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的電機設計者和製造者,在更多的時候,我們對電機的概念,只局限於電機產品本身,如電機的功率、效率、起動、轉速、安裝方式等等,也就是從電機產品本身的一些特性,以及客戶提供的基本技術要求,對產品進行必要的設計和改進,但是在真正意義上,產品的使用效果,可能做銷售工作的人,了解的情況相對多一些。
一次偶然的機會到了一個景區,乘坐纜車的過程中,緣於職業習慣,走馬觀花地掠取了一些與電機相關的場景片段。
從實際的場景可以發現,電機處於軸伸向上的立式安裝狀態,電機通過變速裝置驅動,採用了電動大轉盤與滑輪的組合。傳統的客運索道驅動系統一般採用電機加減速器的驅動模式,減速器作為動力傳達機構,可以降低輸出軸的旋轉速度,同時將電機的轉矩成比例地放大到減速器的輸出軸,再通過與減速器輸出軸相嚙合的驅動輪將動力傳遞至運載索,從而使索道的運行速度滿足要求。
從纜車的基本工作需求分析,是需要一種低轉速大轉矩的驅動電機,如果採用直接驅動的方式,可以簡化設備的配置,實現性能穩定與成本可控的雙重效果。從電機的發展方向分析,直接驅動技術、變頻調速技術,以及永磁同步電機將會成為纜車技術改進的切入點。
除電機技術的思考外,當時想的更多的是電機的質量和安全性問題。電機的製造者不一定能體會到電機使用者對於質量和安全性能的感受,當適身處地地作為一個電機運行過程中的局內人,才能更加領悟到質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大家都可能了解關於降落傘運行安全性能測試的試飛典故,即讓真正的製造者作為安全性能的測試者,那麼他對其安全性能的理解會更深刻,故障率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我們曾以為電機產品的故障率在千分位是一個比較樂觀和驕傲的數據,但從電機實際應用的狀態分析,投入使用的電機不允許出現問題,至少是在直接涉及人身安全的場合應該是正常的工作狀態。
更多的時候,我們在研究電機技術、製造工藝及過程控制,但如何能有非常好的執行力著實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在日本有一個很多人不太認同的對於清潔管理的檢測方法典故,一個是餐館工作人員的白襪子法則,一個是洗馬桶的淘水喝法則,這看似極端的方法卻蘊含了深刻的控制原則。
無論您是電機的設計者還是製造者,如果能不時地親歷現場感受、感知自己產品的性能,也許對電機性能水平的提升會有更大的好處。
以上非官方發布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