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珠】清代朝珠鑑賞

2021-02-07 珠子


珍珠在清代朝珠中的地位

清代朝珠文化--分不同材質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一段特別的朝代飾物文化--清代朝珠文化。朝珠的材質豐富,且使用編制更有嚴格的規定。
朝珠的色澤勻淨,溫潤細膩,光潔晶瑩。朝珠的大小質量也表示了官位的高低。官員覲見皇帝時必須伏地跪拜,只要朝珠碰地,即可代替額頭觸地。朝珠的直徑越大,珠串就越長,佩掛者俯首叩頭的幅度就可減少。
按清禮儀,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


朝珠的由來
朝珠是古代官服中特有的飾物,由佛珠衍化而來,亦108顆。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梵文稱滿洲為「曼殊」的轉音,佛教徒對清朝皇帝有「曼殊師利」大皇帝之稱,「曼殊師利」就是文殊菩薩。因此,清代冠服配飾中的朝珠也和佛教數珠有淵源。按清代冠服制度,君臣、命婦凡穿朝服或吉服必於胸前掛朝珠。


朝珠的材質與規範
朝珠多以東珠(珍珠)、珊瑚、象牙、密蠟、琥珀、翡翠、水晶、青金石、玉、綠松石、寶石、碧璽、伽楠香、桃核、芙蓉石等世間珍物琢制。按照典制,東珠(珍珠)朝珠,只許皇帝、皇太后、皇后佩掛。所謂東珠,實際為產於黑龍江諸支流域的野生東江珍珠,其珠圓潤,極為稀罕,為至尊至貴的象徵。皇后著朝服時,通常佩掛三盤朝珠,即一盤珍珠,兩盤珊瑚,佩掛時一盤珍珠掛在正中,兩盤珊瑚從左右肩過掛一備用,交叉於胸前。


朝珠的質料以產於松花江的珍珠為最貴重,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戴。此外有翡翠、瑪瑙、紅藍寶石、水晶、白玉、綠玉、青金石、珊瑚、綠松石、蜜珀菩提、黃碧、伽南香、白檀、催生石、金剛子、崇珠克石等。



其定製:
皇帝朝珠用珍珠,祀天以青金石為飾,祀地用蜜珀珠,朝日用珊瑚珠,夕月用綠松石珠,均明黃絛。
皇后、皇太后朝服朝珠三盤、珍珠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均明黃絛。
皇貴妃、貴妃、妃朝服朝珠三盤、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明黃絛。
嬪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盤,金黃絛。
皇子、親王、親王世子、郡王,朝珠不得用珍珠,餘隨所用,金黃絛。
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朝珠,不得用珍珠,餘隨所用,石青絛。
民公、侯、伯、子、男朝珠,珊瑚、青金石、綠松石、蜜珀隨所用,石青絛。
皇子福晉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盤,金黃絛。親王福晉、世子福晉、郡王福晉均同。貝勒夫人、貝子夫人、鎮國公夫人、輔國公夫人石青絛。
民公、侯、伯夫人朝服朝珠三盤,吉服朝珠一盤,珊瑚、青金石、蜜珀、綠松石隨所用,石青絛。
品官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命婦五品以上,及京堂翰詹、科道、侍衛均可用朝珠,以雜寶及諸香為之。禮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典簿、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鳴贊,光祿寺署正、署丞、典簿,國子監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在廟壇執事及殿廷侍儀時準用,平時及在公署則不許用。內廷行走人員不分品級均可用。這種制度到後期逐漸放鬆,晚清時連捐納為科中書(從七品)者也掛朝珠。
朝珠除由皇帝賞賜之外,也可由自己到珠寶店購買,較高貴的一盤朝珠價值千金,珍貴者價值連城。


