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域出現赤潮!近期吃海鮮,要學會「挑挑揀揀」

2020-12-12 健康界

緊急通知

@所有人請注意!

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消息

近日,莆田南日島、泉州惠安縣大港灣附近海域發生赤潮

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

最!新!消!息!

22日,據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報告

惠安縣大港灣附近赤潮仍在持續

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

面積縮小為1平方公裡

赤潮附近海域有牡蠣養殖

目前未受赤潮影響

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

一種異常現象

每年4至6月是赤潮高發期

過去因赤潮導致的貝類中毒事件

時有發生

什麼是赤潮?

赤潮,國際上把它稱為「有害藻華」,它發生時常常在海洋或湖面上形成一大片紅色景象,因此被許多人比喻成「紅色幽靈」。

其實,它是水中的一些細菌、原生動物和浮遊植物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從而引起水體變色現象。

注意了!

由赤潮引發的貝類中毒

是一種毒性較強的有機毒素

網絡圖

貝類毒素要警惕!

 麻痺性貝類毒素

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

約佔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87%

據統計

全球每年因麻痺性貝毒

而引發的中毒事件約為2000起

死亡率達到15%

貝類中毒有這些症狀!

一旦食用含有麻痺性貝毒的貝類

毒素很快在體內釋放

從而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痺

輕者出現口唇麻木和刺痛感

四肢肌肉麻痺等症狀

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痺而死亡

目前,麻痺性貝類毒素、河豚毒素等

尚無特效解毒方法

 為有效預防貝類毒素中毒 

以下事項大家近期一定要注意

01

遠離赤潮海域!

千萬不要自行採食野外貝類!

專家表示,即便有毒赤潮已經消亡一段時間,受汙染的水產品依然會有毒素反應,尤其是對雙殼貝類的影響較大。

02

吃海鮮一定去正規市場購買!

大家在購買貝類(如牡蠣、青蛤)等水產品時,應選擇去大型、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在購買水產品時可查看憑證,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

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選擇海鮮呢?專家提醒,在選購急凍海產時,應留意店鋪的冰凍設備、以及存放方法是否恰當。

魚和蝦蟹

買海鮮儘量選購活的,因為海鮮腐壞得很快。

尤其是買蟹,死蟹最好不要買來吃。如果熟龍蝦有腥味,則不要吃。新鮮的龍蝦不應該有腥味。

冰鮮的海鮮如有濃烈腥味,即可能已開始變質。

不要吃龍蝦中綠色的「龍蝦肝」。雖然有些人覺得很好吃,但這些器官(肝臟)會儲存著毒素,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

貝殼類海產

蛤蜊、蠔、蚌、蜆之類海產,在烹調之前檢查一下它們的殼是否仍緊閉,否則就要丟掉。

有甲殼的海產,在烹調之前要用清水將其外殼刷洗乾淨。

買新鮮鮑魚、蟶子或象拔蚌等,可用手碰一碰,選取活的、會動的。

貝殼類海產烹煮前,在淡鹽水中浸約一小時,讓它自動吐出泥沙。浸泡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原來新鮮的海產反會被其中部分腐蝕了的所汙染。

在烹飪貝類時,一定要煮熟煮透,高溫下會大大降低微生物汙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風險;避免食用貝類周邊內臟、生殖器及卵子等發黑的部位;儘量減少食用頻率,單次食用量不宜太多。

03

食用貝類請注意以下要點!

✔貝類要煮熟後方可進食;高溫下會大大降低微生物汙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風險

✔儘可能避免一次性食用大量貝類,尤其是野生貝類;

✔避免食用貝類周邊內臟、生殖器及卵子等發黑的部位;

✔貝類食品烹調後及時食用,剩餘部分密封冷藏;

✔肝病患者或免疫缺陷者以及酗酒者,勿生食貝類;

04

出現中毒症狀,請儘快就醫

一旦食用海鮮後發生中毒,首先要馬上撥打120,儘快到醫院處理。

蔬菜水果等含維生素C較多,多吃有助於肝臟排毒、加快毒素分解;牛奶、米湯等也可以保護胃腸道,因此在吃海鮮之前吃蔬果、喝點米湯,或可起到輕微的緩解之效。

近期小心提防

赤潮沿海水域的貝類等海鮮食品

趕緊告訴身邊人!

