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不能被馴化?歐洲人曾以騎斑馬為時髦,為何非洲人沒馴化斑馬

2020-12-18 科普大世界

前些天寫了一篇講馴化非洲鬣狗的文章,之後就看到有些朋友在文章下面評論中說非洲的斑馬就不能被馴化,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非洲斑馬也是可以被馴化的,馴化之後的非洲斑馬,照樣可以用來騎行和拉車。

斑馬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動物,主要生活在非洲,身上有著黑白相間的條紋,因此凡是有這種條紋的圖案,名稱往往都跟斑馬有關係,比如人行橫道上的斑馬線,有黑白相間條紋的斑馬衫,還有類似條紋的斑馬魚等等。這也是由於斑馬的花紋非常顯眼,很容易引人注目,並不屬於環境保護色,因此斑馬也是很容易成為被獅子獵殺的大型動物。

由於一直生活在野性十足的非洲大草原上,斑馬也是野性十足,這傢伙個性非常暴躁,凡是它認為不友善的動物靠近它,就會奮起後蹄猛烈踢踹,其力道足以將獅子的頭骨踢碎,有時還會半立起身子用前蹄猛砸,而且也會張嘴猛咬,所以這傢伙並不好對付,通常單獨的母獅都不敢對成年斑馬實施獵殺行動。

斑馬如此野性,能被人類馴化嗎?人類表示毫無壓力。看看馬戲團中的獅子、老虎、豹子、黑熊等等,哪一種不比斑馬更兇猛?但是照樣被人類馴得服服帖帖,所以斑馬雖然野蠻,但人類要想馴化它也並非多難的事情。

實際上斑馬在歷史上也的確被馴化過,那就是歐洲人進行非洲殖民的時期,他們看到非洲的斑馬非常多,認為這種膘肥體壯的馬匹,不馴化用來騎馬或者拉車真的太可惜了,於是就有人進行了馴化斑馬的活動,很快就收到了成效,馴化者將被馴化的斑馬運到歐洲,一度成為歐洲皇室貴族爭相購買的牲畜,騎著被馴化的斑馬和乘坐有斑馬拉動的車輛也成為歐洲貴族們最喜歡趕的時髦。

在1900年前後,已經有大量的斑馬被馴化,史料記載在當時的英國,用斑馬拉車也不是稀罕的事,在非洲的醫生行醫都經常騎行斑馬去出診,而且非洲有不少被馴化的斑馬供出口,歐洲之外的美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曾經有馴化的斑馬進口。

所以斑馬也並非不可馴化,而是可以馴化的,也曾經被人馴化過,但是可能有朋友要問了,那麼為什麼和斑馬一起生活了數千年的非洲黑人沒有馴化斑馬呢?這應該和非洲人的生活條件十分落後,還用不著將斑馬騎行和拉車有關。

斑馬生存的地區主要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那裡的非洲黑人生產生活條件都比較落後,歐洲人進入那裡殖民時,非洲黑人絕大部分還都處於原始部落社會的階段,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他們幾乎沒有農業,用不著使斑馬拉車,雖然有些原始的畜牧業,但大都是放養一些牛羊,而牛本身就是可以騎行和拉車的,所以基本上也就用不著去馴化斑馬了。如果斑馬生活在亞歐大陸上,那麼它們就應該和其他的馬匹品種一樣早就被人類馴化了。

那麼後來為什麼斑馬馴化活動沒有在全世界普及開來呢?這和汽車的興起有關,前面的介紹也能看出來當時使用馴化斑馬的國家主要是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但是在1900年之後,汽車開始大行於世,發達國家在交通工具方面很快經歷了由人力畜力向汽車等機械力量的轉變,有了汽車也就用不著馴化斑馬來騎行和拉車了。所以如果不是汽車對發明出來並大量出現的話,非洲的斑馬很有可能被大量馴化並風行全世界的。

而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因為大都有本地的馬和牛,用來騎行和拉車,他們既用不著也買不起斑馬,因此也就不需要馴化的斑馬了,所以馴化斑馬的活動後來也就趨向於停止了,不過在如今的非洲中南部一帶,據說仍然有馴化的斑馬在使用,但是數量極少。