朝珠鑑賞



公眾號「珠子」

介紹關於珠子的一切


長按二維碼,識別二維碼,一鍵加關注


相關焦點

  • 清代「朝珠」
  • 朝珠的意義及朝珠延伸出的佛珠
    一般而言,朝珠選材自多種珍貴寶石串制而成,但東珠朝珠作例在諸多重要博物館及私人收藏中,卻極為罕見,而這類十八世紀清宮御製東珠朝珠,除北京故宮博物院未見曾有發表外,亦更是首度在拍賣市場上亮相,珍罕至極。朝珠為清代重大典禮活動的朝服配飾,以東珠製作的朝珠和朝服只有皇帝本人及其皇室成員允許佩掛穿戴。皇帝的個人佩戴規格記載詳備,皇帝通常擁有四串顏色各異的朝珠,以配襯多樣服飾出席不同儀式祭典。
  • 清代朝服上佩帶的珠串朝珠欣賞
    朝珠是清朝禮服的一種佩掛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顆,每27顆間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顆,稱分珠,翡翠朝珠始於清朝乾隆時期,於光緒年間達到鼎盛。朝珠原是佛教數珠的發展,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梵文稱滿洲為「曼殊」的轉音,佛教徒對清朝皇帝有「曼殊師利」大皇帝之稱,「曼殊師利」就是文殊菩薩。因此,清代冠服配飾中的朝珠也和佛教數珠有淵源。按清代冠服制度,君臣、命婦凡穿朝服或吉服必於胸前掛朝珠。
  • 朝珠?誰是文玩脖掛的爸爸
    在清代皇帝大臣脖子就是朝珠!在現代文玩人手中就是脖掛!,它們到底有啥區別!佛珠我們在寺院中,經常能看到僧人們無論是坐禪誦經,還是走在路上,手中或脖子上都掛著一串珠子。這串珠子就是佛珠,也稱作「念珠」。是佛教徒的必備法器之一。
  • 珠非珠,海非海——清宮舊藏朝珠及十八子欣賞
    每盤朝珠有一百零八顆圓珠串成,掛在頸上,垂於胸前。據記載,清代帝後、王公大臣和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員,按典制規定,穿朝服和吉服時,皆得佩戴朝珠。婦女受封五品以上者,也得佩戴。每逢宮中舉行大典或各種節日、盛宴,內廷行走人員或與典禮有關的執事人員在五品以下者,也得佩戴朝珠。可見,在清宮之中朝珠與著裝一樣,均要以《大清會典》為依據。
  • 朝珠耳機微博爆紅 故宮禮品玩「穿越」
    原標題: 朝珠耳機微博爆紅 故宮禮品玩「穿越」  東方網10月30日消息:昨日下午,北京故宮博物院設計出品的一個樣似朝珠,其為入耳式的耳機在微博上走紅。迅速得到近2萬網友瘋轉,上千網友的的點讚和評論。
  • 你知道什麼是朝珠,什麼是東珠嗎?
    主要是因為在清朝官員們的珠寶首飾是最多的同時也是最奢華的,頂戴花翎、朝珠、扳指等等,同時使用的珠寶也是琳瑯滿目,紅珊瑚、珍珠、紅寶石、翡翠、瑪瑙、琥珀、象牙、蜜蠟、水晶、青金石、玉、綠松石、碧璽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其中的朝珠吧。
  • 北京故宮博物院紀念品走紅 朝珠耳機官銀儲蓄罐創意十足
    當耳機遇上朝珠會是什麼效果?昨晚(21日),擁有數百萬粉絲的微博帳號@英式沒品笑話百科貼出北京故宮博物館設計的新款耳機,並調侃「還是入耳式的,會有人願意戴著聽歌嗎?除了老佛爺」,微博一出,立即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調侃「會有人願意戴著聽歌嗎?」更多的網友則表示創意十足,直呼「買買買!」帶上這個上早朝(上班),聽歌寫東西頗有批奏章的感覺,絕對霸氣側漏!愛卿們,要來一串兒麼?
  • 大爺5萬買的琥珀朝珠,專家看後講:我不敢估價,擔心您接受不了
    大爺5萬買的琥珀朝珠,專家看後講:我不敢估價,擔心您接受不了這次的藏品是一串珠子,是一位大爺帶來的,這串珠子有108顆,上面還有背雲,翡翠的隔珠,粗看應該是朝珠的,但是沒有朝珠的念珠和佛塔,對於這件藏品大爺解釋講:這是一串朝珠,是我去一位朋友家裡做客看到的
  • 清代官員朝服分冬、夏兩種,但有明確規定,四品以下只能穿一套
    在清代,官員穿衣是件很嚴肅的事情,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發現清代官員都頂戴花翎,身著朝服,即體現了朝廷禮儀又襯託出官僚的威嚴。朝服是清朝文武官員參加朝會大典所穿著的禮服,是王公大臣、文武品官一生最重要的服裝。不過,對於朝服的形制,朝廷有著嚴格的規定。
  • 清代風靡一時的十八子手串,到底有何寓意?
    十八子手串第二:十八這個數,在佛教是指六境、六識、六根組成的十八界,同時也是一百零八顆佛珠的縮小版,我們都知道清朝的朝珠製作非常嚴格,規範的朝珠就是一百零八顆,而且根據材料的不同,但是十八子手串一般都是後宮女子們的裝飾品,一般都比較的隨意,沒有像朝珠那樣嚴苛的限制,而且原料上也多種多樣,比如常見諸如翡翠、碧璽、珊瑚、瑪瑙、水晶、蜜蠟、綠松石等,不同的材質。
  • 14張名畫,1分鐘讀懂極致奢華的清代宮廷日常
    清代宮廷生活探究 本期,御承君就帶大家深度感受下清代宮廷的日常生活。 著裝 實用與禮儀兼備
  • 清代古董野生珍珠(東珠)--- 水邊麗人耀芳華
    皇后、皇太后的冬朝冠,綴飾的東珠與珍珠,其他如耳飾、朝珠等,也用東珠鑲嵌,以顯現皇家的權威。用東珠穿就的朝珠十分貴重,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  108粒東珠朝珠·可佳珍玉堂藏  東珠的尊崇地位,與滿族興起的歷史頗有關係。契丹強盛時,女真每年以東珠、貂皮等物貢於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