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可能把《紅樓夢》精準譯成英文第一人:張愛玲獨創英語學習法

2020-12-10 英語學習方法

不知道是誰告訴的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她顯然很把這個理念當回事,早早開始謀劃未來。

3歲能誦唐詩;7歲提筆寫小說;12歲作品便被印成鉛字;初中立誓要像林語堂一樣用英文寫就世界暢銷的小說:"要比林語堂還要出風頭,我要穿最別致的衣服,週遊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她在《童言無忌》中寫道。

都說張愛玲早慧,這種"慧"多半是張愛玲自己的選擇,就像許多人選擇庸碌一樣,她清醒自知地選擇了不凡。

17歲那年,《大美晚報》刊登了她的一篇全英文散文,文章講述了她被父親幽禁在家、她智脫牢籠的經歷。文章一見報,張愛玲便大出風頭,成名之路就此拉開序幕。

但張愛玲似乎是一個"美國夢"的擁躉者,少時在雙語學校就讀,大一點就一心想出國留學,在國外闖出一片天地。不過她繼母從中作梗,挑撥得張愛玲父親把她毒打一頓,然後禁閉她半年之久。

她脫逃以後還是沒能如願在國外留學,反而中了輟學魔咒,通過了倫敦大學入學考試卻無緣就讀,在香港大學求學遇到戰亂只能肄業,去聖約翰大學被老師排擠無奈退學。留學夢死,但她好歹練就了一身英語真功夫。

張愛玲被譽為"最有可能把《紅樓夢》精準翻譯成英文第一人",足見世人對她雙語功底的認可。雖然她少年成名,但不能抹去她的勤奮和執著,在港大她發奮讀書,獎學金就拿過兩次。對於學習英語,張愛玲很有一套別出心裁的方法,她大方教授給弟弟張子靜。

一、少年時期沉浸在英語環境裡

張愛玲的家庭"洋味"很濃,她幾乎就成長在雙語的環境裡。

她的雙親和姑姑英文造詣極高,父親張志沂英文小說不離手,還在天津津浦鐵路局做過英文秘書;母親黃素瓊久居歐洲,英文不在話下;姑姑張茂淵也曾留學英國。

而張愛玲自己幼年起便接受雙語教育,8歲前父親請了英語家教,上學後在聖母瑪利亞女校就讀,這所教會學校以英文教學聞名,盛行美式教育,國文課甚至因為也因英文而被邊緣化。

1937年,張愛玲從聖母瑪利亞女校畢業,圖為畢業照

少年時期能處於一個雙語環境裡對學好英語來說是如虎添翼,在這樣一個氛圍中,英語處於一個被需要、被使用的地位,學習者自發認可英語的重要性,發展英語能力就像餓來吃飯困來眠一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現在的大部分家長都有一定的英語儲備,如果做不到每天和孩子英語對話,起碼可以為孩子選擇英語素材營造一個雙語環境,比如一起看英語光碟,一起看英語原聲電影,鼓勵孩子用英語寫日記和閱讀,讓孩子從小培養出"使用英語"和"自發吸收英語"的習慣。

如果是高中生、大學生或成人,可以學習張愛玲的另一個方法,把自己泡在英語裡。

張愛玲有個愛好,就是大段大段地背英語,她自己能背下莎士比亞的大半劇本;待到她去港大讀書,她便極力避免使用中文了,那會兒她想爭取到公派去牛津大學的機會,一直在作準備,無論是生活交流、做筆記、讀書、寫信、參加徵文比賽,她一律只用英文。就這樣,張愛玲的英語達到可以給外刊寫影評、散文、翻譯小說的地步。

二、 找準學英語的動機

張愛玲學習英語的動機一直極其強烈。

初時為了好玩,年少時為了實現超越林語堂的鴻鵠大志,再大一些則是為了去歐洲和母親團圓。

但更重要的是,她好似一直都很清楚地掌握著自己的人生軌跡。

她說自己:"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

她就像我們身邊那些學霸一樣,不甘平庸、不甘平凡,於是從不肯放棄對自己的鞭策。她是一個始終繃緊弦在生活的人,注意力、時間基本投注在人生目標上,這也是她如此高產的原因。

所以,學習英語找到動機也很重要。你可以為了考高分,可以為了當第一,可以為了在需要使用英語的重大場合出盡風頭,只要動機足夠強烈,一直朝著動機努力,你在成就目標的同時,目標也會成就你。

三、自創"雙語重複書寫"大法

這是張愛玲的秘笈。

不要以為不經寒徹骨就能有梅花香。

張子靜在回憶錄裡寫當初張愛玲如何教他練英文,這個方法不僅提高英文能力,還提高中文寫作能力——張愛玲會先用中文寫文章,寫完以後把它改寫成英文的,英文寫完了又對照著翻譯成中文,然後又譯成英文。每一次的轉譯都要求避免使用前幾次翻譯已經用過的句子、詞彙,就這樣,張愛玲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其實別看她從小在雙語環境裡長大,她初到香港時英語也不怎麼高明,她結合了自己的愛好興趣,發明了這一方法。

