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評出的22大電影明星都有誰?

2020-12-17 張再坤

1962年,文化部評選出了22名「新中國人民演員」,分別是:

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趙丹、白楊、張瑞芳、上官雲珠、孫道臨、秦怡、王丹鳳;

北京電影製片廠的謝添、崔嵬、陳強、張平、於藍、于洋、謝芳;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李亞林、張園、龐學勤、金迪;

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田華、王心剛、王曉棠;

上海青年藝術劇院的祝希娟(後進入上影廠)。

這22位明星,代表了當時新中國影壇的老、中、青演員,都是當年轟動一時、在民間引起空前反響的佼佼者,觀眾俗稱為「22大電影明星」。

「22大電影明星」的巨幅照片在全國各地電影院懸掛以後,立即掀起一股「追星」旋風,喜愛這些明星的廣大觀眾前往電影院看電影之前,都會不由自主地停留在他們的巨幅照片前,把他們的閃亮風採與在此之前所塑造的銀幕形象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此後兩年,這「22大電影明星」中的趙丹、於藍拍攝了《烈火中永生》,孫道臨、上官雲珠、謝芳拍攝了《早春二月》,王曉棠和王心剛以「銀幕最佳伴侶」的青春組合形象亮相《野火春風鬥古城》,達到了他們演藝事業的又一個頂峰。

謝芳,原名謝懷復,原籍湖南益陽,生於湖北黃陂。1935年11月1日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是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臺姐妹》,謝芳為我們留下了那個年代裡最經典的三部曲。

秦怡,1922年2月4日出生於上海市,祖籍江蘇省高郵市,中國影視、話劇女演員,表演藝術家 。

1938年進入中國電影製片廠擔任話劇演員,1941年成為中華劇藝社演員。1946年憑藉在影片《遙遠的愛》中的演出成名。建國後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演員劇團副團長。50年代因主演《馬蘭花開》被中國觀眾所熟知。1983憑藉電視劇《上海屋簷下》獲得第1屆大眾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1995年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女演員。2004年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稱號,2005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2008年獲選第7屆中國十大女傑,2009年獲得上海文藝家終身榮譽獎及第1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終生成就獎。

王心剛,男,1932年1月1日出生於遼寧大連人,電影表演藝術,國家一級演員。1956年,應長春電影製片廠之邀,參加了故事片《寂靜的山林》的拍攝,飾男主角馮廣發,從此開始電影藝術生涯。2012年,獲得亞洲演藝名人「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 。 2014年,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于洋,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東黃縣,原名於延江。 原北京電影製片廠團長,表演藝術家。演員、導演。1945年長春市文化中學肄業。曾在長春市公安局任職,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文化教員。1947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在《留下他打老蔣》、《橋》、《中華女兒》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學習。1957年畢業後主演《英雄虎膽》、《青春之歌》、《暴風驟雨》、《大浪淘沙》等影片。1977年轉任導演,拍攝《戴手銬的「旅客」》、《大海在呼喚》等影片,並導演《哪兒是我的家》等電視連續劇。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1989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第19屆金雞百花節獲得「終身成就獎」。

王曉棠,1934年1月出生於河南開封,原籍江蘇省南京市,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電影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八屆和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影協副主席,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少將軍銜。

於藍,漢族,遼寧岫巖人,演員,藝術家,事業家,曾用名於佩文、韓地。

1938年赴延安,曾任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話劇團演員;1956年畢業於北京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專修班;1949年開始登上銀幕;1981年組建兒童電影製片廠並成為首任廠長。

王丹鳳,女,原名王玉鳳,原籍浙江寧波,1924年8月23日出生於上海,中國著名電影演員,90年代初移居香港。2013年獲第1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田華,中國電影女演員。出生於河北唐縣。原名劉天花,12歲參加八路軍晉察冀抗敵劇社,改名田華。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華北前線為部隊演出秧歌劇《兄妹開荒》,河北梆子《血淚仇》、話劇《戰鬥裡成長》、《大清河》等。

