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文人「公知」卻最恨中國?

2020-12-12 海疆在線

中國文人「公知」身為中國人,卻時時、處處、事事敵視中國,從不站在中國一邊,從不為中國的利益著想,從不在乎讓中國吃虧。因為文人「公知」是搞人文的。人文屬於上層建築。上層建築源於經濟基礎,服務於經濟基礎。不同的經濟基礎產生不同的上層建築。每一種上層建築只為產生出自己的特定的經濟基礎服務,而不為不產生自己的其他經濟基礎服務。

「我的戰爭」反映了抗美援朝時志願軍攻佔漢城這一歷史事實,頓時惹得文人「公知」們不高興了,頓時上綱上線將其類比為「日本軍隊攻佔南京」,頓時暴跳如雷歇斯底裡大發作:「蠢貨」、「噁心」、「外交白痴」、「無知無恥」、「毫無判斷力,毫無底線」、「著實讓人羞愧」、「這會釀成嚴重外交事件。也嚴重損害中國形象」、「不停播,民間也應該抵制絕不觀看」……

日本軍隊攻佔南京的戰爭是侵略戰爭,志願軍攻佔漢城的抗美援朝是侵略戰爭嗎?「日本軍隊攻佔南京」後發生了南京大屠殺,志願軍攻佔漢城後發生過「漢城大屠殺」嗎?把「志願軍攻佔漢城」與「日本軍隊攻佔南京」相提並論等量齊觀做類比,本身就是在誣衊中國抗美援朝戰爭是「侵略」——這正是當年美國操縱聯合國強加給中國的「罪名」。文人「公知」做這種類比本身就證明他們完全站在與中國敵對的立場上看問題。

連一個電影的一個情節都不放過,更不用說其它大是大非了:「中國在釣魚島可以對日本妥協」、「對日關係新思維」、「南海九段線非法」、「把南海問題交給一個有公信力國際裁判機構做出最後的判斷」、「接受南海仲裁」、「到法庭上解決問題。別將國內的強權萬能、目無法庭帶到國際舞臺。國際法院不吃那一套」 、「東海可由國際法院裁決」、「即使菲海軍旗艦向我艦開炮也可不回擊」、「處理西藏問題中國不妨換個思路」、「不是所有暴力行為(烏魯木齊暴力事件)都一定是分裂,也可能是因為地方政府不當行為所激發。容不得任何理性聲音是我族近代以來之大患」、「救美國就是救中國」、「告別革命不如告別大一統」、「只有消除大一統思想才能消除對毛的崇拜」、「中國不該造太空戰機應省錢發展經濟」、「中國造大飛機沒有市場優勢」、「不要用我交的稅造航空母艦」、「順利實現和平崛起銷毀核武對華有十大好處」、「祈禱天宮一號發射失敗」、「外資能否進入是鐵路改革的指標」、「請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狂飆突進的中國高鐵亟須反思」、「他媽的奇蹟!」、「涉國家核心安全的國企也可民營化」、「愛國是一個邪惡的字眼」、「愛國賊」、「帶路黨」、「三百年殖民地」、「假如日本統治中國中華民族將更壯大」、「感謝美軍飛行員」、「銜石成痴絕,滄波萬裡愁——為汪精衛辯護」、「方正為日本開拓團立碑」、「我們不需要《懲治漢奸言論法》」……

中國文人「公知」身為中國人,卻時時、處處、事事敵視中國,從不站在中國一邊,從不為中國的利益著想,從不在乎讓中國吃虧——回顧回顧、統計統計,這麼多年來,但凡有事,中國文人「公知」那次不是站在與中國敵對的立場上?哪次是立場堅定、態度鮮明、高度一致地站在中國一邊?一人兩人、一事兩事、一次兩次還可以說偶然,但時時、處處、事事、人人都如此那就是規律了。

為什麼?為什麼中國的文人「公知」卻這麼恨中國?

