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遷都北京後,為何沒有修建新皇宮,依然住在明朝的紫禁城?

2020-12-16 騰訊網

  1644年,李自成大軍攻入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並沒有在北京站住腳,旋即在山海關被清軍和吳三桂擊敗。五月初二,多爾袞進入北京,正式接管了紫禁城,這座明朝皇帝生活了兩百餘年的皇家宮殿,從此落入了清軍之手。五個月後,順治帝把清朝的國都從瀋陽遷到了北京,順治自己也住進了紫禁城的乾清宮。

  乾清宮是紫禁城內廷正殿,它的名字中雖然有個清字,好像和清朝有什麼淵源,但其實並非如此。明朝永樂年間,紫禁城剛剛落成時,這座宮殿就已經被命名為乾清宮。乾清二字取自道德經,原文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清氣上升稱為天,所以乾就是天。為表示帝王之位極尊,皇帝的居所故命名為乾清宮。

  紫禁城中的每個建築的命名,都有出處,都有深層次的含義,清朝皇帝很懶,入主中原後,直接沿用,連名字都沒有改一個,紫禁城還叫紫禁城,乾清宮還叫乾清宮。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來,明朝十四位皇帝都在乾清宮居住和辦公。清朝的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也是如此,照舊住在乾清宮,直到雍正繼位後,才搬到了養心殿居住。明清是兩個王朝,那麼為何清朝皇帝還要沿用明朝舊曆,住在紫禁城呢?

  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紫禁城的位置特殊,正好坐落在北京中軸線的中心。當年朱棣擴建北京城時,特意建立了一條中軸線,紫禁城位於正中,其他建築均圍繞中軸線而產生,前起後伏,左右對稱,為的就是強調皇帝的中心地位。明清時期,這條中軸線全長7.8公裡,連接著內城,外城,皇城和紫禁城,它就像北京城的脊梁,體現了封建帝王居於天下正中的唯我獨尊思想。可見除了紫禁城,清朝皇帝實在找不到其他更有王氣的居所了。

  第二修建困難,紫禁城是我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它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耗時十四年修築而成,所選的材料均為全國最名貴的材料。紫禁城所需的木材取自雲貴高原的深山楠木,這樣的木料多生長於崇山峻岭之中,歷經百年才能成材,工匠們冒險進山採木,很多人因此丟了性命。

