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相傳是菩薩的化身,文字三昧,群盲之眼

2020-12-12 佛系物語

印光法師,民國一代高僧,其振興佛教,弘揚淨土,密護諸宗,居功至偉,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法師留給後世的無上法寶《印光法師文鈔》,前後三編共計一百餘萬字,是淨土修行人的指路明燈,被譽為「小藏經」。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傳奇人生!

1、印光法師生平簡歷

印光大師(1861—1940年),法名聖量,,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別號常慚愧僧。陝西合陽縣路井鎮赤東村人,俗姓趙,名紹伊,字子任。幼年讀程朱(熹)、韓(愈)、歐(陽修)之書,對佛法持批判態度。15歲後,病困數載,得讀佛經書,始悟前非,方知佛法廣博精深。清光緒七年(1881)21歲,毅然投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禮道純和尚出家。次年,到陝西興安縣(今安康市漢濱區)雙溪寺印海律師座下受具足戒於印海律師座下。

1884年聽聞紅螺山資福寺為專修淨土道場,於1887年辭師前往。1888年正月朝五臺畢,仍回資福寺。1888年10月進念佛堂,後任香燈、寮元及藏主等職。此間,除念佛外,深入經藏,研讀大乘典籍。

1891年,至北京龍泉寺當行堂,苦行培福,潛修密證,長養聖胎。1894年,適普陀山法雨寺化聞和尚,入京迎請《龍藏》,助理需人,遂隨化聞和尚南下,居法雨寺藏經樓。

1895年(34歲),應寺眾堅請,講《佛說阿彌陀佛經要解便蒙鈔》畢,即於殿側閉關,兩期六載。出關後,居茅蓬。1905年,為溫州頭陀寺請藏經,事畢北歸,仍住法雨寺藏經樓。至此,出家三十年,終清之世,始終韜晦。

1912年,高鶴年居士取大師文章數篇,次年刊載上海《佛學叢報》,署名「常慚」,讀者嘆服。1918年徐蔚如居士得大師三封寫給友人的書信,遂印行,題為《印光法師信稿》。次歲,又得大師文稿二十餘篇,印於北京,題曰《印光法師文鈔》。

師六十歲時,徐再集大師文稿數十篇合訂二冊,出版於商務印書館,木刻於揚州藏經院。後又迭次增廣,排印於中華書局,題曰《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其文言言見諦,字字歸宗,上符佛旨,下契群機,發揮禪淨奧義,抉擇法門難易,發前人所未發。

1930年,至蘇州報國寺閉關,該寺離木瀆鎮靈嚴寺很近,師為靈巖訂定各項規約,為十方淨眾開闢此一全國第一的淨土專修道場。1936年,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圓瑛法師等恭請印光大師到上海護國息災法會說法,前後共8天。1940年,受任為淨土道場蘇州靈巖山寺住持。是年十一月初三,預知時至,於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去。

印光大師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印光大師遍參南北叢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閉關閱藏數十載,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專修淨土念佛法門,被教界尊為佛教淨土法門第十三代蓮宗世祖。

傳說印光大師還是菩薩轉世,有一個不信佛的少女做了一個夢,夢裡面有人叫她去看菩薩講經,她跟隨指引去往了一個住處,結果看到了印光大師正在講經。後來少女將這個事告訴了他人,人們自然而然的認為印光大師就是菩薩的化身了,此後受到了後世人的尊敬。

2、印光法師主要成就

繼承淨土宗歷代祖師的教義,契理契機地加以弘揚,集淨土宗之大成。大師的淨土教義,是集千餘年來歷代淨宗祖師之大成。

選定「淨土五經」,確立淨土宗的根本經典。印光大師於1933年正式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往生論》勘定為《淨土五經一論》,擴充完善了淨土宗之理論基礎。

三大部《印光法師文鈔》中所顯示的印光佛學思想與他五十多年特立獨行的弘宗演教活動相映照,凝結了一種中國近代佛教史上的偉大精神——印光精神。印光精神是印光法師對近代佛教的最大貢獻,是他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梁啓超在當年讀了《印光法師文鈔》(正編)後,稱頌說:「印光大師,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

