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巫亮,必將成為我魂牽夢繞的地方丨劍河縣岑松鎮巫...

2021-01-16 天眼新聞

我叫胡為醫,是劍河縣巫亮村第一書記,兼任貴州省科技廳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副隊長。

我駐的巫亮村是一個純苗族村寨,全村共有359戶1778人,山高坡陡。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14戶549人,貧困發生率為30.88%。

和全省多數貧困村落一樣,巫亮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基本是婦女、兒童、老人和傷殘人員。

面對如此大的挑戰,我一時間壓力倍增,工作千頭萬緒,按時摘帽刻不容緩。怎麼辦?

胡為醫(中)和村幹一起向貧困戶宣傳政策

打鐵還要自身硬!我和當地幫扶幹部、村支兩委共同學習領會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熟悉掌握扶貧政策,強化理論武裝,充實工作底氣,樹立必勝信心。

隨後,我們遍訪貧困戶,摸清了底數、建立健全了基礎信息臺帳,逐戶研究制定了「一戶一策」,從矛盾最突出的增加收入、改善人居環境、保學控輟等方面入手,開展精準幫扶。

為了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我和同事們聯繫就業部門,組織村民參加技能培訓、幫助落實務工補助、發動和組織群眾外出務工。

隨後,我們抓住科技廳投入620萬元幫扶項目主體落地巫亮村的機會,組織在家的群眾就近務工,並幫助群眾科學種養殖,鞏固提升楊梅、板慄、養牛、養羊等傳統產業。

胡為醫(中)幫助群眾搶收水稻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全村人均年收入從2014年的不足2000元大幅提高到1萬元以上,穩定超過「一達標」標準。一些村民還建起了新房,購買了小汽車、摩託車、載重卡車等交通和運輸工具。

我在走訪中發現,一些貧困戶人口多、床不夠睡,有打地鋪的現象,一些貧困戶沒有厚棉被或棉被過於破舊。

於是我和同事們多方協調,得到了省科技廳、劍河縣殘聯、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購買了棉被、衣物、床鋪等物資發放給困難群眾,幫助他們溫暖過冬。

貧困戶潘格九、邰秀榮兩戶的勞動力都在外務工。我和結對幫扶幹部把床送上門後發現沒有合適的地方安裝,就一起動手幫助他們將多年沒有清掃的房間打掃出來、安裝床鋪,解決了兩家的困難。

今年70歲的楊模橋老太太,是我結對幫扶的特困供養貧困戶,患有皮膚病,兩腿長期潰爛發癢,曾經多次求醫,均無明顯效果。

我多方打聽,自費購買了藥品、棉籤等給她送去,教她使用方法,並親自給她塗藥。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有了明顯效果,基本消除了潰爛和瘙癢。

胡為醫(右)給特困供養貧困戶楊模橋塗藥

老太太以前睡在幾塊石頭墊起的木板上,房間又髒又亂,我自費購買了床鋪送給老人,並幫她整理了房間。既不識字也不會說漢語的老太太十分感動,硬是用漢語說出了「謝謝共產黨派來的好書記!」

今年76歲的貧困戶張歐報,三個女兒都已出嫁,獨自一人在村裡生活,屋內地面沒有硬化,坑坑窪窪,個別地方還有塌陷。

於是,我組織村裡的幫扶幹部、黨員、村幹、退伍軍人自帶工具,找來水泥、沙子,義務為她修補了塌陷、硬化了地面,消除了安全隱患。

一年半的辛勤付出,在幫助貧困戶撕掉貧困標籤的同時,我也收穫了人生經歷的寶貴財富。500多個日日夜夜的同吃同住同勞動,我和當地幫扶幹部、黨員、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劍河,已經成了我又一個故鄉;巫亮,必將成為我魂牽夢繞的地方。衷心祝願巫亮的鄉親們生活越來越美好!

