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朝服上佩帶的珠串朝珠欣賞

2021-02-22 漆息

清代朝服上佩帶的珠串。狀如念珠﹐計一百零八顆。珠用東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蠟等製作﹐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絛為飾﹐由項上垂掛於胸前。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軍機處﹑侍衛﹑禮部﹑國子監﹑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等所屬官﹐以及五品官命婦以上﹐才得掛用。根據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絛色都有區別。其中東珠和明黃色絛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參閱《清文獻通考.王禮十七﹑十八》﹑《清會典.禮部四.儀制清吏司》。

【漆息堂】堂主不僅會做金繕還是龢盒珠寶首飾的設計師哦!

想要了解堂主設計的各式珠寶首飾,請加微信:qixitang33

實體店地址:杭州中山北路185號 龢盒

朝珠是清朝禮服的一種佩掛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顆,每27顆間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顆,稱分珠,翡翠朝珠始於清朝乾隆時期,於光緒年間達到鼎盛。

朝珠原是佛教數珠的發展,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梵文稱滿洲為「曼殊」的轉音,佛教徒對清朝皇帝有「曼殊師利」大皇帝之稱,「曼殊師利」就是文殊菩薩。因此,清代冠服配飾中的朝珠也和佛教數珠有淵源。按清代冠服制度,君臣、命婦凡穿朝服或吉服必於胸前掛朝珠。朝珠由108粒珠貫穿而成,每隔27粒穿入1粒材質不同的大珠,稱為「佛頭」,與垂於胸前正中的1粒佛頭相對的1粒大珠為「佛頭塔」,由佛頭塔綴黃絛,中穿背雲,末端墜一葫蘆形佛嘴。背雲和佛嘴垂於背後。在佛頭塔兩側綴有三串小珠,每串有小珠十粒,名為紀念(或稱之為「三臺」,當時稱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謁者即言官為外臺。又一說天子有三臺,即觀天象的靈臺、觀四時施化的時臺、觀鳥獸魚龜的囿臺。寓意聖明高貴)。一側綴兩串,另一側綴一串,兩串者男在左,女在右。朝珠的質料以產於松花江的東珠為最貴重,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戴。此外有翡翠、瑪瑙、紅藍寶石、水晶、白玉、綠玉、青金石、珊瑚、綠松石、蜜珀菩提、黃碧、伽南香、白檀、催生石、金剛子、崇珠克石等。貫朝珠的線條,皇帝用明黃絛,而下為金黃絛、石青絛。

皇帝朝珠用東珠,祀天以青金石為飾,祀地用蜜珀珠,朝日用珊瑚珠,夕月用綠松石珠,均明黃絛。
皇后、皇太后朝服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均明黃絛。
皇貴妃、貴妃、妃朝服朝珠三盤、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明黃絛。
嬪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盤,金黃絛。
皇子、親王、親王世子、郡王,朝珠不得用東珠,餘隨所用,金黃絛。
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朝珠,不得用東珠,餘隨所用,石青絛。
民公、侯、伯、子、男朝珠,珊瑚、青金石、綠松石、蜜珀隨所用,石青絛。
皇子福晉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盤,金黃絛。親王福晉、世子福晉、郡王福晉均同。貝勒夫人、貝子夫人、鎮國公夫人、輔國公夫人石青絛。
民公、侯、伯夫人朝服朝珠三盤,吉服朝珠一盤,珊瑚、青金石、蜜珀、綠松石隨所用,石青絛。
品官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命婦五品以上,及京堂翰詹、科道、侍衛均可用朝珠,以雜寶及諸香為之。禮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典簿、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鳴贊,光祿寺署正、署丞、典簿,國子監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在廟壇執事及殿廷侍儀時準用,平時及在公署則不許用。內廷行走人員不分品級均可用。這種制度到後期逐漸放鬆,晚清時連捐納為科中書(從七品)者也掛朝珠。

