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豐臺區的第一個物管會在方莊地區芳群園三區成立。一個近乎失管的小院落,曾經破敗不堪,經過一群人共同努力,一年之後,小院重新煥發生機,正在孕育更多的美麗夢想。在通過全體業主表決後,芳群園三區9號院物管會是豐臺區成立的第一個物管會,也是第一個通過「先嘗後買」方式正式引進物業公司的物管會。
一個近乎失管的小院落,曾經破敗不堪。經過一群人共同努力,一年之後,小院重新煥發生機,正在孕育更多的美麗夢想。
破冰
這是一個普通的故事,也是一個單純的故事。也許在神州大地上類似的故事正在不斷上演,可它發生在我的身邊。我作為一個親歷者和參與者,忍不住用自己樸素的文字給更多的人講講這個故事。
為了保護別人的隱私,同時也由於我這是個人敘述,故事中的人物我都用姓氏代替。有失真或者失實的地方,請大家當成文學作品來閱讀,不要過於對號入座。
這個故事還要從一年前的一次居民來訪說起。當時這個9號院有居民來居委會反映,說自己物業服務名存實亡,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社區書記敏銳地洞察到這是一個機會,覺得有可能會是解決9號院多年物業服務缺位的契機,就找我來商量要不要一起開個座談會,看看大家是什麼想法。
當時不少了解這個院落的人建議,這個院子有產權單位,咱們社區和街道千萬不要去觸碰,本來人家的矛頭對準的是單位,如果咱們碰了,就會對準我們了。我和年輕的社區書記商量了半天,還是覺得應該試一試,起碼開個座談會,知道一下大家怎麼想的。
於是我們就連續開了兩個座談會,一個是老黨員和居民代表的,一個是在職黨員的。兩個座談會開下來,雖然觀點有些分歧,可我們感覺信心更足了。座談會上,有幾位八九十歲的老同志激動的說,我們希望有物業公司進來,希望有人來管我們,不然這個小區沒有希望。一些年輕的在職黨員也表示,自己買了這裡的房子,沒想到物業服務是這樣的,自己願意承擔物業費,希望有物業公司進來。還有一些代表表示,希望社區和街道能夠把這個地方管起來,改變當前的現狀。
當時我們就感覺有了希望,把參加座談會的骨幹力量拉了一個微信群。9號院問題比較複雜,不能一蹴而就,但先把這些骨幹力量團結起來,我們就有了解決的問題的信心和動力。
探索
在隨後的日子裡,骨幹力量們在線上先下展開討論,圍繞如何改善小區環境、如何引進專業物業公司進行了熱烈交流。幾名在職黨員還討論過如何成立業主委員會等問題,希望將業主組織起來,共同研究9號院的物業服務問題。
可這個院子的問題確實比較複雜,首先是由三家央產權單位組成,其次不少房子進行了交易,第三物業公司只留了一名垃圾清運人員,業主多年沒有交過物業費。
對於這一問題,我們的思路是從具體問題入手,通過開展一些活動,解決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而引導居民組織起來,共同探討9號院的未來。
在此期間,社區黨委組織了兩次衛生大掃除活動,號召9號院的志願者和轄區部門的官兵一起清理院內的垃圾。經過兩次努力,小區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絕大多數居民都對志願者的付出表示感謝。可還有個人不太理解的業主在邊上說,你們這是在做秀。
院內有多個地方坑窪不平,社區書記和老黨員們研究了一下,拿出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工作經費,對幾個地方進行修補。還有幾個樓的門禁壞了,社區黨委也進行了修復。院裡常年堆積的一些舊沙發和舊座椅,社區黨委也組織人員進行了清理。
這些事情居民群眾都看在眼裡,不少在為社區點讚的同時,也建議儘快引進物業公司,讓小區居民獲得高質量服務。
轉機
時間進入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了神州大地,全體國人為抗擊疫情付出了艱辛和努力。
作為一個獨立的院落,9號院的社區防控工作比其他小區就艱難的多。由於沒有物業公司,社區門口的測溫、登記、驗證等工作全靠社區工作者和街道下沉幹部來完成。日常的消殺工作和垃圾清運工作也由街道社區來做,遇上有人居家隔離了,街道社區幹部還負責生活保障。
從嚴寒到酷暑,社區和街道的幹部們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感動了9號院的居民。大家在表示感謝的同時,也充分意識到,9號院的居民必須組織起來,共同為小區的管理服務工作儘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時,三家轄區單位也積極聯繫社區,希望為防疫工作做出一份貢獻。
