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你會嗎?有人覺得這不是廢話嗎?當然會洗澡。但是你知道為什麼冬天每天洗澡還是很癢嗎?冬天應該怎麼洗澡比較好?一周洗幾次澡更科學?這些你都知道嗎?如果你不知道不妨看下去。
如今已經是冬季,進入了數九天氣,不少地區的溫度已經非常低了,這種情況下,有的人仍然堅持每天洗澡,一天不洗澡就覺得渾身難受。按理說這樣每天都洗澡,身上應該沒有髒東西了,為什麼還是很癢?難道是身上還有髒東西?
其實這和洗澡太頻繁有關係。在冬天,皮膚表層的皮脂膜會幫助保護肌膚,從而鎖住皮膚裡面的水分。冬天水分流失比較快,很容易隨著開空調,暖氣等讓水分流失較快。而每天洗澡會影響皮膚表層的皮脂膜被破壞,鎖水能力會變差,從而更容易出現水分流失,也就會讓皮膚更加乾燥,瘙癢。
很多人在每天洗澡後,還是渾身都癢,下一次洗澡就會更注重清潔,香皂,沐浴露等全都用上,想要洗得更乾淨些。但是卻以為清潔得過於乾淨,導致皮膚表面鎖水困難,瘙癢的症狀更容易出現。如果你冬天每天洗澡還是很癢,不妨試試隔一兩天再洗,或者更多的關注皮膚保溼這一塊,或許能緩解瘙癢。
那麼冬天洗澡太勤也不行,一周都不洗澡又覺得邋遢,那麼在冬天一周洗幾次澡最科學?怎麼洗澡好?
多久洗一次澡和人們所處的地區,年齡、運動量都有關係。總的來說,在南方溫度比較高的地區,可以一周3-4次澡,不容易因為經常流汗,導致皮膚油脂堆積。而在溫度比較低的北方,空氣乾燥,更容易導致水分流失,建議一周洗2-3次就夠了。特別是北方人還有搓澡的習慣,更會影響角質層被搓掉,皮膚過於敏感,洗澡太頻繁更容易出現瘙癢。
不同年齡的人洗澡次數也不同。比如新生兒以及兒童,身體新陳代謝比較旺盛而且每天的活動量比較大,更容易出汗,所以建議每1-2天洗一次澡,更不容易出現溼疹等皮膚問題。而老年人因為身體代謝比較慢,而且體質比較差,頻繁洗澡很容易受寒感冒,所以建議每周洗澡1-2次就可以。
掌握正確的冬天洗澡方式,對身體更有好處。
01洗澡先洗腳,從下而上洗
不少人一洗澡就立馬洗頭,但突然讓頭部受到熱水得到衝洗,很容易影響腦部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從而誘發腦血管疾病,也更容易刺激出現心梗和腦梗。正確的洗澡順序是先洗臉,讓面部適應水溫,然後再用水衝腳,等到腳上溫暖了,在慢慢的往上洗,從四肢開始,最後洗頭,這樣也能夠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
02避免用多種洗化用品
很多人在冬季洗澡次數比較少,但還想讓身上比較香,不僅要用香皂,還要塗沐浴露,有的還要去死皮,搓澡。但大部分的沐浴露和洗化用品都是鹼性的,經常使用會影響皮膚吸收更多的化學物質,從而導致皮膚乾燥引發皮炎。建議每次選擇沒有香味的沐浴露,並且適量即可。此外洗完澡後可以塗抹身體乳,幫助鎖水。
冬天洗澡的方法你會了嗎?冬天每天洗澡身上還是很癢,或許是因為洗得太勤了,每周洗澡保持在這個次數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