校訂、刻印、流通佛經佛書,是印光法師弘宗演教的主要方式。早在他隱跡潛修普陀山法雨寺後期,自1918年起,就專門為刻印善書、佛書,多次親赴上海、楊州、蘇州、南京等地。其時他印行淨土經論近百種,印數達數十萬冊,普遍各界贈送。1930年,由印光法師發起,王一亭、關絅之、黃涵之等居士協助,明道法師主持,在上海常德路覺苑內籌備成立佛經流通部——弘化社。

興建靈巖山寺淨土宗道場,樹立淨土宗風。1937年,大師應妙真和尚之請,移住靈巖,創辦十方專修淨土道場,並制訂了五條規約。一、住持不論是何宗派,但以深信淨土、戒行精嚴為準,只傳賢不傳法,以杜法眷私屬之弊;二、住持論次數不論代數,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後之嫌;三、不傳戒,不講經,以免招搖擾亂正念之嫌。堂中雖日日常講,但不招外方來聽耳。四、專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應酬一切佛事。五、無論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有一違反者立即出院,這五條規約是大師佛學思想的結晶,是興淨土、振佛教的根本,是理想和實踐相結合,實現理想化僧團組織的模式,也是近代佛教工作之綱領性文獻。

3、印光法師名言摘錄

若境遇不嘉者,當作退一步想。試思世之勝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復不少。但得不飢不寒,何羨大富大貴。樂天知命,隨遇而安。如是則尚能轉煩惱成菩提,豈不能轉憂苦作安樂耶。

天下事皆有因緣。其事之成與否,皆其因緣所使。雖有令成令壞之人,其實際之權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現緣也。明乎此,則樂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矣。

