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對「孝道」有不同理解

2020-12-20 飄落de方哥

在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可見,孝道文化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如今隨著中西文化的交融發展,孝道文化在中西兩處似乎還是保持著本土特色,堅持著自己對孝道文化的堅持。

看美國《僑報》上一則報導,寫一華裔老者開車蹭颳了一位華人女士的車,女士向肇事的老先生索要保單。本來在美國這是極其平常的事,直接交付保單了事。但老者卻再三央求,賠錢可以,保單則免之。因為老人的兩個兒子實屬"不肖",否則老人也不會獨自出門。如果讓保險公司知道老人出了車禍,汽車肯定開不了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美國不少。許多華人老者抱怨兒女掙錢雖不少,但卻未主動送過一分錢,沒盡贍養義務。中國有句俗話,百善孝為先。不過似乎出生在美國的ABC腦子裡都缺少這根弦。子女如此行徑,在華人中間就是不"孝"。

"孝道"確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丟之可惜。但論事不能以偏概全,應據不同文化語境然後做出判斷。中西不同,對"孝道"的理解不同,行為方式自然不同。

況且,中國人理解之"孝",難保就是西方人理解之"孝"。

"孝",在許慎的《說文解字》裡釋為"善事父母者"。按字形來講,上為"老",下為"子",解釋起來就是子能承其親,並能順其意。中國文化中"孝"就是服從父母,讓他們愉悅。老者之所以不悅,就是兒子不能順其意,也就是不"孝"。

但事實上,《僑報》評論的結論,針對的是"ABC",是出生在美國的華人,這與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不一樣,定受西方世界影響,觀念自與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不同。 有一篇文章分析,英語中能與中文"孝"字類似的詞是"honor",但翻譯過程中,中國譯者很自然地把它的詞義滑向了中國的定義。其實,"honor"在英語世界,更多是尊敬之意,與孝敬還有些差異,畢竟西方人沒有受到過孔夫子的教導,很難達成同義。

在美國家庭,孝敬父母應該更準確地說是"尊敬"父母。中國孝敬父母是以責任、義務為基礎,而美國孩子的成長過程沒有受到必須對父母盡責的影響,這也難保ABC們不受其影響,"盡責"意識淡漠。

如此看來,老者不快也能理解。在中國,老人是家庭的中心,"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在西方,孩子而不是老人成了中心,這肯定與老人的成長方式與基本信條相悖。以中國"孝"的標準來衡量受西方觀念影響的ABC們,得到的結果,就是不"孝",但在西方的文化語境中,ABC的行為也能得到解釋。

孝道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換了西方世界的語境卻沒能好好傳承,確實是一大損失。不知這是孩子的問題,還是華人社會的問題?中國三字經裡有句話,"子不教,父之過",恐怕還是會有些啟示吧。