 【人物小傳】

胡為醫,劍河縣岑松鎮巫亮村駐村第一書記,兼任貴州省科技廳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副隊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過去的「頭疼村」 如今的富裕村丨劍河縣岑松鎮柳...
    劍河縣岑松鎮柳旁村是由柳旁、展亮兩個小村組成,對於其他人來說,柳旁村是遠近聞名的「頭疼村」,一提起來,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環境衛生髒亂差」。這就是我駐村幫扶的地方,2019年6月,貴州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派駐我到柳旁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真扶貧」丨劍河縣岑松鎮屯州村脫貧...
    「龍隊長,你是我見到的工作最負責最認真的駐村幹部。」這是我所在村的幾位老黨員和老百姓見到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我叫龍安江,是劍河縣岑松鎮屯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龍安江給村裡老人蓋好被子考慮明遠坤老人一個人在家怕他晚上被凍著,於是我趕回村委會叫上村裡的周支書和網格員楊通才同志拿上兩床被子一起給明遠坤老人送去,我親自給他鋪好床並給他蓋好被子,他說很暖和不冷了,我才從他家帶上門離去。
  • 「我的脫貧故事」人窮志堅 自力更生謀脫貧丨劍河縣岑松鎮溫泉村...
    我叫田維裡,今年50歲,是劍河縣岑松鎮溫泉村村民,家裡只有母親和我兩個人。   以前,因為我言語殘疾,無法與人交流,加上我母親年老體衰,導致我家日子過得很艱辛。  2019年3月,劍河縣教育和科技局下派到我村擔任脫貧攻堅網格員兼幫扶幹部的潘成譯幫助我申請了保潔員的公益性崗位,每月收入400元。   後來,幫扶幹部潘成譯還幫助我家協調杭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劍榮菌業產業項目分紅籤約,每年可獲分紅1000元。
  • 「我的脫貧故事」我有一個溫暖的家丨劍河縣岑松鎮稿旁村村民羅小玲
    我叫羅小玲,是劍河縣岑松鎮稿旁村村民,貧困戶戶主羅勝斌的女兒,現就讀於西安培華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近幾年,國家對我們貧困地區不斷加大扶持力度,讓我們生長在大山裡的人們迎來了機會。我家也只是中國成千上萬從貧困奔向小康家庭的一個縮影。
  • 《故事裡的高蕩》丨 魂牽夢繞的故鄉
    《故事裡的高蕩》詞曲:朱 燦演唱:李詩洋古堡在雲天中守望梭羅河靜靜流淌一個美麗的村莊山情水韻 聲名遠揚石頭房子講述布依人的過往六百年的石橋寫滿滄桑木葉聲聲 山歌悠揚臘染飛花 真情綻放織錦繡出七彩畫廊銅鼓敲出美好嚮往高蕩,魂牽夢繞的故鄉走千裡,走萬裡不會把你遺忘月琴在輕風中彈響刺梨花悄悄開放一個古老的村莊
  • 「我的扶貧故事」前進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丨劍河縣革東鎮前進村...
    我叫吳聲良,是劍河縣政法委派駐革東鎮前進村脫貧攻堅隊的網格員、資料員。前進村第二網格壩壩會前進村總人數144戶62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9戶182人。這裡的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作為網格員兼資料員的我,工作任務較為繁重。
  • 【扶貧故事】魂牽夢掛是呂梁
    【扶貧故事】魂牽夢掛是呂梁 2020-12-11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成為村民們熟悉的「陌生人」丨劍河縣南寨鎮九寨...
    我叫姜學成,是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寨鎮九寨村網格員。2019年7月23日我駕駛著自己的車載著自己生活起居的必需品,從單位出發前往新的工作駐地——九寨村,一路上心情忐忑,思緒萬千,擔心、激動各種情緒在心頭纏繞。
  • 國內受歡迎3個地方,風光秀美,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眾所周知,我國是旅行的好地方,不僅是古老的建築群,也是自然巧妙雕刻的自然風景, 人文和自然都會讓我們忘記, 美麗的景色如畫, 部下的照相機想記錄所有美麗的景色, 即使我們有時間去旅行,也不能一次去所有美麗的景色,所以遺憾的是,也許著急的時候會忘記一些好地方, 現在小編推薦國內最受歡迎的三個地方
  • 《花與劍手遊》魂牽夢繞怎麼玩 魂牽夢繞玩法介紹
    導 讀 在花與劍手遊中魂牽夢繞究竟該怎麼玩呢?玩法技巧內容又是什麼呢?
  • 魂牽夢繞太行山
    魂牽夢繞太行山人生在世,山水相依。總想在在閒暇時間,遊山玩水,實乃是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一種樂趣。由於平時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外出旅遊,但也能在工作之餘休假的時候遊覽祖國的一些名山大川。或許在很久以前,因為我在河北省生活過的緣故,一生中遊覽最多的卻是太行山,我對太行山感情較深,簡直到了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的地步。今年的端午節,我協同愛妻來到了太行山,舉目西望莽莽蒼蒼,四百公裡臥太行。地跨北京冀晉豫,九座高山雲中藏。南北高差兩千米,壁立千仞陡峭梁。八陘溝壑關隘險,撐天拄日霧茫茫。中國東西分界嶺,華北翠綠黃土黃。難忘愚公移山處,子子孫孫正奔忙。
  • 周莊,我來了!一個令我魂牽夢繞的江南水鄉