相關焦點

  • 非洲斑馬也是馬,為何從沒人馴化它們當戰馬?答案就一個字
    而在古代戰爭中,陸戰之王的頭銜應該送給騎兵部隊,他們在戰場上橫衝直撞,可沒多少人能受得了。當然,要想讓騎兵成為克敵制勝的法寶,最關鍵的是要有優良的戰馬,戰馬就像坦克,只有性能好才能縱橫沙場,碾壓對手。比如當年蒙古人就是仗著自己的馬好,硬是闖出草原,橫掃了周邊多數國家,成就了鐵騎的美名。
  • 非洲那麼多斑馬,為什麼當地人不用斑馬當坐騎?
    和美洲不同的是,非洲有很多大型動物大象,獅子,斑馬等,但奇怪的是,人們似乎並沒有馴化這裡的動物來服務於人類。比如:明明這裡有很多斑馬,但卻沒有人將它們用來騎乘或者拉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斑馬為什麼不能被馴養斑馬屬於食草動物,它們的食物來源非常廣泛,不僅以草類為食,還以樹枝、樹葉為食。而且,斑馬屬於群居動物,它們有著很強的社會性,不會彼此攻擊群體裡的其他個體。除此之外,斑馬的性成熟時間在3歲左右,生長周期並不算很長,能夠滿足人類馴化動物的要求。
  • 斑馬到底能不能騎?來自非洲的野馬沒被馴服,斑馬你為何這麼野?
    這些野馬就是來自非洲大草原的——斑馬。非洲野馬——斑馬斑馬是一種只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之上的一種馬類。斑馬(英文名稱:zebra):是現存的奇蹄目馬科馬屬3種獸類的通稱。從而令斑馬倖免於難大家都知道黑色吸熱,白色能夠散熱,這樣黑白相間的條紋,令斑馬在炎熱的非洲大陸上能夠經受住毒辣的陽光。「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斑馬的條紋十分的酷炫,騎出去一定十分的威風,但斑馬鮮有人騎這是為何?
  • 為什麼不騎斑馬?斑馬好鬥不能馴服,還會咬人踢人
    但是同科不同種,馬和斑馬屬於不同物種,這也是斑馬看起來可愛,卻不能騎的主要原因。眾所周知,馬在未馴化前,也是充滿野性的動物,經過人類長時間的馴化,才有了如此溫順的性子。不光馬,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動物都經歷了馴化,貓、狗、豬和雞鴨等。
  • 同樣都是馬,為什麼斑馬不能騎?看到斑馬習性:打擾了
    馬是古代最常用的交通工具,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對馬有過幻想,畢竟騎匹馬還是非常威風的。經常看動物世界的小夥伴,一定知道斑馬這個物種,黑白相間,非常好看,比普通的馬好看多了。但是,為什麼斑馬不能騎乘呢?並且沒有人去馴化斑馬呢?下面來帶大家看一看。
  • 非洲斑馬那麼多,為何人們不騎?有人在不服的瘋狂試探中得出結論
    馬在古代不僅是交通工具,還是戰場利器,早在5000年前時就已被馴化。但是在現代,人們已經不需要馬去代步,它們大多起到了娛樂、觀賞、競賽等作用。常見的馬除了渾身呈棕、黑、白等顏色的馬,還有身上布滿條紋的斑馬,那為何沒見有人騎斑馬呢?難道是非洲那塊大土地上,沒有人去馴服它嗎?
  • 非洲人為什麼沒有馴服斑馬,作為代步工具!
    實動物們都是「有奶便是娘」,可如今人類馴化的動物不過幾十種,大多數動物沒被馴化是因為沒有必要,非洲人沒有選擇斑馬是因為物產豐盛,不需要斑馬作為代步工具,想吃肉了就去抓。可是在人類起源的非洲農牧業卻都不很發達,在馴化的動物中,由非洲人實現的就少數幾種,究其原因大概是由於非洲人不必要那樣做。非洲除了撒哈拉地區,在雨林和非洲草原地帶,其實物產豐盛,缺吃少喝了直接去捉就行了。
  • 為何非洲人從不馴服斑馬,建立鐵騎橫掃歐亞?斑馬:太難為人了!
    蒙古騎兵就曾締造傳奇,人馬合一所向披靡。而在非洲地區,斑馬在這片大陸上數量眾多,也都是帶「馬」的。那幾千年來非洲人為何都不輕易馴服斑馬,去建立斑馬鐵騎橫掃歐亞呢?斑馬想說:太難為人了!既然烈馬都能被馴服,非洲地區的斑馬怎麼就沒有為人類所用呢?首先,非洲大部分地區很貧窮,人們都過著自由散漫的生活,說明他們骨子裡的個性就很懶散,又長期被殖民,已經沒有多少鬥志,更想不到要去馴服斑馬組建斑馬騎兵隊伍。另外斑馬和我們常見的馬匹不一樣,它並沒有進入軍隊的例子存在,只有在馬戲團能夠看到少量斑馬。
  • 我們騎馬騎驢騎駱駝,為什麼獨獨沒能騎斑馬?
    筆者:三體-小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擁有很多獨特的現象,我們的祖先為了發展生產力,選擇馴化一些動物作為家畜,從而擁有了更加穩定的生活。尤其是牛、馬這一類動物被馴化後,人類的農業生產有了新的動力,效率也大大提高。然而人們也在思考,為什麼當時沒有人馴化斑馬、角馬這一類更加健壯的動物呢?其一,人類馴化動物的前提是易於飼養。
  • 斑馬也是馬,為什麼不能當戰馬,5000年前就有答案了
    在近代戰爭中,能在陸上稱霸的,是重型坦克一類的裝甲部隊,他們兼顧進攻和安全防護雙向能力,最重要的是機動性強,千裡倏忽可到,步兵是沒機會跑贏的。而在古代戰爭中,陸戰之王的稱號應當屬於「騎兵軍隊」,他們在戰場上橫衝直闖,可沒多少人能吃得消。