龐學勤,1929年出生於江蘇省阜東縣東坎鎮。1944年,參軍,在部隊當過文化教員、文工團員、炮兵連指導員。電影演員。代表作品有《甲午風雲》、《戰火中的青春》、《兵臨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園街五號》。2015年,在珠海去世。

中國電影女演員。原名金慧琴,曾名金狄。原籍江蘇蘇州,1933 年2月25日生於上海。1959年在《我們裡的年輕人》中成功地飾演農村女青年孔淑貞。1960年被文化部授予「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趙丹(1915-1980),原名趙鳳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祖籍山東肥城,出生於江蘇揚州,生長於江蘇南通。他先後主演了《為了和平》(1956)、《李時珍》(1956)、《海魂》(1957)、《林則徐》(1958)、《聶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創造了李時珍、聶耳、林則徐、許雲峰等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代表了中國20世紀50—60年代電影表演藝術的水平。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

白楊(1920年4月22日—1996年9月18日),原名楊成芳,湖南省汨羅市古侖人,中國電影、戲劇表演藝術家。1936年與明星影片公司籤約,與趙丹主演《十字街頭》、《 一江春水向東流》一舉成名。作為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中國女演員,白楊也得到了國際傳媒的矚目,英國《泰晤士報》稱其是中國的「葛麗泰·嘉寶」。於1996年9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

張瑞芳,著名表演藝術家。原籍北京,生於河北保定。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 張瑞芳曾是話劇舞臺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臺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2012年6月28日,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芳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

上官雲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女,江蘇江陰長涇鎮人。原名韋均犖[luò],字超群,家中排行第五,小名亞弟,又名韋亞君。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中國影協會員,上海影協常務理事,上海市政協第一、二屆委員和第三、四屆常務委員。

上官雲珠,幾乎走遍上海灘大大小小的演出團體,即使沒有報酬也要參加演出。因在《一江春水向東流》》《烏鴉與麻雀》《麗人行》《希望在人間》《萬家燈火》等經典名片中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而蜚聲影壇。上官雲珠於1962年入選「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文革」爆發後遭到江青集團迫害,跳樓自殺。

孫道臨(1921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8日),原名孫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於北京。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導演、朗誦藝術家。多次獲國內外電影藝術大獎,出任加拿大蒙特婁等國際電影節評委。歷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顧問,上海華夏影業公司藝術總監。2007年12月28日上午8點59分,因心臟病突發,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6歲。代表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早春二月》《烏鴉與麻雀》。

謝添出生於1914年6月18日,2003年12月13日去世,中國著名演員、導演。

謝添為中國影協第三至五屆理事,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早年就讀於天津英文商務專修中學。1933年在天津開始業餘話劇演出,曾參加鸚鵡劇社,演出田漢、曹禺等人的劇作。作為演員,謝添被稱為「銀幕上的千面人」,也被譽為影視界「四大名醜」之一;而作為導演,更是被譽為「中國的卓別林」。

崔嵬(1912—1979.2.7),中國電影演員、導演。原名崔景文曾用名崔微暉、崔浚、瘋子,後改名崔嵬。山東諸城市昌城鎮王家巴山村人。著名電影藝術家、劇作家。代表作品《紅旗譜》,《青春之歌》,《小兵張嘎》。

陳強,本名陳慶三,1918年出生於河北寧晉徐家河,表演藝術家。喜劇演員陳佩斯的父親。

1939年, 陳強參加晉察冀邊區聯大文工團,開始正式戲劇演出活動。1962年,憑藉《紅色娘子軍》獲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1964年,獲印度尼西亞第三屆亞非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2009年,在獻禮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心中的經典電影形象」評選活動中,陳強獲得了「經典電影形象」大獎。2012年6月26日21時38分,陳強在京逝世,享年94歲。

