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波旁王朝因為一塊破布,而錯失了最後的復闢機會

2020-12-11 有知社

文|小河對岸

我們看一戰前的歐洲歷史,歐洲可以說是遍地君主國,而其中唯有法國是另類、不是君主國。雖說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已經洗禮了法國,但是這在當時的歐洲畢竟是非主流。就連法國大革命中最偉大的「舵手」--拿破崙,都背叛了大革命的思想,而於1804年在巴黎加冕稱帝。

而在拿破崙帝國覆滅之後,迎來的是波旁王朝的復闢,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再度登上了法國的王位。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其弟查理十世嗣位。而查理十世的極端保守的統治,引發了法國人的日益不滿,最終於1830年7月,爆發了革命,而被稱為「七月革命」。查理十世見不能繼續統治,而下詔遜位,讓給兒子路易十九,想藉此以緩和法國人的高漲情緒。

但法國人並不買帳,在查理十世剛剛籤訂讓位詔書之後,就逼迫路易十九籤訂放棄王位協議書。路易十九也很無奈,只是哀求革命者能讓自己統治一小時,而革命者卻說道:您,肯定不可能。

而路易十九的妻子,就是其伯父路易十六的女兒,也即其堂妹--瑪麗·特蕾莎公主。路易十九與瑪麗·特麗莎,並無子女。所以,下一任的王位繼承人就是路易十九的侄子--亨利五世(尚博爾伯爵)。

可是,七天之後,法國的立法會議卻推舉了路易十九的遠房堂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為法國國的國王,亨利五世被迫讓位。雖然,路易·菲利浦也屬于波旁王朝的支系(其先祖為路易十三的幼子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一世),但該支畢竟不是正支,因此,新王朝被稱為「奧爾良王朝」,也稱「七月王朝」。

但是,法國的很多君主派分子,認為亨利五世才是法國王位的最合法繼承人,該派也被稱為「正統派」。1848年2月,法國爆發二月革命,路易·菲利浦倉惶出逃,而宣布王位由其九歲的孫子巴黎伯爵(路易·菲利普·阿爾伯特·德·奧爾良)繼承。但是,法國革命者卻宣布:既不要國王,也不要攝政王。而高呼共和國萬歲!

自此,法國的奧爾良王朝被推翻,而進入了第二共和國時期。但是,奧爾良王朝也畢竟統治了法國十八年,而有一部分擁護者,該派被稱為「奧爾良派」。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存在時間極短,僅歷三年,就被其選舉出來的總統拿破崙三世(拿破崙之侄)推翻,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敗給了普魯士,巴黎爆發革命,還成立了巴黎公社,法蘭西第二帝國也壽終正寢。但是,不久巴黎公社就被鎮壓了下去,法國再度面臨君主制與共和制的選擇,而這也是波旁王朝復闢的最後一次機會。

法國人雖經受了大革命的洗禮,而有了共和的思想。但是,從路易十六被砍頭(1793年)到拿破崙三世退位(1870年)這近八十年期間,共和制也只存在了15年。而且,在這15年沒有君主的時期,法國的政治也極為混亂不堪,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前期(1792年-1799年),就是各黨派互相殺害。羅蘭夫人在此期間,就留下了一句著名的遺言:自由自由,古今幾多之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直到拿破崙成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第一執政,法國的國內秩序才漸漸穩定了下來。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更是國祚不長,僅存在了三年。在當時的歐洲,「共和制」並不那麼成熟,在很多歐洲君主制國家看來,沒有君主就是不行,所謂的共和制就是為一種「暴民政治」。

而打敗法國、挑落法國歐陸霸權的的普魯士,不但是君主制,還建立了帝制(成立了帝國)。因而,此時的法國也傾向於接受君主制,而希望能迅速穩定法國的秩序。法蘭西第二帝國既然被推翻,波旁王朝與奧爾良王朝就迎來了復闢機會。而兩方勢力都失去了王位很多年,內心都很急切,為了能王朝復闢,波旁王朝的正統派與奧爾良派達成了和解。

奧爾良派同意擁立正統派的亨利五世繼承,而亨利五世無子,則以奧爾良派的巴黎伯爵腓力(路易·菲利浦之孫)為王位繼承人。但是,在商定王國的國旗時,卻出現了奇葩事件。亨利五世,拒絕接受三色旗(象徵著法國大革命),而堅持恢復波旁王朝的百合花旗,否則拒絕接受王位。甚至,連在三色旗中加入百合花飾的妥協方案都被亨利五世拒絕。

而三色旗卻早已經成為了法國的一種精神象徵,由於亨利五世毫無退讓,臨時性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想等到亨利五世去世之後,由更崇尚自由的巴黎伯爵繼承法國王位(奧爾良王朝時期,也使用三色旗)。

可不曾想,法國的秩序,卻漸漸穩定了下來(或是迫於德國的外部壓力,而使法國更加團結)。法國人驚喜地發覺,原來我們不需要君主,也可以像美國(共和制)那樣穩定。而在1883年,亨利五世去世之時,法國的輿論徹底倒向了共和制。自此,君主制在法國再無復闢機會。

