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來了客人,杜甫寫了一首詩,平淡中透著美好,富有生活氣息

2021-01-20 草夕寸品文史

大唐盛世,有著前所未有璀璨繁華。每一座城,每一個人,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首詩。他們背著詩囊,攜帶天南地北的塵埃,去往夢裡的長安。任何一個角落,都有詩意棲息。多少人想要夢回唐朝,回到那個到處詩意的夢幻年代。然而,身處盛世的人們也有自己的煩惱,他們也有失意與沮喪,落魄與無奈,悲傷與痛苦。他們的一生,也與我們沒有什麼區別,經歷悲歡離合,經歷生老病死。在各自的時代,體會各自的辛酸。

詩聖杜甫,為展抱負,客居長安十年,也僅僅落得一個小官。後來為了躲避戰亂,攜家人入蜀,得朋友相助,於浣花溪畔修草堂,過上了簡約樸素的田園生活。杜甫五十歲時,在歷盡顛沛流離之後,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下來。詩人在久經離亂,安居草堂後不久,客人來訪時作了這首詩。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多年喪亂之後,終於有了安居之所,杜甫在成都草堂時的心情是那麼簡單和愉悅。他的草堂內外春意欣然,春波蕩漾,沒有喧囂的人聲,只有群鷗日日棲息在水邊,仿佛是老朋友一般。

草堂前的小路旁長滿了花草,在融融的春意中盡情開放,不曾因為尊貴客人的到來而刻意打掃。草堂平時很幽靜,少有人來打擾,緊閉的蓬門今天因為客人的來訪而敞開,顯示出主人等待客人的誠意與喜悅之情。今日即將到訪的客人身份並非一般的平民百姓,而是為政一方的父母官崔縣令。

草堂離集市很遠,杜甫來不及去採買豐盛的美味佳餚招待客人,而且一直貧窮的杜甫根本沒有足夠的糧食和新釀的美酒,只能用去年剩下的陳年老酒來待客,下酒菜只能是從菜地裡摘下來的普通蔬菜,簡單的兩三樣家常小炒。但只要賓主投契,誰又會嫌棄家常酒菜的簡陋呢?誰又會在乎身份地位的懸殊呢?

主人平易灑脫,胸懷豁達,來訪的客人自然也是如此,雖然貴為一縣之長,可是在杜甫家中崔縣令完全沒有架子,平易近人,並不覺得杜甫準備的簡單餐飯是對客人的怠慢。雖然酒菜簡單,但是並不妨礙朋友之間喝酒,喝到興起的時候,杜甫還隔著籬笆牆喚來鄰家的農民老翁暢飲,崔縣令見狀哈哈大笑,也不以為忤,可見大家酒興越來越濃,氣氛越來越歡快、融治。在這首詩中,杜甫筆下的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是那麼默契和諧。

杜甫在成都僅生活了四年,在他苦難的生命裡,成都草堂讓他獲得了少有的明亮色彩,享受了短暫的歡樂時光,這是一首樸素且有人情味的詩,沒有憂國憂民的沉鬱頓挫,反而是對生活美好的盡情謳歌,生活也許苦多於甜,但是詩人卻能甘之如飴,自得其所,在簡單與祥和之中,體味生命的快樂,體會生活的樂趣。這樣的杜甫,仿佛我們身邊的普通大爺,生活簡單卻充實。讀著這首詩,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自然的快樂。