相關焦點

  • 秦大山對孝道的理解
    中國傳統孝道文化是一個複合概念,內容豐富,主要包括:1、養親與敬親;2、順親與諫親;3、傳宗接代;4、喪親與祭親;5、立身、立功,以顯父母。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禮儀。秦大山對孝道的理解2.在養身的基礎上,尊敬、理解、陪伴父母(長輩)3.兒女(晚輩)平安、厚德、積極向上,幸福的家庭,較好的事業,增加了父母(長輩)的幸福感。三、養志(夢想希望)1.
  • 如何對丁元英的孝道的理解?
    理性分析,明知無望,還要醫治,怕別人輿論,自己的孝道活在別人的唾沫星子下,父親的痛苦下,家人的焦慮不安下,病人痛苦家人勞命傷財朋友幾句讚許,換來自己一句我盡力的心安,還是沒有過去的坎,對死的理解!活的方式很多種,中國最得意死的方式是老死!怕病死,意外死無法預測!丁理性到絕情,用道術來處理親人死亡的態度,沒考慮受眾群,對象是芮小丹韓楚風的話,能理解他。
  • 孝心、孝敬以及孝道有何不同?你是怎樣理解的?
    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封建社會統治者實行孝治,孝廉是選拔官吏的正門途徑,屬地把鄉裡孝親敬老的典範薦舉上去,作為官府委任官職的初選人選。人們常說,忠孝不能兩全;忠孝傳家久,仁義繼世長。可見,把在家事親盡孝和在朝對皇上盡忠相提並論,孝在封建社會是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標準。
  • 傳承千年的孝道文化,其內含究竟是什麼?
    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哺育之情,對父母的感恩和對生命的敬畏讓我們始終將「孝道」作為衡量民族家庭的道德準則。孝道的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地」是萬物存在的本源,而「祖先」是個人生命存在的本源,「孝道」的根本精神是「報本反始」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恩」。
  • 當代對孝道的理解要進入哲學層面,不應只停留在子女回報的形式上
    當代對孝道的理解要進入哲學層面,不應只停留在子女對父母回報的形式上,看到根本,才能從心裡感父母的深恩,才能自願自發的做自己最應該做的事!自三皇五帝始,孝道傳承就成為中華民族的基本條綱,後代兒女孝順父母成了天經地義之事。在當今時代,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是否還是需要孝道關係?
  • 傳統孝道文化的現代價值
    孝道文化的內涵孝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一般指社會要求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關愛、贍養老人,為父母長輩養老送終等等。人類社會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人際道德關係。在我國,有文字記載的以孝道為核心的尊老養老道德觀念,至少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 承孝道文化 弘揚孝德傳統 篤定忠孝警魂——畢節消防2017年孝道...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孝道是重要途徑。消防官兵歷來被讚頌為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他們以赤誠的對黨之心、果敢堅守的實際行動,守衛著人民安居樂業。
  • 是崇洋媚外,還是接納差異,中西鬼節的這幾點不同給你答案
    我聽過一個浪漫的說法,說愛是文化滲透。文化滲透,在大多數時候,是一種可怖的策略,於民族,於國家。通俗地講,是一種文化在侵蝕另一種文化,並非融合,是吞噬。這種滲透是悄無聲息的,堪比鬼魅。關於中西鬼節在受眾前的巨大差別,其實並不能全然歸結到媚外。畢竟兩個鬼節本身就有著巨大的不同,地位也並不相同。誠然,也就沒有可比的方面。首先,中元節雖然是中國傳統節日,但相較於中秋、端午,乃至中國春節,顯然並沒有十足的分量。這也是中元節在歷史長河裡,漸漸泯然的最重要原因。
  • 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
    中西飲食沿著各自不同的道路發展起來,傳統的西方文化是一種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中國是一種農耕文化和陸地文化
  • 東大營建「孝道文化」一條街
    石家莊日報訊 (李更雷 張現民)近日,高邑縣東大營村以「二十四孝史」和本村孝敬老人模範為主要題材的孝道一條街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該村推行以孝治村的又一重要舉措。  過去,東大營村是個出了名的落後村,鄰裡糾紛不斷,不孝敬老人的現象時有發生。如今,東大營村變了個樣:子女孝順、尊老愛幼蔚然成風,鄰裡互幫互讓,民風淳樸忠厚。
  • 孝道之鄉的中華孝道文化園
    清豐古稱頓丘,因隋朝時期出現了大孝子張清豐,唐大曆年間,欽定更名為清豐縣,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孝子名字命名的縣,是中國孝道文化之鄉。中華孝道文化園位於清豐縣城西南,規劃面積1000餘畝,是以「傳承孝道文化,弘揚孝道精神」為主題的大型綜合性文化景觀項目。
  • 中西文化的關鍵性差別
    形而上與形而下,是貫通的還是分離的,這是中西哲學乃至中西文化的一個關鍵性差別。  中國文化缺乏邏輯嗎?  有人說中國文化缺乏邏輯,要有也就是先秦名家有一點。這就讓人奇怪了,邏輯和語言是聯繫在一起的,沒有邏輯怎麼說話?中國人有自己的邏輯,有自己說話的一套規則。
  • 「燭光裡的媽媽」,她79歲卻遭活埋,網友:踐踏孝道文化天理不容
    雖然是一個極端事件,但讓人難以理解,引起網友的集中關注。事件發生在陝西靖邊縣。靖邊縣,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 位於陝西省北部,為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據媒體報導,今年5月2日晚上,犯罪嫌疑人馬某某將79歲癱瘓老母親用兩輪手推車推至老家附近的「萬畝林」,將母親推進廢棄墓坑內,用鐵鍬掩埋。
  • 孝道是實現天人合一的途徑
    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養老,做到孝的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對父母孝順。把對父母的孝順,把孝道文化強力重推於對大自然的孝敬,既是人類自身的一場革命,也是人類的德治提升。中國古代思想家大多承認,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主張「天地萬物一體」說,即認為天地萬物和人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追求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存在狀態和精神境界。首先把天道與人道聯繫在一起的是孟子,他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也。」
  • 我的「隔代親」 | 彩虹社區「孝道」文化主題活動
    我的「隔代親」 | 彩虹社區「孝道」文化主題活動 2020-06-18 04: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圓桌論壇:國際化學校應該如何應對中西文化的差異
    同時在管理中,有中方雙語老師和外籍老師,這樣的文化差異性也存在。作為校長,我們站在最前面也站在最後面,需要幫助老師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差異性,同時幫助學生融入到西方文化。,又有一種觀點是辦學校辦到中西融合,這兩個是有一定差異的。
  • 「青陽莊氏一老人」 傳中華美德 弘孝道文化
    他支持「華裔文化傳統中心」,資助華裔青少年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他年年資助華人區義診中心,把同胞的安危、健康時時放在心上。 他同時還年年資助華人消防隊,並資助購置消防車;對獅子會也踴躍捐獻。 凡有新的慈善機構成立,他便慷慨捐獻。
  • [河南] 平頂山郟縣「孝道文化」建設新農村
    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陳寨中心村以挖掘本村孝道文化為突破口,把繼承、弘揚孝道文化與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使陳寨村的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和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一是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 2019韓國首批銀髮伉儷抵三亞開啟「孝道文化之旅」
    人民網訊 6月28日晚,伴隨著韓國著名Trot女歌手樸秀妍的歌聲和知名喜劇演員李相瀧(音)的笑聲,來自韓國的50對銀髮伉儷在三亞市亞龍灣環球城酒店伴著歌聲起舞,拉開了「2019三亞韓國孝道觀光季」的序幕,開啟大三亞圈為期四天的孝道文化之旅
  • 真正的孝道有四重境界,很多自認為是孝子的人連第三重都很難達到
    由於年齡、人生經歷、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理想信念等等的差異,父輩與子女經常會存在一些認識選擇方面的差異,普通情況下這種差異我們可以理解為代溝。但在有些情形下,這種差異會演化成兩代人或者兩種人精神衝突甚至生活矛盾。特別是在兩者所秉持的人生哲理、道德準則、價值選擇分別處於不同的方向或者層級的時候,這種衝突就相當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