END

來源:福建衛生報、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東南網、閩食藥聞

編輯:加士伯

相關焦點

  • 福建這片海域赤潮仍在持續!這種海鮮近期少吃
    此前消息據福建海洋與漁業局消息:20日,惠安縣大港灣附近海域發現赤潮,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面積約4平方公裡。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細弱海鏈藻,最高細胞密度為3.24×107個/升,高於赤潮基準密度。赤潮附近海域有牡蠣養殖,目前未受赤潮影響。
  • 泉州、福州、寧德、莆田、平潭出現赤潮!海鮮慎吃!
    赤潮 網絡圖片今天《泉州晚報》4版報導福建人食用海鮮時應注意.....漳州漳浦36人吃淡菜中毒!福建人近期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1遠離赤潮海域!千萬不要自行採食野外貝類!專家表示,即便有毒赤潮已經消亡一段時間,受汙染的水產品依然會有毒素反應,尤其是對雙殼貝類的影響較大。2吃海鮮一定去正規市場購買!大家在購買貝類(如牡蠣、青蛤)等水產品時,應選擇去大型、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
  • 惠安大港灣、寧德、莆田、福州、平潭出現赤潮!海鮮慎吃!
    截止今日(5月27日)18時,赤潮影響海域除平潭、連江部分養殖網箱發生魚類死亡外,其他海域未發現養殖生物死亡情況。福建人食用海鮮時應注意.....2017年6月7、8日受赤潮影響石獅市永寧鎮梅林村至西岑村海域的貝類產品受到汙染發生兩起8名外來務工人員因撿貝類海產品失誤中毒事件漳州漳浦36人吃淡菜中毒!
  • 福州、泉州、寧德、莆田、平潭出現赤潮!海鮮慎吃!
    赤潮 網絡圖片 福建人食用海鮮時應注意省漁業資源監測中心最新監測數據具體情況如下  因赤潮導致的貝類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曾造成福建多人中毒!特別提醒大傢伙近期小心提防赤潮沿海水域的貝類等海鮮食品福建人近期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專家表示,即便有毒赤潮已經消亡一段時間,受汙染的水產品依然會有毒素反應,尤其是對雙殼貝類的影響較大。
  • 廈門疾控:赤潮來襲,慎食海鮮!福建部分海域相繼發現赤潮
    持續據省漁業資源監測中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赤潮影響海域除平潭、連江部分養殖網箱發生魚類死亡外,其他海域未發現養殖生物死亡情況。從各地現場檢查情況來看,此次涉及赤潮災害海域面積總體下降,水質呈好轉趨勢。>因此,市民最近應儘量少購買貝類食品並儘量避免購買、食用來自赤潮地區的海鮮食品特別是死魚即使要買
  • 福建多個海域發生赤潮!廈門的水產品還能吃嗎?監管部門這樣說
    近期,福建沿海區域進入赤潮易發期羅源灣、黃岐半島、平潭蘇澳湄洲島、惠安大港灣等部分海域相繼發現赤潮赤潮爆發導致平潭海上養殖的魚類大量死亡殿前市場監督管理所副所長 張瀟翎:對於轄區的餐飲店,以及學校食堂和單位食堂,尤其是近期是中高考期間,我們對餐飲的部分,也是嚴把進貨查驗關,同時也嚴格要求他們要落實生熟分開還有食物要煮熟燒透,以及要徹底加強清潔消毒這些方面。
  • 寧波海域出現有毒赤潮 貝類慎用為上
    赤潮海域  浙江在線6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應磊 黃鶯)6月19日,寧波市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在漁山列島至檀頭山海域發現含短裸甲藻(含神經性貝毒)和具刺膝溝藻(無毒)的赤潮,面積約380平方公裡。  漁山海域已是外海,這裡的海水原本清澈湛藍,但現在有了明顯的變化,一大團一大團的黑褐色海水分布在汪洋大海。
  • 石獅東埔海域發現赤潮 市民請謹慎選購海鮮
    近期,市民要謹慎選購海鮮尤其是貝殼類海鮮。6月7日,石獅東埔漁港附近海域發現面積約為1平方公裡的有毒赤潮。目前,肉眼已看不見相關海域的赤潮,但相關部門尚未發布赤潮退去的消息。  根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的《福建省赤潮災害信息》,本次在東埔漁港附近海域發現的有毒赤潮,面積約為1平方公裡,赤潮水體呈暗紅色條帶狀分布。事情發生後,石獅市已按預案要求啟動赤潮災害二級應急工作程序。  6月8日,石獅市召開赤潮災害防控緊急會議,成立應急領導小組展開各項工作。
  • 福建這片海域貽貝發現毒素!當地政府通告:禁採銷售
