天路》舞到人心深處 現實題材作品震撼人心
    《天路》舞到人心深處 現實題材作品震撼人心 原標題:   北京日報記者 李紅豔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由西寧延至拉薩,創下多項世界紀錄;這是一部神奇的《天路》,由北京抵達上海,用舞蹈語彙講述「天路精神」。  5月24日、25日,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亮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在上海保利大劇院連演兩場,代表北京市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兩場演出,反響熱烈,深受感動的觀眾潸然淚下。
  • 舞劇《天路》:從一首歌到一部劇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上,《天路》演員們為現場觀眾帶來了震撼熾烈的群舞「共築家園」。陳曦攝本報記者李紅豔「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由印青作曲、屈塬作詞的一首《天路》,從2001年傳唱至今,激蕩人心。如今,一部同名舞劇綻放在舞臺之上,講述「千裡青藏一根軌」的故事。昨天,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正式宣布,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榮摘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 原創民族舞劇《天路》首演
    原創民族舞劇《天路》首演 劇院供圖 中新網7月1日電 (記者 高凱)6月30日晚,國家大劇院歷時兩年精心打造的原創民族舞劇《天路》在戲劇場首演。該劇民族風格濃鬱、肢體語言情感豐沛,加之充滿歷史質感與現實代入感的舞臺視覺呈現,首演便令人驚豔。
  • 原創民族舞劇《天路》參評第十六屆「文華獎」
    《天路》主創闡述視頻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由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將於2019年5月20日晚在上海大劇院開幕。中國藝術節作為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
  • 舞劇《天路》榮摘文華大獎,歷經三年積澱打磨造就樣本
    「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由印青作曲、屈塬作詞的一首《天路》,從2001年傳唱至今,激蕩人心。如今,一部同名舞劇綻放在舞臺之上,講述「千裡青藏一根軌」的故事。6月2日,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正式宣布,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榮摘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 舞劇《天路》:民族元素呈現動人築路故事
    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青藏鐵路建成通車12周年,國家大劇院傾力打造的原創舞劇《天路》6月30日至7月3日迎來首輪演出。一次次的倒下,又一次次的站起來,劇中那些無畏艱險的決心、勇於奉獻的精神和民族團結、軍民一心的真摯情感,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當劇中的建設者豐碑式地扛起整個鐵軌的時候,他們扛起的不僅僅是西藏人民的幸福路,他們更代表著值得世代流傳的天路精神。首演當晚,還有兩位特別的嘉賓來觀看了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
  • 舞劇《天路》終摘文華大獎:從一首歌到一部劇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上,《天路》演員們為現場觀眾帶來了震撼熾烈的群舞「共築家園」。陳曦 攝「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由印青作曲、屈塬作詞的一首《天路》,從2001年傳唱至今,激蕩人心。如今,一部同名舞劇綻放在舞臺之上,講述「千裡青藏一根軌」的故事。
  • 舞劇《天路》摘第十六屆文華大獎,創排歷經三年積澱打磨造就樣本
    「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由印青作曲、屈塬作詞的一首《天路》,從 2001年傳唱至今,激蕩人心。如今,一部同名舞劇綻放在舞臺之上,講述「千裡青藏一根軌」的故事。 6月 2日,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正式宣布,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榮摘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 飄搖老漢口,風雨花樓街,武漢歌舞劇院原創舞劇《江湖》相約國家大...
    由武漢歌舞劇院歷時4年構思雕琢的大型原創舞劇《江湖》即將於2019年4月27日在國家大劇院豪情上演。舞劇《江湖》以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前漢口為故事背景,在時代的風雲變遷中選取了丫頭、戲子、李寡婦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在完成揭示人性、人格、人情、人道的題旨的同時,表達了對掙扎在社會低層市民的深切關懷和同情,以及他們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展現了大時代背景下江湖兒女捨棄兒女情長,投身國恨家仇歷史圖卷。
  • 原創民族舞劇《天路》:呈現動人築路故事
    中國西藏網訊 《天路》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深受廣大老百姓喜愛的歌曲;很多人都會用情哼唱幾句,不僅因歌詞感人,曲調更是優美。同樣,我也會經常哼唱幾句,尤其是:「這是一條神奇的天路,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這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但是,你知道嗎?《天路》同時還是一部舞劇的名字!這是國家大劇院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根據歌曲《天路》改編而成的原創舞劇。雖然這兩部作品的表現形式不一樣,但反映的內涵相同:青藏鐵路是藏族同胞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連心橋,是雪域高原脫貧致富、經濟發展的通天路,是雪域高原邁向世界、邁向現代化迎接新時代的騰飛路。
  • 民族舞劇《天路》復排亮相 主創:「小人物」撐起大故事
    12月4日上午,在國家大劇院的排練廳,原創民族舞劇《天路》的臺本設計李陟如是說。201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十二周年,12月14日至16日,18日至22日,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將迎來復排亮相。而現在,《天路》的主演和群舞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演出,進行著緊鑼密鼓的排練。
  • 北京舞臺藝術創作喜獲「文華三連冠」,《天路》現場氣氛熱烈
    由北京市選送,國家大劇院出品,國家大劇院、北京歌劇舞劇院聯合製作的原創民族舞劇《天路》榮獲文華大獎,這是北京市繼2013年崑曲《紅樓夢》榮獲第十四屆文華大獎、2016年評劇《母親》榮獲第十五屆文華大獎後,第三次獲此殊榮,同時也意味著北京市在文華大獎角逐中實現了三連冠。
  • 四川雅安本土原創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亮相北京國家大劇院
    12月26日至27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中共雅安市委宣傳部、雅安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以下簡稱《茶馬古道》),如約走進北京國家大劇院。
  • 舞劇《騎兵》國家大劇院演出正式開票
    演出時間2021年1月1日、2日、3日(19:30)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歌劇院劇目簡介  《騎兵》是首部以騎兵為題材的大型原創舞劇  《騎兵》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出品,是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大型舞臺劇。該劇於2019年8月創排完成,8月19日首演;2019年11月5日受邀參加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2020年10月,《騎兵》獲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該劇還入選2020年度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內蒙古自治區2019-2022年重大主題文藝精品創作劇目和「紅色百年內蒙古」系列項目。
  • 舞劇《天路》復排亮相 民族風情舞段演繹漢藏軍民魚水濃情
    不忘初心,堅守築路夢想;漢藏一家,鑄就天路精神。12月14日至16日,18日至22日,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將迎來復排亮相,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十二周年。這部以改革開放重點工程「青藏鐵路」為創作背景的現實主義題材舞劇,講述了鐵路修建過程中,執著堅守的築路鐵道兵與藏族同胞之間心手相連的動人故事。總編導王舸、編劇羅斌、音樂總監印青、作曲楊帆等國內知名藝術家組成創作團隊,攜手黎星、王圳冰、馮敬雅、秦丹妮、拉巴扎西、楊家倫等優秀青年舞蹈演員,以濃鬱的藏族風情、整齊劃一的軍旅舞蹈,再現了鐵路建設者執著堅守的築路歲月,深情演繹了漢藏軍民之間的魚水濃情。
  • 《天路》高清劇照,一部講述真實故事的舞臺劇
    《天路》是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十二周年,以改革開放重點工程青藏鐵路為創作背景的現實題材舞劇,>由國家大劇院出品製作。國家大劇院以青藏鐵路的建設為題材,以三代人「不忘初心」的堅守築路為故事主體,推出的一部歌頌藏漢人民情誼、展現改革開放風貌的時代作品。本劇集結國內一流主創、實力知名舞者,傾情打造情感淳樸真摯、色彩鮮明渾厚的現實題材民族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