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大陸反分裂風暴 食品須標明「中國臺灣地區」否則大陸海關銷毀

2021-01-11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年關將近,食品銷售旺季來臨,有臺灣媒體報導稱,近期臺灣食品若不在包裝上印明「臺灣區」或「中國臺灣地區」就會被大陸海關卡關,甚至查封、銷毀。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15日援引臺媒報導,臺灣地區小美冰淇淋、義格實業董事長呂明炎14日表示,去年底他接任彰化拓銷協會理事長,迄今為止至少聽到三起臺灣食品銷往中國大陸遭卡關的案例,都是臺灣業者產品外包裝印刷問題,結果東西到了中國大陸海關的邊境管制站,全部被銷毀。

資料圖:大陸海關人員檢查臺灣地區商品(你好臺灣網圖)

他表示,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雙方關係較為緩和,標示「中國臺灣」也無所謂,但現在一定要標示「臺灣區」或「中國臺灣地區」才能過關。而發生類似卡關情況,主要在中國福建省沿海的平潭、廈門、大嶝三個口岸。

他說,一旦物件被銷毀,對於廠商而言,就是整批貨沒了,因「一字之差」重印外包裝,有人一次損失就是三、四百萬。

臺灣民進黨「立委」李俊俋對此表示,大陸最近「以經促統」、「以經逼統」動作不斷,不但逼迫跨國公司把臺灣列為地區,還嚴重「破壞臺商生存權利」,他敦促蔡英文當局「必須嚴正面對」這一情況,迅速研討保障臺商權益的方式: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政府要趕緊主動去談。