    福建人近期千萬小心這東西!福建這個海域檢測發現含有對人體有害毒素的貽貝!建議廣大市民近期不要購買和食用海虹,如因食用海虹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特別提醒——目前赤潮多發期吃海鮮應多關注相關突發情況及報導!
  • 溫州部分海域發生赤潮 近期最好別吃貝殼類海鮮
    針對近期我市部分海域發生赤潮現象,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近日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市民慎食貝殼類海產品,以免發生中毒。  資料圖  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介紹,近段時間以來,平陽、蒼南海域連續發生赤潮現象,主要是「米氏凱倫藻」等有毒藻種的蔓延。
  • 假期想吃海鮮了?來自赤潮海域的貝類不要碰
    新京報訊(記者 歐陽曉娟)假期到來,一些人對海鮮是躍躍欲試,不過其中可能暗藏健康風險。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發布的食用貝類的風險提示指出,每年4-6月,汙染嚴重的沿海地區可能發生赤潮,造成貝類產生毒素,食用後會引發中毒。
  • 緊急:平潭赤潮預警!海鮮慎吃!海鮮慎吃!海鮮慎吃!海鮮慎吃!
    就在5月24日,平潭發生赤潮,已致大量魚類死亡!最新消息發布!近日,福建省羅源灣、黃岐半島、平潭蘇澳、湄洲島、惠安大港灣等部分海域相繼發現赤潮。截至27日18時赤潮影響海域,除平潭、連江部分養殖網箱發生魚類死亡外其他海域未發現養殖生物死亡情況
  • 福州、平潭、寧德赤潮還在持續!海鮮慎吃慎吃慎吃
    (▲戳連結看詳情)近期,福建沿海區域進入赤潮
  • 廈門海域出現的是無毒赤潮 部分海域出現了有害藻種
    最近,我省部分海域發生有害赤潮,漳州還出現了疑似人食用貽貝中毒的病例。那麼廈門海域的情況怎樣呢?
  • 福建這片海域發生赤潮,已致大量魚類死亡!買海鮮要謹慎!
    平潭蘇澳某村的養殖區魚苗也出現大量死亡,這對於養殖戶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成片的魚兒死亡,養殖戶們心都碎了,真的好可惜!昨天,平潭綜合實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也發布了一則通告:廣大經營者、消費者:近期我省沿海區域進入赤潮易發期。
  • 吃青蛤也能中毒?!赤潮毒素有些超眼鏡蛇毒80倍
    央視網消息:近日,在福建漳州漳浦、龍海以及泉州石獅等地發生疑似食用青蛤中毒事件,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立即對此事展開調查,發現福建漳州、泉州部分海域發生赤潮,赤潮生物可產生麻痺性貝毒。
  • 福建多地相繼發現赤潮 廈門疾控專家:最近慎食貝類
    福建多地相繼發現赤潮疾控專家:最近慎食貝類近期少吃牡蠣等貝類。海西晨報訊(記者 曾昊然)近日,福建省羅源灣、黃岐半島、平潭蘇澳、湄洲島、惠安大港灣等部分海域相繼發現赤潮。因赤潮導致的貝類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市疾控專家提醒市民,赤潮發生時,沿海水質毒性強,應謹慎食用海鮮,尤其是貝類,以免發生中毒事件。
  • 寧波象山海域發現有毒赤潮!浙江人夜宵愛點的扇貝、海瓜子等海鮮...
    △赤潮海域這次赤潮,面積並不算很大6月19日,寧波市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在漁山列島至檀頭山海域發現含短裸甲藻(含神經性貝毒)和具刺膝溝藻(無毒)的赤潮,面積約380平方公裡。漁山海域已是外海,這裡的海水原本清澈湛藍,但現在有了明顯的變化,一大團一大團的黑褐色海水分布在汪洋大海。
  • 平潭積極防控赤潮災害!蘇澳海域採集海產品樣品均未檢出貝類毒素
    連日來,針對近期蘇澳海域發生的赤潮災害,實驗區多個部門啟動應急措施,持續加強赤潮海域監測,並加強魚類市場監督檢查。27日,省海洋與漁業局抽檢信息顯示,平潭蘇澳海域採集的鮑魚、牡蠣和厚殼貽貝等海產品樣品均未檢出貝類毒素。
  • 溫州海域赤潮已結束,貝殼類海產品可以放心吃了
    溫州個別海域的赤潮結束了嗎?網傳的「注膠蝦」和「注膠蟹」是真的嗎?  目前可以放心吃貝類了  赤潮是一種複雜的生態異常現象,分有毒和無毒兩類,一般高峰期發生在5—8月。  今年6月,市海洋與漁業局監測到平陽、蒼南海域連續發生赤潮現象,主要是「米氏凱倫藻」等有毒藻種的蔓延,並從這些發生赤潮海域抽檢的「米氏凱倫藻」中,檢測出有一定的毒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