由於亨利五世在國旗上的毫不妥協,才造就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因而,亨利五世被克裡孟梭等共和派人士諷刺性地稱頌為「法國的華盛頓」。而當時的教皇庇護九世,在聽聞亨利五世因「國旗」一事而拒絕王位時,而嘆息道:就為了那麼一塊破布?(法國為天主教國家,故教皇有此嘆息)。

相關焦點

  • 1830的法國:路易菲利普與灰飛煙滅的波旁王朝
    可以說路易·菲利普一世是法國最後一位國王,他是最後一位使用King稱號的國王,他的全稱是King of the French,法國人民的國王。雖然在路易·菲利普一世之後,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可以被看作是廣義上的法國國王,但作為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國家元首,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使用的稱號是皇帝Emperor。
  • 法國歷史最強大的朝代——波旁王朝歷代國王畫像,個個英氣十足
    亨利四世(1553年—1610年),本名「亨利·德·波旁」,法國波旁王朝開國君主,原本是納瓦拉王國的國王(納瓦拉是今天西班牙北部一個自治區,前身是獨立王國),1589年法國瓦盧瓦王朝末代國王亨利三世遇刺身亡,瓦盧瓦王朝滅亡,他入主法國,建立波旁王朝。亨利四世是一個很有才幹的國王,他重建了歷經多年戰火而遭受嚴重破壞的法國,1610年遇刺身亡,終年57歲。
  • 「波旁」餘孽西班牙,打不死的「小強」,三次下馬三次復闢!
    下面輪到波旁家族了,也是歐洲歷史上一個跨國王朝,和哈布斯堡家族都統治過西班牙,不過從結果上來看,顯然是波旁家族在西班牙勝利了,因為現在統治西班牙的正是波旁王朝。那為什麼哈布斯堡在西班牙沒有像波旁家族一樣的優勢呢?其中的貓膩還得從歷史中窺探。
  • 法國最坑爹的國王,不願做亡國之君傳位兒子,20分鐘後王朝覆滅
    比如介紹過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長達72年,是有確切記載的世界歷史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介紹過波旁王朝的統治區域,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都曾經由波旁王朝統治;還介紹過波旁王朝是世界歷史復闢次數最多的朝代,前後一共復闢過五次。現在小編再給讀者們介紹一個波旁王朝國王,用現代網絡用語來表述,可以說是法國最坑爹的國王。
  • 法國波旁王朝末代王后,她說百姓吃不起麵包,為何不吃奶油蛋糕?
    法國歷史上的波旁王朝,曾經是歐洲歷史上最富強的封建朝代,尤其是第三代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間,但是波旁王朝的結局非常悲劇,被資產階級革命推翻。縱觀歐洲歷史,被革命推翻的朝代只有極少數,所以說波旁王朝也是歐洲歷史上結局非常悲劇的朝代之一。 波旁王朝究竟為什麼會滅亡?
  • 誰是波旁王朝的「康熙」與「乾隆」
    今天,國人對波旁王朝的認識,多數源於教科書中這段話:「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崩潰……」教科書如此簡練,它以「專制」一詞為整個王朝定性,刨去了曾經生動輝煌的歷史。可是,正如「腐朽墮落」的大清王朝有「康乾盛世」,「專制」的波旁王朝也有過自己的盛世。
  • 你知道法國歷史上經歷過的四個王朝,全都是來自同一個家族嗎?
    於是,當直系王室絕嗣而失去了繼承人後,與直系王室有血緣關係的支系家族就有機會繼承王位,開創全新的王朝。瓦魯瓦家族統治法國直至1589年,其中較著名的君主便是騎士國王法蘭索瓦一世。 有趣的是,瓦魯瓦王朝最後一位國王亨利三世逝世後,只是男性後裔絕嗣,其實他還有女兒存活的,但是他的女兒卻沒法繼承王位。
  • 法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歷史課本不會寫在上面,很多人不知道
    二、法國歷史最後一個朝代是波拿巴王朝波拿巴王朝是拿破崙一世建立的朝代,建立於公元1804年,這一年拿破崙一世登基稱帝,正式國號法蘭西帝國,公元1814年因敗於反法同盟而滅亡,公元1815年拿破崙一世逃出流放地,回到法國重建法蘭西帝國,波拿巴王朝復闢,但3個月後再次敗於反法同盟而滅亡。
  • 法國朝代的滅亡巧合:所有朝代最後三位國王,都是同父同母三兄弟
    如果細心研究過法國歷史上的朝代,可以發現一個相當有趣又巧合的現象,就是法國所有朝代的最後三位國王,都是同父同母的三個親兄弟。 卡佩王朝最後三位國王:路易十世、腓力五世、查理四世; 瓦盧瓦王朝最後三位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亨利三世; 波旁王朝最後三位國王:路易十六、路易十八、查理十世。 事實上,沒有什麼冥冥中早已註定的歷史,法國朝代出現這種情況,純粹就是巧合。
  • 乳法實錘:法國在歷史上為什麼曾經用白旗當自己的國旗?
    如今法國「三色旗」中的白色就是來源于波旁王朝,只是法國大革命後修改了定義,法國波旁王朝的艦船國家信號旗就是白旗。 波旁王朝復闢後將國旗改為「鳶尾花旗(fleur-de-lis)」,也被稱為「白旗(drapeau blanc)」。
