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故鄉的原風景

2020-12-25 溫州古道

如你所見,這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在這裡度過了人生的前十年。

這個春節裡多雨,所以抬頭四望,山裡每天都是霧蒙蒙雲飄飄的。

因為外界到處疫病的關係,這個春節到處都很冷清,這個本來就很小的村子也就更冷清。

每天的事情就是屋前轉轉,屋後轉轉。屋前有山,屋後也有山,還有穿著家後院緩流的小溪。然後看看書,喝喝茶。

也是因為外界吵鬧的緣故,就突然覺得這幾天呆在這個小山坳裡,實在是最好的選擇。遇到的人總是少的,至少也都是小時候熟識的,屋後山腳的鳥啊魚啊是還可以的。

這裡的大地名叫橫坑,我這裡的小地名叫坑頭。

坑,顧名思義,就是抬頭看四周,全是山,我們這些村居就在山底的峽谷中。峽谷,就有一條主溪流。橫,顧名思義,這條峽谷是橫著的,狹長的。

高處看,是這樣,坑頭,主要是圖片下方這一塊,水流的方向是向著圖片上方一帶流的:

就村居來說,實在談不上什麼味道,我左算右算,我們這個村子建村也不會超過兩百年。坑頭,就是橫坑的源頭,我們這個村子的大山溪流源頭,也是閩江的源頭之一。一座大山頭,翻一邊過去,是蒼南;翻另一邊過去,是平陽;再翻一邊過去,是文成。我們這裡,則屬於泰順。

不過這座山頭還挺有味道,看著也是億萬年前的火山噴發留下的流紋巖:

故鄉的原風景,風景,山水並無大變化,人的變化大,所以小村居變化大,但是乏善可陳,也無可無不可。

你可以看看我最近每天屋前屋後閒著拍的東西(這時候說「閒」,真是再心安理得也沒有了),我覺得,除了長得實在乏善可陳的村居外,山水是真的好的:

禽與鳥:

雲與霧:

以及,去年雨後晴時:

最後,我想起那句話: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在這種特殊時期,大概真的就是最佳狀態了。