願離娑婆,如獄囚之冀出牢獄。願生極樂,如窮子之思歸故鄉。

學道之人,道念重一分,則凡情輕一分。

一切皆因果,萬法唯心造。

餘門學道,似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如風帆揚於順水。

相關焦點

  • 相傳印光法師是大勢至菩薩轉世,這件事情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因為印光大師的修行之高,並且印光大師對於淨土法門的貢獻很大,而且在當時學習淨土法門的人之中影響力很大,印光法師被尊稱為淨土第十三代祖師。關於印光大師,一直有一個傳聞,說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菩薩轉世,這到底是怎麼回來呢,老陽給大家說一說:印光大師受邀請來到上海居士林講經,給大家說佛經,講如何念佛。當時上海有一個女大學生,這個女大學生並不是一個學佛的人,但是當天晚上他做夢夢到有人告訴他,大勢至菩薩在某某地方講經,你快去聽。
  • 印光法師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連載五)
    原文標題:印光大師 念佛三昧--蓮池正脈註疏之「如水成冰,冰還成水。」   註:本文是了餘法師著作,印光大師修改。  安靜詳譯白話(不含括號內的字,簡體字版共計26402字。《印光法師文鈔》復徐志一居士居士書:「三摩地,即三昧之異名。」「三摩地」三昧。「淨念相繼」是事持功夫,達到事持的事一心不亂。
  • 今日恭迎淨宗十三祖印光法師誕辰紀念日!
    其德業文字,必將與法界同在。至誠頂禮印光法師!印祖出家三十餘年,始終韜晦,不喜與人往來,亦不願人知其名字,長期晝夜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早證念佛三昧(1919年,印祖答高鶴年居士信云:「去歲妄企親證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仍是全體業力……誰知宿業,竟與真如法性,同一不生不滅。」如此境界或乃悟道之語。印祖何時契證念佛三昧,時人多有異說,然印祖實證念佛三昧,當是不爭之實情)。晚年大弘法化之餘,於蘇州報國寺方便閉關。1937年,於蘇州靈巖山閉死關念佛。
  • 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法師圓寂日,南無阿彌陀佛!
    印祖出家三十餘年,始終韜晦,不喜與人往來,亦不願人知其名字,長期晝夜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早證念佛三昧(1919年,印祖答高鶴年居士信云:「去歲妄企親證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仍是全體業力……誰知宿業,竟與真如法性,同一不生不滅。」如此境界或乃悟道之語。印祖何時契證念佛三昧,時人多有異說,然印祖實證念佛三昧,當是不爭之實情)。
  • 他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圓寂後驚現祥瑞……太神奇了!
    虛雲法師贊他: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 他一生堅守不當住持,圓寂後驚現神跡,五色舍利花! 他一生中苦口婆心勸人老實念佛,以淨土為依歸;皈依弟子其數何止於千萬人? 他就是——印光大師!
  • 信徒們認為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轉世,但他不承認,更勸人勿謠傳
    正月十五上午,照規矩是大師給本地人開示的日子,可是本地人都在忙著鬧元宵,印光大師的關房沒有一個人前來拜謁。眼看到了中午,忽然走來一個年輕女學生請求開示。「小妹子,你有什麼疑問,儘管說出來好了。」大師和藹地讓她坐下來。
  • 印光法師——弘揚淨土 密護諸宗
    在靈魂無助之時,為它尋求一個依託來自救,以使人們在對幻化無常的人生感喟中立足腳跟。現代高僧印光法師的出家正是基於自己在病榻上輾轉數載而對人生究竟發出的穎悟,從此「覺今是而昨非」,回心向佛。  印光法師,法名聖量,陝西郃陽縣趙陳村人,名紹伊,字子任。法師弟兄三個,他排行最小。小時候隨長兄讀儒書,穎悟非常,曾考中秀才。15歲那年,在床上一病不起,如此有好幾年。
  • 念佛三昧才是淨土宗真正的「寶」
    易行道之說非是佛說!至於是哪裡人說的,是誰說的,人家為什麼這樣說?過兩天我在給各位大德菩薩講。我們今天接著懷念感恩和緬懷我們的淨土宗一代高僧印光大師。在《印光法師文鈔》裡,絕大多數都是將信稿作為文稿來彙編發表的。而且在後期的增廣版裡,印光大師也做過改動和整理。
  • 【念佛常識】什麼是念佛三昧?
    ●三昧即三摩地。亦云正定正受。謂一心念佛,不為外境所動。  三摩地,亦三昧之別名,此雲正定,亦云正受。
  • 陰曆七月十三,是大勢至菩薩的聖誕,而這位高僧便是菩薩再來
    農曆七月十三,就是大勢至菩薩的聖誕,「大勢至」這個名號的由來是因為菩薩以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並令眾生離三途,得無上力,又在彼行時,十方世界大地皆震動,故稱為大勢至菩薩。印光法師而在近代,被人們所公認的大勢至菩薩的化身,便是著名高僧印光法師。
  • 夜讀《印光法師文鈔》有感
