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三九還下雨,老天怎麼了?

2020-12-09 劍鳴濤聲

每年一到冬至日,也就意味著「交九」了。從冬至日開始,每「一九」各有九天;從「一九」到「九九」,共有81天!

由於九裡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所以人們都巴望著九裡天早些過去,快些過去,以免忍受更多的寒冷!所以就扳著指頭,一天天的數著過九裡天。所以,這九九八十一天被稱為「數(shǔ)九天氣」!

有農諺形象的概括了數九天氣的特徵,主要是從冷的程度來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今天是農曆己亥年臘月十三,後天——2020年1月9日,就是今年冬天「三九」的第一天!——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就要到了!

但今年、今冬較為反常的是:眼看快該過年了,今年冬天卻不冷!眼看就到三九了,下的不是雪,卻是雨!

三九天還在下雨——在我國北方地區,這恐怕是多年以來較為少見的!原因很簡單:氣溫高唄!

記得小時候,我們這代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受饑寒症,又冷又餓!那時候,好像一到冬天,雪就下得特別大,一尺多深,多日不消!

現在想來,之所以覺得冬天特別冷,一是因為貧窮,缺吃少穿,衣服單薄!二來,那時候的氣候環境,由於沒有受到嚴重的破壞,溫室氣體排放有限,所以,一年四季,春暖夏熱,秋涼冬冷,特徵分明!

但是,現在,生產力越來越發達,經濟發展越來越快,溫室氣體排放越來越多,地球氣溫越升越高!

我們人類生存的這個星球,周圍有一層厚度約100千米的大氣。這層大氣是地球上生物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給生物和人類提供了時刻都不可缺少的氧氣,能使地面保持適宜的溫度。

白天,太陽照射時候,大氣使陽光帶來的熱量均勻發散開,地表的溫度也隨之均勻且緩慢地升高。

晚上背對太陽的時候,地面將白天從太陽那裡吸收的熱量散發到空氣中,但大氣又使這種散發過程緩慢地進行,因此夜晚地表的溫度不會降得太低。正是由於大氣的這種作用,才使地表上的溫度總是保持在一個適宜於人類生活的範圍內。

大氣層使地面避免受到從天上落下來的石塊的襲擊。在太陽系裡,除了有行星、衛星、彗星之外,還有無數大小不一、數量龐大的石塊。

這些石塊都和地球一樣圍著太陽繞圈子,有的石塊轉到地球附近,由於受到地球引力作用而被吸過來。它們的速度大得出奇,有的10幾千米/秒,有的甚至達到70-80千米/秒。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隕石!

正因為地球周圍有這層大氣,才使那些闖進來的石塊受到強烈的摩擦,越來越熱,最後引起自燃。在夜晚,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天空中划過的流星,就是那些正在燃燒的石塊。但多數石塊在落到地面之前就已經燒光了,變成了氣體和塵埃。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但每次返回地球的「神舟」系列飛船,表面都是被燒得黑魆魆的,就是這個道理!

大氣層還能吸收掉太陽系其他恆星、星系發出來的對生物和人體有害的紫外線和X射線。所以,地球大氣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高度在100千米左右以下的地球大氣,從高到低、由疏到密,雖有很大差別,但成分一致,都是我們在地面上可以接觸到的、時刻都在呼吸著的空氣!空氣中,按體積計算,氨氣約佔78%,氧氣約佔21%。還有其他多種成分,但含量都很少,像二氧化碳,僅佔0.03%左右。空氣的這種組成,正好適宜人體的需要,使紫外線的輻射幾乎不能到達地面。

這種太陽紫外線輻射對生物有很大的危害。所以,如果大氣中失去了臭氧層,則一切生物都將被太陽紫外線輻射所傷害。

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地球大氣層的保護功能,但是近年來超音速飛機的頻繁飛行、農業肥料和工業氟利昂製冷劑的大量使用,卻造成了臭氧層的破壞,這種自毀家園的行為已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每年春季在南極大陸上的高空大氣中臭氧含量急劇減少,減少量甚至達臭氧正常含量的50%以上。

20世紀80年代,人們在南極地區上空發現了臭氧洞。為了拯救我們美麗的家園,世界各國積極行動,籤署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最終在1997年12月達成協議,通過了《京都議定書》,確定發達國家必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到2010年要比1990年減少5.2%,這是我們保護地球環境的良好開端。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並於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籤署的《巴黎協定》,是又一個氣候變化協定!該協定對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

被大氣層包裹著的地球,就像一個巨大的容器,雖然空間無限大,但總還是有個限度的!之所以要保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其實就是不要讓地球溫度升得那麼快,升得那麼高!

