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哪一部電影最火?答案真不好說,但宮崎駿的《龍貓》無疑是榜上有名的,宮崎駿耳熟能詳的作品很多,其中這部作品是實打實徵服了我,那就是《起風了》。
《起風了》這部影片是在2013年7月20日於日本上映的。該片講述了日本零式戰鬥機的開發者堀越二郎年輕時的故事。對於宮崎駿大部分的作品,都充滿著乘著掃帚在天空飛、魚子從海邊而來這樣的幻想元素。而這部影片中,沒有神奇的魔法,也沒有兇狠的怪物,真實取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零戰的真實人物。而徵服我的不僅有影片,更有影片中的音樂。
《起風了》的劇情,雖然包含了作家、航空師、宮崎駿三人的故事,但主要是表達宮崎駿本人的訴求。這個來自於真實生活中的故事,經過宮崎駿的編寫,拍出來的動畫電影飽含了自己的味道,使這個影片變得特別起來,沒有戰爭的殘酷氣息,沒有病死的悲傷氣息,唯有夢想與愛情的美麗,把一部戰爭片拍出純愛的味道,只因為宮崎駿有著自己對人性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二郎,一個渴望乘著自己設計的飛機飛向天空的飛機設計師,卻在設計著戰鬥機,這對於他的夢想來說,可能真的是一種侮辱,但正如這部動畫電影的題目所說,起風了之後,平凡的小草除了順勢而為,又能有什麼辦法呢。整部動畫電影中,唯一一個懂二郎的人,就是他的妻子菜惠子,二郎全程唯一的一次流淚,也是因為菜惠子。在動畫中,二郎曾經在夢中再次和菜惠子相見,當時菜惠子對他說「不要愧疚,我理解你」,然而二郎,對於即將離世的菜惠子,只能不斷說著「抱歉」。
其實像這樣的故事情節,宮崎駿曾認為《起風了》是偏大人意向的漫畫,裡面的內容相對深刻,並不打算改編成電影。《起風了》的原作漫畫是宮崎駿在製作《懸崖上的金魚姬》後開始連載的,是根據個人興趣而創作的,開始並沒有給兒童觀看的意向,所以在剛開始改編成動畫電影,宮崎駿是拒絕的,在他心裡,動畫就是給孩子們看的。後來,製作團隊以「孩子們需要看到自己不了解的世界」為由說服了他,這才有了現在大家看到的《起風了》的動畫電影。
片子的劇情其實很簡單,沒有什麼特別難以理解的地方。但是必須奧清楚的一點是,《起風了》雖然最終落點還是兒童,但這還不是一部與之前刻板印象相吻合的兒童片。
這是一部關於夢想的片子,卻牽扯到了大量實際的問題。或者說由於它本來就是在描繪一個之前存在過的真實故事,所以整部片子裡利用不同場景和臺詞產生的意味深長的感覺和細節也就特別多。
故事的年代設定為2戰前後,當時的日本處境其實和幾十年後中國的遭遇十分相似,甚至可以看到當時中國的影子。因為到處遭白眼,日本在當時顯得非常努力。主人公就職的三菱在那個年代就是日本最大的企業之一。宮崎駿老爺子簡直是玩細節的一把好手,比如片中的風聲、飛機的引擎聲、墜毀聲、炮彈爆炸聲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人聲出演的。
在影片中,對於關東大地震的描繪鏡頭非常震撼,細節和動態刻畫的十分有力,鐵軌被甩起波浪的鏡頭採用了正拍的視角,脫離鐵軌衝出的火車迎面撲來,即使不使用3D視效,也真的會被這幾個鏡頭嚇到。大地像野獸一般低沉的聲吟嘶吼,土地、鐵軌掀起了摧枯拉朽的巨大波浪,象徵人類文明的房屋和列車無所依憑,只能隨波而流,倉皇的人們在自然的力量下顯得非常渺小。
《起風了》真是一部理想的夢想與愛情完美結合的影片,基於女主角原型矢野綾子的離世,雖然女主角菜穗子去世了,但留在觀眾心裡的依舊是美好溫暖的感覺。
和以往宮崎駿的影片相比,這次影片的女主角並不像以前那樣出彩,可能是因為這部影片是男主傳記。人物塑造方面,妹妹和主角上司兩個配角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另外,不知道歷史上的二郎是否與影片中的二郎一樣,是一個非常認真嚴肅的青年,鞠躬標準、不輕浮不苟言笑,沉默多於興奮,簡直就是東京大學學生的典型代表。但是在節奏的把握上,除了最後結局和金魚姬一樣有些略倉促之外,起伏節奏還是很不錯的。開場很震撼,後半部分淚點揮灑。
《起風了》影片還有很大的一個亮點,就是久石讓大師的音樂,他的音樂讓整個影片添色不少。久石讓曾經說過,自己當下追求的就是電影音樂引導觀眾去感受情節,而非喧賓奪主。在《起風了》中的音樂,整體比較自然,不像他之前作品如菊次郎的夏天那樣,讓人有明顯的旋律印象。除了預告片中那一小段偶爾有印象之外,一般注意不到音樂的存在。另外有些地方其實是非常能影響觀眾對影片節奏的把握,例如男主幾次出入夢境等等。這讓我覺得久石讓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他追求的方向。
這部宮崎駿以真實人物為素材的動漫,透漏著當時的日本民生和當時的國情,講述了日本用中國說話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時代。人物刻畫細微精妙,愛情、親情、友情、事業交錯,時而振奮時而溫馨。天才不能創造戰爭,而戰爭卻成就了天才!
在宮崎駿的畫面裡,一如既往的美麗,人物動作惟妙惟肖,充滿了細節和驚喜。「動畫並不僅僅是做給小孩子的東西,若以情懷和創作的名義來打造一部作品,任何敷衍、偷懶、偏見等等的劣習都不應存在。」或許對於宮崎駿老爺子來說,只有手繪才能細膩的表現動畫電影的人物情緒和故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