道理其實很簡單。

文人「公知」是搞人文的。人文屬於上層建築。上層建築源於經濟基礎,服務於經濟基礎。不同的經濟基礎產生不同的上層建築。每一種上層建築只為產生出自己的特定的經濟基礎服務,而不為不產生自己的其他經濟基礎服務。

中國文人「公知」所學所搞的人文理論體系所屬的上層建築不是源於中國的經濟基礎,而是源於西方列強的經濟基礎——隨著中國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孔孟之道、諸子百家等源於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的人文理論體系破產了。代之而起、佔了統治地位的是西方列強用大炮跟「聖經」、鴉片等一起送來的「普世價值」。也就是說,今日中國文人「公知」賴以生存的全部人文理論體系都是西方列強的經濟基礎的產物,而不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物。

不是中國的經濟基礎產生的上層建築不能為中國的經濟基礎服務——爬牆虎即使葉子布滿牆頭遮住一切,那也只是對牆的利用,只為爬牆虎服務,不為牆服務。

西方經濟基礎產生的上層建築的天然服務對象是西方的經濟基礎而非中國的經濟基礎。西方的人文理論體系的天然服務對象是西方而非中國。

不顧一切生搬硬套在中國強行推行西方的人文理論體系必導致如下後果:

第一,否定中國——西方的一切都對,中國的一切都錯。

如今中國文人「公知」所學所用的人文理論體系全部來自西方——政治、經濟、法律、金融、哲學、管理……所有相關專業從基礎理論開始全部都是從西方人文理論體系中直接照搬過來的。照搬照抄本身就意味著對中國人文理論體系的全盤否定——中國沒有、中國不行、中國錯誤、西方有、西方對、西方的是絕對真理——所以叫「普世價值」,就是說不必做任何修改直接照搬照抄就能用,也就是說中國的一且都不值一提,不在話下……人文科學生的學習從對中國人文理論體系的否定開始,從大張旗鼓潛到移默化,從頭到尾從裡到外多少年如一日,最後形成條件反射本能反應,見了中國的東西想不反感不否定都做不到。

第二,不為中國——一切從西方經濟基礎的情況和需要出發,而不從中國的經濟基礎的情況和需要出發。

比如,西方國家工業處於發展初期時主張「貿易保護」、「特許貿易」,取得壟斷優勢後則主張「貿易自由」、「機會均等」。也就是說,西方國家的人文理論體系按照西方經濟基礎的需要而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而這一套「普世價值」搬到中國後則只剩下雷打不動的一條:「門戶開放」——與西方列強對殖民地國家的要求完全適應。這是典型的「只為西方的經濟基礎服務,不為中國的經濟基礎服務」。又比如,在西方可以是愛國主義,到了中國就成了「愛國賊」,就只應該「三百年殖民地」、「帶路黨」……這都是「不為中國」的必然產物。

文人「公知」既然靠這全套的「否定中國、不為中國利益服務」的人文理論體系吃飯,那怎麼可能不跟中國為敵?怎麼可能不時時、事事、處處站在中國的對立面?

文人「公知」說,我的人文理論是「普世價值」——雖然來自西方,但是「普世」;既然「普世」,那自然既是西方的也是中國的,能為中國的經濟基礎服務。

但文人「公知」用無數行為證明「普世價值」不普世,而只適應產生「普世價值」的西方經濟基礎;只為西方的經濟基礎利益服務——存在決定意識,外國的經濟基礎產生不了認同中國、能為中國利益著想的上層建築人文理論;滿腦子外國「普世價值」人文理論的中國文人那「公知」則最恨中國,最不會為中國的利益著想。

外國的人文理論體系有沒有積極因素?有沒有可取之處?當然有,但必須先中國化:移植到中國來,在中國的經濟基礎上紮根,為中國的利益需服務——一句話,變成中國的東西。

有人早這樣做了——毛澤東。馬列主義是外國的人文理論,剛開始也有人生搬硬套硬在中國推行。毛澤東實現了馬列主義中國化,把外國的東西變成了中國的東西,變成了從中國的經濟基礎出發、按照把中國從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改造為現代化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而發展出的、肯定中國、為中國利益需要服務的全套適應中國社會的人文理論體系。

(如果中國文人「公知」不服氣,那不妨跟毛澤東比一比:把「普世價值」中國化,變成從中國的經濟基礎出發、按照把中國從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改造為現代化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而發展出的、肯定中國、為中國利益需要服務的全套適應中國社會的人文理論體系,而且比毛澤東思想更高明——問題是中國文人「公知」敢嗎?能嗎?想嗎?)