我們知道,地球表面70.8%的面積,都被海洋覆蓋著!氣溫升高,冰川融化,將導致地球表面的水越來越多,也就是海平面上升!

真要到了那一天,那我們人類該從這個星球搬往哪裡?

每當說起環境保護這個問題,我們總有很多人以為,這個問題距離我們比較遙遠!好像這些問題只應該是世界領袖、國家領導人或是行業精英才會思考的問題!

但是現在,當厚重的霧霾一天天的籠罩著我們,當我們一口口呼吸的都是被汙染了的空氣,當本應冰天雪地的三九嚴寒天氣,第一次不再下雪,而是下雨的時候,你還以為環保問題、溫室氣體排放距離我們很遙遠嗎?

當說道地球水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會說: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人類的眼淚!

那麼現在,當終究有一天,這個星球將不再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時候,我們只能說:這個星球,就是最後埋葬我們人類的墳墓!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頭九」下雪到底好不好?
    農村老話「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有道理嗎?「頭九」不下雪不好嗎?關於數九的俗語有很多,因為莊稼人始終關注的都是來年的莊稼生產,能不能夠五穀豐登,而因為古人那個時候生產力低下,靠天吃飯的時候較多,所以對冬季天氣的變化也比較關注,也總結了很多關於天氣變化的諺語,來預測指導來年的莊稼生產,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頭九」不落雪到底好不好?
  • 俗語「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說的是什麼意思
    俗語「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就是說如果在頭九時沒有下雪,那麼整個冬天便會很暖和,雖然用六月形容冬天的天氣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如果在頭九沒有下雪時,冬天會很暖和,是個暖冬。一、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俗語「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的意思是說,如果在一九期間不下雪的話,到了九九期間的天氣就會特別暖和,第二年的春天來得早,氣溫又高,說明這個冬天十有八九是個暖冬。
  • 俗語「頭九不下雪,九九如六月」,今年春節冷不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今年的冬天要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同樣的更冷一些,很多地區早早就穿上了棉襖和棉褲,一些南方省份比如浙江也飄起了雪花,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關於冬至,有很多的習俗,作為一個北方人,吃餃子是少不了的。同樣的,老祖宗也總結了很多的俗語諺語,以此來預測來年的農耕天氣,比如「冬至天氣晴,來年百果生」,「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等等。
  • 農諺「頭九飄雪花,九九穿單紗」啥意思?頭九下雪有什麼說法?
    農諺「頭九飄雪花,九九穿單紗」啥意思?頭九下雪有什麼說法?(1)頭九飄雪花,九九穿單紗。老農民常說「冬至是頭九」,也就是說冬至節氣開始就要開始進入數九寒天了,古人把冬至後81天分為九個九天,分別為頭九、二九、三九,以此類推直到九九。當九九過去了以後,冬天也就結束了。
  • 村頭老王叔說的:「頭九不下雪,九九比六月」原來是這個意思
    入冬以來,雖然全國各地的氣溫都在直線的下降,有的地方還有下雪或是下雨,但是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冬天比上以前那算是很暖和的了。造成這種情況的的原因,可能,一是幾十年前,大家的家庭條件都很差,到了冬天好多人都穿不起好的棉衣,有的甚至就沒有棉衣穿 。
  • 農村俗語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你了解多少呢?
    從冬至開始算起,持續了九九八十一天後才算結束,其中最冷的時期大多出現在三九到四九之間。如眾所周知的九九歌描寫,一九二九不伸手,三九四九冰面上走,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時期,特別是北方地區,這一時期更是大江大河結冰的時期。fo:俗語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現在又過了幾天,進入了第一個「冬練九九」。冬天九九是古人發明的一種計算寒天和春暖花開日子的方法。
  • 「頭九飄雪,九九穿紗」是什麼意思?好還是不好?
    因為飄雪在『九九』的末尾,鄉下還有一句俗語,叫'頭九飄雪,九九穿紗'。下一年是好還是壞?    按字面意思來說,頭九下了雪,九九天可以穿上薄紗,表示出九後天氣會很暖和,類似的諺語有「頭九降一雪,九九過六月」,會有進入炎熱夏天的感覺。
  • 俗語: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明天九九,老北京的話準不準?
    俗語: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明天九九,老北京的話準不準?中國老百姓從古到今離不開的是什麼?肯定是農業生產呀!沒有農業生產,所有的都白搭,飯是鋼,人這一輩子活著,就得靠糧食。而今天這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如果不是小的時候在農村待過一段時間,再加上一些書籍的支撐,我還真的不敢胡說八道地講中國傳統文化俗語。要理解這句俗語,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知道古代的「九九」是什麼意思。
