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為何發動韓戰,讓他打的潰不成軍

2020-12-18 我是讀書君

猴子取得名義上的「天下一統」,豐臣秀吉並未建立幕府。類似於民國時候的軍閥模式,許多大名根本是聽調不聽宣。

戰爭打完了,國內一大幫無所事事的武士,猴子也不敢讓他們下崗啊,大名老爺也不能養閒人呢!猴子抓耳撓腮想了又想,國內市場是不行了,我們還有國際市場啊,把國內矛盾轉嫁國外!對,我們可以輸出戰爭,打誰呢,看了一圈,只有朝鮮。

朝鮮現在的情況呢,作為子公司的朝鮮,自從把太祖朱元璋的馬屁拍舒服後,把朝鮮定為永不徵伐之國,已經安享了兩百多年的和平,承平日久,人不知兵。

好了,擴展海外市場來穩定國內經濟的政策獲得了猴子和一幫大名的舉手歡迎,各大小諸侯趕著回去站隊、打仗、搶地。

豐臣秀吉出動九軍共15萬攻擊朝鮮,一路攻勢凌厲,勢如破竹,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朝鮮三都(京城、開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軍一直挺進到鴨綠江南岸。

這陣容是不是很豪華,玩過太閤的信長之野望的這可以算是頂級配置了。然而沒毛用,還是讓打的哭。

豐臣秀吉於5月攻佔漢城後便研議要遷都北京,將北京周圍10「國」之地獻為御用,賜公卿以俸祿

小弟一下讓打殘了,跑到北京哭了一番,讓大佬給自己撐腰,萬曆大哥一看小弟讓人欺負了,心說你打狗還的看主人呢,把遼東司令員李如松派出去,李如松是誰?他是猛人李成梁的長子,李成梁我們回來單說。

萬曆二十年,遼東司令李如松率4萬精銳東徵,和副將李如柏、李如梅跨過了鴨綠江,奔赴朝鮮。

在平壤,和第一軍團小西行長幹上了,小西行長在朝鮮燒殺搶掠,

「小西」便成了現朝鮮語中狗肉的意思。

據《日本戰史》記載,平壤之役後,小西行長部減員11300餘名,僅餘6600人,減員近三分之二,完全喪失了戰鬥力。《萬曆三大徵考》記載明軍陣亡七百九十六人,傷一千四百九十二人。

此戰明軍與日軍的陣亡比例約為1(明軍):15(日軍)

一個多月,便收復失地五百餘裡,李如松就推進到漢城,在碧蹄館前鋒將加藤光泰部斬首600餘級,鬼子一看不樂意了,第六軍團主力小早川隆景、第三黑田長政、第九軍團羽柴秀勝各一部共36000趕到現場,包圍漢軍,第八軍團宇喜多秀家也正趕來,李如松密令查大受李如梅率敢死隊700勇士深夜奇襲龍山大倉。十三座大倉,數十萬石糧食,一夜間被燒的乾乾淨淨。