張平(1917——1986),1917年11月20日生於江蘇省崑山縣,原名倪家駒、倪夢良,祖籍山東曲阜,家奉回教。在影片《探親記》中,他飾演了為救戰友而英勇犧牲的三兒;在影片《糧食》中,飾演了勇敢、機智、富於幽默感的兩面村長康洛太;在《怒潮》中,飾演了深孚眾望、虎虎有生氣的農會委員長邱金;在《小兵張嘎》中,飾演了樂觀堅毅、詼諧風趣的區遊擊隊偵察連長鍾亮;在《千萬不要忘記》裡,飾演了以共產主義精神教育後代的老工人丁海寬。

李亞林(1931--1988)電影演員、導演,遼寧安東(今丹東)人。1953年畢業於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演員班。歷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峨眉電影製片廠演員、導演,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1年《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84年《為什麼生我》,分別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87年《井》獲第十九屆義大利陶米爾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三等獎。

張圓(1926年12月22日~2000年8月10日)電影演員、導演。原名張祖澤。河南衛輝人。1949年相繼在華北大學三部和中央戲劇學院學習。1950年入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演員班學習。1953年畢業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曾在《祖國的花朵》、《沙漠裡的戰鬥》、《水庫上的歌聲》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58年起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先後參加拍攝《羌笛頌》、《兵臨城下》、《景頗姑娘》等影片。1975年改任副導演。1980年起任導演。作品有:《紅牡丹》《十六號病房》、《黃山來的姑娘》、《中國的「小皇帝」》等影片。

祝希娟,女,1938年出生於江西贛州,成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國戲劇表演藝術家。高中畢業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因在影片《紅色娘子軍》中飾演女主角,獲得1962 年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該片曾創造6億觀影人次) 22大影星,此後又拍攝了《燎原》、《啊!搖籃》、《法人代表》等影視劇。上世紀末定居美國。