  • 「冷在三九」,今年三九是哪些天?今年冬天什麼時候最冷?
    冷在三九,就是說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就是三九了。那麼,三九是今年的那些天呢?要想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知道一九、二九、三九是怎麼來的?分別是多少天?按照什麼方式來計算的?一般來說數九是從每年的冬至開始的。
  • 中國古代——四時(四季)與「三九」「三伏」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開始;四季民間習慣上習慣上用農曆的月份來劃分四季:農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
  • 冬至過後迎來「進九」,三九的「冷知識」你知道嗎?
    「冬至」過後將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中國人常說「數九寒天」,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中國民間節氣。數九習俗起源於何時,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不過,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便是「出九」(數九結束,出了數九寒天),「九盡桃花開」,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
  • 今日三九,農諺「三九不颳風,來年一場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三九是數九寒冬的第三個九天,是北半球全年最冷的時間段,等過了三九天後氣溫會逐漸回升,天氣也會慢慢變暖。在農村中關於三九天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三九不颳風,來年一場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算起,每9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是一九,第二個九天是二九,第三個九天是三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共81天的時間。
  • 三九天冷還是大寒冷?
    2019年-2020年數九時間表查詢一九時間: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二九時間: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三九時間:2020年1月9日-2020年1月17日四九時間
  • 小寒到,你數的九是什么九?丨華輿節氣
    1月5日小寒至,掰著指頭從冬至日起數一數,第三個九天——「三九」也不遠了。俗話說得好,「數九寒天,冷在三九」。最冷的日子來了,現代人有暖氣、空調、羽絨服加持,沒有這些裝備的古代重果仁們又是怎麼度過漫漫寒冬的呢?除了火盆、火炕、湯婆子等物理防禦設備來幫忙,「歌九」、「畫九」、「寫九」、「食九」同樣不可少!
  • 2020年到2021年的冬至、三九與立春,農曆公曆對照簡潔明了!
    冬至餃子熱騰騰二、2020年的三九與九九農曆時間冬雪寒冷冷嗖嗖一九時間: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即農曆十一月初八到十一月十五)二九時間: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7日(即農曆十一月十六至十一月二十四)三九時間
  • 冬至將至,俗語「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啥意思?
    俗語「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又是啥意思?數九是我國一個比較重要的習俗,而數九就是指從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九」,以此類推。一共有九個九天,那麼一直數到「九九」。人們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由此可見在三九天到來是比較寒冷的。而俗語「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也恰恰反應了在三九四九階段天氣為一年之中最為寒冷時節。
  • 農村俗語「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今年啥時候到三九?今冬冷嗎?
    從昨天開始,一股寒冷空氣席捲我國,所到之處氣溫驟降,用「一秒入冬」這個詞語形容再合適不過,很多地方還出現了降雪天氣。儘管現在氣溫很低,但距離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還有一段時間,農村老人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到三九呢?今年冬天冷不冷呢?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九九是數九之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九九開始,天氣就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就會降到最低點,在鄉下關於九九的俗語很多,比如今天要講的「九九雪一場,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放在現在有意義嗎?冬天到了,又迎來了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真的到了數九。一年中有九次是最低氣溫。各具特色的九首歌在各地廣為流傳,正如北方人聽得最多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