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超 仉澤翔
編輯|孫明
玖富集團的「兌付危機」在沉默兩個月後再次被拉回至公眾視野。
12月7日,玖富集團旗下玖富普惠發布了《多元退出通道》公告。該公告稱,玖富普惠將正式退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撮合業務,對於出借人退出工作不甩鍋也不推責,即便一分不剩也會盡全力聯合多機構幫助出借人完成退出工作。
而這一公告導致7日下午再現投資者維權事件。玖富集團辦公所在地北京融新科技中心,聚集了上百位維權的投資者,他們紛紛要求玖富集團兌付資金。
據樓下保安透露,玖富所在大樓自9月起就一直風波不斷,最嚴重的時候一度需要警察維持秩序。「11月初,我來這邊上班,玖富所在大樓就不歸我們物業負責,他們玖富自己負責樓內安保。」
附近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人士告訴AI財經社,維權者聚集最多的還是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玖富公司僅在辦公樓旁邊打開一扇小門供員工進出,「特別特別小,稍微胖一點的員工進去都難」。
AI財經社記者實地走訪發現,玖富集團所在大樓目前安保森嚴。整棟大樓唯一的入口有三名保安手握防盾牌緊緊守護。當記者嘗試進入,被保安告知要電話聯繫,需要有人來接才可入內。即便進入大樓一層,仍然有人在大廳中央看守。
老牌企業,信用破產
玖富於2006年成立於北京市房山區,2015年升級為控股集團,布局了包括網絡借貸、網際網路金融、消費金融、圍繞消費場景的供應鏈金融、大數據評估等業務,旗下包括悟空理財、玖富萬卡、玖富科技、玖富錢包等多個品牌。2019年8月15日,玖富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中互金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底,玖富普惠累計借貸金額3945億元,目前借貸餘額319億元,當前出借人數量為34.4萬人,曾經是排名前列的一線大型網貸平臺。
「8月初,本金27萬多、年化收益9.7%的投資標的到期後,卻出現提現難的問題。」投資者劉先生如此表示,即便經過多番客服諮詢,玖富也一直以大環境不好以及各種理由推諉,並未給出任何實際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隨著問題的不斷積累,玖富的「兌付」危機終於爆發。12月7日,玖富對投資人給出的三大退出通道分別是:
通道一:本息全額兌換極速退出通道,可按「本息餘額」為計算基準1:1兌換商城購物卡券等消費權益或房產等其他資產權益一次性極速退出。
通道二: 一次性轉讓快速退出通道,定期開放,可以自主出價申請轉讓,受讓方競價購買,自由交易,如成交則一次性快速退出。
通道三:先本後息分批回款退出通道,遵循先初始本金後預期收益、分批回款的原則,以3年為期限,每月清分後以初始本金為基準分批回款。
但玖富給出的三種退出方案並不被投資人買帳。劉先生解釋說,以玖富提出的第三種方案為例,本息三年還清,沒有任何細節性說明,更無任何實質性抵押擔保,最終解釋權依舊在玖富自己手中,這樣的方案顯然無法讓投資人放心選擇。
「這幾乎沒給投資人任何選擇權利,甚至可以說就是霸王條款,缺乏誠意。」劉先生說。但更嚴重的問題是,進入12月的一個星期前,玖富旗下的悟空優選就已經不再累加利息。
此外,位於上海的吳女士也表示,自己投資在玖富普惠的26萬本金也是在8月初開始出現回款問題。玖富目前給出的方案中,積分商城所涉及的產品不僅無任何價格標明,同時也無任何連結,基本上就是展示頁面,沒有任何連結跳轉。而玖富普惠通過官方公號對外則解釋:「目前商城通道所展示商品後續均將陸續上線,引入第三方供貨商,價格上可以進行第三方比價。」
而吳女士還補充解釋到,12月20日是投資者選擇退出方式的截止日期,如果逾期未選擇方案,玖富直接默認按照第三種方案,即本息三年還清進行處理。
此外,同為悟空優選維權者的李女士向AI財經社透露,9月初的那次維權過後,悟空優選發放了基於自身商城的商城劵。
而玖富給出的第二種退出通道,被投資者質疑為空殼公司。玖富的債權通App顯示,第三方資產管理機構「西安國恆不良資產處置有限公司」將收購部分投資人債權,但該公司所屬信息卻是一名自然人股東、無實繳資產的殼公司。
天眼查數據顯示,西安國恆不良資產處置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但2019年7月由於未公示年報和無法聯繫到經營場所被列為異常名錄,一直到2020年5月25日,該公司申請移出異常名錄後股東和法人均發生變更。
投訴量居高不下
從業務模式上可以看出,此次出現兌付困難的悟空優選等玖富系理財平臺,本質上仍是連結投資人和借款人的P2P平臺。據北京互金協會信息,大量玖富系借款人借款後將資金用於個人消費。受疫情影響,許多借款人無力還貸後,開始惡意逃廢債,以年化利息超過36%為由拒絕還款,甚至組成「反催收聯盟」來對抗催收人員。
據《證券市場紅周刊》報導,儘管玖富平臺的承諾年化收益一般不超過10%,但除此之外,其還收取高額的服務費、中介費用。以借款88000元為例,如果選擇12期分一年還清,玖富平臺還會收取撮合諮詢服務費8600元、服務保障金(壞帳計提)約10700元,最終還款在12萬元以上,且期限越長,諮詢服務費和服務保障金越高。簡單測算下來,玖富平臺的實際年化成本可能超過了36%。
正因如此,近些年,關於玖富的投訴也一直高居不下,問題主要包括利息高、惡意擾、套路貨等。在最新21聚投訴年度訴訟排行榜上,玖富以12885的總投訴量佔據第四位。
在投資人與借款人多重矛盾的擠壓下,成立14年的玖富集團信用破產。
