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一場屋場會在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三王村舉行。這場屋場會開在村民劉金翠的民宿前頭。 圖/記者李姝
12月16日,一場屋場會在廣福橋鎮三王村舉行。這個屋場會開的地點很特別,是在村民劉金翠的民宿前頭。
雪白的牆壁,中式風格的窗欞,兩層樓的民宿十分美觀。走進民宿內部,處處是木竹元素,又有大量留白,充滿詩意。民宿內的設施十分便捷、現代化。讓人不得不驚嘆,位於三縣交界地帶、位置偏遠的山村裡,竟然有如此跟得上潮流的民宿。
「開了好幾場屋場會,最終打消了我的顧慮。現在我的民宿幾乎天天滿客。」劉金翠說。
農家小院變成了「望山閣」
三王村位於慈利縣東南部、四十八寨景區中心,雖然風光旖旎多姿,但地處張家界市、常德市兩市,慈利縣、石門縣、桃源縣三縣交界地帶,位置偏遠,基礎薄弱,是外界難以抵達的「世外桃源」。湖南省煤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湘煤集團)作為後盾單位定點幫扶三王村,今年4月3日,組建工作隊正式進駐。進駐後,工作隊發現三王村山清水秀、中藥材豐富,認為發展鄉村旅遊,才能既保持三王村的自然風光,又能帶動村裡產業發展。
漫水橋改建、民宿改造、觀光河道遊道建設、杜仲扶貧車間等方案拿出來後,村民們卻猶豫了,尤其是民宿改造項目,村民們踟躕不前。
工作組經過綜合考察,認為村裡的4戶人家最適合發展民宿,但建民宿要對4戶村民原有的房屋進行徹底改造,村民們下不了決心籤字。「裝修再好看也不能當飯吃。敲敲打打會不會搞壞了房屋?以後會不會有客源?如何持續化運營下去?這些都是我們的顧慮。」劉金翠說。劉金翠在村裡教書33年,是三王村兩代人的老師,另外3戶都以劉金翠的意見為準。
工作隊組織劉金翠和幾戶人家一起開屋場會,為建民宿的事多次交流,解答村民們心中的顧慮。「以後村裡旅遊能發展起來嗎?」「我還是有些擔心民宿留不住客人呀。」在一場場屋場會上,村民們踴躍發言,問題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方方面面。湘煤集團駐三王村第一書記伍先文與鄉村幹部一起,就群眾提問一一解答。
「開了很多次會,工作隊也拿出了切實可行的運營方案,我第一個同意改造。」劉金翠說。劉金翠籤字後,另外三戶人家也同意民宿改造。
平平無奇的農家小院,經過改造後,變成了現在的「浩翠堂」「望山閣」「竹裡居」「溯溪居」。如今的三王村,還有了鄉村客廳、生態停車場、太陽能路燈,讓原始鄉野多了一份精緻。
「9月16日,我家民宿開始對外營業,幾乎每天都有客人,經常爆滿。」劉金翠說。
屋場會開了酒店服務微課堂
總人口753人的三王村年輕人基本在外務工,在家的基本都是老人、小孩。如何改變老人們以務農為生的想法,讓他們跟著一起發展鄉村旅遊,把在外面的年輕人吸引回來建設家鄉?一場場屋場會開下來,一次次新理念和老想法的碰撞,擦出了發展的火花。村民思想活了,願意跟著一起改變三王、發展鄉村旅遊。
三王村旅遊業如何持續發展?在12月16日這場屋場會上,村民和工作隊一起又來了一場思想碰撞。從外地回鄉的徐小婷目前已經在村裡有了穩定工作,她問道:「這樣的運營狀況會一直持續嗎?我們就業人員會一直保持這樣一份穩定的工作嗎?」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黃勇回答:「這個問題是我們現在最關心的問題。我們將進一步挖掘鄉村特色,利用區位優勢,建設燒烤基地、露營基地、房車基地、康養基地,充分利用我們國資國企的平臺,提供穩定的客源,同時也加大與張家界市慈利縣各大旅行社和各大旅遊公司的合作和產業對接,加強我們的網絡推廣。」
三王村的屋場會,除了答疑解惑,還成為了新思想、新技術的「課堂」。三王村以屋場會為載體,為村民傳授新思想、新技術,為他們開設物業管理、酒店服務、杜仲種植、茶葉加工、餐飲銷售的微課堂,為發展鄉村旅遊和藥材加工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鄉村旅遊的新風吹開了沉睡的山門,村民們也享受到了旅遊扶貧結出的碩果。三王村核心景區實現了行動網路全覆蓋、民宿景區供電供水穩定、寬帶網絡無障礙、停車位、旅遊公廁高標準、物業管理高水平、服務質量高素質、藥材加工現代化,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預計超過35萬元。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張家界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