這個時候,《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已經出臺,號召有條件的居住小區成立業委會或者物管會。年輕的社區書記再一次敏銳的嗅到了解決問題的契機,邀請我去參加社區與三家產權單位一起召開的座談會。
這次座談會上,大家聊得比較誠懇,三家產權單位都支持由社區黨委出面來牽頭組建小區物管會,共同解決小區當前存在的各類問題。
這次會議的成功召開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街道領導支持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在這個200餘戶的小區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
成立
說幹就幹,社區書記在產權單位座談會後就沒有停歇,立刻啟動了物管會籌備工作。
當時雖然《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已經出臺,拋出了物管會的概念,但物管會怎麼成立,具體如何運轉,還沒有明確的指導意見。年輕的社區書記和街道辦事處的幾個年輕人一起探索和研究起來,在區裡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開始自己的探索和嘗試。大家一邊梳理工作流程,準備文字材料,一邊繼續召開座談會,統一居民思想,發現骨幹力量。
經過一周左右的準備,流程基本梳理出來了,文件材料也大概齊了。更重要的是,發掘出了一大批熱心骨幹力量。他們中既有經驗豐富的老黨員,還有充滿活力的在職黨員,大家都希望為社區建設出一把力。
經過自願報名和社區黨委研究,最終確定了七名物管會委員人選。除了兩名社區工作人員外,還有兩名老黨員和三名在職黨員。其中一名老黨員雖然87歲高齡,可他是9號院的建設者之一,了解9號院的整個歷史。另一名老黨員是一個部委的局級幹部,既有物業管理工作經驗,又有極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三位在職黨員在文字、法律、宣傳等方面各有特長。這樣的組合形成了合力,也獲得了小區居民的支持和肯定。經過街道批准,9號院物管會終於成立了。
於此同時,9號院物管會的功能型黨支部也成立起來了,組織關係不在一起的七名黨員因為9號院被聯繫在了一起。大家在黨旗的號召下,共同為小區的發展貢獻力量。
持續多年的準失管狀態終於有人管了。社區黨委、居委會、在職黨員、老黨員的力量被整合到一起,形成了組織,掛出了牌子。居民有事知道找誰,社區解決問題知道找誰商量,上級組織的相關要求有人落實。社區黨委書記親自兼任物管會主任,小區所有事物親自參與,居民的訴求親自協調解決,黨建引領落到了實處。
引進
抓住核心才能解決問題。物管會成立後,緊緊抓住引入物業管理這個核心問題,推動小區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面對9號院負責垃圾清運唯一的工作人員即將退休的情況,加之新冠疫情又將長期處於常態化防控階段,廣大業主和產權黨員強烈要求引進應急物業。
在前期充分對比選擇的基礎上,物管會經過充分研究,按照既定程序發布公告,採取「先嘗後買」方式,以應急物業的方式引入了一家新的物業公司,並於2020年7月1日起正式進入9號院接手物業管理相關工作。
物業進駐2周後,小區面貌就發生了變化,樓道裡和小區裡的照明設施得到恢復,院內小花園重回乾淨整潔,分類垃圾桶站也煥然一新,小區居民對物業進駐以後的小區變化讚不絕口。
在社區黨委和物管會的支持指導下,物業公司修復小區路燈,平整路面,清運垃圾,疏通下水道,安裝扶手,解決了多項亟待解決的問題。小區呈現出一系列可喜的變化,大家享受到了較好的物業服務,群眾滿意度大大提升。
有一位90多歲的老人多年來從來不敢開窗子,因為窗戶外就是垃圾堆。經過物業公司的清理,垃圾堆沒有了,老人家終於也能開窗通風,呼吸到新鮮空氣了。
還有一戶人家遇上了下水道堵塞,家裡人著急的不行。物業公司工作人員聞訊趕來,聯繫奮戰幾個小時,終於用專業設備把下水道給疏通好了。這家人十分感激,除了感謝物業公司外,還不停地感謝物管會的幾名委員。
在給我描述這件事情時,物管會功能型黨支部書記田老開心的像個孩子。他說人家的拉著手感謝我的時候,我感覺心裡那個舒服啊。他們家的下水道通了,我心裡的著急和擔憂也一掃而空。為別人幹點好事的感覺真是太好了,過去在職的時候沒有珍惜為人民服務的機會,現在還有機會再幹,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升華