相關焦點

  • 家中有客人來訪,杜甫寫下一首詩,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十足!
    公元761年,也就是唐肅宗上元二年,時年五十歲的杜甫,終於結束了長期以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了下來。這座草堂便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杜甫草堂」,也稱「浣花草堂」。就在這座草堂蓋好後不久,便有客人來探望杜甫。
  • 杜甫在草堂招待朋友,寫下一首充滿樸素美的詩,富有生活氣息
    在經常光顧草堂的朋友中,有一位姓崔的縣令便與杜甫相交頗為投緣,平時也給過杜甫不少照顧。這首著名的《客至》便是為接待崔縣令而作。《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 杜甫很愜意的一首詩,盛情款待客人,充滿了濃鬱的生活氣息
    快樂就是在家有親人,在外有朋友相伴,生活舒適愜意、無憂無慮。但是人這一輩子往往經歷很多很多,難勉有不如意。人的一生充滿了酸甜苦辣,世間百態這一切都留我們去細細品嘗。說道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他的詩沉鬱頓挫,讓人讀來像是充斥著數不盡的愁緒,那個時代造就的他太不幸了。他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傷國事,花鳥皆為之傷心流淚。
  • 杜甫在草堂寫的一首詩,充滿生活情趣,最後兩句卻引起了千年爭議
    當時他得到了友人嚴武的幫助,建了一座浣花草堂,在這裡他度過了一生中最安逸悠閒的一段日子,他的很多意境幽美、充滿大自然氣息的詩作都是寫於這段時期。例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江村》也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寫出了生活最美的樣子。
  • 杜甫的一首待客詩,感情真摯,帶著濃厚的人情味,讓人欣喜!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來自己家做客,總是很令人愉悅的一件事情,畢竟有三兩好友在一起喝酒聊天,總能讓人感到身心舒暢,尤其是在古代,人們大都熱情,喜愛交友,所以當朋友來看望自己時,總是會很高興地接待他們,在濃濃的生活氣息中,體現出的是滿滿的人情味,溫馨而感動。
  • 杜甫的一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留戀!
    唐肅宗上元年間,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暫時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杜甫對生活是熱愛的。在他獨自江邊散步賞花,寫下的這一首詩。《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唐代: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 杜甫寫在春天的一首詩,僅開篇5字,讀後便令人心曠神怡!
    如果用一句詩來形容你心目中的春天,你認為它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是賀知章筆下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還是孟浩然筆下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亦或是朱熹筆下的「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其實,不管哪一句,它都滿足了我們對於春天的美好嚮往。
  • 杜甫在草堂寫詩,只用20個字,描繪了四幅最美的春天畫卷
    李白與杜甫堪稱唐代詩壇的兩顆明星。不同於李白的浪漫與瀟灑,杜甫的人生要比李白坎坷曲折得多。「詩聖」杜甫大半生都處在失意與困頓中,過著四處漂泊、寄人籬下的日子。只有他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杜甫草堂居住的那些日子,才算是過上安穩舒適的生活。
  • 一千多年前杜甫在成都草堂,寫下了一首唯美的詩,驚豔了整個春天
    他幾乎沒有寫愛情詩,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描寫現實生活中底層人們的苦,還有自己當時的處境,這他的作品中我們感受到了他無私的大愛。讀杜甫的詩最大的感受,那就是他對於人民充滿深情的關懷,不過他自己的生活卻又是顛沛流離,使得他一直處於悲痛之中,時常還要朋友接濟,才勉強可以度日,尤其是嚴武對他的幫助最大,兩個人有著深厚的友誼,當年杜甫走投無路時,毅然決然地選擇去成都投靠嚴武,正是在他的幫助下,總算是在成都安了家,建立了一座簡易的草堂,生活總算是安定了下來,這一時期也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 成都市中心的杜甫草堂,草堂不「草」,處處為詩
    表妹家離杜甫草堂不是很遠,坐公交一個小時左右就到了,這裡是成都的浣花溪畔,第一眼給人的感覺就是樸素和文雅,草堂為4A景區,門票售價50元。「萬裡橋南宅,百花潭北莊」,大門上只有這一句詩,足以蓋過過眼雲煙般的奢華。進入園中,古樹參天的黃葛樹遮蔽了夏天的燥熱,一絲清涼滲透肌膚。