一般人提到中文寫作都是一個頭兩個大,本身沒有寫作愛好和寫作習慣,就不太願意使用這個方法,就算嘗試兩天,也會因為太過麻煩而懶得堅持。實際上,這個方法並不要求一開始就從長篇大論寫起,可以只寫幾個句子、一個段落,寫不出來也可以藉助工具書和其他一切資源,但無論如何也要自己動筆操練,只要堅持練習反覆轉譯,無論你寫多長,英語讀寫能力都能提高。

由@英語學習方法原創首發,歡迎轉發,但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做有觀點,有態度,有情懷,還有學習方法的教育號!帶你輕鬆學英語,快樂聊教育,喜歡我記得關注哦!

更多精彩閱讀:

詩詞一戰成名,萬眾矚目下淡定考清華,武亦姝的未來還有多少驚喜

康熙精通8國語言?關於學霸皇帝的外語學習,你更應看清這些真相

回國時,帶回30多箱珍貴資料,北外博導:學英語,這3點很重要

相關焦點

  • 新發現的張愛玲早期英文習作
    祝淳翔張愛玲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雙語作家,成年後有相當多的作品先用英文發表,再譯成中文。散文《更衣記》《洋人看京戲及其他》《中國人的宗教》《重返邊城》如是,小說《秧歌》《赤地之戀》亦復如是。其中最早的一篇,寫於1938年。
  • 應試對英文摧殘最大 中式英語學習法最要不得
    為什麼一直在學英語,卻一直學不好,可能你現在陷入了英文學習的誤區,是時候該繞開障礙陷阱和彎路了。就算英語考試全通關也不夠應試教育對英文學科摧殘最大,更容易把人給教笨了,一開始目標確定就錯了,那就別指望能做好任何一件事兒。 大部分人的英文學習過程相當可笑,考完四級考六級,六級考完考託福,考雅思,高級口譯BEC……這些目標和激勵自己的手段好固然是好,但問題是,不夠。
  • 詳解趣味英語學習法(一)——手把手教你聽歌學英語
    01聽歌學英相較於傳統學習法的優勢說到有趣的英語學習法,聽歌學英語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一個。歌曲唱起來有快有慢,快的時候自然會出現各種語音現象,如果你講英語嘴瓢,不知道如何加快語速,又不願意去朗讀英文,那就來唱英文歌吧!鍛鍊嘴部肌肉,形成肌肉記憶,口語流利度蹭蹭上升。歌曲中常見的一些地道的詞彙表達,也許是你平時的英語課文中根本就沒見過的,這無疑是很好的一個詞彙積累的素材。
  • 陳毓賢談與白先勇合撰《紅樓夢》英文導讀
    明年初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將推出白先勇與陳毓賢合撰的《紅樓夢》英文導讀《〈石頭記〉逐回伴讀》(A Companion to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Chapter-by-Chapter Guide),對霍克思、閔福德的英譯本進行逐回講解,幫助英語讀者領略《紅樓夢》的妙處。《上海書評》藉此機會採訪了陳毓賢女士,請她談談此書的緣起。
  • 張愛玲妥妥學霸?國文不及格不說,靠英文寫作在美根本無法謀生!
    在胡蘭成《今生今世》的記述裡,張愛玲時常為他補習西洋文學,"她講給我聽蕭伯納,赫克斯萊,桑茂忒芒,及勞倫斯的作品」。1940年代,聞名上海灘時的張愛玲她這位薄倖的前夫哥,只讀了一年高中,英文幾乎一竅不通,有妻如此,那是很崇拜且得意的。
  • 【人物】民國大家之張愛玲:現代文學史中最具天才的作家
    有《張愛玲全集》行世。早年經歷張愛玲,上海出世,生於1920年9月19日(張愛玲的美國綠卡、美國結婚證、死亡證上寫的出生日期均為9月30日。學校註冊文件可能有誤)。中國籍,家居地址上海市赫德路195號愛丁頓公寓51號,香港監護人李開第,入學註冊於1939年8月28日。
  • 南京明孝陵有三個英文名 「風景區」譯成美人痣
    王銀泉說,一個明孝陵竟然有三個譯法,這種「譯法不一」對看不懂中文的外國遊客來說,可能會導致他們誤解這是不同的地方。可目前在旅遊景區,這種「譯法不一」的情況並不少見,比如「中山陵園管理局」在路標上就有5個不同的譯法。  「風景區」譯成了「美人痣」  在找差錯的過程中,學生們還發現了幾處令人啼笑皆非的譯名。
  • 高考7分到託福最高分,華人英語教父自曝英語學習法
    小S在節目中給人感覺一直的大大咧咧的,但她在孩子的教育上卻有自己的堅持。與很多媽媽養娃不同的是,她並沒有要求孩子一定要去學鋼琴、舞蹈等才藝,而是堅持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英文。從高考英語7分到令老外都震驚的華人英語教父是如何做到的知乎英語大V惡魔奶爸評價說:「賴世雄老師是全國英文老師中最偉大的一個,沒有之一!」小S公開表示對賴世雄的崇拜:「我們家的人都好喜歡賴老師, 覺得他講英文特別有感覺。」