相關焦點

  • 上世紀六十年代評出的22大電影明星都有誰?
    這22位明星,代表了當時新中國影壇的老、中、青演員,都是當年轟動一時、在民間引起空前反響的佼佼者,觀眾俗稱為「22大電影明星」。「22大電影明星」的巨幅照片在全國各地電影院懸掛以後,立即掀起一股「追星」旋風,喜愛這些明星的廣大觀眾前往電影院看電影之前,都會不由自主地停留在他們的巨幅照片前,把他們的閃亮風採與在此之前所塑造的銀幕形象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的來龍去脈
    談話間周總理鄭重對主管電影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說: 現在我們的電影院裡,都掛著蘇聯的22個大明星,我們建國都已經12年了,為什麼不能掛我們自己的明星照片呢?應該有我們自己的明星嘛!夏衍同志,你考慮考慮。
  • 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的來龍去脈
    談話間周總理鄭重對主管電影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說:現在我們的電影院裡,都掛著蘇聯的22個大明星,我們建國都已經12年了,為什麼不能掛我們自已的明星照片呢?應該有我們自己的明星嘛!夏衍同志,你考慮考慮。到了這一年的夏天,全國各大影院,已紛紛撤下蘇聯明星照片,換上新中國的優秀電影演員的形象。北京美術公司製作了22大影星的照片套裝,8個月內銷售了71萬套。甚至有副食品商店把明星們的頭像印在糖果上,顧客為了集齊22位演員的頭像,不得不一再去買糖。不過,大多數入選的演員,在此之前對此事一無所知,而是後來在電影院裡才意外吃驚地發現的。
  •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明星怎麼炒作新電影?高,實在是高
    張文豔和當今的宣傳一樣,當時的電影廣告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報紙上,大版面的電影廣告和電影介紹充斥其間,電影插圖、海報更是放在醒目的位置。馬戲團趁機將李麗華提供的酬金兩百元捐給了上海救濟難民兒童教養院,一來二去,李麗華和她主演的電影一戰揚名。其實,李麗華與青島緣分頗深。她的兩任丈夫都曾生活在青島。第一任丈夫張緒譜是個富二代,新婚後兩人曾到青島生活,第二任丈夫嚴峻也曾生活於青島,他和耿震是鐵路中學的優秀學生。嚴峻和李麗華夫唱婦隨,合作過多部電影,是影壇上著名的伉儷。再說電影宣傳。
  • 新中國電影「22大明星」溯源 事實遠比想像複雜(圖)
    「22大明星」部分演員在上世紀90年代的合影。  劉 澍提供  新中國電影「22大明星」誕生50周年主題影展將於9月在中國電影博物館拉開帷幕,帶領觀眾重溫那一段段斑駁卻又親切的光影記憶。隨著老演員陳強和張瑞芳的去世,「22大明星」的提法頻現報端,然而,返回歷史現場,「22大明星」卻尋不到半點公開報導的線索。  「22大明星」是真實的嗎?它是如何誕生的?
  • 盤點在世的「22大電影明星」:秦怡98歲,田華92歲,祝希娟82歲
    如今的影視圈時常會進行各種評選活動,明星們靠的都是自己的作品和人氣。其實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電影圈便做了一個評選活動。評選出了了「22大電影明星」。他們見證了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伴隨著新中國的電影事業一路成長。
  •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明星怎麼炒作新電影?高,實在是高
    張文豔和當今的宣傳一樣,當時的電影廣告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報紙上,大版面的電影廣告和電影介紹充斥其間,電影插圖、海報更是放在醒目的位置。馬戲團趁機將李麗華提供的酬金兩百元捐給了上海救濟難民兒童教養院,一來二去,李麗華和她主演的電影一戰揚名。其實,李麗華與青島緣分頗深。她的兩任丈夫都曾生活在青島。第一任丈夫張緒譜是個富二代,新婚後兩人曾到青島生活,第二任丈夫嚴峻也曾生活於青島,他和耿震是鐵路中學的優秀學生。嚴峻和李麗華夫唱婦隨,合作過多部電影,是影壇上著名的伉儷。再說電影宣傳。
  • 她與白楊秦怡齊名,是22大電影明星,三次婚姻卻無子女,94歲仙逝
    No.16月15日,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芳誕辰102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張瑞芳藝術家致敬!說起張瑞芳,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在新中國成立後的電影長河裡,她是與白楊、秦怡、上官雲珠、王丹鳳、於藍、田華、王曉棠、謝芳等齊名的大明星,因此,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她們一同被評選為22位「新中國人民演員」,即俗稱的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
  • 她是「22大電影明星」中「最不知名」演員,丈夫是著名導演於彥夫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18張圓】No.18月10日,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張圓去世20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張圓藝術家致以無盡的緬懷和崇高的敬意!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評選出了22位「新中國人民演員」,俗稱「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這22位明星既是中國觀眾眼裡德藝雙馨的俊男靚女,更是中國電影史上「人、影雙絕」的明星大咖,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演員是我國唯一一次,從國家層面大規模評選出的「明星」演員。
  • 她是22大電影明星,與溫錫瑩主演《沙漠裡的戰鬥》,丈夫是名導演
    No.112月22日,是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著名導演、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張圓誕辰93周年紀念日,在此,我們向張圓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無盡的懷念!看到「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張圓」,許多人或許開始疑惑:22大電影明星尤其是女明星我知道很多,例如白楊、張瑞芳、秦怡、王丹鳳、於藍、謝芳、田華、王曉棠等等,有張圓這樣一個人嗎?有,有的!其實,談到這個問題,張圓自己也曾疑惑過,也曾感嘆過。1995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第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行。
