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草堂寫的一首詩,充滿生活情趣,最後兩句卻引起了千年爭議

2021-01-20 解憂詩詞

很多人不太喜歡杜甫的詩歌,因為他的詩風太深沉了,令人不忍卒讀。

杜甫少年的時候因為家境優渥,曾漫遊天下,過了一段很瀟灑的日子。

那時的他意氣風發,登上泰山,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言壯語。

可惜的是後來家道中落,又屢次在仕途上受挫,種種磨難,幾乎磨平了杜甫的少年意氣。

尤其是他困守長安的那十年,「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一首《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說不出的心酸苦楚。

在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又被叛軍抓到了長安,關押了大半年才得以逃脫。

後來投奔唐肅宗又不得重用,薪水微薄,想喝個小酒都得典當衣物,「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沒多久,他就辭去了職務,拖家帶口地一路顛沛流離,一直到了成都才安定下來。

當時他得到了友人嚴武的幫助,建了一座浣花草堂,

在這裡他度過了一生中最安逸悠閒的一段日子,他的很多意境幽美、充滿大自然氣息的詩作都是寫於這段時期。

例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江村》也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寫出了生活最美的樣子。

這首詩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了夏日江村的美景,和杜甫一家閒適的生活,這樣充滿生活情趣的詩歌在杜甫的作品中真不多見。

詩歌首聯便描繪了一幅幽靜的江村圖景。

杜甫的草堂就在浣花溪畔,他曾不止一次站在草堂外,看著環繞村莊緩緩流淌的小溪,水聲潺潺,事事幽的夏日村莊顯得更加寧靜。

這裡的「抱」用得最為巧妙,寫出了溪水的靈動可愛,一切景語皆情語,正因詩人心情愉悅,才會將溪水寫得如此活潑可愛。

一個「幽」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此時的詩人擯棄了一切煩惱,完全沉醉在這山水田園中。

頷聯兩句分別描寫了梁上的燕子,和水中的白鷗,進一步突出了生活環境之美好。

一隻只燕子在新落成的草堂上飛來飛去,嘰嘰喳喳,叫個不停,詩人絲毫不覺得聒噪,反而任由它們自由自在飛進飛出;他漫步在錦江邊,看著水中白鷗嬉戲,心生憐愛。

無論是飛燕,還是白鷗都是詩人傳達愉悅心情的媒介,它們自由自在,相親相愛,不正是詩人如今的生活寫照嗎?

