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末」行是這樣消失的

2020-12-10 騰訊網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傳統京劇行當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大類。其實初期還有個「外」行,說是「生旦淨末醜外」更合適。但後來「末」併入了「生」行,就成了現在的四大類。

在元雜劇中,末的位置相當重要(就是扮演很重要的人物,如故事主人翁);在明清傳奇中,末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行當,漢劇行當中的末行就延續了這個傳統,這些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了京劇的行當劃分,所以在京劇中出現了末行。在京劇原來的傳統中,真正的老生只帶「黑三」鬍子(是髯口的一種,就是指黑色的有三撇的那種鬍鬚)。而「帶黲」三(「黲」音同「慘」,是指花白的三撇式鬍鬚),黲滿(就是花白的滿滿的鬍鬚),白三,白滿鬍子的角色就是由「末」行或「外」行(也是一種行當)來扮演,因為末行、外行扮演的角色都不是主要角色,而其扮相又與生行相似,所以就乾脆取消「末」行和「外」行,讓其與「生」行合併,這樣老生的表演範圍大為擴大,兩行當間的差別也就消失了。

末 行 簡稱「末」。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除去紅生和勾臉(即在臉上畫有臉譜)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臉的,內行術語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較潔淨俊美的。

成型成熟後的京劇行當分為生旦淨醜四個行當,每一個行當還都可以細分,如生分為老生,演中老年男性;小生,演青年男性;娃娃生,演小男孩;武生,演武戲中的男性。小生中又可分為扇子生,翎子生,武小生,窮生等。

「末」是傳統戲曲行當,它歷史悠久,早在宋雜劇中已出現,但不太重要,到了元雜劇,末行已是最主要行當了,稱為正末,直到現在,一些劇種還把它當作重要行當,如漢劇、梨園戲等。

京劇在剛形成的一段時期內,由於受漢劇影響,也是把末行當作一個重要行當的,以區別於生行,故當時說起京劇的行當,是「生旦淨末醜」,其實還有個「外」行,說是「生旦淨末醜外」更合適。生行和末行的區別,除人物性格外,基本以髯口(鬍鬚)區分,掛三(三縷鬍鬚)的為「生」,掛滿(從耳朵到嘴巴能遮蓋小半個臉的鬍鬚)的為「末」,並且區分嚴格,生行演員和末行演員不能混演,即「生不演末,末不演生」,據說京劇創始人之一的余三勝曾經同時演過這幾個行當的戲,或許因他原是漢劇演員之故。

真正徹底打破這個界限,使末行併入了生行的是譚鑫培,是譚把當時演出形式從班體制改為名角制,自己單獨挑班演出的第一人,以個人挑班,演出由挑班者說了算,譚本為生行,若按原來規矩,象《打漁殺家》、《盜宗卷》、《失印救火》等末行戲他就不能演,這就極大限制了譚的全面才能,更重要的是算經濟帳,象一些大戲,如全部《一捧雪》是生末交替為主的戲,若按一生二末來演,行當雖對,但譚只能演其中一折,另兩折須末行來演,對譚這樣的演員來說,即不能全面展示藝術,又因多需主演,經濟上划不來,故他就以生替末一趕三了(莫成、陸炳、莫懷古),因譚當時已是梨園領袖,故他一開此頭,別的「生」、「末」兩行的演員群起效之,這個界限也就徹底打破了。這時雖還有末行,但已不是演員專工的行當了,演員掛髯口也靈活多了,《群英會》中魯肅原掛黑滿,現在可以掛黑三了,黃忠也有白滿改掛白三,末行的角色也變為生行了。原來末行只重表演不重唱功,經過譚等改革也唱、念、做並重了,這樣末行和生行就區別沒那麼大了,「末」和「生」也就合流了,「末」從此歸入了生行,到譚以後,雖還有「末」這個提法,但「末」歸入生已成事實,末行徹底衰敗了,大致到解放前後,末行已很少被提及了,故京劇行當已無專門的「末」行,變成了「生旦淨醜」了。