    印光法師給我們開示的這個公案裡面,有以下幾點給我們說的很清楚:一、人不僅僅這一輩子。這兩兄弟從親兄弟到下輩子做堂兄弟,所以別老是以為「人死如燈滅」,滅不了,等下輩子你那蠟燭還得繼續點。佛經上有個比喻(大概的意思),好比寬闊無邊的大地土裡,隨手抓起一把土,能下輩子做人的猶如手裡的土,而下輩子做不了人的猶如地面上的土,或許下輩子我們會變成路邊的那隻不起眼的螞蟻或者花上的那隻蝴蝶。三、過陰之迷,一旦輪迴,死亡再投生,除了佛菩薩以外,平常人都會把前世的事情忘記得乾乾淨淨,就像喝了孟婆湯一樣。
  • 《印光法師文鈔》法師簡介
    印光法師 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1861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農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印光大師一生棄絕名利,以身作則,極力弘揚淨土宗,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1]其影響所及,不限於淨土宗,也護持了中國近代佛教;不僅傳承了佛教,還傳承了傳統文化。印光大師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
  • 印光法師:煩惱是沙石,彌陀是巨航
    《印光法師文鈔增廣卷二-復裘佩卿居士書二》  《印光法師嘉言錄:四、論生死事大-乙-誡專仗佛力\丙-示臨終切要》  生死隨緣,一意西方  立志求生西方世界的人,不能怕死,假如今天就要死了,今天就生西方。正如孔子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修西方淨土的人,今天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完全隨緣,根本不去分別計較。怎能今天要死,卻不肯死。
  • 印光法師:讀《楞嚴經》,知念佛法門殊勝
    文鈔原文:楞嚴一經,不知淨土者讀之,則為破淨土之元勳。知淨土者讀之,則為宏淨土之善導。何以言之。以自力悟道之難,淨土往生之易,十法界因果,一一分明。若不仗佛力,雖陰破一二,尚或著魔發狂,為地獄種子。而且二十四圓通之工夫,今人誰能修習。唯如子憶母之念佛,凡有心者,皆堪奉行。但得淨念相繼,自可親證三摩。知好歹者讀之,其肯唯主自力不仗佛力乎。——《印光法師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七白話譯文:《楞嚴》這部經,不知道淨土的人去讀它,就會成為破淨土的元勳。
  • 印光法師:念佛之人,千萬不可結交此等人
    若先曾學外道法,後知非正道,完全丟脫彼之修法則可。否則不可。又有相信扶乩者,此種亦不可令皈依。以乩多是靈鬼假冒仙佛之名。上等靈鬼,雖不知深理,尚不至誤事。下等靈鬼,或至誤人大事。念佛之人,千萬不可結交此等人。 今為各皈依者,各取法名,祈為抄而交之。祈為彼等說,必須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
  • 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就在莊王病入膏肓之時,妙善知道後,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手和眼,很快治好了父王的疾病。妙莊王對女兒的孝心非常感動,並懺悔自己犯下的罪過,在香山上為女兒修座寺院。正當大殿上塑三皇姑像的時候,工匠請示莊王:「塑成什麼樣子?」莊王說:「全手全眼。」工匠卻誤聽為「千手千眼」,於是就雕塑成了一尊千手千眼的三皇姑塑像。
  • 阿彌陀佛的化身來過地球嗎,看幾個故事就知道了,對於念佛很重要
    阿彌陀佛的化身來過地球嗎,善導大師十多歲出家,二十幾歲已證入三昧,所謂「三昧」,就是在定中見佛、定中見到極樂世界的莊嚴聖境。二十幾歲就能證入三昧,這在佛教歷史中是很少有的,年輕就已經達到那種境界,表示善導大師是一個再來人。其次,善導大師也被尊稱為「光明和尚」,據說是唐高宗賜給他的封號。
  •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勸我們專修淨土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勸我們專修淨土【印光大師開示】刻實論之,大乘法門,法法圓妙。但以機有生熟,緣有淺深,故致益有難得與易得耳。善導,彌陀化身也。其所示專修,恐行人心志不定,為餘法門之師所奪。歷敘初、二、三、四果聖人,及住、行、向、地、等覺菩薩,末至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舍淨土,為說殊勝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發願專修淨土,不敢違其所願。善導和尚,早知後人者山看見那山高,渺無定見,故作此說,以死盡展轉企慕之狂妄偷心。誰知以善導為師者,尚不依從。則依從之人,殆不多見。
  • 印光大師的一件小事,為何令弘一法師敬服,說他是天下緇素之楷模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覺得徒弟明空浪費糧食,是對佛祖的不敬,出言訓斥了一番。弘一法師看到明空眼裡的淚水直打轉,趕忙過去以客人的身份勸解。定眼一看,明空的碗裡果然還殘留著幾顆飯粒,只得委婉勸說:「師侄,你跟隨我師兄的日子不短了,須知道我師兄最是惜福的,容不得糟蹋半粒糧食,還是聽我師兄的話吧!」這件小事,在弘一法師心靈裡引起了強烈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