玖富退出難
伴隨信用破產同時抵達的,還有玖富業績的持續萎靡和股價的大幅下挫。今年以來,玖富的股價已經從年初的10.99美元暴跌到12月9日收盤的1.45美元。
9月29日,玖富集團的半年報姍姍來遲。透過財報可以看出,截至2020年6月30日,玖富集團的業績全面萎縮。上半年,玖富總淨營收僅有8.5億元,比2019年下半年下降61%。利潤方面則延續去年4季度28億元巨虧的局面,再次虧損7.4億元,活躍借款客戶較2019年底的240萬減少84.4%至40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也從2019年底的46.84億元減少至36.51億元。
玖富將業績變化的直接原因歸咎為新冠疫情爆發。玖富方面認為,疫情的爆發可能對公司業務產生長期影響,疫情導致失業率上升,進而可能削弱借款人償還貸款的債務能力,影響公司的在線貸款信息中介服務和我們的直接貸款計劃。
但疫情顯然不能成為所有問題的答案。
在疫情較國內更為嚴重的美國,貸款巨頭們在疫情期間紛紛賺得盆滿缽滿。2020年8月,美國最大的抵押貸款商Rocket在紐交所上市,開盤首日上漲19%,上半年總營收64.04億美元,歸母淨利潤35.59億美元。憑藉股價上漲和公司業績的穩步增長,Rocket公司背後老闆丹·吉爾伯特的總身家一度超越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
僅就玖富而言,名聲大,業績差已是這家公司一個歷史問題。成立於2006年的玖富集團無疑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先驅品牌,在涉足P2P之前,玖富的主營業務是向傳統金融機構銷售IT系統。2011年,玖富實現盈利,在此之前主要靠投資款存活,為壓縮成本,公司員工人數曾縮減至20人。
2014年,玖富推出P2P產品悟空理財。作為玖富旗下的明星項目,悟空理財首創的社交營銷、送體驗金等方式在業內迅速崛起,註冊用戶和交易額狂飆猛漲。在P2P被監管叫停後,玖富還通過入股湖北消金來謀求轉型。
與規模不相匹配的是,玖富業績的叫好不叫座。2016年全年,玖富旗下的P2P平臺玖富普惠僅盈利594.2萬元。在集團上市初期的2019年,玖富的整體業績便急轉直下,前三季度總營收39.56億元,淨利潤僅7.09億元,而上市前夕,2017年,玖富盈利7.23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增上升至20億元。
P2P消失,8000億壞帳誰來補?
從2007年國內第一家P2P機構拍拍貸成立開始,網貸行業存在已有13年時間,行業頂峰時期大小公司5000餘家,並出現了趣店、拍拍貸、和信貸等十餘家上市公司。據網貸之家統計,整個P2P行業的累計成交量約為9萬億元。
由於監管不到位,大量P2P公司偏離信息中介定位,對出借人承諾保本保息,高收益秒到帳,對借款人打著金融普惠、科技創新的旗號,而實際上資金池、自融、非法吸儲等行為借著P2P外殼大行其道,甚至有公司為募集資金設立近百家空殼公司用以發債。
如此漠視風險,直接導致在P2P行業火熱的13年中,僅大型爆雷事件就分別在2015年、2017年和2018年發生過三次。
魔幻的互金風潮在2018年戛然而止。2018年12月底,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簡稱"175號文"),給整個網貸行業下達最後通牒,以此奠定行業清退的主基調:" 能退則退,應關盡關"。各省掀起關停P2P機構的風潮。
11月27日,中國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對外表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取得實質性進展,「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我們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
狂歡過後一地雞毛。2020年8月,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指出,截至6月底,出借人的資金還有8000多億元沒回收。截至目前,有關部門尚未披露最新的追討成績。
在175號文中,對於合法經營的P2P機構,仍給予肯定,並指明轉型方向,文中稱,將「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
國內第一家P2P機構拍拍貸就在2019年11月19日宣布,正式升級為信也科技集團。同步宣布轉型金融科技業務、國際業務以及科技生態孵化業務。信也科技聯席CEO章峰將轉型方向概括為服務、賦能和出海。實際上,就是轉型成為一家助貸機構,與為銀行等持牌機構導流、賦能。
玖富也想過未來的方向,2020年5月,玖富完成對湖北消費金融公司的入股,試圖曲線拿下消費金融牌照,另外玖富早早引入資金端,轉型助貸機構,效果非但不明顯,同時還產生較大爭議。玖富旗下的玖富萬卡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的投訴量高達2萬多次,主要集中在強制收取保險費及服務費、陰陽合同、利息過高等問題。
對此,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曾撰文指出,P2P投資者整體專業性不足,風控意識不強,剛兌思想濃厚,而實際大多平臺毫無風險應對能力,導致風險畸高。高風險投資應設置較高的投資門檻和完善的投資者資產保護機制,以此保護投資者利益。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