清代的僧尼和佛門信徒所用的念珠(數珠),也有108粒的,稱為「百八牟尼珠」。當時佛寺每天朝暮都要撞鐘108響,稱為「醒百八煩惱」。京城內的鐘樓及紫禁城神武門樓上的鐘,每日早晚也擊鐘108下,是按12個月,24氣、72候為1周年的說法,總數為108而定的。這與朝珠每盤為108粒,也有文化內涵的聯繫。不過念珠多用香木或瑪瑙、玉石製作。也有18粒、27粒、54粒數種,是念佛計算誦讀次數的工具,後因材質、色澤、雕工等精美而成一般人把玩珍藏之物,由18粒珠串成的,稱為「手串」或「十八子」。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有椰子嵌銀絲梵文數珠、嘎巴拉嵌金銀珠寶數珠、金泊數珠、翠玉數珠、硨磲珊瑚數珠、雕橄欖核鏤空八仙手串、伽楠水手串、伽楠木嵌金、珠團壽手串、黃碧璽手串、珊瑚間翠玉手串、紅寶石手串、青金石手串、粉碧璽手串等珍貴的文物,是清代手串的代表性作品
其種類有琥珀朝珠、料器朝珠、核雕人物山水朝珠、鶴頂紅朝珠、沉香木朝珠、象牙朝珠串、翡翠朝珠、核雕翡翠珊瑚朝珠、南紅瑪瑙朝珠、雕瓷朝珠、翠玉貓眼石朝珠、樹籽朝珠串等。其中東珠和明黃色絛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