  • 人類能馴化動物,為何從沒對飛行動物動過念頭?原因令人咂舌!
    人類能馴化動物,為何從沒對飛行動物動過念頭?原因令人咂舌!早在智人時期,人類憑藉獨有的智慧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強大的綜合實力,建造起遮風擋雨的房子,學會了使用工具,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成為地球主導者後,做出了一項行為,那就是馴化動物,這一決定非常正確,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例如雞、羊等動物被馴化的非常溫順,既成為人類的食物,也幫助了人類許多,牛幫助人類耕作,馬用來當作坐騎,狗能幫著看家護院。
  • 《可愛的條紋斑馬》打虎將-協助拍攝
    斑馬(英文名稱:zebra):是現存的奇蹄目馬科馬屬3種獸類的通稱。因身上有起保護作用的斑紋而得名。沒有任何動物比斑馬的皮毛更與眾不同。斑馬周身的條紋和人類的指紋一樣沒有任何兩頭完全相同。斑馬為非洲特產。
  • 平原斑馬:特立獨行的非洲小精靈
    平原斑馬:特立獨行的非洲小精靈文/張濤拉罕在古老的非洲,生活著一種美麗、獨特的動物。它們有一個黑漆漆的口鼻部,雙耳靈動,習慣群體生活,渾身上下披覆著黑白相間的條紋,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它們就是斑馬,斑馬亞屬下的馬科動物。
  • 人類起源於非洲,領先動物百萬年,但為何非洲成了世界最窮的地方
    根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人類學家又發現現代智人也極有可能起源於非洲,最早的一批人類走出非洲之後,在10萬年前至20萬年前,非洲又出現了更為先進的人種,那就是現代智人,現代智人大約在5萬年前至10萬年前,開始大規模走出非洲,智人擁有更為先進的技術,智人到達亞洲和歐洲之後,取代了亞洲的直立人和歐洲的尼安德特人。
  • 為何沒有人飼養麻雀?是因為它們不好看嗎?原來是人們不敢
    麻雀非常的小,最大也不過15釐米,它們的顏色一般都是棕色和黑色,而且它們也是一種非常近人的鳥類,麻雀最喜歡待在人類的生活區,它們的性格非常的活潑,經常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而且還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它們築巢的地方,也會選擇在人類的房屋的屋簷上,或者是一些牆洞之中。
  • 非洲為什麼沒有強國?
    也許有些人要說了,古代的埃及人建立過強大的埃及王國,迦太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帝國曾經讓整個羅馬聞之色變,還有摩爾人、柏柏爾人以及阿拉伯人,他們在強盛之時不是跨過直布羅陀海峽侵入了庇里牛斯半島嗎?這些人難道不是非洲人嗎?但這個樣國家只是非洲一角,並沒有形成巨大的影響範圍,並沒有保持住文明影響。
  • 動物趣知識;姿勢奇怪的食蟻獸、斑馬的條紋及塞加羚羊的鼻子
    二,斑馬。非洲特產斑馬,沒有任何動物比斑馬的皮毛更與眾不同,斑馬周身的條紋和人類的指紋一樣——沒有任何兩頭完全相同。斑馬對抗非洲疾病的抗病力比馬強,但是斑馬的速度低僅40千米/小時(馬60千米/小時),耐力差,而且斑馬「神經質」暴躁易怒,不好馴化。
  • 為什麼老祖宗就不能多馴化點動物?你以為馴化很容易嗎?
    這些敢於接近人類村落的非洲野貓(Felis silvestris lybica, 也是如今家貓的野生祖先)個體往往膽子較大,這無疑為人類進一步的接觸與馴化提供了良好基礎。成年的大型動物一般不易接觸,但幼崽就好多了。動物馴化或許始於古人類對動物幼崽的飼養。
  • 歷史:奶牛和犛牛馴化的歷史!
    最近的線粒體DNA研究也表明,金牛座被引入歐洲和非洲,在那裡它們與當地的野生動物雜交。這些事件是否應被視為單獨的馴化事件在某種程度上存在爭議。134個現代品種的近期基因組研究支持了三個馴化事件的存在,但也發現了後來三個主要馴化位點的動物遷移波的證據。現代牛與最早的馴化版本明顯不同。
  • 人類起源為什麼在非洲,而不是中國?難道非洲人是中國人的祖先?
    科學家們在研究中發現地球上每個人的遺傳基因可能都來自於非洲的人種群。這個人種群在非洲是採集群體,靠打獵為生,只是在後來遷移中,逐漸分化,形成獨立的群體。在1998年中國科學家利用30個常染色體微衛星位點分析了南北人群和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遺傳結構,通過微衛星的深入分析,科學家們預測現代中國人的祖先來源於非洲,並且是從東南亞進入中國大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