接著的頸聯,畫面一轉,詩人將目光轉向了樹蔭下的老妻和幼子。

他的妻兒在做什麼呢?一個在紙上畫著棋局,一個敲著銀針作釣鉤,這樣溫馨的一幕,是杜甫多年不曾感受到的。

無論是困守長安的那10年,還是被叛軍囚禁的那大半年,杜甫始終惦記著遠方的妻兒。

他為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夢想,辜負了妻兒良多。

在經歷了戰亂和流離後,還能和妻兒共享天倫之樂,杜甫的心中是很有感觸的。

所以最後他發出了「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的感嘆。

尾聯這兩句歷來有爭議,有人說杜甫此時雖然生活安定,但卻是建立在他人的幫助下,所以這種安定是很不可靠的,後來嚴武去世,杜甫再次天涯漂泊,也證明了這一點。

還有人認為杜甫此時是滿足的,在經歷了那麼多大的苦難後,對於這樣安定寧靜的生活他是倍感珍惜的。

很難說哪種觀點更有道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

整體來看,杜甫這首詩前兩聯通過清江、飛燕、白鷗這些景物,將景物之幽寫到了極致;第三聯又截取了最普通的生活鏡頭人事之幽寫到了極致,一種悠然自得的情感撲面而來。

生活無慮,環境清幽,家人無恙,這是多少人心目中的生活。

這應該算是杜甫最有情趣的一首詩,短短幾句便寫出了生活最美的樣子,令人神往。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杜甫很愜意的一首詩,盛情款待客人,充滿了濃鬱的生活氣息
    快樂就是在家有親人,在外有朋友相伴,生活舒適愜意、無憂無慮。但是人這一輩子往往經歷很多很多,難勉有不如意。人的一生充滿了酸甜苦辣,世間百態這一切都留我們去細細品嘗。說道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他的詩沉鬱頓挫,讓人讀來像是充斥著數不盡的愁緒,那個時代造就的他太不幸了。他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傷國事,花鳥皆為之傷心流淚。
  • 杜甫在草堂招待朋友,寫下一首充滿樸素美的詩,富有生活氣息
    然而動亂的年代,多災多難的生活,讓杜甫的一生處於顛沛流離中。早年,他為實現心中抱負和政治理想,多次參加科舉,從此客居長安十年,後來才得到機會做了小官。安史之亂後,杜甫隨戰亂流離,不幸被叛軍俘虜,後來因為官職低微,才被放了出來。為避戰亂,杜甫攜家入蜀,轉至成都。後在友人的幫助下,於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築草堂。浣花溪畔,風景如畫,遠離京都,不見戰亂煙火。
  • 一千多年前杜甫在成都草堂,寫下了一首唯美的詩,驚豔了整個春天
    讀杜甫的詩最大的感受,那就是他對於人民充滿深情的關懷,不過他自己的生活卻又是顛沛流離,使得他一直處於悲痛之中,時常還要朋友接濟,才勉強可以度日,尤其是嚴武對他的幫助最大,兩個人有著深厚的友誼,當年杜甫走投無路時,毅然決然地選擇去成都投靠嚴武,正是在他的幫助下,總算是在成都安了家,建立了一座簡易的草堂,生活總算是安定了下來,這一時期也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 杜甫最閒適的一首詩,只要細雨和微風就足矣,閒適之意悠然而現!
    杜甫終究是個文人,是文人就會有文人的情趣,就會有文人的雅致。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首杜甫的詩歌。這首詩是杜甫最閒適的一首詩,只要細雨和微風就足矣,閒適之意悠然而現。《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唐)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懷古詩,最後兩句,引起了千年的爭議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幾乎是目前詩詞大會出現頻率最高的詩了。 個人追逐賽的題目中出現,玩飛花令的時候,也出現過兩次。 這兩句出自晚唐大詩人杜牧的懷古詩《赤壁》。
  • 草堂來了客人,杜甫寫了一首詩,平淡中透著美好,富有生活氣息
    每一座城,每一個人,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首詩。他們背著詩囊,攜帶天南地北的塵埃,去往夢裡的長安。任何一個角落,都有詩意棲息。多少人想要夢回唐朝,回到那個到處詩意的夢幻年代。然而,身處盛世的人們也有自己的煩惱,他們也有失意與沮喪,落魄與無奈,悲傷與痛苦。他們的一生,也與我們沒有什麼區別,經歷悲歡離合,經歷生老病死。在各自的時代,體會各自的辛酸。
  • 家中有客人來訪,杜甫寫下一首詩,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十足!
    公元761年,也就是唐肅宗上元二年,時年五十歲的杜甫,終於結束了長期以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了下來。這座草堂便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杜甫草堂」,也稱「浣花草堂」。就在這座草堂蓋好後不久,便有客人來探望杜甫。
  • 杜甫一首春意盎然的詩,在江邊散步,看蝶舞聽鶯啼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杜甫的詩,《江畔獨步尋花》在春天裡閒遊江畔。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這黃四娘家家外的百花遮滿了小蹊,千多萬多的花被壓得垂而低。這首詩是詩人在成都草堂寫下的。杜甫經離亂之後,生活稍稍安定,此時的詩人已將年與半百了,垂垂老矣,春天閒來散步,感慨之情溢於言表。
  • 杜甫寫在春天的一首詩,僅開篇5字,讀後便令人心曠神怡!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來具體領略古詩中春天的美好。它是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寫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期間。這首詩的主要內容便是描繪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調清新,意境明麗。如果要說杜甫這首詩中的春天有多美?我想它的開篇5字,便足以令人心動,讀後心曠神怡。
  • 雨過天晴看到南風吹來,詩人寫了一首詩,最後兩句詼諧而又有創意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宋詩就是如此。雨過天晴看到南風吹來,詩人寫了一首詩,最後兩句詼諧而有創意: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餘。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這首古詩就是宋代詩人劉攽的《新晴》,寫的就是雨過天晴一陣風吹過時的場景。詩歌雖然很短,但是最後兩句14個字真是意味深長,很有情趣。「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唯有南風好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樣,無需經過主人的同意,自顧自地推開了房門,又掀起了桌上的書頁。