  • 紅樓夢:賈家竟然給林黛玉吃「五香大頭菜」?張愛玲:狗尾續貂
    但「麻油醋拌五香大頭菜」這個名字,其實是不可能出在林黛玉的生活裡,更可能常見於劉姥姥的飯桌。 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評價《紅樓夢》後四十回: 「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言語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我只抱怨「怎麼後來不好看了」,仍舊每隔幾年又從頭看一遍,每次印象稍有點不同……很久以後才聽見說後四十回是有一個高鶚續的。怪不得!」
  • 《紅樓夢》人名的翻譯
    《紅樓夢》裡的人物是以榮國府的賈政為軸心衍生開去的。賈政譯名為Master Jia,有時也譯作Sir Zheng,賈政的妻子王夫人譯名為Her Ladyship。有時也稱Lady Wang,顯然Master與Lady處於同—個層次上,想必英語讀者不會混淆。
  • 張愛玲英文寫作水平到底怎樣?竇唯:她在美國的境遇,已說明情況
    在中國我們的語言和生活習慣都不成問題,但是到了別的國家,總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才女張愛玲,在中國是受人追捧的作家,但到了美國卻佳作全無,竇唯認為是張愛玲英文寫作水平限制了她的發展。蒼天知道她不認輸張愛玲1920年出生在沒落貴族家庭中。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李鴻章長女。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譯成英文,要保持「煙煙霞霞」有多難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譯成英文,要保持「煙煙霞霞」有多難 友鄰克萊 2017-02-20 18:18 來源:澎湃新聞
  • 資深英語人帶你讀外刊好文:工作的未來,你搶得到嗎?
    很久之前,江湖上有個傳說,中國的工廠流水線遲遲沒有全自動化,不是因為技術跟不上,而是因為比起"先進",我們更需要人力有地可去。但也許,寄託於研究生時期韜光養晦提升競爭能力這件事,還需要三思,因為未來,可能有更殘酷的競爭在等你自投羅網——你不僅要和多出來的同期畢業生搶工作。你還要和技術搶工作。
  • 新概念英語學習法:紮實的基本功最重要
    許多家長特別焦慮英語,恨不得三歲就開始像歐美小朋友一樣學好英語。不管家長會不會英語,美其名曰英語啟蒙。但英語不過是個工具罷了,我認為啟蒙沒有意義。當需要用到的時候,再去學就可以了。小學現在基本都安排了英語課程,跟著學校走即可。我當年是初一才上英語課的,不妨礙我把英語學得不錯。有些事情做早了,不一定有用,可能還起反效果。
  • 張愛玲說,人生有三大憾事!
    偏偏,胡蘭成晚年還常拿張愛玲說事,又是演講,又是出書。即使張愛玲遠在美國,也不得安寧。張愛玲曾說人生有三大憾事。其一:鰣魚多刺。其二:海棠無香。其三:紅樓夢未完。張愛玲大抵最遺憾之事,往往與最美好之事緊密相連。
  • 通訊:華人「夢之隊」演繹首部《紅樓夢》英文歌劇
    新華社舊金山9月7日電  通訊:華人「夢之隊」演繹首部《紅樓夢》英文歌劇  新華社記者馬丹  「寶玉」、「黛玉」登上以大觀園為布景的舞臺,亞裔面孔,精緻飄逸的中式服飾,開口卻是純英文的美聲唱腔——9月7日晚,在美國第二大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下轄的舊金山戰爭紀念歌劇院,歷時3年多打造的歌劇
  • 張愛玲的英文:不讀就不明白她如何植根中國人社會
    所以,我倒認為,最自戀的人也是最喜歡表演的人。張愛玲在所有涉及到她自己的生活的文本中都沒有用第一人稱來指代自己;且與眾不同的是,她表演的媒介不是單一的中文,而是中文加英語。  張是很有意識地在中文英文讀者面前進行不同的表演的。
  • 卓冠英語——20年專注英語培訓,10萬學員共同見證
    卓冠英語由璽承集團發起成立,引進國內外知名教研和師資團隊,成員均為世界百強名校教育專業博士、碩士,擁有十五年及以上豐富的英文教育經驗,廣博的全球視野及豐富的知識儲備,外籍老師大都來自英語母語國家,在多個國家及地區均有任教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