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12月24日訊 漸去漸遠的歲月,把許許多多曾被稱為領袖人物的榮辱成敗積釀成或甜或苦的老酒,供人們品評論說。過去了的歲月似乎常常按歷史的法則收回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斷前進的生活浪潮也在不斷衝刷著一些領袖人物留在政治沙灘上或淺或深的足印。於是,領袖人物身後的境遇,也就演繹和印證著一些不可迴避的歷史的無情法則。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後人的評說,同時還彰顯著任何外力都難以動搖的歷史公平。因為我們不難看到,依然有一些領袖人物的身影,在新世紀曙光的映照下,在大浪淘沙的潮湧濤聲中,昂然矗立在人們視野的地平線上。
——中國的毛澤東,就是這樣的領袖人物。
領袖的本質是人民意志和願望的表達者,是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守望者,是歷史進步的領航者。如果有領袖之位的人一生能夠體現領袖的本質,他就不可能被後繼的歷史之潮湮沒;如果他還有別具一格的風採魅力,他的存在和影響就永遠是鮮活生動的。
——中國的毛澤東,就是這樣的領袖人物。
從1976年至今,毛澤東逝世已經27年了。在這期間,足足有一整代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人離開了人世;同時,也足足有一整代新人伴隨著日新月異的改革開放,沐浴著變化多樣的生活氛圍成長起來,並且正在成為我們社會的中堅分子。20多年間,中國人不知駐足過多少精神驛站,跨越了多麼難以想像的歷史峰巒。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回望毛澤東,走近毛澤東,體味毛澤東,仿佛有了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對許多人來說,「毛澤東」三個字至少已像一部讀不完也未必能夠全讀懂的書。但是,如果超越繚亂障眼的生存枝椏,撥開變亂浮躁的氛圍,靜心貼近我們時代的深處,你仍不難感受到,毛澤東確實是一個實實在在地存在於中華民族現實之中的歷史偉人。他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政治文化的標記,一種理想期待的象徵,一段歷史反思的對象存在著,而且是作為一個偉大的民族英雄,以自己的偉業和貢獻,以自己的思想和品格,浸潤著中國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滋養著人們的心田。
「毛澤東」三個字蘊含著怎樣的歷史真諦呢?毛澤東是怎樣穿越時代之門走向今天的呢?
他曾經在湘江的波濤中舒展長臂擁抱「五四」大潮,成為湖南革命的播火者。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被稱為「農民運動的王」,是他把泥腿子們引向開闊的大路上迅跑。在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中,是他走出一條新路,站在遙望東方看得見曙光的山頭,點燃了星星之火。在遠行的紅軍將士們瀕臨絕境的時候,是他使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急拐了一個大彎,撥正了航道。在陝北高原的黃土窯洞裡,是他傾心盡力向艱苦的理論進軍,使為理想而奮鬥的人群接受了一次特殊的精神洗禮。在牛羊嘶叫的農家小院,是他以運籌帷幄的戰略智慧,導演了一出波瀾壯闊的現代戰爭史劇。在開天闢地的莊嚴時刻,是他和他的戰友們踏著古舊塵封的皇城磚道,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一個歷史的新紀元。在百廢待興的日子裡,是他和他的戰友們領導站起來的中國人民重振山河,蕩滌了舊社會的汙泥濁水。在戰火燒到國門口的時候,是他毅然決策,打了一場讓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抗美援朝戰爭。在凱歌行進的歲月中,是他把目光投向歷史的深處,開創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確立了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在發展經濟成為首要任務的年頭,是他積極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面對東西方的冷戰對峙和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是他始終警覺地關注著國家的獨立和安全,並在遲暮之年開創了嶄新的外交格局,使中國走向世界。還是他,率領站起來的中國人民,一貫維護世界和平,主持國際正義,在全球不同膚色的人們中贏得了崇高的聲譽……。
——這就是穿越時代之門,從風風雨雨中走過來的毛澤東。
對毛澤東生平的簡單羅列,似乎已經清楚地告訴人們,毛澤東屬於這樣一個時代:那是在黑夜沉沉的奮鬥歲月裡,尋找希望和實現希望的時代;那是在振興中華的艱難行程中,需要偉人和產生偉人的時代。
完美無瑕的偉人是不存在的。這樣的偉人只能在遠離時代主題和社會實踐的虛擬境界中被塑造出來。真正的偉人總是腳踏實地並沾著時代的泥土雜物來決策領航,總是在偉業受阻於各種迷霧的時候來開拓前行。儘管在後人的視野中,那些泥土雜物或許可以避開,而迷霧也早已散去。但今之視古,猶如後之視今,今天的人們多不希望後人苛求於己,自然也就不能苛求前輩偉人一點不挾帶歷史的局限。毛澤東發動「大躍進」的失誤,特別是晚年發動和領導「文化大革命」的悲劇,讓人們扼腕痛心,讓歷史頓足遺憾。但偉人之所以偉大,恰恰在於:他的失誤在客觀上總是在歷史的艱難摸索中出現的,在主觀上從來不是為了謀一己之私利、達一己之目的,特別是在總體上要遠遠小於他的功績。
毛澤東最根本的功績是什麼呢?這要從20世紀中國的歷史主題說起。