如今中國人面前的人文理論體系有三套:第一,孔孟之道、諸子百家。第二,「普世價值」。第三,毛澤東思想。

——孔孟之道、諸子百家是土生土長的國粹,對中國的一切全盤肯定——聖賢之言不可疑也。

——「普世價值」是百分之百的洋貨,對中國的一切全盤否定(所以才要用「普世價值」取而代之)。

——毛澤東思想則既不全盤肯定也不全盤否定,而是批判地繼承——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對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文理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而來的人文理論體系。

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早就被西方侵略摧毀了,與之相對應的孔孟之道等傳統的上層建築人文理論早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再折騰尊孔也只能是鬧劇。

毛澤東思想既然對中國有利,對靠中國的強大而生存的人有利,當然就對中外一切想靠吃中國、坑中國、滅中國生存的人不利,他們當然要竭盡洪荒之力、洪荒之技、洪荒之屁反毛,當然要瘋狂圍剿、無孔不入妖魔化毛澤東。

三套人文理論體系,老祖宗的老一套破產了,毛澤東思想又堅決拒絕,中國文人「公知」就只剩下全盤否定中國、全盤肯定西方、只為西方服務、不為中國服務的「普世價值」了。經過這套人文理論體系洗腦的文人「公知」豈能不恨中國?豈能不本能地站在中國利益的對立面?——有人總結:中國人裡最堅決反華、最積極搞垮中國的基本都是搞人文的文人「公知」;中國搞人文的文人「公知」凡反毛的基本都堅決反華、都積極搞垮中國。這已經成了人所共知的規律。

