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里西斯:離印度4000公裡,為什麼67%人口是印度裔?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環球情報員 環球情報員 收錄於話題#非洲洞察31#南亞次大陸往事10

模里西斯印度裔

作者|羊洋洋

責編|Thomas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南亞次大陸依靠恆河和印度河衝刷帶來的肥沃土壤,養育了大量人口。現今,南亞的總人口達到了19億,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其中,印度人口就接近13.8億。

由於歷來南亞人口眾多,一些生活貧苦的印度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從19世紀開始大量外遷,他們的後裔逐漸成為了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第一族群。在現代,印度裔是南美洲國家蘇利南、蓋亞那,以及非洲國家模里西斯的最大族裔。

▲模里西斯的位置

模里西斯是非洲東部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孤懸在印度洋上。模里西斯也是非洲少有的富國,人均GDP在非洲國家中排名前列。

模里西斯距離印度的距離有接近4000公裡,但其最大的族群是印度裔,在全國127萬人口中,印度裔接近90萬,佔67%。如果說模里西斯離印度近或者被印度統治過,這種現象還可以理解。

但兩國的距離足足有4000多公裡,而且雙方也沒有統治和被統治的關係。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到底有過什麼樣的交集?

▲2000年印巴後裔在模里西斯人口中的佔比為67%

一、殖民擴張,荒島成天堂

模里西斯孤懸在距馬達加斯加島800多公裡,距非洲大陸2000多公裡的海外,遠離大陸的劣勢使得它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成了一個人煙稀少的荒島。

▲模里西斯共和國的實際控制島嶼

由於奧斯曼土耳其壟斷了東西方的商路,為了開闢新的航路,葡萄牙的航海家在15世紀沿著非洲海岸繞過好望角,發現了一條從海上到達印度的商路,無意間發現了模里西斯島。

但限於這個時候船隊只能沿非洲海岸線航行的技術,他們放棄了遠離主航道,也沒有什麼經濟價值的模里西斯島。

▲葡萄牙人的地理大發現

荷蘭殖民者也在1598年無意中佔領了這個島,他們以當時荷蘭王子的名字給島嶼命名為「模里西斯」。但限於島嶼孤立的條件,荷蘭一開始也沒有去開發建設。在發現模里西斯四年後,荷蘭成立了在東方從事殖民掠奪和壟斷貿易的商業公司——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決定對模里西斯島進行開發建設。荷蘭人試種過糧食,引進甘蔗,但島上的鼠害嚴重導致作物生長緩慢。加上模里西斯島遠離主航道,荷蘭最後也只能放棄了該島(1710年)。

▲淺綠色表示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所佔有的地區

你方唱罷我登場。在荷蘭放棄五年後,1715年法國東印度公司佔領了該島。經過考察,模里西斯島的氣候為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模里西斯島作為一個火山島,其土壤大都是火山噴發後形成,肥力足,適合亞熱帶作物甘蔗和咖啡的種植,法國政府推廣了甘蔗的種植。

甘蔗和咖啡的種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島上僅有不到1000人的白人移民(法國公司的僱員、囚犯等),根本滿足不了種植的需要。法國從法屬印度殖民地遷來了一定數量的印度人,成為首批來到模里西斯島的印度人。但這點勞動力遠遠不夠,法國又陸續從距離更近的東非運來數量更多的黑人奴隸,這使得黑人在模里西斯的比重越來越高。

▲模里西斯的甘蔗田

黑人逐漸成為了這個時候島上的主要居民,到18世紀末黑人奴隸已高達5萬人,數量遠超過白人和其他移民。後來這些人與歐洲的移民後裔相互融合,成為了現在模里西斯的第二大族群——克裡奧爾人。

工業革命後,遠洋運輸能力得到提高,模里西斯不再是原先偏離主航道的邊緣地帶,18世紀末,模里西斯島成為了法國在印度洋貿易的中心。

▲促進模里西斯發展的法國海軍將領—貝特朗·弗朗索瓦·拉布爾多內

在模里西斯轉運貿易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英國在1770年發現了澳大利亞。隨著澳大利亞的開發,英國覺得模里西斯不僅是澳大利亞前往好望角,還是印度前往好望角的重要中轉站。英國時刻覬覦著這塊島嶼。

