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標風」吹向晶圓代工!8吋擴到12吋,晶圓代工短缺成啥樣?

2020-12-18 騰訊網

近期晶圓代工產能(特別是8吋產能)緊缺問題已經引發了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普遍關注,因為其已經引發了下遊眾多的相關晶片的缺貨、漲價問題,比如電源管理IC、面板驅動IC、CMOS圖像傳感器、部分功率器件及MCU缺貨和漲價問題都非常嚴重,甚至部分車廠因缺「芯」而遭遇了停產危機,足見事態之嚴重。

產能擴充的無奈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應用需求的爆發,特別是CIS傳感器在2019年的爆發,對8吋晶圓代工的產能需求量有了一個跳躍式地提升,使得各大廠商產能的擴充速度遠低於市場需求的增長速度。另外,受到歷史發展和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和限制,這種產能擴充的步伐也呈現出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原因主要有以下這些。

首先,是模擬晶片應用需求強勁,特別是隨著物聯網、5G及新能源汽車的逐步落地,對功率器件(以IGBT和MOSFET為主)、CIS傳感器、OLED面板驅動IC,以及TWS耳機藍牙晶片的需求相當強勁,給了8吋晶圓更多的商業機遇。

其次,8吋晶圓代工產能與交期一直都比較緊張。主要晶圓代工廠的8吋線產能普遍緊張。而且,大部分模擬、分立器件市場由IDM大廠把持,如英飛凌、德州儀器(TI)等,但因產能有限,這些IDM通常會將訂單外包給Foundry廠代工,同時,在從6吋轉向8吋過程中,部分IDM的主要產能專注於12吋線,沒有額外增添8吋線,這樣就不得不將8吋產品外包。因此,大部分IDM擴產幅度比需求增長幅度低,外包的比例會越來越高,這樣就加劇了代工廠訂單供不應求的局面。

再有,相關設備供給不足、8吋矽片產量受限等,也都是形成整體市場產能吃緊的原因。

晶圓代工吃緊影響手機產業鏈出貨

在電子行業旺季來臨,需求即將快速增長之時,不少晶片、元器件等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目前上遊晶圓廠臺積電、聯電、世界等晶圓代工廠第四季的訂單全部飽滿,2021年上半年先進位程及成熟製程產能也已被預訂一空。據悉,產能供需缺口可能延續至明年年中。

在諸多因素疊加下,中國國產手機廠商中,已開始出現受元器件短缺而導致其旗艦機型出貨困難的情況,甚至連行業領頭羊蘋果也受波及。據了解,在疫情影響下,無論計算機、平板或手機等品類,整體電子消費品供不應求,尤其還有遠程工作及遠程學習趨勢,導致渠道商踴躍進貨,這也給手機廠商帶來了直接影響,廠商普遍存在供不應求現象。

而隨著產能供不應求的缺口不斷擴大,市場上很多元器件都已漲價。繼驅動IC、電源管理晶片、MOSFET之後,近日,MCU也成為漲價的半導體關鍵零組件。目前,瑞薩交期已拉長至4個月以上,而盛群、凌通、松翰、閎康、新唐等五大MCU廠近期同步調升報價,部分品項幅度超過一成。

這些元器件漲價的背後,與8吋晶圓代工緊張息息相關,雖然8吋晶圓的代工已較為成熟,但目前晶圓擴建項目主要集中在12吋廠商,因此8吋晶圓廠總產能相對穩定。而在需求端,受益下遊消費電子、家電及新能源車產業的回暖,需求量較大。更嚴峻的是,除晶圓代工產能一路吃緊外,近期市場又傳出後端封測產能也面臨卡關。

MOSFET又陷入缺貨潮

據了解,凡是在擁有電流電壓以及相位轉換的電路系統中,都會用到功率器件。而MOSFET由於開關速度快、易於驅動、損耗低等優勢,已成為最主流的功率器件之一,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電子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智能裝備製造、物聯網、光伏新能源等領域。

