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杜牧《清明》

2021-02-19 國學優選課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1.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鞦韆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鞦韆,嬪妃做鞦韆之戲。

2.紛紛:形容多。

3.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悽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4.借問:請問。

5.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此詩影響,後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詩歌的首句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詩歌一開始就點明詩人現在所置身的時間——清明節,氣象——雨紛紛。

據《中國文化史》上說,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中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在這一天,或合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遊踏青等。但是詩人杜牧所寫的清明節是不見陽光,而是「雨紛紛」的。這樣,詩人首先就給詩歌營造了一個悽清的氛圍。

 

接著寫道:「路上行人慾斷魂。」「欲斷魂」即形容愁苦極深,好像神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因為清明節,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自然之中。所以,詩人就由上句寫客觀景物轉入到寫主觀情感意緒,把寫作的重點落在寫人上了,而且特別表現了人的主觀情感。

 

當然,這與節日的目的,以及環境是聯繫起來的。其中,「欲斷魂」三字就是表現出了路上行人因悼念逝去親人所表現出來的悲思愁緒,同時也暗示了詩人的孤獨與無奈。

 

接著第三句一轉,詩人寫道:「借問酒家何處有。」「借問」即請問。詩人也在「路上行人」中,也在「雨紛紛」中,自然的寒氣,加上漂泊羈旅,遊子他鄉而不能與家人團聚,融景傷懷,心寒意冷。

 

此時此刻,詩人多麼杜牧《清明》審美賞析希望借酒消愁。詩人在此運用一個問句,不但強調了因「雨紛紛」產生的孤獨而悽然處境,也暗示了也為引出下文奠定了基礎。

 

結句寫道:「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人在結句中,點明了上句詩人問路的對象——牧童。而「牧童遙指」中,一個「遙」點名了空間距離是很遠的。詩人問的是酒家,而牧童卻回答了杏花村,不但很有情趣的,而且有極為明顯的畫面感。

 

杏花村是美的,在詩人看來,杏花村就是自己的理想,或者希望,是一個可以借酒愁解愁的美好的地方。這樣結尾,不但回答了詩人的問題,引出了美好的杏花村,而且給讀著留下了極為開闊的審美想像空間。

 

在藝術上,這首詩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想像空間突出、畫面明了,自然和諧;其次,前抑後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再次,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感和諧統一。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國學經典