人們有一個共識:20世紀的中國巨變,先後造就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位偉人。在百年巨變的進程中,後者總是對前者的繼承和發展。正是這前後相承的歷史變遷,使中華民族的發展越來越波瀾壯闊,使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主題越來越燦爛奪目,使中國人民的奮鬥越來越接近激動人心的目標。這就是:摧毀封建專制的牢籠,建設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完成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擺脫貧窮愚昧的困擾,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概括地說,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夢尋的焦點,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它的主題,表現為兩個前後相接不能割裂的內容:讓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站起來!讓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富起來!對領航歷史的領袖人物來說,這也是兩個前後相接不能割裂的偉大使命。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上承孫中山,轟轟烈烈、天翻地覆地完成了第一個歷史使命,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問一些過來人,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哪一句話在他們的記憶中最為深刻?大概十有八九的人會說,是毛澤東說的那句「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正是這句話,畫龍點睛地道出了歷代仁人志士在理想的航道上奮鬥不息的歷史分量;正是這句話,築造起歷史長河中一座永恆的豐碑。因為這句話所表達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此有了前所未有不可或缺的政治前提。而挑剔的歷史在大浪淘沙之後選擇毛澤東來宣告這句話,僅憑這一點,毛澤東在20世紀和20世紀以後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所佔據的位置,便可想而知了。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還下接鄧小平,殫精竭慮地開啟了讓中國走上文明、富強和民主之路這齣輝煌史劇的序幕。毛澤東在探索中提出的不少重要思想,為我們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即使是他在探索中的失足之處,也成為後繼者重新探索的必然起點,成為後繼者在開闢新路的時候不可或缺的重要鏡鑑。
——繼往開來的毛澤東,就這樣成為了民族復興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個縮影。
而事實上,事情還遠不止此……
毛澤東離去了,但偉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卻不會隨風飄逝。作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毛澤東最偉大的功績還在於,他集中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的奮鬥經驗和智慧,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中國氣派和民族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紀中葉,用文字給他們的振聾發聵的思想插上了翅膀,但它飛越千山萬水尋找落腳生根的地方,卻是一個十分艱難的行程。中國共產黨在誕生的時候,手裡握的是經過翻譯的一個個方塊漢字傳達的真理。為了讓這個真理之花在中國的土地上絢麗綻放,結出果實,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付出何等痛苦的代價,經歷何等艱難的尋求,才確認和選擇了毛澤東思想這面旗幟。正是這面旗幟,以其獨創性的內容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寶庫,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領導者和廣大幹部,教育了全國各族人民。正是這面旗幟,從昨天飄揚到今天,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賦予了中國人一種特別的理想和信念,同時也獲得了一種創新發展的激情和靈感。正是這面旗幟蘊含的實事求是的靈魂,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揚光大,讓中國共產黨的指導理論一脈相承而又總是與時俱進。於是,鄧小平理論橫空出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澤被當今。
——又一個繼往開來!毛澤東思想就這樣成為了民族復興史上的精神血脈。
而事情還遠不止此……
毛澤東是一個胸懷文韜武略、多才多藝的領袖。他是非凡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深邃、見解獨到的理論家,胸懷廣闊、遠見卓識的戰略家,決勝千裡、指揮若定的軍事家,還是一位獨領風騷的浪漫主義詩人,博古通今的學問家,別具一格的書法家。正是這些文武兼備的氣質,挑戰進取的性格,雄才大略的豪情,審時度勢的睿智,不拘一格的灑脫,使他在中國革命的每一個歷史轉折關頭,能夠把握住時機,迅速決策,挽狂瀾於既倒。也正是這些豐富多彩的角色品質,使他在領袖人物中體現出非凡的人格魅力。在從昨天到今天的艱苦漫長的歲月中,毛澤東體現出來的革命精神,具有強大的凝聚力;他的偉大品格,具有動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學思想,具有非凡的號召力。這樣的魅力,使毛澤東成為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使他在人們的記憶中永遠是那樣的鮮活生動。
作為跨越時空的歷史沉澱和人格化的象徵,中國人無法淡化毛澤東留下的印跡和影響。如果讀懂了他,似乎便讀懂了中國的過去,並加深對現在和未來的理解;如果讀懂了他,似乎便讀懂了這片古老土地上堆積的滄海桑田和在20世紀舞臺上上演的悲歡離合。
20世紀不會在宏大的敘事中嘎然而止,也不會以平靜的方式悄然離去。「毛澤東」三個字的內涵,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思想旗幟,作為人民的信仰和奮鬥的象徵,作為歷史進步的精神靈魂,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落下帷幕的。在我們為今天的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傾情努力地奮鬥的時候,自然也會在心理空間中留下一種獨特的感受:滾滾向前的時代不會憑空而來,它總是沿著來的時候碾出的輪轍奔向遠方。
——這就是毛澤東,這就是毛澤東在中國的存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