業內人士表示,實際上MOSFET、IGBT等新型功率產品產能緊張始於16年年底,體現的特徵就是矽片材料供應不足,但是去年一季度還是有所緩解,甚至於平衡了,三四季表現的緊張只是尾聲。年前疫情大爆發導致年後產能多種原因釋放不出來,而去年三四季度(MOSFET廠商)庫存量基本消化了,所以MOSFET產能緊張與上次是有一定的關聯性。

目前國內的功率半導體設計廠商主要在華虹宏力、方正微電子、華潤上華、中芯紹興、上海先進等廠商做晶圓代工,但國內晶圓代工產能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國內廠商只能不斷拓展韓國、臺灣等地區的晶片代工供應渠道,部分廠商選擇在臺灣茂矽、和艦、韓國東部高科等廠商進行晶圓代工。

上遊晶圓代工產能吃緊,MOSFET行業就不可避免的出現缺貨。

據某國內MOSFET廠商人員稱,MOSFET行業從今年年初開始出現缺貨,公司庫存也基本消化完了,之前都是出現貨,現在部分型號的MOSFET需要預定,貨期在一個月左右,部分客戶開始到處找貨。

除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外,目前封裝廠的產能同樣飽滿,如何拿到封裝廠近期的產能也讓國內MOSFET晶片設計廠商發愁。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英飛凌、安森美等國際大廠都是採用IDM模式,但進口MOSFET產品供應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目前英飛凌、安森美、安世等供應商的低壓MOSFET產品價格穩定,高壓MOSFET產品價格有調整趨勢,供貨周期普遍維持在15-30周之間,且交期也有延長趨勢,而MOSFET的正常的供貨周期一般在8周左右。

2018至2019年,MOSFET行業經過長達一年的時間去庫存,2019下半年庫存已經基本消化完,然而在疫情持續蔓延的影響下,晶圓代工產能、封裝產能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因此,部分廠商庫存告罄,新的產能又無法及時開出,MOSFET行業開始出現大範圍缺貨。