從京劇的發展歷程看,以「生」為主是京劇的發展趨勢,而末行阻礙了這種發展,使生行在許多地方無用武之地,而且京劇需要藝術全面的演員,但末行只重表演不重唱亦能不適應時代潮流,最後消亡由生行代演也是必然的。

相關焦點

  • 京劇「末」行是這樣消失的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傳統京劇行當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大類。其實初期還有個「外」行,說是「生旦淨末醜外」更合適。但後來「末」併入了「生」行,就成了現在的四大類。
  • 知識丨關於京劇的生、旦、淨、末、醜
    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按傳統,有「生、旦、淨、末、醜」的五大行當。演員面部化妝多應用於淨、醜兩個行當,其中各種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譜式和色彩,藉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能,使觀眾能目視外表,窺其心胸。因而,臉譜被譽為角色「心靈的畫面」。
  • 國粹| 京劇中「生、旦、淨、末、醜」到底長啥樣?
    京劇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它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內涵。末 · 京劇末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
  • 富連成京劇臉譜消失半個世紀,終於結集重現
    在這樣的文化形態下,我在「大光明」度過了我的童年。 ▲ 孫悟空京劇盔頭形象隨著時代的發展,那個年代,京劇不受重視,廠子無法維持,後來有了八大樣板戲,又勉強維持了一陣,最後,這個北方最大的專門製作的盔頭、把子的廠子也消失在歷史的車輪中。
  • 《京劇砌末之韻》第二集酒具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砌末是大小道具與一些簡單裝置的統稱,是戲曲解決表演與實物矛盾的特殊產物。戲曲舞臺上並不迴避&34;,也不要求一一寫實。京劇《貴妃醉酒》既然有貴族階層所用的酒壺、酒鬥,那必然也有平民所用的酒具
  • 《京劇砌末之韻》第一集桌椅
    桌椅一張天地裡風雲萬物戲臺中京劇砌末是大小道具與一些簡單裝置的統稱,是戲曲解決表演與實物矛盾的特殊產物。戲曲舞臺上並不迴避&34;,也不要求一一寫實。京劇《打龍袍》中一桌二椅指代樓臺一桌二椅,可以表現宮廷、衙門、佛堂、客廳等等。
  • 京劇貓始祖修突然消失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創立了京劇貓十二宗?
    修敲響大鑼,參悟韻的力量,成為第一隻京劇貓。他創立了京劇貓十二宗淨化了魔物們。之後,修卻消失了。貓土,落入邪惡的黯手中。」活著代表還可以被淨化這樣的魔物目前出場的雖然很多,但留下印象的卻很少,目前能讓我們想起此類魔物的只有白糖和樓下這位。
  • 京劇劇目的悲喜交錯的情感結構,與行當表演風格特色的格局有關?
    京劇劇目的悲喜交錯情感結構,與舞臺演出中行當表演風格特色的格局有關。在京劇行當表演風格特色的格局中,醜行、彩且以及淨行、花且,是呈現喜劇因素的主力,尤其是醜行和彩且,全部的表演技藝都與喜劇因素緊密相關。
  • 京劇行當簡介
    漢劇共分為10種行當:一末、二淨、三生、四旦、五醜、六外、七小、八貼、九夫、十雜。這十種行當所扮演角色的內容,大概是這樣: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劇裡邊的生行;淨與京劇裡的淨是一樣的,指的是花臉;旦就是京劇裡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貼,是貼旦的簡稱。京劇在早期劃分行當,也是這十個行當。只是後來逐漸合併,形成了現在的生、旦、淨、醜四大類型。
  • 《京劇砌末之韻》線上總點擊量超1800萬
    其中「走進」系列全民藝術普及微視頻——《京劇砌末之韻》全25集由國士無雙影視工場團隊傾情打造。《京劇砌末之韻》將京劇演出中使用的砌末分為5個專題,包括:生活道具、交通道具、武器道具、環境道具、有形道具等
  • 中國國粹京劇,生旦淨末醜,分別代表什麼
    中國國粹京劇,生旦淨末醜,分別代表什麼文/@成長新視點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生、旦、淨、末、醜是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在初期,京劇的行當仍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大類,後來才把生行和末行合併,取消了末行,變為生、旦、淨、醜四大類。一、生行。生行,是京劇中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也是重要行當之一,分為老生(鬚生)、紅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等。