▲拿破崙最終失敗的滑鐵盧戰役

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讓英國等來了機會。英國等歐洲國家組成了反法聯盟積極幹涉法國大革命。

而戰爭期間,歐洲的產能受到破壞,而模里西斯島因為生產的產品價格普遍低於歐洲,美國和丹麥等中立國趁機在此大作轉運貿易。據統計,1804年到達該島的外國船只有50艘,到1807年增至126艘。可以說在大革命期間,模里西斯島的對外貿易急劇增長,成為了世界貿易體系中一個重要的轉運中心。

▲印度洋貿易路線

英國為了維護自己在印度洋貿易中的霸主地位,1810年出兵佔領了該島。戰後的1814年,戰勝國和戰敗國籤署了《巴黎和約》,模里西斯被劃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隨著遠洋航運的發展,模里西斯四面環海遠離大陸的劣勢,卻逐漸變成優勢。

▲英國入侵模里西斯的大港戰役

二、廢奴運動後,印度勞工到來

英國佔領了模里西斯島後,繼續扶持當地的甘蔗種植業和製糖業,種植園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甘蔗逐漸成為了該島最主要的種植作物。

種植園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當時非洲奴隸貿易盛行,因而這個問題很容易得到解決。到1835年,模里西斯的奴隸數量高達65000人,遠遠超過其他移民之和。

曾經為模里西斯的種植園經濟繁榮做出突出貢獻的奴隸,在世界局勢的變化下終於是獲得了解脫。18世紀末,隨著啟蒙運動思想的影響,尤其是法國大革命對於人權的追求,西方國家出現了要求禁止奴隸貿易的呼聲。

▲1840年在倫敦舉行的「世界廢奴大會」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工業資本家的力量逐漸增強,他們要求獲得更多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而原有的「奴隸貿易+種植園+原料進口」體系,壟斷了大多數原料的來源,也使得大量勞動力被集中在了種植園,不利於工業的發展,工業資本家主張廢除黑人奴隸貿易。

1817年,英國政府就頒布了禁止奴隸貿易的命令,但是殖民地政府卻暗中支持奴隸貿易。隨著工業資本家力量的增強,他們在英國掀起「廢奴運動」,尤其是他們在英國議會中佔據主導後,廢奴運動就水到渠成了。1833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在大英帝國全面禁止奴隸貿易的法令。

▲19世紀皇家海軍西非艦隊捕獲奴隸船HMS黑色幽默號

模里西斯島上近7萬名奴隸因此成為了自由民,他們由於以前受到的剝削嚴重,而拒絕繼續在種植園內勞動。

但是模里西斯想要發展甘蔗種植和製糖,還需要大量勞動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英國在模里西斯開始了一項實驗,即招收契約勞工。模里西斯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契約勞工制度的地區。

這個時候已經淪為了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因為人口眾多,已經超過1億,普通民眾生活十分困苦。因而英國以「去模里西斯工作會有更好生活」為幌子,從印度南方等地招來了大批的契約勞工。

▲模里西斯世界文化遺產阿普拉瓦西·加特地區,是印度勞工首次登陸的地方

僅1834年,就有29萬印度契約勞工從模里西斯路易斯港登陸。印度人一下子就超過了在模里西斯工作了近百年的黑人奴隸和白人移民,一躍成為了模里西斯第一大族群。

從這1834年開始到1923年,前前後後英國從印度徵集了約50萬的印度勞工,另外還有近9000名印度士兵。除了印度人之外,來到模里西斯的勞工還有來自於中國的幾萬客家人以及少數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勞工。