相關焦點

  • 產能供不應求 茂矽6吋晶圓代工價喊漲
    晶圓代工廠茂矽近兩個月6吋晶圓代工訂單湧入,據了解,主要是風扇馬達驅動IC與電池保護IC應用相關客戶需求強勁,訂單已經排到明年第1季。由於產能供不應求,茂矽不排除與客戶協商調漲代工價格,幅度約個位數百分比,最快10月起實施,挹注第4季營運。近期晶圓代工廠產能搶手,以8吋晶圓為最,如今茂矽也將漲價,透露此波晶圓代工漲價潮,已由8吋蔓延至6吋領域。
  • 矽晶圓競爭白熱化 | 馬來西亞封城導致6吋矽晶圓供應吃緊
    此外,目前正在處於缺貨狀態的矽晶圓、CPU、被動元件、封測代工產能等,是否會受到影響導致缺貨更甚,也是業內關注的重點。合晶日前透露,由於中國6吋以下晶圓廠數量不少,受肺炎疫情影響,晶圓廠憂心拿不到足夠矽晶圓,為分散風險,農曆春節後,臺灣廠明顯感受到中小尺寸矽晶圓強勁轉單力道,推升楊梅廠、龍潭廠產能全線滿載,訂單應接不暇,第1季也已調漲6吋以下價格,漲幅約5%內。環球晶也說,6吋需求雖沒有明顯改變,但因中國廠商供給受影響,打破供需平衡,在肺炎疫情發生後,6吋產能確實變得很搶手、供給吃緊。
  • 曝8寸晶圓代工產能「按片拍賣」,每片最多漲300刀
    導讀:12月15日,臺灣經濟日報報導稱,某老牌晶圓代工廠正「拍賣」明年二季度8寸產能,每片晶圓價格最多漲300美元。來源:經濟日報爆料指出,臺灣某老牌晶圓代工廠近期提前將2021年第2季度的部分8寸代工產能以「競標」的方式,供客戶競價,採取
  • 明年8吋晶圓產能預訂號角響臺晶片廠排隊苦等
    >廠供貨情況,然臺系晶圓代工廠不僅無法確保第4季產能供應,甚至催促臺系晶片廠2015年首季產能要趕快預訂,以免再次向隅,業者預期8吋晶圓市場由賣方主導情形將延續至2015年。  臺系類比IC設計業者表示,臺積電8吋廠產能在1年以前一度相當空閒,相較於6吋及12吋廠產能利用率居高不下盛況,8吋廠因為吃不到移動裝置相關晶片訂單,又等不到6吋廠客戶產品升級,營運績效表現明顯落後,如今卻是鹹魚大翻身。
  • 王終見王:晶圓代工教父的世紀和解
    縱觀科技產業史,總有些懸而未決的發明人之爭,比如貝爾與格雷的電話發明人之爭,馬可尼與特斯拉的無線電發明人之爭,還有張忠謀與曹興誠的晶圓代工模式發明之爭。相對於大名鼎鼎的張忠謀,曹興誠在大陸的知名度不算太高,但這位聯電的創始人,在過去的四十年中,與張忠謀關於晶圓代工的發明權的爭論,一直沒有停過。
  • 英文媒體稱臺積電取消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
    【TechWeb】12月17日消息,在此前的報導中,英文媒體曾多次提到,8英寸晶圓代工商產能緊張,交貨時間延長,代工商在考慮提高2021年的代工報價。而從英文媒體最新的報導來看,晶圓代工漲價,有從8英寸晶圓延伸到12英寸晶圓的趨勢,已經出現了臺積電取消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變相漲價的消息。英文媒體在報導中表示,臺積電此前在為大客戶代工12英寸晶圓時,提供了約3%的折扣,但在2021年,他們將取消這一折扣,價格折扣取消之後就意味著大客戶的代工成本,將因此而上升。
  • 晶圓代工吃緊影響手機出貨 券商:供不應求或延續至明年
    事實上,受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影響,無論是驅動IC、電源管理晶片、MOSFET還是MCU(微控制單元)均成為漲價的半導體關鍵零組件。同時,近期市場還傳出後端封測產能也面臨卡關。諸多因素疊加下,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國產手機廠商中已經開始出現受元器件短缺而導致其旗艦機型出貨困難的情況,甚至連行業領頭羊蘋果也受到波及。
  • 華虹(01347):特殊工藝龍頭,開闢晶圓代工中國特色道路
    而12寸晶圓主要用於製造CPU、存儲器等高性能晶片,廣泛應用於顯示器件、人工智慧、車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領域。 市場發展導致十二英寸的需求也在迅速崛起。為滿足市場增長需要所帶來的12寸晶圓需求,晶圓產能整體呈現出由8寸向12寸轉移的趨勢。根據IC Insights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晶圓產能分布中8寸晶佔比穩中有降,較2014年下降約4%。
  • 臺積電等4大晶圓廠攀比登陸 角逐臺灣3張許可證
    下半年IC代工產業前景不明,原本篤定獲得西進門票的臺積電、聯電,目前12吋晶圓廠產能進展變緩,反而是茂德、力晶12吋廠因DRAM屬標準型產品,量產進度如期,預計年底茂德、力晶月產能可達9000片及1萬片以上,有機會超越晶圓雙雄,進而取得8吋廠西進名額。
  • 變相漲價,消息稱臺積電取消 12 英寸晶圓代工折扣:蘋果、AMD...
    12 月 17 日消息,在此前的報導中,英文媒體曾多次提到,8 英寸晶圓代工商產能緊張,交貨時間延長,代工商在考慮提高 2021 年的代工報價。  從最新的報導來看,晶圓代工漲價,有從 8 英寸晶圓延伸到 12 英寸晶圓的趨勢,已經出現了臺積電取消 12 英寸晶圓代工折扣,變相漲價的消息。
  • 星空獨家︱三星VS臺積電,誰是晶圓代工一哥?