  • 岑參著名的一首詩,有人評價此詩最後兩句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第三、四句景物漸次而近,雷雨正向草堂洶湧而來,烏雲與松林連成一片,象徵了官場勢力的可怕。C. 第五、六句由寫景,轉入議論,寫出了新的境界,是此詩前後過渡的關鍵,引出了下文的深深感慨。D. 從「幸有數畝田」到「野碓無人舂」,夾敘夾議,抒發了自己對區區微官的不滿和嚮往自由閒適生活的情懷。2. 有人評價最後兩句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請賞析。
  • 杜甫到底在成都幹了些什麼?為什麼讓成都草堂這麼有名氣?
    在成都,杜甫曾經為鄰居黃四娘寫了一首詩,看似句句不談風月,只談,但最後14個字仍被引來後世的爭議。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黃四娘生活在千年以前,家住浣花溪畔,她的日子與旁人沒什麼兩樣。若非要說出點兒差別,那便是她這人有幾分生活情趣,家裡種了很多花。 這樣的她為何能在滾滾歷史洪流中留下一筆呢?因為她恰好住在詩聖杜甫的旁邊,而杜甫在某年春日,恰好看見她家繁花一片,又恰好詩興大發賦詩一首,這首詩裡恰好提及了「黃四娘」這麼個人。 一切都這麼「恰好」,於是黃四娘在毫無察覺中,實現了別人一生的願望。
  • 杜甫落魄時在這間草屋待了4年,寫了240多首詩,如今這草堂出名了
    這首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旅居落魄是到成都草堂期間寫的一首詩。詩裡面寫的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茅屋漏水的無奈場景。這首詩真實地記錄了杜甫在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杜甫的詩詞可謂天下人皆知,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唯一的「詩聖」,他的詩則被稱為「詩史」。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是後世給他的一些稱號!
  •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裡,有很多名人題字,一部分是名人對聯,如謝無量大師,本來就是四川人,和弘一法師是南洋公學的同學,兩人都是「20世紀十大書法家」裡的大書法家。我喜歡謝無量的字,打破了很多字的結體的拘束,寫的自由而高古。寫得自由容易,寫得高古很不容易。杜甫草堂裡有謝無量寫的杜甫之詩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謝公此作,在草堂刻了兩次,一次刻於石上,一處刻於木上。
  • 杜甫在他一生最幸福的時光裡寫下的一首詩,原來幸福如此簡單
    杜甫的一生顛沛流離,雖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卻一生不得志,最終病逝於一葉孤舟之中。杜甫在其有生之年,並沒有很顯赫的名聲,但其憂國憂民的情懷以及寫下的大量關心民生疾苦的詩篇,最終把他導向了「詩聖」的道路,後人給予他的詩以「詩史」的地位,可見其評價之高。
  • 成都市中心的杜甫草堂,草堂不「草」,處處為詩
    右側是「詩聖著千秋」館,館內可以窺見杜甫一生的人生巔峰和曲折的經歷。7歲成詩的杜甫從少年時期就顯示出才華,書香門第的他受其祖父的影響,在詩歌上的造詣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雖然幾次參加科考未中,但一首《朝獻太清宮賦》得到了玄宗的賞識,於是拜官於堂,任保衛東宮太子衛隊的幹部,想來這官不大但很清閒,不耽誤吟詩作對的功夫。
  • 杜甫踏青賞花時,寫下了這首詩,生動自然,飽含生活情趣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光明史冊,詩詞能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情懷,而書法能增進人們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感悟。在這裡有著朗朗上口的詩詞和飽含氣韻的名碑名貼,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呢,那就趕快來看一看吧!說到我們的大詩人杜甫,他的一生可以說得上是命途多舛,久經磨難。
  • 柳宗元境界很高的一首詩,結尾兩句,引起了千年爭議
    很多人都覺得王維的詩有一種滌蕩人心的力量,其實柳宗元的詩歌也是如此。他曾寫下一首《漁翁》,境界不輸王維,入選《唐詩三首首》,一句「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堪稱神來之筆,千百年來廣受好評。是山水隱逸詩詞中很常見的意象,張志和在《漁歌子》中曾寫道「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李煜在《漁父》中也曾雲「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蘇軾也曾作詞雲「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他們的形象超凡脫俗,瀟灑曠達,他們的生活安逸閒適
  •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兩句,便驚豔了世人!
    杜甫,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享有「詩聖」的美譽。而杜甫的詩,更是因大膽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寫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而被世人稱為「詩史」。杜甫的詩,流傳下來的有一千四百餘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登高》、《春望》、《三吏》、《三別》等。
  • 他詩紅人不紅,寫下一首詩,千年來廣為傳誦
    而要說當中有哪些詩是廣為傳誦的,恐怕要數《唐詩三百首》了。它共收錄了77位詩人的311首詩,其中杜甫詩在數量上最多,有38首。其次,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 因為《唐詩三百首》是在《全唐詩》近五萬首的基礎上選編的,所以別看當中有個別詩人,可能只有一首詩入選,那也是千年來被廣為傳誦的佳作,值得我們認真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