▲1830-1917年印度勞工外遷數量

勞工儘管在模里西斯進行繁重的勞動,生活也很微薄,但是在合約結束後,他們中95%的人留在了模里西斯。基數龐大的印度人後代,就這樣成為了模里西斯的第一大族群體。

印度人佔據主導後,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影響到了模里西斯社會的方方面面,印度教成為了模里西斯最主要的宗教。模里西斯的政治、經濟權也開始從法裔模里西斯人和克裡奧爾人手裡,轉移到印度裔手裡。

1901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領袖——甘地訪問了模里西斯,這激發了模里西斯的印度勞工要求在國家中獲得更大的發言權。1936年,他們成立了模里西斯第一個政黨—工黨,為追求模里西斯的獨立開始努力。

▲模里西斯總統向甘地的雕像敬獻花圈,甘地也曾經為模里西斯的獨立做出貢獻

三、「小印度」模里西斯

雖然模里西斯扮演著大英帝國貿易體系下的重要一環,但對英國來說模里西斯充其量只是一個原料產地,主要發展甘蔗種植這一種單一的產業,經濟一直不發達。

二戰後,1947年印度獨立,1968年模里西斯也獲得了獨立。兩國均成為了大英國協成員國。剛獨立的模里西斯仍保持單一的種植制度,甘蔗種植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93%。而60年代的印度經過了20多年的獨立發展,經濟相對較好。

▲模里西斯第一大港—路易港

由於印度裔是模里西斯的第一大族群,印度裔掌控了獨立後的模里西斯的政治生活,其總統基本上都是印度裔。印度在模里西斯獨立後,從經濟文化等方面對模里西斯進行了援助。模里西斯成為了印度對非援助的最大受益國,雙方還建立了聯合委員會,共同商討兩國經濟合作計劃。

▲被譽為「小印度」的模里西斯

模里西斯獨立後大力發展旅遊業,離岸金融業務和轉口貿易,一躍成為了印度洋的金融中心之一,是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在2019年世界銀行發布的「各國經商容易度排名」中,模里西斯連續多年位列非洲首位,在全球所有經濟體中居19位,有「非洲瑞士」的美譽。

模里西斯也投桃報李,現在在模里西斯有9000多家主要針對印度等市場的離岸公司。經濟飛速發展的模里西斯,成為了印度最大的外資來源國,2000年到2014年,模里西斯對印度的投資佔印度外資的35%,高居世界各國對印投資的第一。

▲對印投資前十名,模里西斯一度高居第一

印度儘管獨立後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因其人口增長太快,貧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對於貧窮的印度民眾來說,模里西斯是他們外出打工和移民的「天堂」。尤其他們發現,模里西斯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與印度本土差不多,他們可以無縫融入當地的生活。因而模里西斯就成為了印度移民的首選之一。

