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話:「淘寶臺灣」10月15日發布公告,稱「今日11時起,陸續關閉淘寶臺灣平臺下單等前臺功能,年底停止運營」。對此,阿里巴巴15日下午回應:「我們尊重克雷達投資有限公司的決定,沒有評論。」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稱,「淘寶臺灣於2019年10月開站,由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品牌授權英商克雷達投資臺灣分公司營運,其中包括商城的B2C模式以及個人賣家的C2C模式。淘寶臺灣目前站上商品數量約3000多萬項。去年雙11檔期過後,淘寶臺灣下載量突破200萬,且穩定成長中,每月業績成長幅度約有15%~20%左右,穩定向上。」然而島內網友為啥怒了?「可以照樣在大陸淘寶買東西,只是臺灣人又少了工作機會!」大陸網友則表示:「沒有米國的命,得了米國的病,你們可咋整哦?就這麼盼望統一跟我們用同一個版本嗎?這是好事啊,祝你們今年雙11也快樂!」
小編帶大家看看真實的臺灣網友跟淘寶之間的故事,他們寫的原本都是繁體字,為了方便閱讀,小編整理成了簡體字:「今天看到新聞說,每天會有幾萬個包裹寄送到臺灣,淘寶十大最敢花錢城市當中,有四個來自臺灣,嘉義市穩居寶座,高雄、臺中和臺南也榜上有名,甚至現在已經進展變成臺灣有25%的賣家都跟淘寶批貨?(小編註:此消息未必準確,可能來自臺灣媒體,北上廣的購買力多驚人他們可能不知道)」一個臺灣人吐槽雙11後快遞太多,大家都從大陸買東西,底下回復的臺灣人開始教育他了,其中有交流經驗,也有自黑自嘲的冷幽默。
臺灣網友回覆:「真的,我以前在臺灣夜市買過550塊還說算我500的手機殼,結果會淘寶後,無意間看到人家才賣100多塊」「要人不買,得先問荷包。臺灣,什麼都比別人貴,名牌、精品就算了,因為那是買品味,但是許多實用物品,真的不知道是貴在什麼地方?薪水,那麼一點點。貨物,卻比人家貴好幾倍。請問,為什麼不能買?有了藍綠,就沒了黑白」「我們到底拿什麼跟人家拼?原創產品呢?只會拿大陸貨再加價賣,還是直接從那邊寄過來的連重新包裝都懶了,我乾脆直接去淘寶買就好了!」
「小弟在淘寶買東西都是信用卡消費,從來沒接過詐騙電話,倒是接到PCHOME(小編註:臺灣購物網站)超過10倍!(小編註:不稀奇,畢竟詐騙之鄉嘛)」「大陸貨?現在你看一下哪一樣東西不是大陸生產的?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別懷疑,你在夜市買的、網絡團購買的,很多都是淘寶貨,你還在等什麼?」「一個鞋櫃350,41公斤單運費就接近500,到手還比臺灣本地買便宜很多,不淘寶買去哪買?每天罵大陸,身體倒是挺老實的!」事實上,淘寶在臺灣已經火了好多年了,形成一個古怪的現象,臺灣本地80%以上的賣家都是淘寶中介販子。從淘寶買回來,再以二、三倍價格賣給臺灣人,這些賣家差價利潤在100%、200%以上,羨慕嗎?諷刺嗎?
小編觀點:淘寶臺灣運營才一年,就被迫關閉,在其中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務和質優價廉的商品的臺灣同胞當然怒了,不過沒關係,用手機淘寶一樣可以繼續買大陸貨,我們是一家人,一個平臺就夠了,我們一直在一起,臺灣省永遠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圖是淘寶臺灣拍的廣告,意思是非常便捷,在商超就可以取貨,類似於我們的菜鳥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