  • 唐詩三百首中最具生活氣息的詩,可惜杜甫名句被內涵網友玩壞了
    比如今天所說到的這一首古詩,可以說是唐詩300首當中最具有生活氣息的古詩: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餘 通:餘) 這首古詩的題目叫《客至》,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杜甫。從這一首詩的題目當中就能看出這首詩的基本內容,詩人截取了生活當中的一個簡單細節。杜甫所寫的,就是在結束了西南飄零,在成都安頓下來,然後有老友來訪的這樣一件事情。
  • 孟浩然《過故人莊》,一首平淡的詩,平淡到看不見詩
    【背景】這是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詩,可以說是唐朝的農家樂了。孟浩然受陶淵明的影響比較大,他們都喜歡描寫鄉村田園生活,風格平淡恬靜。在這類詩中,也表達了詩人的生活追求。這裡我們經常忽略一個現象,那就是孟浩然在安史之亂之前就去世了,他的整個生命都在大唐盛世中度過的。
  • 杜甫落魄時在這間草屋待了4年,寫了240多首詩,如今這草堂出名了
    這首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旅居落魄是到成都草堂期間寫的一首詩。詩裡面寫的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茅屋漏水的無奈場景。這首詩真實地記錄了杜甫在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杜甫的詩詞可謂天下人皆知,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唯一的「詩聖」,他的詩則被稱為「詩史」。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是後世給他的一些稱號!
  • 杜甫最閒適的一首詩,只要細雨和微風就足矣,閒適之意悠然而現!
    或許也正是因為杜甫深重的家國之思,很多詩詞愛好者就會覺得杜甫的詩歌都是蒼涼悲壯的,都是寫滿坎坷艱辛的。實際上,杜甫一生確實是遭逢很多坎坷挫折,窮困潦倒,後半生幾乎都是掙扎在生死線上。但杜甫之所以流芳百世,被後世很多文學大家所推崇,並不僅僅是因為他詩作中那顆熾熱的愛國心,更是因為他詩作本身高超的藝術水平。
  • 杜甫在草堂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卻出神入化,令人嘖嘖稱讚
    我們的成長要擺脫低俗事物的紛擾,用傳統文化來滋養,有句話叫做柔日讀史,剛日讀經書,意志懈怠時讀書史以明志;謀臣策士,家國三寸簧舌裡,金戈鐵馬,江山萬裡血泊中。讀史書,能夠養浩然正氣,驕躁時讀經以養性;老莊之道,清淨無為是非空;菩提之心,靈臺空明塵埃中。
  • 杜甫草堂|鄭仕強
    在眾多佳作中其中有兩副楹聯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一副是詩史堂大門兩側的長聯,寫的是:「詩有千秋,南來尋丞相祠堂,一樣大名垂宇宙;橋通萬裡,東去問襄陽耆舊,幾人相憶在江樓」。據說此聯的作者為清代文人沈壽榕。
  • 杜甫草堂問梅
    陸遊也曾在錦官城有詩詠梅:「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成都到處有梅,杜甫草堂的梅最有梅意。草堂西北角有一梅園,佔地數十畝,有塔有橋有湖,翠竹掩映,梅意盎然。草堂博物館每年冬春會舉辦梅展。
  • 杜甫在他一生最幸福的時光裡寫下的一首詩,原來幸福如此簡單
    杜甫的一生顛沛流離,雖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卻一生不得志,最終病逝於一葉孤舟之中。杜甫在其有生之年,並沒有很顯赫的名聲,但其憂國憂民的情懷以及寫下的大量關心民生疾苦的詩篇,最終把他導向了「詩聖」的道路,後人給予他的詩以「詩史」的地位,可見其評價之高。
  • 杜甫兩首詩寫雪,為何風格截然不同
    杜甫的詩歌沉鬱頓挫,重在關注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因而他純粹寫景,寫風花雪月的詩作不多。這也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大環境大氣候有關。杜甫是有遠大抱負的。然而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他寶貴的青春年華卻遇上了安史之亂。戰火紛飛,政局動蕩,仕途不順,這樣對他整個的人生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 杜甫很經典的一首詩,心情煩悶在江畔看一簇簇的桃花
    春天來了,春風飛舞,鳥兒歡快地歌唱,桃花一簇簇地盛開,引得蜜蜂飛來採花蜜,春天裡的熱鬧景象令人沉醉。春天到處都是美。春風送爽,細雨醉人,是「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浪漫;花兒朵朵開,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盛景;動物的歡騰,是「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迷人的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