不過,也有臺媒報導稱,臺商「味全」表示,目前僅有高鮮味精外銷到福建,產地印的是臺灣,但量並不大,出口並無問題,也沒有聽過必須改標才能報關的事情。

相關焦點

  • 臺媒:食品須標明"中國臺灣地區" 否則大陸會銷毀
    (原標題:臺媒:大陸反分裂風暴 食品須標明「中國臺灣地區」否則大陸海關銷毀)
  • 臺媒:大陸禁入境食品化妝品超四成來自臺灣 恐破壞形象
    參考消息網3月3日報導 臺媒稱,中國質檢總局3月1日公布今年首輪《未予準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在今年1月403批次因質量有問題或卷標不合格等原因而被大陸拒絕入境的商品中,臺灣商品竟超過四成,大約170批次,當中不乏許多臺灣知名大廠與品牌。
  • 商品標示「中國臺灣」都不能進大陸?綠媒報完又說是烏龍...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自由時報》早前報導稱,標示「中國臺灣」的食品最近在大陸海關被扣查甚至銷毀,只有標示「中國臺灣地區」才能過關。但有臺媒15日報導,受影響臺商的貨物並非在大陸海關被扣,而是「卡」在臺灣海關,因為標示了「臺灣地區」,被視為「矮化國格」而無法出口。《自由時報》援引民進黨「立委」李俊俋的話稱,彰化縣企業拓銷聯合協會理事長、小美冰淇淋董事長呂明炎14日透露,接到會員反應臺灣食品銷往大陸卡關消息,全是因為外包裝採用「產地:中國臺灣」字樣,東西到了大陸海關的邊境管制站,全部被銷毀。
  •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臺媒: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就是最好時機!
    作者:小新臺灣是中國和平解放以後遺留的問題,很多人都希望臺灣能夠回歸大陸。但是因為臺灣問題太過於複雜。不必要時是不會採取武力去徵服臺灣,但大陸從未說過不考慮不使用武器。而想要徹底解決臺灣問題,有臺媒表示: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就是最好時機,那為何會這麼說?大陸與臺灣島內之間,進行和平談判的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如果臺灣肆意挑戰大陸的底線,據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大陸可能會考慮使用武力解放臺灣。使臺灣回歸大陸是民心所向,這個問題不管花多少年的時間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 臺媒:韓流席捲大陸遊客 臺灣須急起直追
    原標題:臺媒:韓流席捲大陸遊客 臺灣須急起直追  臺灣《旺報》28日社評指出,大陸經濟富裕後,民眾旅遊蔚為風潮,據韓國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3年赴韓旅遊大陸遊客達到432.6萬人次,為韓國創造超過24萬個工作機會。
  • 臺灣軍演「亮劍」?中國大陸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華春瑩表態了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7月16日援引外交部網站的消息,在當天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媒記者向發言人問詢,16日臺灣舉行了「針對大陸的演習」,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中國大陸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軍演問題應該去問國防部。
  • 臺灣四成商品不準進大陸 臺媒稱或與兩岸關係不佳有關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吳薇】大陸質檢總局3月1日公布今年首輪「未予準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在今年1月403批次因質量不合格等問題被大陸拒絕入境的商品中,臺灣商品竟超過四成,大約170批次,其中不乏許多知名大廠與品牌。
  • 《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 臺灣學者:大陸在時間節點針對新形勢...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電 (記者 楊喆)《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座談會29日在北京舉辦。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當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指出,該法實施以來,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在15周年的時間節點,大陸方面針對兩岸關係的新形勢、新變化重申底線,也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警示。
  • 臺灣當局將對6類大陸進口鞋靴徵5年反傾銷稅
    中國臺灣網7月11日消息據臺媒報導 臺當局「財政部」10日表示,已核定對自大陸進口的6大類鞋靴產品課徵43.46%反傾銷稅,核課期間從今年3月16日課徵臨時反傾銷稅起計算,為期5年,課徵期限至2012年3月15日止,這是繼毛巾之後,第二件臺灣針對大陸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的案件。
  • 竟酸大陸加入CPTPP「門檻高」?臺媒反譏:臺灣參加變數才多
    中國大陸近來積極表態考慮加入CPTPP,這讓本來試圖洗腦民眾「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個籃子」的蔡英文當局,突然就不知還有哪個籃子可放。臺當局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昨日聲稱,臺灣對加入CPTPP「已有很好的準備」,還酸CPTPP對大陸「門檻較高」。
  • 大陸海關檢測出臺灣輸入的蓮霧和番荔枝存在有害生物,多次警告未果,最終停止臺灣的輸入
    相信番荔枝和蓮霧是南方地區的人民經常吃的水果的了吧,這兩種水果每年的銷量也是非常大的,有不少來自臺灣進口的,而臺灣每年想大陸進口的水果這兩種也是佔據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 臺媒:臺灣十幾個「邦交國」等著跟大陸建交
    【觀察者網綜合】據臺媒11月1日報導,上海復旦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透露, 「現在至少有7、8個國家,甚至10幾個臺灣的』邦交國』想要與中國建交」。 信強目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擔任訪問學者,他表示,大陸對民進黨一些去中國化的作為都看在眼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工作報告中以「6個任何」強調反獨,確認「反獨」是中共中央對臺首要政治目標。
  • 臺媒:聖普早與大陸合建深水港 稱臺灣為中國一省
    【觀察者網綜合】臺灣媒體仍對西非島國聖多美普林西比「念念不忘」,他們懷疑該國與大陸早有「劈腿」。 臺灣《中時電子報》12月24日報導稱,早在去年10月,聖普就與大陸「中國港灣工程公司」籤署一份在該國建造深水港備忘錄,總值8億美元。
  • 臺媒不斷渲染大陸對臺經濟及軍事打擊能力,在想什麼?
    臺媒所說的大陸對臺經濟打擊能力及軍事打擊能力,大陸具不具備?當然!但大陸會不會使用?要看情況。針對美國《華爾街日報》使用「中國病夫」這種惡意侮辱、抹黑中國的標題,大陸方面已經多次發出強烈抗議,並採取了相關反制措施。此事件也引發臺灣媒體關注。
  • 就因為臺商賣到大陸食品標"臺灣區" "綠委"又鬧了
    摘要:據臺媒報導,今天(15日)傳出,臺灣廠商賣到到大陸的食品,必須標示「臺灣區」或「中國臺灣地區」。民進黨「立委」李俊俋妄稱,大陸對「中國臺灣區」字眼斤斤計較,臺灣要繼續推動「新南向」。
  • 大陸首個「臺灣食品專區」 在上海開業
    臺灣《聯合報》圖片  中國臺灣網4月22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大陸首個「臺灣食品專區」日前在上海開業,這是臺灣在大陸成立的首個臺灣食品專賣店,現場銷售多種臺灣知名品牌食品,甚至連最近爆紅的「馬拉桑」小米酒也能買到,開業以來已吸引許多上海民眾及臺胞前往購買。
  • 臺灣下架核災食品銷毀成難題 臺北桃園焚化廠拒燒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全臺各地來自日本核災地區的食品陸續下架,銷毀問題讓地方環保單位困擾。臺北市環保局16日開會決議,若有廠商申請銷毀核災區食品,須提出當局認證的「未檢出輻射」證明,否則拒絕進到臺北3座焚化廠燒毀。桃園市環保局也表示,將比照臺北作法。
  • 臺媒揭呂秀蓮「嘴炮」:稱大陸將挖海底隧道解放臺灣
    海外網7月10日電 日前,巴拿馬宣布與中國大陸建交,斷絕與臺當局一切官方外交關係。呂秀蓮叫囂,稱「臺灣要亡了,而禍首是大陸」。臺媒近日評論,「真正會讓臺灣滅亡的威脅不是大陸,是輿論和言論圈的『嘴炮化』趨勢」,而呂秀蓮就是一個典型。據臺灣《風傳媒》報導,呂秀蓮至少兩次發表「亡臺論」。一是巴拿馬與臺灣「斷交」一事,呂秀蓮憂心地表示,臺灣要趕快籌謀新的「外交」出路,否則「臺灣恐面臨滅亡危機」。
  • 臺媒:大陸禁美飼養業者用「瘦肉精」,臺灣卻進口「瘦肉精」美豬
    @銳看臺灣報導 今天,臺灣聯合報發表一篇評論文章稱,由於中國大陸禁止使用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也禁止進口含瘦肉精的豬肉,這種來自中國大陸市場的需求壓力,成為促使美國飼養業者停用瘦肉精的主要因素。如果不添加瘦肉精已成為美豬市場主流,臺灣當然大可開放美豬進口,但其前提是必須以不含瘦肉精的肉品為限。這項事實,或許可以改變大家討論美豬問題的方式。說來諷刺,促使美國飼養業者停用萊克多巴胺的主要因素,竟然是來自中國大陸市場的需求壓力。非洲豬瘟在2018年傳入中國大陸,迅速蔓延各省,導致民生所需的豬肉供應短缺。
  • 大連海關扣日本違法教材 地圖中大陸臺灣著色不同
    日前,一批違反中國法律的日本教材進入中國境內時被扣押。據介紹,該違法教材中的地圖將中國大陸和臺灣標註為兩種不同顏色。  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昨天的例行記者會上針對提問表示,今年4月12日,大連日本人學校從大連機場空運進口了1539冊教材,大連海關於4月15日放行了其中1411冊,暫時扣留了128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