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介紹
《仲夏夜之夢序曲》是孟德爾頌的代表作,它曲調明快、歡樂,是作者幸福生活、開朗情緒的寫照。曲中展現了神話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詩情畫意。
全曲充滿了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氣息,又體現了同齡人難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樂表現力,充分表現出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及獨特才華。
在虛無縹緲的短引子之後,音樂進入小提琴頓音奏出的輕盈靈巧的第一主題,描繪了小精靈在朦朧的月光下嬉遊的舞蹈。隨後出現的第二主題歡樂而愉快,由管弦樂齊奏伴隨著雄壯的號角,呈現出粗獷有力的舞蹈音樂,並立即轉入熱情激動而溫順的戀人主題,曲調樸素動人。經過多次音樂的發展變化,樂隊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題,具有幽默、諧謔的特徵。
作曲家
雅科布·路德維希·費利克斯·孟德爾頌·巴託爾迪(德語: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簡稱孟德爾頌或費利克斯·孟德爾頌。德國猶太裔作曲家、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浪漫主義傑出的「抒情風景畫大師」,作品以精美、優雅、華麗著稱。
在創作上,孟德爾頌首創了高雅純淨、形式短小的鋼琴曲"無詞歌"(Songs Without Words),創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夢》序曲、《蘇格蘭交響曲》和《義大利交響曲》,把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的特點交織在一起,音樂既含有古典主義的邏輯性,又帶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性;他創作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具有華麗的技巧與甜美的旋律,是舉世公認的精品。
在音樂的啟蒙運動上,孟德爾頌使被人們遺忘了幾乎一百多年的作品——巴赫的《馬太受難曲》重放光芒,這是音樂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從此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巴赫。
在音樂教育上,創辦了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萊比錫音樂學院,為後來德國音樂教育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發明了指揮棒。
今日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