由此可見,中國文人「公知」群體性反華、自覺站在中國利益對立面絕非偶然,絕非個別人的個別行為,而是規律——上層建築領域盲目西化、人文領域無條件全面採用西方「普世價值」基礎理論的必然惡果。這決不僅僅涉及教育領域和組織領域,而涉及整個國家安全和社會生存——「中國的文人『公知」卻最恨中國」僅僅是開頭,更嚴重的後果還在後邊,如果不迅速予以徹底改變的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文藝界容易出公知?
    前兩天在微博說中國大學文科老師容易出公知,在這裡向文科所有老師和學生們道個歉,這句話表達有誤,準確地說應該是文藝界裡出公知的比例要高一些,這個是沒有疑問的,大家把公知的名單拿出來一查就會發現大部分是文科出身,理科很少,如果你找不到名單,可以百度搜索,我在這裡只說現象,不單獨針對任何一個人。
  • 熱門叔叔:醜陋的中國「公知」漢奸真面目!
    醜陋的中國「公知」中國「公知」最恨中國今日中國最大特色是「中國『公知』最恨中國」——從沒見過哪個「公知」說過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半句好話,也從沒見過哪個「公知」提到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時不破口大罵或冷嘲熱諷
  • 公知在中國的演變
    民國年間的一大批知識分子,就是早期的公知。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在文革中被普遍打壓的知識分子階層重新凝聚起來,公共知識分子也在重新形成。雖然當時不使用公知一詞,然而如北島等人,也被後來的人們認為是公知。
  • 美國拜登當選,英國方方加冕,中國公知高潮
    為什麼說,拜登當選讓中國公知復活了呢?在2017年1月20日他上臺之後,川普就立即宣布終止了美國民主黨政府對中國公知的收買行動,停止向海外負責顏色革命的組織輸送資金。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公知斷糧」事件。
  • 「公知」代表不了中國知識分子
    如果說知識分子在今天仍是一個可以識別的大群體,那麼這個群體顯然是分裂的,他們構成了社會多元化最突出的標誌。那些自感壓抑,並認為受到「妖魔化」的人,應當說是知識分子群體很小的一部分。他們曾經比較喜歡「公共知識分子」這個稱謂,但由於輿論場將其縮略為「公知」,並且醜化了它,現在這樣自稱的人少了。    這批知識分子是當下標識度最高,引起爭議也最大的一個圈子。
  • ...年,最肯定中國崛起的是美國精英,最否認中國崛起的是中國「公知」
    在議題一「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的討論中,關於中美關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直言,美國戰略界對中國的重視度超過政治界,「過去十年都是這樣的,最肯定中國崛起的是美國的精英層,最否認中國崛起的是中國『公知』」。
  • 為什麼總是有評論公知的:卻很難看到公知
    「公知」只是一個公共知識分子的簡稱,嚴格來說並不是貶義詞,稱呼而已。公知一般來說並不是黨員,但身兼公共職務,有一定的話語權。網友諷刺那些不合格的公知公知批評社會不公當然人們認為是英雄,因為敢指出社會病態,從而約束有些不良行為,對於社會是有好處的。
  • 胡錫進:CNN記者被中國網上公知帶進了溝裡
    老胡看了,我覺得,那個CNN記者看樣子是受了中國網上「公知」對39人慘死英國噴法的誤導。你們不是說新中國70年取得成就了嗎,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要偷渡往外國跑而且死得那麼慘呢?他們覺得用這樣的詰問打中國政府的臉,很有力。
  • 英國公知叫囂:必要時可向中國派出「炮艦」
    到後來的種種證據都證明了中國並非是疫情發源地的情況下,現在仍然有國家拿這個問題來說事,顯然是居心叵測,而對於污衊中國這樣的做法中國當然不會認。這個國家就是英國,最近英國公知按耐不住開始叫囂中國。而且在有人質問穆雷當年英國在鴉片戰爭中對中國欺辱的時候,他卻淡然的說這是100年前的事情和現在無關。但現在疫情發生,中國就需要賠償。對於他的荒謬行為相信任何有公正心的人都知道這位英國公知的荒謬。
  • 為「公知」一詞正名的時候到了,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稱作公知
    這些年以來,有不少販賣西方價值觀的一群有點知識的人也被稱為公知,甚至有些人還佔據一定的社會地位,影響力還比較大,他們也站在一定的立場上發表言論,但總的思路是說起西方眉飛色舞,說起我國眉頭緊皺,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西方的空氣比中國香甜。中國的制度也不好,環境也不好,人也不好,而西方呢?正好相反,自由民主博愛發達,制度好,環境好,人也好,什麼都好。
  • 胡錫進說過,中國沒公知不行,公知太泛濫太能帶節奏同樣不行
    還是當公知好」在胡錫進看來,公知就是那種批評中國政府、表揚美國與西方,遇中外衝突光會說一堆風涼話的。但清華名教授孫立平對胡錫進說:「這公知你還真當不了。因為公知除了知識,還需要人格、尊嚴、獨立的思想等等,你有嗎?」