  • 她與白楊秦怡齊名,是22大電影明星,三次婚姻卻無子女,94歲仙逝
    No.16月15日,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芳誕辰102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張瑞芳藝術家致敬!說起張瑞芳,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在新中國成立後的電影長河裡,她是與白楊、秦怡、上官雲珠、王丹鳳、於藍、田華、王曉棠、謝芳等齊名的大明星,因此,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她們一同被評選為22位「新中國人民演員」,即俗稱的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實事求是講,張瑞芳參演的作品並不多,對此,張瑞芳自己曾說過:「捫心自問,幾十年來由於各種原因,我拍的片子數量很少,還不到20部。
  • 「電影奇蹟」即將播出 影像詮釋六十年風華絕代
    「電影奇蹟」即將播出 影像詮釋六十年風華絕代   從8月17日開始,北京電視臺「天天影視圈」節目將播出獨家策劃的《電影奇蹟》系列專題片。  《電影奇蹟》系列專題之:【電影青春】寫盡春風沉醉  回顧新中國走過的六十年,一路上洋溢著奮勇探步的激情,經歷了簇生童年快樂韶光的《讓我們蕩起雙槳》、新中國的電影開始出現了主題的變奏,從沉著思考、拒絕盲從的《紅衣少女》到追求個性表達的《搖滾青年》,銀幕上的六十年越來越張揚出屬於新時代的青春浪潮。
  • 她是22大電影明星,主演《一江春水向東流》,兩任丈夫都是導演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75)——白楊】No.19月18日,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白楊去世24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白楊藝術家致敬並表達深深的懷念之情!白楊的表演質樸、自然、含蓄,長於表現東方女性神韻,之所以獲得億萬觀眾的認可,正是因為她有精湛的演技和對角色的深刻揣摩。No.2其實,就白楊一生所塑造的20多個銀幕形象和50多個話劇形象來說,她的「作品」並不算多,但不可否認,這些形象絕大多數都是中國銀幕、舞臺上的經典。
  • 上影廠7位「22大電影明星」,如今6位仙逝,唯98歲的她健在
    No.1 說起「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當下似乎有許多網友、影迷不知道,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們卻是那個時代電影明星、帥哥靚女的集中代表,他們或英俊帥氣,或漂亮美麗,最重要的一點是演技都屬一流,因而曾迷倒過無數年輕的男女,一如當下的追星一族。
  • 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稱為「東方好萊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那個時候香港被稱為「東方的好萊塢」。培育了大批的明星,成龍,周星馳,李連杰,周潤發,張國榮,劉德華,梁朝偉,關之琳,林青霞,張曼玉,王祖賢等等很多人都是那個時代香港電影人的代表。
  • 她與趙丹演《十字街頭》成名,《祝福》飾祥林嫂,是22大電影明星
    白楊的優秀貫穿於她的一生,早在上世紀30年代,她就被英國《泰晤士報》稱之為中國的「葛麗泰·嘉寶」;到了40年代,她被中國話劇界譽為「四大名旦」之一;60年代,她被評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90年代,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進入新世紀,被選為百年中國電影史上10大女明星……白楊一生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並不算多,大約有20多個銀幕形象
  • 她是22大電影明星,主演《一江春水向東流》,兩任丈夫都是導演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75)——白楊】No.19月18日,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白楊去世24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白楊藝術家致敬並表達深深的懷念之情!白楊的表演質樸、自然、含蓄,長於表現東方女性神韻,之所以獲得億萬觀眾的認可,正是因為她有精湛的演技和對角色的深刻揣摩。No.2其實,就白楊一生所塑造的20多個銀幕形象和50多個話劇形象來說,她的「作品」並不算多,但不可否認,這些形象絕大多數都是中國銀幕、舞臺上的經典。
  • 上世紀六十年代林俊卿先生與夫人合作的幾首歌
    林俊卿先生的夫人許恬如是一位鋼琴師,兩人初次合作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的鼓浪嶼,許女士給回鄉辦演唱會的林俊卿伴奏。上世紀六十年代林先生在與黃貽鈞指揮的上海交響樂團合作錄製歌劇唱段時,也與夫人合作錄製了幾首義大利歌曲。1 請你停止愚弄我吧!
  •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的電影女演員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正處於民國時期變幻莫測的時期,正是因為大陸政局不穩,許多大陸人放棄了在大陸的生命,攜家帶口來到了香港,這導致香港的人口從數萬迅速增加到幾百萬,不光是商人魯人也有許多作家的後代,所以呢當時不僅是商業,而且香港非常繁榮。
  • 於藍逝世後,你知道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還健在幾位?多大年齡了
    雖然,永遠的「江姐」離開了我們,但於藍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藝術精湛的銀幕形象,都必將伴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而存留在人們的腦海之中,永遠不可磨滅。於藍老藝術家,一路走好!我們知道,於藍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其實,這個稱呼規範的叫法應該是「新中國人民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