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將在下個月提前發布下一代500系列晶片組,首發包括高端的Z590、主流的B560,同時宣布Rocket Lake 11代酷睿處理器,但後者上市要等到3月份。
不過,友媒電腦吧評測室幸運搞到了一顆i9-11900,還拿到了某B560主板,CPU 6+2相供電,控制器3相供電,合計11相,不過因為BIOS還不完善,暫時無法開啟PCIe 4.0、DDR4-3200。
CPU-Z還無法完全識別這顆樣品,但基本信息都有了,代號Rocket Lake,14nm工藝,LGA1200接口,8核心16線程,主頻最高4.4GHz(基準僅為1.8GHz),熱設計功耗65W。
當然要說明的是,工程樣品的頻率設置都很保守,預計最終零售版還會高不少。
注意緩存,相比十代一級指令緩存每核心從32KB增大至48KB,一級數據緩存維持每核心32KB,二級緩存每核心從256KB翻番至512KB,但是三級緩存仍然維持每核心對應2MB的水平。
另外,指令集方面得益於新的Cypress Cove架構,新增了AVX512F、SHA。
CPU性能跑了CPU-Z、CineBench R15、CineBench R20,從結果看單核性能有了明顯的提升,基本上和i9-9900K、i9-10900K差不多的樣子,再加上這是一顆65W標準版的樣品,未來更可期待,而多核性能因為只有8核心,可以媲美i9-9900K,但是和10核心的i9-10900K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核顯在桌面首次引入Xe GPU架構,但目前的驅動還無法正確支持,所以沒有測試。
功耗方面,AIDA64 FPU AVX2模式拷機在120W出頭,但此時全核加速頻率只有3.8GHz,而按照經驗i9系列經常可以接近5GHz,因此預計正式版的功耗還會高不少。
AVX512指令集一直都是名副其實的電老虎,烤機時功耗已經超過160W,正式版達到甚至超過200W問題不大。
關於Intel,外媒 HEXUS 報導,一位名為 uzzi38 的 Reddit 用戶公布了一份投資者和分析師會議實錄,該會議由知名投資機構 SIG (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 LLP) 舉辦——在這次會上,SIG 傳出了上述消息。
報導認為,這個消息頗為可靠,雖然它並非是官方聲明。
在 Reddit 查詢到,根據實錄內容,在新任 CEO 的選擇上,Intel 已經否定了其中一個選擇,但它還有其他三位候選人——不僅如此,該內容還宣稱,在明年 1 月份財報公布之後,Intel 會做出最終的決定。
看完了Intel,再說回AMD。
再過兩周,AMD就會在CES 2021展會上發布新一代銳龍處理器,這次升級的是銳龍5000筆記本處理器,其中銳龍5000U低功耗系列還是Zen2的馬甲改進版,高性能版銳龍5000H系列則是Zen3架構。
Zen3架構最大的特點就是性能大漲,IPC就提升了19%,銳龍5000H系列這次要主打遊戲本市場,正好可以發揮Zen3的高IPC、高頻率等優勢。
在銳龍5000H系列中,新旗艦銳龍9 5900HX將取代之前的銳龍9 4900H,8核16線程,加速頻率也從早前爆料的4.6GHz提升到了現在的4.7GHz。
銳龍9 5900HX的性能之前有過幾次爆料了,PCGH網站匯總最新的結果,可以直接對比下幾款典型的桌面8核處理器。
銳龍9 5900HX的GK5單核1535分,多核9015分,如果是對比目前的銳龍9 4900HS(華碩獨享的定製版,銳龍9 5900HX也有可能是華碩獨家定製),那麼CPU單核大漲40%,多核提升28%。
如果是標準版的銳龍9 4900H,那麼銳龍9 5900HX單核提升25%,多核提升8%。
靠著Zen3架構的性能,欺負上代移動版處理器不算啥了,實際上銳龍9 5900HX幾乎能追上桌面版8核處理器了,大幅領先酷睿i7-10700K不算,自家的銳龍7 5800X也能摸到邊了。
與之相比,銳龍9 5900HX的單核性能只低了8%左右,多核也只少了10%左右,這樣的性能差距並不算大,只要筆記本廠商的散熱做好,銳龍9 5900HX的性能完全可戰桌面8核CPU,筆記本平臺的性能還是首次如此強大。
畢竟從TDP功耗來說,105W甚至125W的桌面8核處理器要比45W級別的筆記本處理器高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