  • 2019華北少年煙臺京劇行活動將於7月舉辦
    據新華網6月14日消息,2019華北少年煙臺京劇行活動將於7月19日至24日舉行。該活動面向全國,以「遊煙臺、學京劇」為主要內容,通過遊學相結合,實現創新文旅融合、傳承京劇藝術、助力打造京劇之城的目標。
  • 戲曲 京劇的藝術特點
    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8]行當分類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佔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 京劇漢劇大師走進南湖社區 與票友面對面
    京劇大師裴詠傑現場為票友演唱京劇    荊楚網消息(記者餘梅)第二屆湖北藝術節裡的藝術家們走下舞臺,走進社區。10月23日下午,京劇名家裴詠傑、漢劇名家程彩萍走進位於南湖松濤苑社區的南湖街老年大學,現場演唱京劇漢劇經典唱段,並與百名票友面對面交流。  「京劇雖然起源和發展時間不長,但集合了多個劇種的精髓。」下午三點,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著名京劇界麒派第三代傳人——裴詠傑先給票友們介紹了京劇劇種的特色,隨後演唱了《楚漢春秋》裡的經典唱段,贏得了現場票友們久久不息的掌聲。
  • 談談京劇,談談京劇舞臺上的禮儀
    中國古代社會的這一特徵從京劇中就能很清楚地看出來,因京劇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京劇劇目是表現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京劇藝術具有程式化的特點,京劇所反映的中國古代社會的各種禮儀都是通過特定的程式表現出來的。比如娶親嫁女要吹奏嗩吶曲牌[工尺上];祭奠亡靈時,弔祭者要在胡琴曲牌[哭皇天]的伴奏聲中行禮。了解這些程式的含義,掌握其中規律,對我們欣賞京劇藝術將會有很大幫助。
  • 烏市成人京劇培訓怎麼入門
    烏市成人京劇培訓怎麼入門 ,「mgg6ak」 烏市成人京劇培訓怎麼入門地方京劇化妝培訓推薦,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京劇。
  • 如果黯被打敗了,混沌消失了,京劇貓還有存在於貓土的必要嗎?
    如果有一天,星羅班集京劇貓十三宗之力打敗了黯,並且讓混沌從貓土上永遠的消失了。待到那時,京劇貓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想要稱霸貓土的不僅僅是黯,還包括十二宗中的各宗京劇貓。一旦混沌消失了,京劇貓各宗之間為了貓土的統治權必然引發戰爭。一旦戰爭打響,貓土上最終受難的又是普通貓民。
  • 《不信東風喚不回:我的祖父馬連良》:一個京劇末等生的逆襲
    ▲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跟隨欄目走進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的傳奇人生——京劇末等生的逆襲。,京劇馬派藝術創始人,但這位京劇泰鬥最初學戲的時候,常常被人嘲笑,甚至因此常常挨打。《不信東風喚不回:我的祖父馬連良》一書中,記述了一個京劇末等生逆襲的故事
  • 春花秋月何時了,京劇臉譜知識你知多少?
    作為國粹之一,京劇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而京劇臉譜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愛,被人們公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誌之一。什麼角色需要畫臉譜,京劇臉譜有多少種,如何區分,這些問題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那今天我們就簡單聊聊京劇臉譜那些事。先說什麼角色需要畫臉譜?
  • 京劇流派臉譜之竇爾墩
    京劇臉譜與京劇表演藝術是一樣的,是和演員一起在舞臺上的活的藝術。京劇在戲曲史上,從四大徽班進京開始不過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但與其他戲曲相比發展快,流傳廣,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在京劇鼎盛時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臉譜也同樣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清代戲畫中的臉譜,各種各式都有其一般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