  • 美國暴亂,跪舔外國的公知們失聲了……
    最可恨的是,就在3月24日,她寫完這60多篇小作文之後,這些日記就國外出版,上架銷售了!再看看這本書的推薦語,張口「腐敗」「監禁」,閉口「虐待」「審查」。沒幾天又被翻譯成德文版上架亞馬遜。這幾十篇YY產物被國外媒體奉為聖經,在中國最危難、國外攻擊聲音最大的時候提供了最好的彈藥!成為了外國人眼中的《拉貝日記》!而一本書可以這麼快地翻譯、校對(大概率沒有)、出版,不僅要得到作者的授權,更是有諸多手續要處理。
  • 中美兩國的厭國人群比較:美國平民中國公知,說明什麼
    美國多地群眾焚燒國旗洩憤雖然有公共知識分子或者不同政見的人提出過對政策的質疑,但也只是停留在口頭呼籲表達,它們對政府的恨意似乎並沒有普通美國人那麼深的程度,因為美國政策是偏向於保護那些所謂的精英和資本家的利益不受侵犯,平民對美國政府來說並不重要,美國的政策其實一直都持這個理念,只不過經濟發展好的時候掩蓋了這種矛盾罷了,所以那些公知或者精英更不會變成發展到焚燒國旗的那種地步
  • 邊芹:與臭公知截然相反的一位中國女作家,洞察西方的中國女俠
    「公知」這個詞在最開始的時候指的是公共知識分子,代表的是那些有著專業素養並且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人,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加入,對社會中的各種情況進行批判和表揚,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進社會公共事務的發展。同時,在多次的電影評比之中,她也認識到了西方社會對於中國電影文化的評價。電影和文學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是相通的,這種影評人和作家的身份與經歷,讓邊芹深刻地認識到了西方社會對於中國文化的評判標準。因此,邊芹寫出了很多作品來揭露這些文化方面的隱秘。
  • 唐世平:不是長呼短嘆,就是借古諷今——「公知」為何成了貶義詞
    而我認為,中國目前最缺的公知是第三類公知,即,基於好的社會科學的公知。 對於人類社會來說,社會科學的首要,甚至是唯一職責,是為制度設計和變遷準備知識基礎。任何一個國家要想有相對好的治理,都必須有發達的社會科學。
  • 英國「公知」哪來的自信?中國海軍可不是吃素的
    作者:塞西近來,伴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已經不同於從前,中國的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穩健動力。中國的迅速崛起引起了西方國家的嫉妒。尤其是2020年以來,中國憑藉著大國智慧,凝聚了大國力量,成功從新冠疫情中走了出來。美國眼紅於中國的迅速崛起,便採取措施對中國進行限制。如今,就連英國也執意來湊熱鬧。英國「公知」用軍艦威懾中國一些西方國家將中國視為「眼中釘」,最近,英國「右翼公知」穆雷喊話稱「倫敦應該就新冠疫情向中國進行索賠」。
  • 為什麼越出國越愛國?為你揭露西方媒體和國內公知的共謀與真相!
    有些不懷好意的西方媒體和居心叵測的國內公知就拿這個詞來揶揄攻擊我們,說我們現在發展得多好多好,把自己宣傳得多好多好,但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選擇移民呢?他們這不都是在「用腳投票」嗎?那麼,這篇文章就為你揭露西方媒體和國內公知忽悠國人移民的共謀與真相! 我只想告訴他們一個事實,那就是西方國家在文化宣傳和輸出方面,做的確實比我們要好,而且要好太多了。
  • 那些年中國公知炮製的關於美國的謠言,2020年被啪啪打臉
    隨著時間推移,公知這個詞兒似乎慢慢變味了。如今呢,中國今時不同以往,國民教育水平早已大幅度提高。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發達,傳遞知識和發表意見早已不是件難事。當一個社會的絕大多數人的眼界變寬,所謂的「意見領袖」的作用就逐漸被淡化了。當人們獲取了足夠多的信息,回過頭來,這幫人的狹隘和偏見言論漏洞百出。
  • 那些年中國公知炮製的關於美國的謠言,2020年被啪啪打臉
    隨著時間推移,公知這個詞兒似乎慢慢變味了。如今呢,中國今時不同以往,國民教育水平早已大幅度提高。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發達,傳遞知識和發表意見早已不是件難事。當一個社會的絕大多數人的眼界變寬,所謂的「意見領袖」的作用就逐漸被淡化了。當人們獲取了足夠多的信息,回過頭來,這幫人的狹隘和偏見言論漏洞百出。
  • 歐美控制不住疫情是中國的錯?火鍋大王批美「公知」謬論
    歐美控制不住疫情是中國的錯?火鍋大王批美「公知」謬論 2020-04-07 15:02:04 @NathanRich火鍋大王   西方反華宣傳機器全面開啟  美國公知謬論:歐美控制不住疫情全是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