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維漢(中)
原標題:「影子」的同夥都是誰?
撰文丨董鑫
新華社最近的一條消息,讓剛剛追完《風箏》的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神經一緊:
江蘇破獲了一起向臺灣方面提供軍事情報的重大間諜案,兩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提起公訴。該案目前正在審理中。
兩名犯罪嫌疑人名叫馬亮亮和梁鑫。2016年7月,兩人在河北保定打工期間,被臺灣間諜吳榮同勾連策反,通過QQ郵箱、網易郵箱接受指令,利用曾在武警北京總隊服役的便利條件,搜集並向吳榮同報送武警部隊訓練、部隊和軍工企業內部部署以及軍工企業裝備測試等相關情資,對大陸軍事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臺海這齣諜戰大戲,還要演到哪一年?
國之利器怎可示人?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在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展上落後於一些發達國家,開發固體燃料為動力的遠程彈道飛彈尤為迫切。經過長達14年的研製,東風-31飛彈問世,這是中國第一種採用固體燃料的遠程戰略飛彈,最大射程為8000公裡、可攜帶重量為700公斤的核彈頭,先後攻克了不少技術難關。
1999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3枚東風-31遠程戰略飛彈作為最後一個受閱裝備方隊壓軸登場,這是東風-31的首次公開亮相,但並沒有讓其他國家感到意外,這是因為飛彈的機密技術資料已經洩密,飛行彈道特點、信號特徵等關鍵數據都被出賣。
《道德經》有云:「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這樣重要的信息為什麼會洩密?與兩個人有關。一個是東風31飛彈之父、彈道飛彈專家郭萬鈞,另一個是商人沃維漢。
沃維漢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畢業的碩士生,在1987年被公派前往德國慕尼黑留學讀博,在德國念書期間,沃維漢成為了臺灣軍情局間諜。上世紀90年代初,沃維漢開始經常往返於大陸和奧地利等歐洲國家之間經商,出入境均持中國護照。
在一場婚禮上,沃維漢結識了自己的遠房親戚郭萬鈞。郭萬鈞畢業於南開大學物理系,是一名飛彈技術專家,後來還參與了東風-31戰略飛彈的設計。得知郭萬鈞身份之後,沃維漢利用金錢收買和遠房親戚關係,從郭萬鈞處獲取了大量有關東風-31遠程戰略飛彈的絕密情報。因為沃維漢是「外行」,郭萬鈞還專門給他「授課」,對情報進行科普講解。如此往復,郭萬鈞先後通過沃維漢提供了涉及戰略飛彈等7項絕密情報,沃維漢則支付給郭萬鈞數萬美元和1塊手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