有了應急物業服務後,物管會功能型黨支部書記田老開始非常高興,逢人就說物業公司的好處。可說著說著,田老開始擔憂起來。
他擔心的對我說,現在小區有人管了,各種專業服務都上來了,可物業公司還是應急物業,大家還是在「先嘗後買」。如果將來業主們不同意正式聘用物業公司,人家沒有收入,支撐不下去,走了怎麼辦。
我們都佩服田老的遠見卓識,開始和他討論起如何留住物業公司的問題。大家都覺得,正是引進物業是小區的大事,需要經過全體業主表決,達到「雙過半」後才有法律效力。不然由社區黨委或者物管會和物業公司籤署服務合同,這個在合法性上還是有欠缺,業主們的任何度也不高。
方向和思路定了,大家就開始分頭行動。田老、鄭老等老同志開始動員了包括常老在內的一大批黨員志願者,大家在參與垃圾分類、小區職守、日常巡視等工作的同時,積極向業主們弘揚正能量。小盧、小劉、小郝等年輕同志與物業公司一起梳理相關服務合同和服務標準,起草多個標準的物業服務方案。物管會主任也是社區黨委書記小姜同志也沒閒著,積極聯繫房管局等部門,對這項工作進行專業指導。
很快,物業服務方案出來了,物管會首先開會,進行了充分研討。大家從各自角度出發,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建議。同時大家還聚焦了小區花園改造工作,建議能夠在引進物業公司的同時,尋求上級部門支持,對小區花園進行改造,以改善整體環境面貌。
物業服務方案進入了修改期,社區花園的改造設計也提上了日程。我們協調請來了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的規劃師,在聽取大家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對小區花園提出了改造建議。在此基礎上,設計單位對花園進行了詳細設計。
更加合理細化的物業服務方案出來了,經過多輪研討修改後,正式向全體業主公布,並開門徵求業主意見。在徵求意見的那段時間,物管會成員輪流在辦公室接待來訪業主,認真聽取大家的合理化建議,對服務方案不斷調整。
經過了充分準備和前期徵求意見,社區黨委和物管會終於啟動了物業服務方案全體業主表決工作。經過全體業主書面表決,1.28元的服務方案獲得通過,半數以上的業主選擇了留住物業公司,留住專業服務。
展望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9號院的居民迎來自己的重要日子,物管會和物業公司正式籤訂服務合同。
這一天天氣很冷,本來計劃要在居委會的活動室內舉行。可老黨員堅持在9號院內的戶外舉行,他們說這是個好日子,也是一件大事情,要轟轟烈烈的搞。
寒風中,老黨員、居民代表、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區房管局和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按既定安排準時到會,一絲不苟的完成了儀式的所有議程。老黨員們在發言中都說到,今天的天氣是冷的,可我們的心是熱的。
是啊,有什麼能夠比得上眼前這熱火朝天的場面呢。因為黨員骨幹力量的無私奉獻,把業主們心聚攏在了一起,大家組織起來公共管理自己的家園。
聽媒體朋友講,9號院不但是豐臺區第一個成立物管會小區,更是豐臺區第一個由物管會組織全體業主表決引進物業公司的小區。這是令人自豪和驕傲的,也是讓人感動和感嘆的。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們從9號院看到了一種希望,看到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未來。有黨建引領,有黨員骨幹力量的參與,廣大業主們是能夠組織和團結起來,共同決策事關切身利益的各項事務,共同建設自己幸福美好的家園。
想想這些,我的心裡也是感覺熱乎乎的。一年了,這個小院發生了如此之大的變化。在參與相關工作的過程中,我不但學到了很多,而且獲得進一步工作的自信和動力。
今天,我要把9號院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理解、支持並參與到我們的工作中來,為自己所在小區的幸福美好發光發熱。
同時,我還想咱們和歌頌田老、鄭老、常老、王老、小盧、小劉、小郝、王阿姨、李阿姨等一大批黨員骨幹分子,是你們的無私奉獻帶動和鼓勵了更多的業主,9號院的明天因為有你們而更精彩。
來源 豐臺報
通訊員 周文
編輯 原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