長期作者|羊洋洋

揚州大學歷史系畢業|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原標題:《模里西斯:離印度4000公裡,為什麼67%人口卻是印度裔?》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模里西斯:離印度4000公裡,為什麼67%人口是印度裔?
    現今,南亞的總人口達到了19億,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其中,印度人口就接近13.8億。由於歷來南亞人口眾多,一些生活貧苦的印度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從19世紀開始大量外遷,他們的後裔逐漸成為了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第一族群。在現代,印度裔是南美洲國家蘇利南、蓋亞那,以及非洲國家模里西斯的最大族裔。
  • 模里西斯:離印度4000公裡,為什麼67%人口卻是印度裔?
    現今,南亞的總人口達到了19億,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其中,印度人口就接近13.8億。 由於歷來南亞人口眾多,一些生活貧苦的印度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從19世紀開始大量外遷,他們的後裔逐漸成為了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第一族群。在現代,印度裔是南美洲國家蘇利南、蓋亞那,以及非洲國家模里西斯的最大族裔。
  • 模里西斯:佔人口67%的印度裔,為何會成為模里西斯第一大民族?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南亞次大陸依靠恆河和印度河衝刷帶來的肥沃土壤,養育了大量人口。現今,南亞的總人口達到了19億,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其中,印度人口就接近13.8億。由於歷來南亞人口眾多,一些生活貧苦的印度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從19世紀開始大量外遷,他們的後裔逐漸成為了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第一族群。
  • 距印度3800公裡的模里西斯島,為何印度人是第一大民族?
    模里西斯島,位於非洲大陸以東、印度洋西南部。模里西斯島是個火山島,呈橢圓形,長約65千米,寬約50千米。距留尼旺160公裡,距馬達加斯加約800公裡,距莫三比克約1800公裡,距亞洲的印度約3800公裡,距大洋洲澳大利亞約5700公裡。
  • 地緣政治:距印度3800公裡的模里西斯島,為何印度人是第一大民族?
    模里西斯島,位於非洲大陸以東、印度洋西南部。模里西斯島是個火山島,呈橢圓形,長約65千米,寬約50千米。
  • 非洲最發達的國家,主體居民全是印度裔,現在已被徹底「印度化」
    ▲路易港街頭行人如今,模里西斯國內約有127萬國民,居民主要由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組成,其中印度裔高達90萬人,超過60萬人信奉印度教。▲位於齋普爾的英屬印度總督府模里西斯由於距離非洲大陸較遠,長期無人問津,因此人口稀少,發展非常落後。英國殖民者不願意放棄這塊地理位置極佳的「肥美蛋糕」,於是決定大力建設當地。
  • 有「非洲瑞士」之稱的模里西斯,遊客眾多,但是該國印度居民更多
    但是據統計,遍布全球的並非咱們中國人,而是印度人,印度人才是走到哪個國家,都能見到。尤其在模里西斯這個非洲國家,印度人口更比該國人口還多。如今,模里西斯國內約有127萬國民,居民主要由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組成,其中印度裔高達90萬人,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模里西斯地處非洲,與印度又著數千裡之遙,為什麼印度人會成為這個國家最多的人口。
  • 非洲「瑞士」,模里西斯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特別是與人口主大國印度保持特殊的友好關係。印度是模里西斯主要人口來源國,印度的傳統文化、宗教信仰、甚至於種姓制度都對模里西斯有深刻影響。印度還是模里西斯重要的經濟援助國、印度是模里西斯第一大商品進口來源國。模里西斯和法國擁有很好的傳統關係,法國人的後裔掌握了模里西斯絕大多數糖廠和很多的工商業大公司。
  • 印度裔美國人,為什麼比華裔、日裔、菲律賓裔都混得好?
    在過去的20年間,有2位州長、1位美國參議員、5位眾議員議員和下任副總統都是印度裔美國人。那麼,印度裔美國人為什麼混得比其他亞裔好,印裔美國人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什麼居各亞洲後裔之冠?,來自印度裔美國人族群的捐款達到創紀錄的330萬美元。
  • 印度裔美國人,為什麼比華裔、日裔、菲律賓裔都混得好?
    在過去的20年間,有2位州長、1位美國參議員、5位眾議員議員和下任副總統都是印度裔美國人。那麼,印度裔美國人為什麼混得比其他亞裔好,印裔美國人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什麼居各亞洲後裔之冠?,來自印度裔美國人族群的捐款達到創紀錄的330萬美元。
  • 蓋亞那:南美洲唯一的英語國家,第一大族裔為什麼卻是印度裔?