作者 翁卿侖

相關焦點

  • 故鄉的原風景
    人間忽晚,山河已深秋,一次次在夢中回到故鄉,故鄉在回憶裡閃閃發光,不停地將我們捲入往昔的歲月。故鄉雖在偏僻山區,一年四季皆有風景。後來讀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春日遊,杏花吹滿頭」之類詩句,便想起故鄉村子下面那一片果樹林。與眾花相比,野菊花顯得俗氣,可是野菊花卻是我少年時代最美麗的花兒。黃色、白色、淡紫色,漫山遍野的野菊花,盛開在層層山間梯田,也明媚了忙碌一秋農人們的心,現在只要見到它,故鄉的樣子又在腦海裡閃閃爍爍……。
  • 廣東南雄市新田村,粵北熟悉的老屋故鄉的原風景很親切,看看咋樣
    隨著鄉村面貌的變化那些逝去的風景卻總能印在我們腦海中至今令人難忘,熟悉的鄉村瓦房老屋古樸熟悉的風光似乎是現在鄉愁的最好寄託。新田村位於廣東省粵北地區韶關南雄市烏逕鎮不僅是是一個美麗的新農村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這裡有我們最熟悉的故鄉風光,走在巷道總能想起曾經的往事。瓦房老屋很親切。熟悉的老屋巷道留下的是歲月走過的痕跡。不變的老屋家鄉不變的樣子。
  • 推薦閱讀——《故鄉的原風景》
    這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讀起來讓人能沉浸其中,也勾起對故鄉的情感。全文如下《故鄉的原風景》一曲,是日本陶笛家宗次郎創作的。我是一聽傾心,再聽傾肺,是傾心傾肺了。其實,令我驚訝的不僅是樂曲本身,還有,演奏樂曲所用的樂器——陶笛。
  • 純音樂丨宗次郎《故鄉の原風景》,是最美的風景。
    《故鄉的原風景》/ 宗次郎 宗次郎(Sojiro,そうじろう)本名野村宗次郎,出生於1954年10月10日,日本第一陶笛(奧卡利那笛)演奏者,作曲家。他出生於群馬縣館林市,1975年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奧卡利那笛的美妙音色、回音,並被深深地吸引。
  • 一曲《故鄉的原風景》令人想念四季景色,在每人心裡故鄉風景最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一聽到《故鄉的原風景》時,頓時就在腦海裡刻上印記,不可遏制地成為我的最愛!專門去查了一下,知道這是日本風笛大師宗次太郎所作,接下來就是讓耳朵充滿這美妙旋律,思緒隨著那優美旋律此起彼伏,忽而飄到那遙遠的天際,忽而進入那靜靜的山林,忽而降臨在喧囂的鬧市……這首《故鄉的原風景》給我添上一份豐裕的快樂,心靈純淨,似乎觸動了我靈魂深處的某根神經,特此錄下心跡。
  • 鄉情散文:故鄉的原風景
    來到麗水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的東碧沁茵,1400多年前家鄉的名著深深打動了我。美麗的溪流,強烈的書法和令人驚嘆的石牆使我說不出話來。妻子像個孩子一樣興奮,一次又一次地被這情景驚呆了。老班長笑著對我老婆說:「你們每年花那麼多時間和金錢在遠處開車,卻不知道世界上最美的風景在家鄉!我不知道程林的名曲《故鄉的愛》是什麼時候從遠處的車裡傳來的?
  • 腦海裡滿滿當當的故鄉,是治癒鄉愁的秘方
    「鄉愁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離開了這個地方會想念這個地方。」
  • 月是故鄉明,水是家鄉清,看老家的原風景
    (作者:劉仁傑 ) 故鄉在小悟山腹地,除了層巒疊嶂的山峰,確實道不出名甲山下之處。 當年李(先念)師長曾叱吒風雲過的大悟山,塵封數年,終被喚醒。即將如火如荼的紅色旅遊,「一撇一捺」呈「人」字形的進山路,把故鄉「捺」在近十公裡的西南角,只能望其項背,看著「頭」摸不著「腳」。 觀音湖,生態休閒遊聲名漸起,廣聚故鄉的溪源,淹漬著故園的田地,卻跑到離我們七八公裡遠的下遊落了腳,把故鄉徹底「休」在了東南一隅。
  • 屬於我的《故鄉的原風景》
    因了宗次郎的《故鄉的原風景》購置陶笛,但終究吹不出那種對故鄉的眷戀、悵惘之感而閒置。姥姥的村子面前,有一座巍峨的高山,鮮少有人爬上去過。山上有幾株松樹,終年蒼翠挺拔。母親經常會說,你姥姥村裡的那幾棵松樹,說來也怪,常年沒人管還是那麼綠。山下有一條小溪,每到冬天或下雨,都會結冰、漲水。
  • 湖畔鄉愁|謝中洲:荷美故鄉
    我的故鄉,因湖得名。她浮在湖面上,滿湖碧水,平鏡似的,照亮故鄉。我的故鄉,因荷聞名。她浮在荷花上,滿地紅花,朝霞似的,映靚故鄉。故鄉,美麗的故鄉,魂牽夢繞的故鄉。去年夏天,我踏上了故鄉的大地。放眼望,「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大詩人楊萬裡來過我故鄉?湖風嬉戲,把荷葉兒舞動。綠葉翻滾,碧波蕩漾,把我擁抱。曾記否,湖水清風漾,魚兒荷葉戲。
  • 原創詩歌:鄉愁,故鄉的思念(2首)