猴子軍團全線敗退了,就比誰跑的快了。

相關焦點

  • 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後,為何沒有發動消滅德川家康的戰爭?
    至於豐臣秀吉為什麼不繼續和德川家康打下去,原因很簡單,當時他面臨的局勢實在不太妙。一個是各懷心思的織田元老,他們和德川家康聯手對抗豐臣秀吉,一個是包括德川、北條、毛利以及上杉等等大名們,都是些表面看似恭順的野心家。
  • 他是豐臣秀吉的養子,萬曆朝鮮戰爭任統帥,慘被德川家康軟禁50年
    不過戰國亂世結束後,仍然遺留著很多問題,主要問題是那些為統一日本而作出貢獻的家臣和武士,得不到應有的封賞(封地和賞金),豐臣秀吉為了平息有功的家臣和武士,決定對外發動入侵戰爭,侵佔更多的領土和物資,分給家臣和武士。
  • 豐臣秀吉:侵華戰爭的始作俑者?
    豐臣秀吉為中國人所熟悉,是因為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發動了徵服朝鮮的戰爭,並寄望以朝鮮為跳板進而侵略中國。事實上,這也是豐臣秀吉之前織田信長等人的計劃,只不過最後是由豐臣秀吉來實施而已。一代權臣的嘆息按照日本著名史學家小林鶯裡的說法,進攻朝鮮、引發明朝支持朝鮮與日本之間發生戰爭,是「毫無意義的開始,毫無意義的結束」。是豐臣秀吉「一生最大的汙點」。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意在入侵明朝,為何他覺得自己能滅大明?
    豐臣秀吉屌絲逆襲之後,自信心膨脹,他是相信自己能夠滅了大明的,不然也不會制定計劃付諸行動!在他的計劃中,日本要先滅朝鮮,再滅明朝,隨後佔領天竺稱霸世界。並且在計劃實施的第七年,將首都遷到北京。不光是豐臣秀吉,他的手下們也是自信滿滿,比如加藤清正仗還沒打就先開口要了二十個明朝的縣城作為封地,龜井茲矩則是要了浙江台州……日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為什麼豐臣秀吉和他的手下們會自信心這麼膨脹呢?
  • 萬曆朝鮮之役時,豐臣秀吉為何相信能和明朝長期抗衡?
    1592年,剛剛統一日本不久的豐臣秀吉對中國和朝鮮發動了戰爭,這場戰爭日本稱為「文祿之役」,朝鮮稱之為「壬辰倭亂」,中國則稱為「朝鮮之役」,這是日本第一次進行徵服大陸的嘗試。想要獲得領土只能靠戰爭,日本國內戰爭結束後,豐臣秀吉便無法獲得新的領地來封賞他的部下,因此他只能將眼光投向海外,畢竟當時日本的武士實在太多了,耕地根本不夠分的。豐臣秀吉之所以這麼膨脹,是因為當時日軍剛剛經歷了內戰的洗禮,作戰經驗豐富,且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槍,其性能遠勝於中國和朝鮮軍隊所使用的的火銃。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真的以為自己能滅掉大明嗎?
    有猴子之稱的豐臣秀吉,他的目標可不是大明、朝鮮,先攻朝鮮,再佔中國,攻取印度。他的戰略目標是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應該說二戰中日本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也基本是繼承了他的想法,看來日本人的野心從來就沒有變過啊!那麼豐臣秀吉,哪裡來的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滅亡大明,建立自己的亞洲帝國呢?
  • 豐臣秀吉做錯了什麼?
    而豐臣家從此則日益衰弱,直至滅亡。 在這場命運之戰中,為何豐臣家主要將領會支持敵方?為何部分大名會倒戈?為何豐臣家會眾叛親離,不堪一擊?這要從豐臣秀吉晚年的一系列失誤說起。
  • 揭秘豐臣秀吉與織田信長竟然是這樣的關係丨日本歷史
    起先,豐臣秀吉出生於一個貧窮家庭,由於和繼父的關係不太融洽,就離家出走,流落江湖。後來豐臣秀吉投靠了織田信長,由於他的聰明和才智,很快就得到了織田信長的賞識,並將他提拔為一個武士。豐臣秀吉在戰爭中,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才華,很快他就成為了一個城主。織田信長對豐臣秀吉十分信任,讓他南徵北戰,四處攻打不臣服的大名。沒過幾年,織田信長已基本上完成了對日本的統一。
  • 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武將—豐臣秀吉
    在中世末期,日本著名的武將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bi)繼織田信長之後,為日本的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是日本歷史上最引入注目的人物。日本人對他毀譽褒貶不一。他不僅是歷史著述的對象,也是民間傳說和文學藝術作品的主人翁之一。在我國,一般讀者對他也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16世紀兩次發兵侵略朝鮮,妄圖徵服中國以至稱霸亞洲的侵略戰爭禍首。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而在和關東北條氏的決戰中,家康又表現出了絕對的忠誠,他不但把自己的次子於義丸送給了豐臣秀吉作養子,還興然接受秀吉把真田昌幸派到自己身邊做臥底,更重要的是,在秀吉討伐關東北條氏時,和北條有姻親關係的德川家康,其部下驍勇的三河武士作為先鋒也十分賣力,沒有糊弄了事,而家康也以長輩及姻親的關係,勸降了北條氏直,拿下了戰國第一堅城——小田原城。