圖文來源:龢盒

想了解漆息金繕案例請在公眾平臺下方輸入數字

「113」 以漆之名

「131」復活的生命第一季

「136」漆息堂 金繕修復宋代建盞集錦

「142」漆息堂 復活的生命金繕修復第二季

「160」漆息 七夕—復活的生命金繕修復第三季

「163」漆息堂 茶盞 金繕

「174」秋之韻---漆息堂中秋金繕小趣

「184」漆息堂 侘寂之美 金繕篇

【漆息堂】金繕,珠寶,日本竹工藝,日本茶道具。

微信號:qixitang33


了解大漆文化,日本蒔繪, 金繕,珠寶,日本竹工藝

加微信公眾平臺:漆息

微信號qixi77ss

關注平臺,回復「目錄」免費調取往期191條藝訊

相關焦點

  • 清代「朝珠」
    清代的朝珠、佛珠多用東珠(珍珠)、翡翠、瑪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蠟、水晶、沉香、青金石、玉、綠松石、寶石、碧璽、伽楠香、桃核、芙蓉石等世間珍物琢制,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絛為飾,由項上垂掛於胸前。
  • 珠非珠,海非海——清宮舊藏朝珠及十八子欣賞
    每盤朝珠有一百零八顆圓珠串成,掛在頸上,垂於胸前。據記載,清代帝後、王公大臣和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員,按典制規定,穿朝服和吉服時,皆得佩戴朝珠。婦女受封五品以上者,也得佩戴。每逢宮中舉行大典或各種節日、盛宴,內廷行走人員或與典禮有關的執事人員在五品以下者,也得佩戴朝珠。可見,在清宮之中朝珠與著裝一樣,均要以《大清會典》為依據。
  • 【朝珠】清代朝珠鑑賞
    --清代朝珠文化。朝珠的材質豐富,且使用編制更有嚴格的規定。朝珠的色澤勻淨,溫潤細膩,光潔晶瑩。朝珠的大小質量也表示了官位的高低。官員覲見皇帝時必須伏地跪拜,只要朝珠碰地,即可代替額頭觸地。朝珠的直徑越大,珠串就越長,佩掛者俯首叩頭的幅度就可減少。按清禮儀,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
  • 朝珠的意義及朝珠延伸出的佛珠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雍正朝服像》畫中,雍正皇帝佩戴的朝珠與現拍品幾近雷同,二者極有可能為同一朝珠,實為曠世珍品。此串朝珠極度貴重,由其所用潔白無暇、渾圓碩大的東珠可見一斑,東珠是皇室專用製作朝服配飾的寶石中,最為珍貴之一種。
  • 朝珠?誰是文玩脖掛的爸爸
    在清代皇帝大臣脖子就是朝珠!在現代文玩人手中就是脖掛!,它們到底有啥區別!佛珠我們在寺院中,經常能看到僧人們無論是坐禪誦經,還是走在路上,手中或脖子上都掛著一串珠子。這串珠子就是佛珠,也稱作「念珠」。是佛教徒的必備法器之一。
  • 中國人為什麼愛玩珠串?看看古人件件價值不菲的玩意兒就明白了
    清 藍碧璽朝珠 菩提、紫檀、黃花梨、琥珀、蜜蠟、水晶、崖柏……各種材質都紛紛被人們打磨成珠,結成串,戴上手腕,成為每個人手腕上的秘密。
  • 朝珠耳機微博爆紅 故宮禮品玩「穿越」
    原標題: 朝珠耳機微博爆紅 故宮禮品玩「穿越」  東方網10月30日消息:昨日下午,北京故宮博物院設計出品的一個樣似朝珠,其為入耳式的耳機在微博上走紅。迅速得到近2萬網友瘋轉,上千網友的的點讚和評論。
  • 清代官員朝服分冬、夏兩種,但有明確規定,四品以下只能穿一套
    在清代,官員穿衣是件很嚴肅的事情,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發現清代官員都頂戴花翎,身著朝服,即體現了朝廷禮儀又襯託出官僚的威嚴。朝服是清朝文武官員參加朝會大典所穿著的禮服,是王公大臣、文武品官一生最重要的服裝。不過,對於朝服的形制,朝廷有著嚴格的規定。
  • 淺談清代皇帝朝服(圖)
    清世宗雍正皇帝朝服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上衣以象天下裳以象地  ——淺談清代皇帝朝服  日前在臺北落幕的兩岸故宮博物院合辦的雍正文物展吸引了70餘萬觀眾,其中的雍正皇帝著朝服像更是引人注目。
  • 你知道什麼是朝珠,什麼是東珠嗎?
    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珠寶首飾,清朝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朝代,為什麼說清朝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朝代呢?主要是因為在清朝官員們的珠寶首飾是最多的同時也是最奢華的,頂戴花翎、朝珠、扳指等等,同時使用的珠寶也是琳瑯滿目,紅珊瑚、珍珠、紅寶石、翡翠、瑪瑙、琥珀、象牙、蜜蠟、水晶、青金石、玉、綠松石、碧璽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其中的朝珠吧。
  • 北京故宮博物院紀念品走紅 朝珠耳機官銀儲蓄罐創意十足
    當耳機遇上朝珠會是什麼效果?昨晚(21日),擁有數百萬粉絲的微博帳號@英式沒品笑話百科貼出北京故宮博物館設計的新款耳機,並調侃「還是入耳式的,會有人願意戴著聽歌嗎?除了老佛爺」,微博一出,立即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調侃「會有人願意戴著聽歌嗎?」更多的網友則表示創意十足,直呼「買買買!」帶上這個上早朝(上班),聽歌寫東西頗有批奏章的感覺,絕對霸氣側漏!愛卿們,要來一串兒麼?
  • 14張名畫,1分鐘讀懂極致奢華的清代宮廷日常
    根據相關典制和實物的研究,清代皇帝的服裝大致可以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戎服和便服七大類。這些不同的服飾當然分別穿著於不同的場合,既有其禮儀性的一面,同時也具有實用性的特點。
  • 文玩珠串常識,古珠在歷史的各個時期有什麼特點!
    《禮記·正義》有珠玉串聯組佩制度的記載,《詩經·國風》有男女互贈玉佩珠璣的故事,《莊子·列禦寇》記「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鄭人買櫝還珠」……這一時期,青銅冶煉帶來的副產品——琉璃被運用到珠子的製作中。戰國時,以琉璃製成的蜻蜓眼風行。
  • 盤點一下文玩珠串中背雲的冷知識
    相信玩串的朋友們應該都應該聽說過背雲這一個名字,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背雲! 背雲又可稱呼為背魚兒,它是我們所佩戴的文玩珠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背雲的位置通常是在連接佛頭與墜子之間,主要起到的是畫龍點睛的作用。
  • 兩串風格迥異的南紅珠串給你答案
    在南紅裡,珠串是最常見也是最受歡迎的一種。南紅珠串有著很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在清朝時期,得到了很大的重視,以南紅為材製成朝珠,是只有重要大臣才可以佩戴的。如今南紅手串也是人們最常選擇的飾品之一,百搭且時尚,很受許多朋友、以及明星的喜愛。
  • 清朝朝服怎麼穿:電視劇裡穿對了嗎?
    此為雍正帝夏朝服夏朝冠 朝服朝服的顏色以黃色為主。冬朝服祭祀、圈丘、祈谷用藍色,朝日用紅色,夏朝服常雩(求雨),祭祀時用藍色,夕月時用月白色,即淺色藍。朝服的紋樣主要為龍紋及十二章紋樣。一般在正前、背後及兩臂繡正龍各一條;腰帷繡行龍五條襞積(折襉處)前後各繡團龍九條;裳繡正龍兩條、行龍四條;披肩繡行龍兩條;袖端繡正龍各一條。十二章紋樣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八章在衣上;其餘四種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並配用五色雲紋。御用朝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萬壽盛節、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禮和祭祀活動時所穿的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