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個智慧城市相關行業最熱的詞莫過於「新基建」了,之所以「新」,是因為不同於以前公路、鐵路、電力設施等傳統基礎設施,按國家發改委給的定義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並指出了新基建發展的三個方面: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本文我將結合網際網路的歷史重點闡述個人對新基建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未來發展趨勢的一些理解。
都說信息基礎設施是由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應用演化生成的底層基礎設施,這個是專家們高度提煉且全面的說法,以我理解看來信息基礎設施可以簡單解讀為「信息」+「基礎設施」。所謂」信息「指的是它最終的呈現形態是信息的方式,而」基礎設施「描述的是它的基本特性:人人可用、人人有用、融合性強。
結合本文主題肯定會有不少朋友想問,既然以網際網路發展史作參考,那麼網際網路本身到底算不算是信息基礎設施呢?從我上文對信息基礎設施的解讀來看,應該是算的,網際網路當然是人人可用,也對人人都有用,融合性強更不必說,網際網路+反覆被提起,所以此番驗證後我認為網際網路本身就是一種信息基礎設施。
那麼當前新基建形勢下,各企業要打造怎樣的特色信息基礎設施呢,這裡我個人給出一個相對較粗的概念:通過硬體設備入網,構建全面綜合的數據、分析、傳遞、應用體系,打造物聯設備信息全面共享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下面簡稱信息基礎設施網,構建以信息基礎設施為核心的數據、應用生態。
肯定有人會說那所謂信息基礎設施網與網際網路、物聯網間是怎樣的關係呢,彼此的邊界又在哪裡?簡單地說,網際網路和信息基礎設施網之間同屬「信息基礎設施」,兩者具備極高的融合度,可開創大量的新興行業和新應用,不同在於網際網路的信息來源主要在人,人所見所聞所想,靠人來上傳,靠人來傳播,它主要是用戶行為產生的數據;信息基礎設施網的信息來源主要在物,在設備,設備的狀況、設備的感知、設備的信息、設備的使用,主要是設備感知及使用所產生的數據。而物聯網相比兩者下則更似一種技術,它讓物與物之間可以實現信息的傳遞,讓普通物件像設備一樣接入網絡的支撐技術,信息基礎設施網則是一種基於物聯網技術發展後的一種應用型網絡,整合、分析、傳遞外界的設備數據。物聯網是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發展的基礎,就好比網際網路產業的蓬勃發展與信息聯網技術之間的關係。如果信息不能聯網,就不可能有網際網路的今天;如果沒有物聯網技術停滯不前,信息基礎設施同樣很難向前發展。
說明白了網際網路跟信息基礎設施網的關係後,可以進入標題中的正文了。眾所周知,網際網路1.0階段是門戶網站的時代,網際網路發展初期,信息基本由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提供,用戶屬於單向接收,盈利模式也比較單一,基本為用戶流量帶來的廣告費用。不難猜測,信息基礎設施網發展初期,設備基本由政府、企業(非用戶)提供,應用也由由政府、企業(非用戶)來開發,通過不斷新增設備來積累設備及用戶,運營模式較為單一。
到了2.0階段,網際網路發展中期,大多數信息由用戶產出(UGC),用戶藉助各門戶打造自己的IP,盈利模式多元化,用戶行為數據多樣化;同理,信息基礎設施網發展中期,物聯市場相對成熟,大部分設備及數據由用戶提供,用戶藉助信息基礎設施網各門戶打造自己的IP,運營模式多樣化。
值得一提的是,從1.0到2.0 這個階段的跨越是不可以通過人為來控制的,它而是隨著政策、技術、市場等一系列因素逐漸成熟和完善之後,向前自然過渡的結果。
那麼,歸根結底,企業該如何在當前風口做好自身定位,搶佔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高地,在1.0階段和2.0階段分別又該怎麼做?歡迎各同行在評論區一起探討交流,這幾天我會抽空撰寫下篇《新基建:從網際網路發展歷史看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下)》,請各位關注,感謝捧場!
同時 鄭重聲明:本文所有觀點均為個人原創,嚴禁一切未經授權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