  所用的石料為房山的丹陛石,這種石料一般為整塊運輸,古代沒有起重設備,運輸這樣的巨石,只能選在寒冬臘月時節,工匠們每隔一裡打一口水井,沿途潑水成冰,然後將巨石拖進北京城,有時運輸一塊石頭就需要數萬工匠耗時一月之久。清朝入關後,主要的精力都花費在和南明的戰爭上,沒錢也沒有精力修建更豪華的宮殿,所以住在紫禁城是當時的不二之選。直到康熙四十八年,清朝的統治穩固之後,康熙才著手修建了更豪華,環境更優美的圓明園,不過圓明園只是皇帝休閒避暑的夏宮,紫禁城依然是皇權的象徵,它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明朝滅亡後,清朝沿用了明朝的皇宮而不是推倒重建?
    歡迎來到關於歷史人文,眾所周知,故宮,紫禁城,是我國古代明朝和清朝兩代王朝的皇宮。但是縱觀歷史,不難發現,主要是推翻了前朝後建立的,那麼前朝留下來的皇宮都不會再用,而是會另外新建,為什麼清朝沿用了明朝的皇宮呢?
  • 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
    導語: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文|小堅說歷史說到明成祖朱棣,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翻看明朝時期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他在登基之後,傾盡全力來建造北京的紫禁城。從來沒有像他這麼一位皇帝,為了遷都付出如此多的精力,他耗費了十幾年和無數的錢財,來修建北京。那時他已經在南京定都,那為什麼還要將都城遷到北京,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北京,而將南京作為陪都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 明成祖朱棣剛死,明仁宗為何就想放棄北京,遷都南京?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做了一件影響明朝國運的大事,他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並且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紫禁城。然而,許多人卻並不知道,朱棣死後不久,他的兒子明仁宗就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計劃將都城重新遷回南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用近20年遷都,歷時14年修建紫禁城:朱棣與北京的「緣」
    駐守燕地終成霸業雄才大略的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即永樂皇帝。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經濟文化繁榮,百姓安居樂業,而且通過鄭和七次下西洋,大大拓展了海外交流空間。他所創造的大明帝國的鼎盛時代,史稱「永樂盛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下令修建了北京紫禁城,並且遷都北京。
  • 朱棣遷都北京後,六朝古都南京皇宮怎麼處理的?只有宮女太監留守
    改國號之後不久,就有朝臣提出來將首都遷往北京,朱棣聽了之後很是高興,於是就在朝堂之上提出了這個事情,但是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既然大臣反對,朱棣也不能大張旗鼓的開始遷都,他就開始隱秘地進行遷都的事宜,隨後在一個合適的契機之下,朱棣將首都遷往北京。那麼,朱元璋定都的南京在之後怎麼樣了呢?
  • 大明皇帝前赴後繼修宮殿,朱棣建的紫禁城,到明朝滅亡還在修
    原來,雖不能說是全體皇帝,但確實是明朝皇帝在修建皇宮上花費精力最多,可以說在明朝當皇帝,不是正在修建皇宮,就是奔赴在去修建皇宮的路上,似乎整個大明朝修建皇宮的工程,就未曾間斷過。這麼看來,這裡面的事兒,還真是值當說道說道的。
  • 南京城內朱元璋修建的皇宮,歷經600多年,為何沒能保存下來?
    說起故宮,大家的第一印象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也就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但實際上,南京也有一座故宮,是朱元璋在位期間修建的,面積比北京故宮更大,更為恢弘大氣,而且還是北京故宮的建造藍本,明清官式建築的母本。
  • 明朝北京紫禁城宮殿群為何被5次大火焚毀?
    明成祖朱棣在擊敗建文帝後不久,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同時為了抗擊蒙古,經營東北地區,決定遷都北京,隨後開始對北京城的建設,紫禁城也在元大都皇宮上增建,成為現在故宮的基礎規模。 但是,明朝的紫禁城命運多舛,部分宮殿群慘遭5次焚毀。
  • 明朝遷都北京之後,放在南京的六部衙門每天都在幹什麼?
    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正式從南京遷都北京。遷都北京的明朝繼續實行「兩京制」,南京依然保留了包括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在內的所有中央機構。那麼在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南京的六部衙門每天都在幹什麼呢?
  • 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的皇宮還有人住嗎
    但是朱元璋繼承人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他在打仗的時候十分勇猛,但關於國家政治方面卻是略輸一籌。他的長子坐標十分懦弱,但因為出生的時間早一點,所以被他膩味了太子其他的兒子之中有許多人都不服,其中最牛逼的包括第四個兒子朱棣。朱棣的性格比較像朱元璋,他能文能武和在北方長期和蒙古人打仗,擁有一生檔次。在朱允炆繼位後沒有幾年,朱棣就消滅了朱允炆自己當上了皇帝,然後遷都北京,那遷都北京之後的南京皇宮還有人住嗎?
  • 漢有未央宮,唐有大明宮,明清有紫禁城,為何宋朝沒有大型宮殿?
    說起皇宮,相信很多朋友首先想起來的是北京的故宮:在明清時期,故宮被叫做紫禁城,是明清兩朝帝王起居之處。時至今日,紫禁城依舊是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宮廷建築群。 北京成為大一統王朝的首都是在元朝。
  • 600年的記憶:紫禁城歷史上的幾個關鍵詞
    紫禁城在世界著名皇宮中是歷史最悠久,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宮。紫禁城的宮殿建築,經歷六百年的風雨,或自然風化,或戰爭創傷,但始終沒有改變它的格局和風貌,它是中國首都北京的地標之一,它宏偉的身影一直屹立在中軸線的中心,它是中華民族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文脈綿延不斷的表徵之一。
  • 皇帝搬家記之——「永樂遷都」
    明朝遷都後,由於首都距離長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調動軍隊抵禦侵略。成祖就曾以北京為基地,五次北伐北元的殘餘勢力。北京在軍事指揮上的優勢,是遠在後方的南京無法比擬的。同時,「天子守國門」的氣勢,加上皇宮和帝陵坐落在前線的事實,使朝廷上下在面對危機時更有抵抗的決心。
  • 多次火災多次修建,明清時期故宮命運多舛
    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幣明永樂皇帝遷都北京,營建新皇宮紫禁城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在此之前,故宮所在地是燕王府,燕王是明成祖朱棣做藩王時的封號。三年之後,朱棣以蔡信為「總設計師」,下令在燕王府的基礎上建設新的皇宮,並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四年後,奉天殿(今太和殿)落成,朱棣急不可待地來到北京在奉天殿接受群臣朝賀。楊寬先生在《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指出,「與此同時,永樂正準備遷都,皇城、宮城和主要宮殿也正積極準備起建,不僅規劃已定,人力物力也多已調集。」
  • 朱棣為什麼要傾盡財力營建北京紫禁城?
    1421年正月,朱棣下令大赦天下,至此,朱棣遷都成功,北京紫禁城成為大明朝的皇宮。我們看北京紫禁城是朱棣花費了十三年左右的時間才建成的,可以說是傾盡財力才將北京紫禁城建成,那麼朱棣為什麼要傾盡財力來建造北京紫禁城呢?
  • 與歷朝皇宮相比,明清紫禁城原來那麼小?
    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元大都宮城以藍瓦白牆為主,現在北京的北海白塔和白塔寺保留了元朝皇宮當時的風格,與現代北京城相比,元大都的位置更北一些,它的皇宮把現代的北海公園包括在內。元大都皇城約為3.33平方千米,皇城內有宮城,宮城略小於明清北京紫禁城,約60萬平方米。
  •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為何沒有保留下來的皇宮?皇宮都去哪了?
    根據歷史記載,西安曾經有過很多輝煌的宮殿,比如阿房宮,未央宮,大明宮等,其規模都大於現在北京的紫禁城,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些皇宮全都沒保存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西安的皇宮到底跑到哪去呢?就比如在唐朝的時候,長安皇宮就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破壞。在盛唐時期,安祿山攻打長安的時候,縱容士兵對長安城以及皇宮進行燒殺搶劫,對其造成了一定的破壞。
  • 紫禁城等於100個足球場,歷史上誰修建的?皇帝看不上的人
    紫禁城這個龐然大物不是被風吹來的,而是靠人一步步修建起來的,那麼紫禁城到底是誰修建的呢?要回到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明白紫禁城的修建背景是什麼,這樣才能明白紫禁城修建的人是誰。紫禁城在明朝時候就有了,當時紫禁城的第一任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朱棣為什麼要修紫禁城呢?
  • 徵發百萬民夫,拖運金絲楠木,朱棣為何傾盡財力建造北京紫禁城?
    北京中軸線正位於紫禁城正中位置,在中軸線上按「前朝後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後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 日本軍隊佔領北京期間,為什麼沒有毀掉紫禁城?
    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國的經濟中心就逐漸開始難移,但是直到現在,中國的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而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也已經有一千年左右的時間了。元朝和清代都是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與北方文化更有情感連結。意識到北方邊境的重要性,明朝也將都城改定為北京。所以說,元明清三代其實都將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從此,北京就成為了政權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