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2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脫貧攻堅工作已經進入收官階段,在這個幸福與困難同在的寒冬,城鄉特困家庭和困難群眾更需要大家的關心和溫暖。入冬氣溫漸冷,洮陽鎮組織各村、社區開展「暖冬行動」,把困難群眾的冷暖放在心坎上,精準落實實物救助和其他各類救助措施,讓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雨雪氣溫驟降,房前屋後的積雪還未化盡,寒氣襲人。但是在五愛村村民丁永良家裡,卻是一片暖意融融。洮陽鎮民政站的工作人員和村上的「兩委」班子成員一起,給丁永良家送來了米麵油、炭火、棉衣和床上用品。
「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和幫助,沒有忘了像我們這樣的困難家庭,我這幾天正愁沒碳過冬呢,鎮上和村上就給我們送來了1噸碳,還有送的這棉衣厚實得很,感謝政府對我們的關懷!」丁永良一邊迫不及待地試著新棉衣,一邊連連誇讚。
連日來,洮陽鎮開展特殊困難群體安全溫暖過冬大走訪、大排查、大落實工作,以城鄉分散特困供養對象、低保對象、殘疾人家庭、優撫對象、留守老人、兒童等家庭為重點,對全鎮30個村和12個社區仔細排摸,因戶施策、多措並舉、全力以赴做好睏難群眾溫暖過冬工作。
缺什麼補什麼!對排摸出的647戶困難家庭,洮陽鎮為他們發放煤炭、棉衣、爐子等物品,確保每個困難家庭身上有換洗棉衣、床上有棉被、家中有爐子有炭。
「目前洮陽鎮已經發放棉被135床、棉衣217件、保暖內衣155套、棉鞋126雙,米麵146袋,清油146桶、炭火349噸、烤箱18臺、棉門帘23條,盡我們最大的能力為困難群眾織密編牢溫暖過冬的大網,確保他們不受凍,基本生活有保障!」洮陽鎮公共事務服務中心主任賀麗君說。
室內外物品擺放凌亂、個人生活衛生習慣差……各村、社區幹部、公益崗人員、黨員志願者齊出動,為一些特困群眾打掃衛生,讓他們有一個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
在五愛村村民楊萬林家裡,楊萬林早早就架起了爐子,屋裡屋外乾淨整潔。鎮村幹部幫楊萬林鋪上了新床單,送去了新棉衣。「真是太感謝黨和政府了,給我送煤、送棉衣,幫我收拾衛生、安家具,我感到溫暖舒心!」年過六旬的楊萬林說起這個冬天家裡發生的變化,眼角溢出了淚花。
在做到困難群眾溫暖救助全覆蓋的同時,在救助物資的精準落實方面,洮陽鎮做足了繡花功夫。
開展上門服務。由於大部分困難群眾為老弱病殘對象,充分考慮到群眾行動不便的實際,在開展實物救助時,洮陽鎮採取由鎮村、社區幹部送物資上
做到「量體裁衣」。在前期的排查摸底工作中,鎮、村(社區)幹部深入每一戶困難群眾家中,面對面了解他們的訴求,精準尺量、登記困難群眾棉衣和棉鞋的尺碼大小,讓救助落到群眾的心坎上,讓每一名困難群眾都能穿的合適、溫暖。
常態化救助工作的開展,如一道溫暖的光照進了困難群眾的心裡。
任萬忠是旭東村的一名分散供養特困對象,日常生活由弟弟監護,他每個月還可以領到480元的特困供養金,然而這並沒有讓他產生依賴思想。「我身體還好著呢,一天幹會兒活胃口都就好了,國家政策好,我兄弟一家人對我也很好,我一天還是喜歡給家裡做點活。」每天,任萬忠都幫著弟弟一家餵牛、幹家務,在家裡農活忙的時候,任萬忠還幫著弟弟收割玉米、蔬菜,用任萬忠自己的話來說,他也可以成為一個可以自食其力的「有用人」。
接下來,洮陽鎮將繼續密切關注關心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動態,加大救助保障力度,及時發現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讓黨和社會各界的關懷像冬日暖陽般溫暖每一個人。
通訊員|吳 瑾 白海燕
編輯|馬 星
責編|趙建民 楊 陽
編審|譚明強
總編|邊國鵬
臨洮縣融媒體中心所屬「看臨洮」微信公眾號享有版權內容,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網際網路、無線客戶端、微博和微信等平臺上使用須取得臨洮縣融媒體中心的授權,註明作者及出處,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
原標題:《【新時代文明實踐】這樣的「暖冬行動」,值得大家點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