    鄉愁 二首作者:張樹寬.1、故鄉的思念.故鄉,似乎離我越來越遠思念,在年齡上糾纏日子的疊加,讓痛苦延長夢裡結出的果實少半苦澀,大半酸甜.故鄉的父老,牽掛遊子多少憂傷,在眼睛裡纏綿時光的流逝,歲月滑落想像,穿不起日子的零散.往事,從記憶裡慢慢走出來縈繞在我恍惚的眼前不離不棄,不散不斷在我想家的日子裡滾燙淚水,打溼了故鄉的炊煙..2、鄉 愁.
  • 江西禾溪埠村的秋色,故鄉熟悉的原風景,贛州人很眼熟的鄉村風光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故鄉的原風景是我們每個人記憶中都有的,而黑瓦土磚的老屋幾乎是我們贛州人最熟悉的一道鄉村風光,隨著時間的過去,隨著新農村的建設我們最熟悉的老屋也一棟棟的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難以尋找。
  • "故鄉的原風景"——威海2016主題油畫展開展
    1月1日新年第一天,「故鄉的原風景」——2016主題油畫展暨惠民拍賣會在威海市美術館舉辦,並進行主題講座,教廣大市民「如何欣賞一幅油畫」。  1月1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市民帶家人前來欣賞畫展。本次油畫展以「故鄉的原風景」為主題,精選了威海內外的55位畫家的133幅作品,圍繞「故土情懷」「海色斑斕」「夢幻森林」三大篇章進行展出。
  • 故鄉蟬鳴,留住鄉愁
    沒有了它們的幫助,蔥鬱楊樹少了疏枝的醫生;沒有了它們的鳴叫,炎炎夏日就如緘默不語的火爐;沒有了它們的身姿,就沒有了懷揣鄉愁客鄉遊子的心靈安放地!「泗水王陵」出土的西漢玉蟬無論從蟬的生態價值,還是其文化內涵,蟬鳴都是應當保護的天籟之音和鄉愁記憶。自古以來,蟬鳴無不牽繫著遊子離人鄉思,多少蟬鳴詩文讓人魂牽夢繞。
  • 廣東南雄靈潭村,故鄉的原風景,陽光下的土磚老屋
    每個人都有各自最熟悉的故鄉,以前我們故鄉最熟悉的原風景之一當屬那一棟棟一排排的土磚瓦房的老屋了,冬暖夏涼是老屋最大的特點以前電冰箱、空調是根本不需要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物質需求的提高,那些老屋漸漸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即使這些老屋已經慢慢消失了但是我們仍有最深切的情感。
  • 故鄉的原風景,最是人間留不住
    文 | 愛博青山故鄉的原風景裡總有那麼幾座簡樸無華的小石橋,把牛拴在小河沿上,就那麼坐在橋上的石頭上發呆。水波蕩漾著,楊柳依依的向著河流上方的天際線合攏交錯。婉轉甜美的歌喉動情的歌唱的時候,我的心思卻不由自主地又回到了故鄉的小石橋上。或許那裡只是孤獨地坐著尋找著遠方的憂傷來了又去了,可是這水波柳影裡為何總是不經意尋覓到你歡樂的影子,熱烈張揚而又燦爛輝煌。那高處的棗樹林裡似乎也能碰到你靚麗的身影,喔,請原諒我如論如何也回不到從前了,扔掉了手中的油布傘任憑柔情似水秋雨溼透了燥熱難耐的衣衫。
  • 冬日故鄉的原風景,贛南鄉村美麗的苦楝樹果
    冬日故鄉的原風景,贛南鄉村美麗的苦楝樹果。用鏡頭捕捉真實的生活,用鏡頭記錄親切的存在,我們生活在平凡的世界裡但是我們擁有不平凡的精彩視界。歡迎關注、轉發、分享、收藏。
  • 日本第一陶笛演奏者:《故鄉的原風景》寄託兒時美好回憶
    提起陶笛這個樂器,幾乎所有人都會想起《故鄉的原風景》這首曲子,這首被用在電視劇《神鵰俠侶》《鹿鼎記》的樂曲,既溫暖又有一絲淡淡的哀傷。11月20日晚,該曲目的創作者、日本第一陶笛演奏者宗次郎做客北京建投書局,舉辦「宗次郎——音樂人生分享會」。
  • 漫漫人生路,步步皆鄉愁|是什麼讓我們對故鄉難以割捨?
    漫漫人生路,步步皆鄉愁:是什麼讓我們對故鄉難以割捨?文/江楓故鄉,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魂牽夢縈的地方。不管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還是崔顥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在外的遊子,猶如高飛的風箏,另一頭總在故鄉的手裡,故鄉有我們的親人,她們時刻盼望著我們回去。
  • 《流浪者的鄉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國——故鄉
    《流浪者的鄉愁》不是一本普通的遊記,是作者艾小柯在美國、澳大利亞留學旅居多年,用心靈觀察異國的大千世界,探索異鄉的歷史、文化和城市氣質,從異鄉的角度反思流浪,從而尋找故鄉,最終走向故鄉的文化之旅。每個人對自己的故鄉都有深厚的感情。話起故鄉,再惆悵的人也能眉飛色舞,憶起故鄉,她是我們心中能感受到的那份柔軟 ,回到故鄉,遠遠的就能讓我們怦然心動。因為故鄉,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理想國。01鄉愁是一杯茶,品時苦澀,品後留香,將喧囂世界的我們一點點溶化,愁思變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