    1980年12月15日,新竹科學園區成立。蔣經國和李國鼎(臺灣科技之父)向張忠謀拋來了橄欖枝。1985年,張忠謀從德州儀器辭職來到新竹,任工研院院長。1987年,張忠謀創立了臺積電。臺積電早期募資的時候,張忠謀希望英特爾、或者IBM,以及日本的索尼、三菱等能夠入股,可惜一一被拒絕。最後臺灣當局出資1.1億美元。就是這個臺積電,2020年8月宣布5nm製程已經量產,3nm產品今年問世。
  • 臺積電:掌握華為晶片命運的臺灣晶圓代工巨頭
    被挖員工將臺積電商業機密透露給了中芯國際,使得其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從無到有擁有了4個8英寸及1個12英寸晶圓廠。面對中芯國際的蠶食,臺積電對這些被挖角員工提出訴訟,先於2005年2月獲得中芯國際支付的和解費用1.75億美元,後於2009年11月協議將會獲得中芯國際分4年支付的2億美元現金和10%的股份,並迫使張汝京離職。 在成立之後的第二個十年中,臺積電的技術工藝逐步取得領先地位。
  • 中芯國際聯手國家隊斥500億投建12吋晶圓製造 什麼信號?
    原標題:中芯國際聯手國家隊斥500億投建12吋晶圓製造 什麼信號?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  投資近500億加碼12吋晶圓製造  12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於2020年12月4日(交易時段後),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
  • 世界先進:8英寸晶圓供應吃緊將延續至明年Q3
    打開APP 世界先進:8英寸晶圓供應吃緊將延續至明年Q3 綜合報導 發表於 2020-12-13 10:32:39 近日消息,據鉅亨網報導,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今日表示,在各應用需求同步成長下,預計8英寸供不應求情況將持續到明年第三季。
  • 中芯國際聯手國家隊 斥資500億投建12吋晶圓製造
    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已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中芯京城集成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業務範圍包括生產12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 中芯國際又有大動作!
  • 晶圓代工雙雄時代落幕,張忠謀曹興誠世紀大和解
    12月15日,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共同參加了竹科40周年國際論壇。令人驚訝的是,這兩位曾經的老對手竟沒有想像中的劍拔弩張,曹興誠一上臺就主動跟張忠謀握手,領完獎後還熱情地交流了好一會兒,並互祝身體健康,現場歡呼響起掌聲。與兩人世紀大和解相比,竹科40年慶的風頭反倒像是被蓋下去了。
  • 馬來西亞封城導致6吋矽晶圓供應吃緊
    受疫情影響,環球晶馬來西亞工廠負責生產 6 吋矽晶圓,受馬來西亞全國封城政策影響,6吋矽晶圓供應將更吃緊。法人解讀,此舉將有助 6 吋矽晶圓報價上漲,包含環球晶、合晶都已針對 6 吋矽晶圓調漲價格。環球晶副總經理陳偉文表示,肺炎疫情發生後,6 吋產能很搶手、供給吃緊,「有多少貨就出多少貨」,目前環球晶 3 座 6 吋以下晶圓廠包括臺灣廠、崑山廠與馬來西亞廠,現有產能均全線滿載。
  • 華晶上華半導體欲稱霸6英寸晶圓代工領域
    華晶上華半導體欲稱霸6英寸晶圓代工領域
  • 晶圓代工雙雄時代落幕 張忠謀曹興誠世紀大和解
    與兩人世紀大和解相比,竹科40年慶的風頭反倒像是被蓋下去了。眾所周知,聯電以整合元件設計(IDM)為主,而臺積電在張忠謀的領導下卻專攻晶圓代工,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惹怒了曹興誠。  在曹興誠看來,這完全是剽竊自己的創意。他宣稱晶圓代工的概念是他第一個提出的,並在張忠謀回臺的前一年告訴了他,當時張忠謀並未採納此想法。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
    這也是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缺口嚴峻的一個縮影,雖然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連年擴產,但是8英寸產能增加不足,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晶圓也出現價格上漲現象。事實上,緊缺也不僅僅在晶圓代工的環節,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封測也出現了產能吃緊的狀況。集邦諮詢表示,半導體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