    周莊,我來了一個令我魂牽夢繞的江南水鄉我記得我第一次來周莊,是十幾年前,那個時候的周莊是靜謐美好的,一切都是原汁原味,沒有商業化的氣息,藍天白雲高掛在天空,碧綠的河水靜靜地流著,河流兩岸是那歷經滄桑的明清時期的建築物
  • 「我的脫貧故事」我從過去的貧困戶變成了養豬致富戶丨劍河縣柳川...
    我叫楊昌文,是劍河縣柳川鎮白沙村村民。記得2014年以前,家中父親殘疾、患有大病,經常住院治療,同時,家裡還有弟弟在上學,我又走出校門不久,家庭生活一度陷入貧困。2016年,我們村整體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我搬到了劍河縣馨怡社區。房子有了,但家庭的生活如何繼續?我陷入了沉思,覺得外出務工不是長久之計,自己必須要做點「名堂」來,有穩定的事業才能改善生活狀況,早日擺脫貧困。
  • 「我的扶貧故事」珍惜一線服務群眾的機會丨劍河縣革東鎮寶貢屯村...
    我叫田景才,是劍河縣革東鎮寶貢屯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寶貢屯村位於海拔900米半山腰上的村莊,村子古樹參天,常年雲遮霧繞,風景秀美,宛如童話故事裡的仙境。誰能想到,這個美麗的村莊,卻是劍河縣的深度貧困村。扶貧的關鍵在增收,增收的關鍵在產業,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增收的根本之策。為了實施產業,村裡於2019年在不花一分補償金的情況下,開通硬化村寨腳6.2公裡、村後山3.5公裡的兩條產業路,發展林下仿生黑木耳種植產業28畝,帶動12戶貧困戶分紅,日產出售1000多斤黑木耳給劍河劍榮公司,每天穩定帶動20餘名村民在基地幹活。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的扶貧工作而驕傲|劍河縣圖書館館長龔南榕
    我是龔南榕,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鎮南反村(南甲村、反召村的合併村)攻堅隊副隊長,同時也是劍河縣圖書館館長。期間,認真學習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措施,同時深入農戶家庭做好宣傳和了解實際情況,為群眾辦實事,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 魂牽夢繞老牛灣
    九曲黃河十八灣神牛開河到偏關明燈一亮受驚嚇轉身犁出個老牛灣秋色醉人的時節,我來到了魂牽夢繞的偏關縣最西北角的老牛灣。老牛灣位於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北岸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南依山西忻洲偏關縣。
  • 「我的扶貧故事」讓村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丨劍河縣柳川鎮巫...
    我叫潘存炎,是劍河縣直機關工委的一名幹部,同時也是劍河縣柳川鎮巫堆(返前)脫貧攻堅隊擔任網格員,同年8月,受組織委派擔任柳川鎮巫堆村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我正式入駐巫堆村。初到村時,複雜的工作環境讓缺乏駐村工作經驗的我犯了難。到村後,為了儘快摸清底數,我每天走村串寨、入戶走訪,為脫貧攻堅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入戶走訪中,了解到全村村民強烈要求修建一個籃球場的願望由來已久,但由於建設用地使用困難,籃球場建設總是啟動不了。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也是我的家人呀」丨劍河縣南明鎮桂中村...
    我叫歐陽帆,現任劍河縣南明鎮桂中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同時,也是劍河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幹部。駐村伊始,我們便將桂中村(桂丹、中寨兩個深度貧困村)305戶1202人,用兩個月時間,對在村農戶每戶至少3次入戶摸底調查,對村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全面掌握。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叫我「王妹」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街上村網格...
    這是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堅信的道理。我叫王大麗,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2019年8月,我來到了仰阿莎街道街上村擔任脫貧攻堅網格員、幫扶幹部。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困難群眾有深厚的感情,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對幫扶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
  • 心靈在天堂,身體在地獄,西藏,一個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人類生而有雙腳,就註定要不停的行走在路上,去尋找那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感覺~這是魂牽夢縈的雪域佛國~那一片天高地闊、可以看見蒼穹的茫茫大地,與神靈共棲的神秘高原~一個我魂牽夢繞的地方用腳步丈量青春,用行走實踐生命每一抹風景,都是人生的一筆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