相關焦點

  • 清明時節話《清明》:杜牧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
    清明時節話《清明》:杜牧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杏花村是山西杏花村嗎?杜牧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肯定不是山西!年年清明,敬宗追遠。今逢清明,遍地哀思。如果論後世影響力,古代詩人詠寫清明詩作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非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莫屬。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是杜牧七絕中的優秀代表之一。據《千家詩》的解讀是:此清明遇雨而作也。遊人遇雨,巾履沾溼,行倦而興敗矣。神魂散亂,思入酒家暫息而未能也。故見牧童而同酒家,遙望杏花深處而指示之也。
  • 杜牧《清明》賞析
    草堂書法清明杜牧 〔唐代〕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詢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處的村莊。注釋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鞦韆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鞦韆,嬪妃做鞦韆之戲。紛紛:形容多。
  • 清明 · 杜牧
    趙俊作品清明
  • 分析清楚詩人、行人、牧童的角色,才能讀懂杜牧的《清明》
    「路上行人慾斷魂」旅途中的杜牧和「行人」(不止一人)一起身陷紛紛揚揚的冷雨中。此時的詩人杜牧急需要找到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於是乎杜牧問「行人」(們),何處有讓我歇腳躲雨的酒家?但「行人」(們)冷漠無情、心神恍惚,魂不守舍,對杜牧的「借問」置若罔聞。因此,詩人杜牧嗔怒:罵「行人」(們)快斷魂了!
  • 清明時節話《清明》:杜牧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
    清明時節話《清明》:杜牧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杏花村是山西杏花村嗎?杜牧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肯定不是山西!年年清明,敬宗追遠。今逢清明,遍地哀思。如果論後世影響力,古代詩人詠寫清明詩作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非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莫屬。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詩案及其他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關於《清明》的作者之疑,南京大學卞東波老師發表於《文史知識》2006年第4期的《〈清明〉是杜牧所作嗎?》 說得很是詳盡。大略摘引如下: 繆鉞先生在《文史知識》1983年12期上發表《關於杜牧〈清明〉的兩個問題》一文,已經懷疑這首《清明》非杜牧所作。 他的理由是:首先,在杜牧的《樊川文集》和《別集》、《外集》裡均無《清明》詩。
  • 《清明》的懷才不遇作者~杜牧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描寫清明時節的千古佳作《清明》的作者~杜牧。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杜牧出身貴族,他的爺爺曾經做過宰相,但是杜牧出生時家道開始中落,還好家裡藏書豐富,使得杜牧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 杏花村雨:杜牧《清明》
    清  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杜牧的《清明》憑什麼成了清明代言詩?
    那麼多好詩,但大家偏偏最喜歡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要論慎終追遠的哀傷和沉痛,杜牧的清明詩比不上白居易的,要說語言的清簡優美好懂,吳惟信的不比它差,憑什麼杜牧這首詩代言了清明?
  • 古詩文學習037:三年級下冊,杜牧《清明》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注釋①〔清明〕我國傳統節日,有掃墓、踏青等習俗。②〔斷魂〕神情悽迷,煩悶不樂。譯文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紛紛。趕路的人心裡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簡直是失魂落魄。
  •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是杜牧寫的?
    然而,4月4日晚,《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作者章雪峰在線直播分享清明節詩詞時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家喻戶曉的《清明》很可能不是唐朝大詩人杜牧寫的,一時引發網友們熱議。但是,《樊川別集》《樊川續別集》《樊川外集》之中,也沒有這首《清明》。這首《清明》在史上第一次出現,是在南宋。在南宋謝枋得的《重訂千家詩》中,《清明》不僅赫然在列,而且署名杜牧,其依據是什麼尚不清楚。也就是說,杜牧去世至少三百多年後,這首詩才剛剛冒出來。「現在尚無定論,既不能說不是杜牧的作品,也不能說肯定是杜牧的作品,除非有新的史料發現來印證。」章雪峰說。
  • 作家劉繼興妙筆還原杜牧在山西杏花村寫《清明》詩之過程
    編前語:2018年清明前夕,著名作家、文史學者劉繼興撰文還原了杜牧在山西杏花村寫就《清明》詩的史實,其行文流暢,妙筆生花,入情入理,特此真心推薦。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曰《清明》,作者是杜牧。
  • 杜牧《清明》詩的「詩眼」
    唐代詩人杜牧的七言絕句《清明》,是中國古代詩歌中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經典名篇。這首詩描述清明時節主人公雨中趕路的愁苦心境和問詢牧童的瞬間情形,抒發異鄉思親的沉痛心情。  《清明》詩的作者杜牧正是運用這種歷史文化積澱,交代了詩中主人公不同於一般「行人」的特定身份,將自己肩負公務而不能與家人團聚的內心矛盾用詩歌的形式深刻生動地表達出來。  二  杜牧《清明》詩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上面關於「行人」的詮釋已略見一斑。除此之外,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 汾酒之見證——《清明》·杜牧
    ——《這裡是洞庭湖》於是清明那天,我發了一個朋友圈,內容就是《清明》詩。我的感受,與在除了山西任何一個地方度過清明的那天都是不同的,然而,我還不在那個地方,那個山西著名的「酒家」——杏花村。我想,若是在那裡,我的心情大概會更加複雜吧。
  • 中國天南地北有幾十個杏花村,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是哪個?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我們從小就會學習他的詩句,他與李商隱被後世稱為「小李杜」,為詩壇貢獻出了很大的力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了唐朝晚期,杜牧的詩句使詩壇到達了一個高峰。杜牧小的時候就十分喜愛讀書,而且聰慧好問,很多人都喜歡他,成年之後,他開始為朝廷賣命,做了很多官,只不過在他的暮年時期,朝廷的作風落後,杜牧便找了個清閒的地方專注於寫詩。杜牧有一首詩十分有名,名字為《清明》,作於清明時節,詩的原文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杜牧《清明》杏花村地望之爭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為唐詩《清明》中的詩句,格調清新淡雅,心境低沉悽切,意境空靈優美,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出自唐代文學家杜牧之手。杜牧《清明》詩句被後人傳誦了千百年,但詩中「杏花村」的地望之爭始終未有定論,關於「北汾」與「南池」之爭雖有許多班班可考的論文,卻因模稜兩可而難以讓人信服。筆者以為,有了杜牧曾經多次遊歷并州以及桃花盛開的節氣這兩個依據,有關《清明》地望之爭或可得見分曉。
  • 杜牧《清明》好在哪?
    每到清明節,有一個必修的「儀式」,那就是讀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已過,但小生仍在回味:這首詩為什麼千百年來引起人們的共鳴?詩中有舞臺:野外的路上;有布景:那就是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 有人物:那就是行人和牧童;有對話和動作:借問,問酒家在何處,以及牧童的肢體語言:遙指遠方的杏花村。而這幕劇是象徵的。「行人」忽略了具體姓名,而代表著所有人,暗示著所有人共通的某種命運。什麼是行人?蘇東坡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1: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唐61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詩句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清明節賞析:《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悽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 杜牧因何寫出《清明》?風流才子的奇葩寫詩靈感來自哪裡?
    最膾炙人口、傳誦不絕的當屬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本該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孤單悽涼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黃庭堅的《清明》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感慨:「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 【詩詞賞析】《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譯文]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揚揚,路上行人愁苦得失魂落魄。 [出典] 杜牧《清明》 注: 1、《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注釋: (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文學家。杜牧寫景抒情的小詩,文詞清麗生動,意境簡明爽朗。其詩在晚唐成就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