  • 哈布斯堡王朝最後的吶喊,統治奧地利253年,傳承10位君主
    換言之,按照今天歐洲國家格局,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個統治的國家就是奧地利,是哈布斯堡王朝在歐洲最後的吶喊。 ,他兼任奧地利大公,從此哈布斯堡王朝既統治神聖羅馬,也統治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君主既是神聖羅馬皇帝,也是奧地利大公,這種一位君主同時統治多個國家的情況在歐洲歷史非常普遍,公元1683年打敗土耳其奧斯曼王朝,避免歐洲被土耳其徵服,對歐洲歷史有偉大貢獻,公元1701年因為想兼併同樣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西班牙,發動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對手是法國波旁王朝太陽王路易十四,戰爭期間的公元1705年駕崩,終年65
  • 歐洲多國最後一個朝代:俄羅斯國祚超過三百年,法國復闢了兩次
    現在要介紹歐洲多個國家最後一個朝代,仍然實行君主制的歐洲國家不在介紹範圍,歷史較為複雜的歐洲國家也不在介紹範圍。法國波拿巴王朝(1804年—1814年、1815年、1852年—1870年),法國歷史最後一個朝代,拿破崙一世在1804年登基稱帝建立波拿巴王朝,國號「法蘭西帝國」,1814年被反法同盟擊敗而覆滅,1815年拿破崙一世重返法國復闢波拿巴王朝,三個月後再次被反法同盟擊敗而覆滅,1852年拿破崙一世的侄子拿破崙三世登基稱帝,復闢波拿巴王朝,1870年被德國擊敗而覆滅,國祚28年。
  • 他是法國王子,無意中繼承西班牙王位,現任西班牙國王都是他後代
    腓力五世是法國波旁王朝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孫子,路易十四的長子路易王儲的第二個兒子,1683年出生在法國凡爾賽宮,做王孫時的封號是「安茹公爵」。按照順位,安茹公爵很難繼承法國王位,但他卻無意中繼承西班牙王位。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卡洛斯二世駕崩,臨終前指定王位繼承人是法國波旁王朝王子安茹公爵。
  • 波旁王朝接替西班牙統治,重現往日繁榮,把其帶入啟蒙運動
    1700年,法國的波旁王朝接替西班牙的君主統治,把整個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帶入了啟蒙運動。波旁國王所接管的這個帝國已經因戰爭而破產,腐敗、官僚體制也已讓它腐朽不堪。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他被叫做「中了妖術的人」。他死後,波旁王朝先後任命了幾位能幹的君王,其中就包括尤其出色的卡洛斯三世。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波旁王朝的建立。
  • 法國19個叫路易的國王,從路易一世到路易十九,你能認出幾個?
    路易十三(1601年—1643年),法蘭西王國波旁王朝第二代君主(1610年—1643年),稱號「正義王」,1589年瓦盧瓦王朝第13代兼末代君主亨利三世死後,瓦盧瓦王朝絕嗣而滅亡,王室遠親亨利四世建立波旁王朝,他是第二代君主,亨利四世長子。
  • 法國文學中的王朝幻想
    相比法國,1683年奧地利在維也納城下戰勝奧斯曼帝國,在匈牙利和巴爾幹成功擴張。而18世紀末,俄、普、奧三國更是聯手,把曾經的歐洲強國波蘭從地圖上抹掉了。法國這種驕傲而孤立的處境,在法國國王看來正是波旁王朝崇高而仁慈的體現。
  • 法國歷史上經歷了幾次大革命?
    波旁王朝時期的法國,劃分有三個等級,由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貴族組成第二等級,其他公民如農民和城市平民、商人組成第三等級。第三等級在地位屬於被統治的階層。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以解救政府財政危機。議會投票第三等級勝出,可是路易十六就不願意了,強行要求加稅。直接企圖解散議會。
  • 法蘭西極簡史:為何法國會有五個共和國,兩個拿破崙帝國?
    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階級進行對抗的結果,它的起因是通貨膨脹導致資產階級的利益受損,而彼時統治法國的波旁王朝封建貴族階級又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而在思想方面,湧現了譬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這些思想家和哲學家,開始宣揚天賦人權,三權分立和民權等等自由思想。
  • 歐洲君主國的恐懼幻影:拿破崙和他的百日王朝
    東方IC資料圖  復闢的路易十八  當沙皇亞歷山大於1814年現身巴黎,將形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時候,人們還沒有就如何處置拿破崙達成一致意見。亞歷山大錯誤地以騎士精神和拿破崙在楓丹白露籤訂條約,將地中海裡的厄爾巴島給後者統治,並且要求法國未來的統治者要向其提供豐厚的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