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臨高海灘一名男子遊泳突然溺水,白衣天使緊急施救,不幸的是..
臨高乳豬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餚,屬於海南菜。臨高乳豬因產地於海南北部的臨高縣而得名。它以皮脆、肉細、骨酥、味香而聞名,不管是烤、燜、炒、蒸都十分可口,但以燒烤最佳。烤一隻乳豬約四五個小時,烤出來的乳豬要全身焦黃、油光可鑑、散發著濃鬱香味,那才算高手。這樣的烤乳豬排在你面前,看之聞之,色香味俱全,讓人不禁食指大動。夾一塊入口,輕輕一嚼,脆響的「咔哧」聲,聲聲伴耳,吃下後,仍留滿口餘香,令人回味無窮。
說起海南四大名菜,人人幾乎如數家常。文昌雞、加積鴨、和樂蟹和東山羊被稱為海南的四大名菜,許多來過海南的人都知道。但是,還有一道名菜卻鮮為外地人所知,那就是——臨高乳豬。臨高烤乳豬位居海南十大名菜第五,排在海南四大名菜之後,以骨細皮薄、肉鮮質嫩、味香色美而馳名中外,而它也正是臨高人早餐的首選。
一般作為早餐的臨高乳豬大都是以蒸為主,小乳豬蒸得好,真如水豆腐,鮮嫩如飴,味道清香。乳豬、米酒、清茶、米飯,伴著文瀾江邊的晨光,臨高人一天的生活就從這頓讓人垂涎欲滴的「乳豬早點」開始。
臨高人對乳豬喜愛有加,以至於乳豬店無需招牌,只要在臨街店面、小巷邊上設個賣架,放置乳豬,擺開幾張桌子,肉香味四溢,大家自然知道這就是乳豬店。
除了蒸乳豬,臨高人還樂於嘗試乳豬的其他吃法。烤乳豬,把醃製好的乳豬固定好,塗上適量蜂蜜,然後放在炭爐上烤,邊烤邊用毛刷擦上香油待豬皮金黃透亮就可食用,這樣做的烤乳豬皮脆、肉嫩、骨酥嗎,滿口留香。燜乳豬,將豬仔肉剁成塊用調料醃製十分鐘後,熱油下鍋,煸炒後再加入清水,繼續慢火燜幹,這樣做的乳豬皮鬆軟,味綿長。
臨高人蒸、烤、燜三種乳豬的吃法,吃出了乳豬的至極滋味,這不僅是臨高人飲食文化的體現,同時也是臨高人追求至極的生活哲學。
臨高最奢華的早餐~乳豬+米酒……好吃到沒朋友!
臨高粉是臨高縣十分著名的小吃之一,是臨高男女老少當中最受歡迎的街頭小吃之一,與海南粉或海南其它地方的米粉不同,臨高粉爽口不油膩,並且非常注重配料,吃起來口感非常好。
臨高粉一般吃法有兩種,一種是把溼粉(已經煮過撈起來的)再放到開水中燙一燙,再加入事先調到的湯料、酸菜、炒花生米、肉乾等;另一種吃法(幹吃法)是與第一種吃法少了第一個環節,就是直接在溼粉中加入湯料及其他雜料。第一種吃法湯汁多,粉不是很入味,燙口,適合冷天吃。第二種吃法是碗中幾乎無湯汁,像是涼拌,這種吃法適合趕時間的人。
臨高粉以酸鹹味為主,其配料牛肉乾和豬肉片是最講究的,酸酸鹹鹹的粉湯和這些肉乾一起放到嘴裡,讓你吃了一碗還想要。一碗臨高米粉最多可配上10多種佐料,小牛肉乾、豬肉片、酸菜、花生、豬腸片、蝦仁、辣椒、醋等等,食客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添減配料,以達到最佳口感。
在臨高街頭,臨高粉的攤子也不少,在縣城的主要街道上,但最有名氣的就兩家,到臨高一問當地人,基本上都會準確地為你指路。臨高粉每碗5-8元,一人一般能吃完一碗就差不多飽了。
臨高人說到吃臨高粉,必然會想到豬血腸。
豬血味甘、苦,性溫,有解毒清腸、補血美容的功效。豬血富含維生素B2、維生素C、蛋白質、鐵、磷、鈣、尼克酸等營養成分。據本草綱目記載,豬血味鹹,性平,主治,可生血、瘴氣、中風、跌打損傷、骨折及頭痛眩暈。此外,豬血可抑制結石,解毒。
豬血腸是把新鮮豬血添加生薑等調料灌入洗乾淨的豬大腸中,慢火煮熟。臨高人吃臨高粉經常配狗血腸一起吃。
臨高街邊小吃除以上小吃外,還有尖堆不得不提。尖堆皮用糯米粉做原料,裡料一般為紅糖、椰絲、紅棗、花生等。尖堆也是和韭菜餅一樣放入油鍋中炸的。
尖堆配米醋對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功效哦。
每天早上,點上幾個尖堆,然後太配上茶水,就是一頓臨高特色早餐。
身為臨高人 或者去過臨高的盆友 應該都知道
在臨高早餐必吃:
臨高粉、乳豬飯、還有各種bua
但是,傳統的早餐「鍋邊饃」
卻越來越少人知道
大家可能都知道 儋州有鍋邊饃
卻很少人知道臨高 也有鍋邊饃
今天帶大家一起看看臨高鍋邊饃。
鍋邊膜(臨高話:bua ning dao)
最早是從福建傳入海南,而現在已經演變成了臨高、儋州一帶的一種特色食物。鍋邊饃(bua ning dao),就是將米磨成米漿,用肉絲煮成湯,當然有條件的,也不反對你們土豪的用海鮮作湯頭,偷偷說海鮮湯味道很鮮甜喲。接著用勺子將磨好的米漿淋到鍋邊,米漿被燙熟後就把它鏟入沸騰的湯水中,這就是鍋邊饃了。剛起鍋的鍋邊饃,白脆薄潤,湯清味鮮,食之細膩爽滑,清香可口。
明朝嘉靖年間,福州沿海城鄉常遭倭寇騷擾,戚繼光帶兵入閩剿倭寇,受到當地民眾的擁戴與歡迎,老百姓經常送糧送食犒勞戚家軍。有一天,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當地鄉民擺下八仙桌,主動送來大米、魚肉、香菇、蝦皮等,準備熱熱鬧鬧地招待凱旋的戰士們。就在此時,又有一股倭寇襲擊,戚繼光問清情況,馬上集合隊伍準備殲滅敵寇。老百姓一聽著急了,無論如何也要讓戰士們吃了飯再去打仗。不知是誰靈機一動,將大米磨成漿,肉絲、蜆子、金針、木耳、蟶乾、乾貝等一股腦混煮成清湯,涮米漿於鍋邊,不消一刻鐘,一鍋又一鍋的鼎邊糊就出來了。眾將士吃飽後奮勇上陣,把倭寇全部消滅。「過夏」吃鼎邊糊,緬懷民族英雄,也有著愛國主義的內涵。
臨高人是很會吃的!
現在臨高的早餐選擇也多了。。
比如西門市場的鵝肉、博厚的牛肉等
來源:臨高人網 編輯
小編微信ID:hilingao
為您第一時間提供臨高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