    除了語言不同之外,蓋亞那還有一個特點是擁有大量的印度族裔。印度裔佔該國總人口(78萬)的40%,是該國的第一大族裔。蓋亞那位於西半球,而印度位於東半球,相隔萬裡。印度後裔是怎樣漂洋過海在蓋亞那紮根並繁衍生息的呢?他們又是怎樣成為蓋亞那的第一大族裔呢?
  • 模里西斯,一個離天堂最近的島嶼!
    900公裡,距非洲大陸2,200公裡。模里西斯總面積2040平方公裡,首都是路易港。因為歷史原因通用語言為法語。模里西斯島上地貌千姿百態,沿海是狹窄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脈和孤立的山峰,景色頗為壯觀。除了風景綺麗的自然風光,模里西斯也是動物的天堂。
  • 蓋亞那:南美洲唯一的英語國家,第一大族裔為什麼卻是印度裔?
    印度裔佔該國總人口(78萬)的40%,是該國的第一大族裔。蓋亞那位於西半球,而印度位於東半球,相隔萬裡。印度後裔是怎樣漂洋過海在蓋亞那紮根並繁衍生息的呢?他們又是怎樣成為蓋亞那的第一大族裔呢?一、殖民者到來:人口第一次變化跟南美其他地區一樣,蓋亞那原本居民是土著印第安人。在哥倫布的船隊未到達這裡之前,印第安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 新德裡位置有多尷尬,為什麼不遷都,印度首都人口密度有多大
    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面積約298萬平方公裡,人口已經達到13億,而作為首都的新德裡,面積僅1482平方公裡的地方人口就超過了2500萬(2019年統計),超過素有印度「西部門戶」之稱的孟買,成為印度第一大城市。
  • 馬來西亞人口:馬來人佔7成,華人比例下降至2成多,也有印度裔
    新加坡的脫離,公民權利的不平等待遇導致部分華人移民,加之低生育率影響,另外還有馬來西亞政府刻意吸引印尼和菲律賓人口,最終導致馬來西亞華人人口在數量增長的同時,比例卻不斷下降,如今近佔總人口的20%出頭。
  • 模里西斯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接下來對模里西斯幾個方面做一下簡單的介紹:模里西斯地理位置:模里西斯位於印度洋西南方,非洲東部,四周和馬達加斯加、肯亞、澳大利亞等幾個國家相鄰,模里西斯在地圖上的位置距離馬達加斯加約800公裡,距離中國約11小時的航程(從上海出發計算)。
  • 港媒稱華人助力模里西斯富起來:推動模里西斯步入新發展階段
    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 港媒稱,隨著模里西斯加速成為非洲第一個高收入國家,這裡規模雖小但頗具影響力的華人社區可以為這一島國今天的面貌而稱讚自己。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4日報導,模里西斯華商會副會長、聯合國前外交官管安東說:「我們模里西斯的華人佔當地人口的2%到3%,但我們的影響力可能在30%左右,因為我們的成績遠遠超過外界認為我們所具有的能力水平。」報導稱,距離主要公交車站不遠,首都路易港的唐人街是一個絢麗和熙熙攘攘的地方。
  • 非洲「瑞士」,模里西斯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特別是與人口主大國印度保持特殊的友好關係。印度是模里西斯主要人口來源國,印度的傳統文化、宗教信仰、甚至於種姓制度都對模里西斯有深刻影響。印度還是模里西斯重要的經濟援助國、印度是模里西斯第一大商品進口來源國。模里西斯和法國擁有很好的傳統關係,法國人的後裔掌握了模里西斯絕大多數糖廠和很多的工商業大公司。
  • 印度世界第二的人口大國,為什麼會成為,美國的殖民地呢?
    一百年前,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後來,隨著「日不落帝國」的衰落,印度獲得了自由,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但是現在,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這個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可能會再次淪為「殖民地」。區別在於試圖「統治」印度的國家是美國,據美國媒體報導,七位國會議員聯合發出呼籲,要求對印度進行一系列「立法」改革,而執行這些改革的是美國官方。簡言之,就是美國要幫助印度「立法」,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施,印度將成為21世紀的第一個「殖民地」。首先,印度人民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的第一時間內,在社交媒體上大聲疾呼反對,他們認為這是赤裸裸的侵略,是對印度主權的蔑視。
  • 距離印度本土數千公裡的安達曼群島,為何會被印度「撿漏」成功
    我們都知道,印度是南亞大陸國家,其國土面積有298萬平方公裡,目前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並且人口還在不斷地增長當中,在未來一段時間必將超過我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從印度地圖上看,距離印度最近的大型島嶼是斯裡蘭卡島(又稱為錫蘭島),面積6.56萬平方公裡,在古代印度大陸和該島有大陸橋相連,現在從空中俯瞰,還是能看到當年大陸橋的遺蹟。可是這個島嶼卻不是印度的領土,而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斯裡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