  • 豐臣秀吉為何敢與明朝叫板?五個原因解釋了一切
    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的原因,我這裡舉出了五點:第一點是對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蓄謀已久的覬覦;二、豐臣秀吉對於愛子去世的過激行為;三,緩解國內矛盾;四、中日力量對比的歷史上變化;五、豐臣秀吉個人的野心。本文通俗易懂,史實確鑿,配圖精準,如有不足的地方,還請讀者朋友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 「倭來了」:明朝曾遭遇了豐臣秀吉怎樣的挑戰?
    這就是說,在戰爭發動前,豐臣秀吉對於大明帝國的對日態度有過預估,他找到「倭寇之首」、新安商人王直的部下詢問,發現大明帝國對日本十分恐懼(朝鮮史籍《李朝宣祖實錄》也有同類記載,說王直部下回答豐臣秀吉時說:「吾等曾以三百餘人,自南京地劫掠橫行,下福建迢一年,全甲而還。唐畏日本如虎,滅大唐如反掌也」)。
  • 豐臣秀吉的悲哀[推薦]
    德川家康出身名門,在豐臣政權下,實力僅次於豐臣秀吉,最要緊的是,他是秀吉故主織田信長最忠實的盟友(就是這位最忠實的盟友,信長一死就趁火打劫,挑撥武田舊臣攻擊織田家臣,自己則乘機佔據了武田舊領),只有籠絡了他,才能使織田舊臣統一在秀吉麾下,才能使天下信服秀吉。秀吉不惜以自己的母親、妹妹為人質,以換取家康在形式上對自己的臣服。「拜託了!」他對家康如是說。
  • 豐臣秀吉當時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
    別看戰爭主要在朝鮮半島打,但「朝鮮」在豐臣秀吉眼裡,只是一個小目標。號稱「夢日而生」的他,滿懷著「三步走」的「徵服世界戰略」:第一步先滅掉朝鮮,第二步以朝鮮為跳板滅亡明朝,把北京「可供天皇御用」,他自己則要把寧波當「自留地」。然後還有第三步:揮師南下,吞併印度大陸,讓日本稱霸世界。
  • 豐臣秀吉侵朝,為何不派德川家康上陣,消耗其力量?
    關於豐臣秀吉侵略朝鮮這一歷史事件,不僅為中外學界所關注,而且也屢屢在民間引發種種熱議。而在這些相關的研究與熱議之中,常常被人提及的一個問題,便是豐臣秀吉為何不派德川家康出兵朝鮮,以此來削弱自己的最大的敵人,以穩固豐臣家的統治。 然而,由於相關史料的匱乏,這一問題長期以來並未能夠獲得完美的解答。
  • 豐臣秀吉一死,豐臣家族就很快衰亡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豐臣秀吉的原配寧寧沒有生育能力,這一直被看作豐臣家的一大短板,很多歷史學家都說豐臣家子嗣不旺。誠然,這是一個重要性問題,但卻不是決定性問題!豐臣秀吉唯一的兒子也是他唯一的繼承人為茶茶所生,叫做豐臣秀賴,豐臣秀吉死的時候,他才六歲。
  • 日本統領豐臣秀吉:我要佔領朝鮮印度,統治中國,最後葬在寧波
    其中最為大眾所知的有三個人,被稱為「戰國三傑」,他們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三人攪弄風雲,各自留下了不少故事傳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豐臣秀吉曾經放言,自己死後要葬在寧波。 豐臣秀吉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 日本惡之源豐臣秀吉
    ,臺灣,朝鮮等變成日本的屬國,要把整個的第一島鏈全部佔領,利用朝鮮做跳板然後侵略中國,侵略中國之后豐臣秀吉讓日本天皇住在北京,豐臣秀吉本人則住在寧波,為什麼豐臣秀吉選擇住在寧波呢,因為寧波便於進攻印度,這個戰略豐臣秀吉時代並沒有實現,當時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打了七年,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是豐臣秀吉的後人慢慢把豐臣秀吉的戰略慢慢實現,到了1868年明治維新,天皇御筆信後來的徵韓論到最後的田中奏摺
  • 豐臣秀吉:這個日本人為何會成為史上最大的倭寇?
    下達命令的人,是中國人最熟悉和仇視的日本古代人物一豐臣秀吉。豐臣秀吉,一個性格「無賴」的戰國風雲兒,憑藉武力和過人的把握機會能力統一了亂世。但大海剛剛平靜,豐臣秀吉卻悍然發動入侵朝鮮的戰爭,一舉成為史上最大的倭寇。那麼豐臣秀吉是如何崛起的,他又是如何把握機會統一日本的?讓我們走進16世紀,了解那個史上最大倭寇。
  • 豐臣秀吉為何要把朝鮮士兵的耳鼻割下運回日本,還給他們修建耳塚
    正文 16世紀末,從朝鮮半島開往日本的海船上,滿載著戰利品,還有用鹽醃漬過的人的耳朵和鼻子。 在發起侵朝戰爭的初期,豐臣秀吉並未下令採用割去敵人耳鼻的方法來統計戰功。 直到有一天,島津軍帶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們在獲勝後把敵人的耳鼻獻給了豐臣秀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