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極簡史:為何法國會有五個共和國,兩個拿破崙帝國?

2020-12-09 世間人說

有的讀者在看到法國歷史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第一共和國和第二、第三、第四共和國這樣的詞彙相互交叉,此外,還有什麼法蘭西第一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繞的人眼花繚亂,雲裡霧裡。所以就會感到奇怪了,為什麼法國歷史會這樣的凌亂呢?

本文將針對這個問題來為大家梳理一下——

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的重要分水嶺,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是延續了數千年的封建制度,法國大革命以後法國就進入了共和國時代。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階級進行對抗的結果,它的起因是通貨膨脹導致資產階級的利益受損,而彼時統治法國的波旁王朝封建貴族階級又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

而在思想方面,湧現了譬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這些思想家和哲學家,開始宣揚天賦人權,三權分立和民權等等自由思想。對於17~18世紀的法國來說,那是一個極為動蕩的年代,有一股力量正在尋求改變,而且是開天闢地般的改變。狄更斯寫的《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中就有這樣的名言: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波旁王朝,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被送上了斷頭臺。一個封建時代的代表倒下了,但是一個新的時代卻發出了它的聲音,《人權宣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世,此外還有一個強人也在這場大革命中被推上政治舞臺。

他就是,拿破崙——

波旁王朝被推翻以後,1792年9月22日,以資產階級為代表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就這樣誕生了。然而對於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共和國來說,它的內部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派系(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熱月黨人、拿破崙派)。

由於各種矛盾導致的內訌讓拿破崙迅速通過法國大革命而崛起,1793年他還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少將,1795年時卻已經成為陸軍準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共和國內部的矛盾讓拿破崙意識到法國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統治政府,或者說領袖,於是他發動了「霧月政變」。

他以天才般的軍事才能擊敗了歐洲各國組成的「反法同盟」,樹立了他在歐洲和法國的權威,於是在1804年的時候,便順理成章地將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改造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加冕稱帝。不過這個法蘭西第一帝國並不是像波旁王朝那樣的封建王朝,實際上他更像是封建和共和政權的結合體。

拿破崙頒布了保障人民的生活和資產權利的《拿破崙法典》,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地位,想必這也是拿破崙雖然廢除了共和制,重新豎起皇帝的旗幟卻依然得到群眾和資產階級支持的原因之所在。然而,由於雄心勃勃的拿破崙在擊敗歐洲各國成為和凱撒齊名的皇帝以後,卻錯誤地發動進攻俄國的戰爭,導致法國軍隊損失慘重。

歐洲各國趁機組建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沒能夠再繼續延續他的軍事神話,1814年法國戰敗,巴黎被佔領,拿破崙被迫退位,保留皇帝頭銜,被流放到地中海厄爾巴島。路易十八回到法國復闢波旁王朝,不過僅僅一年以後,在法國軍隊中近乎是信仰和神靈一般的拿破崙帶著700人回到法國。

路易十八不斷派遣軍隊前去圍剿拿破崙,然而面對昔日自己統率過的士兵,拿破崙再次以非凡的氣質徵服了他們——士兵們,向我開槍!向你們的皇帝開槍!

他的這一聲怒吼讓士兵們回想昔日追隨在拿破崙身邊的榮耀,於是他們紛紛倒戈,當拿破崙回到巴黎的時候,他的身後已經擁有一支高達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的志願軍,這樣的劇情簡直比小說還要魔幻和熱血,由此可見拿破崙的領袖魅力。

於是法蘭西第一帝國再次建立,史稱「百日王朝」,因為第七次反法同盟再次席捲而來。說到這裡,試想當年山東六國要是齊心協力對抗秦國,恐怕也就不會有什麼秦朝了。這一次,拿破崙依然還是沒有延續他的輝煌,「兵敗滑鐵盧」成為結束拿破崙榮耀的最後一戰,「百日王朝」就此垮臺。

拿破崙拒絕了法國人民要求他專政的請求,他在法國人心中的威望太高了,以至於人民可以不去計較他的失敗。但是法國資產階級已經拋棄了拿破崙,沒有他們的支持,拿破崙知道專政的結果就是更加的混亂,法蘭西第一帝國就此滅亡。

取而代之的又是波旁王朝的短暫復闢,但他們倒行逆施,試圖毀滅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在資產階級的推動下,「七月革命」爆發,這個王朝從此永遠消失在了歷史長河裡。隨之組建的是君主立憲制王朝「七月王朝」,這個王朝的利益集團代表是銀行家、交易所經紀人、鐵路、礦主、地主等資本階級

然而,資本寡頭執政的結果就是他們掠奪財富的貪婪和手段絲毫不亞於封建貴族,中下層人民生活得更加水深火熱,於是以工人為代表的群眾發動「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有趣的是,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卻當選為第二共和國的總統。

然而由於不滿議會和憲法對總統做出的諸多限制,封建專制思想的烏雲依然還籠罩在法國的上空,這位拿破崙的繼承人於是悍然發動政變推翻了第二共和國,建立起了法蘭西第二帝國,成為法國皇帝。第二帝國時代,德國內部也正在發生劇烈的動蕩和改變。

以俾斯麥為首的德國政客致力於德國的統一,由此雙方之間產生了矛盾,1870年雙方爆發了普法戰爭。結果是法國戰敗,拿破崙三世投降,德國軍隊開進了巴黎,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成為德意志德國的皇帝,德國宣布統一,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

而以法國工人和群眾為代表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巴黎公社」,而共和派也重新組建了法蘭西第三帝國,巴黎公社遭到鎮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政權,它從1870年成立,一直到二戰爆發,納粹德國1940年入侵法國,後者選擇投降之後才覆滅。

法國貝當元帥被德國人扶持成為傀儡,建立了維希政府,德國戰敗以後被推翻,法國恢復獨立以後。法國人在第三共和國的基礎上又重新組建了第四共和國政體,總體制度不變。然而這個新建立的共和國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在制定新的憲法上各方都產生了分歧。

正因為如此,當時的戴高樂反對繼續推行多黨制和議會制,要求加強總統的權力,但是共和派堅持認為應該恢復第三共和國的議會制,在此情況下,戴高樂只能以辭職表示反對,並退隱政壇。但第四共和國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就是政黨之中的相互鬥爭,導致第四共和國在12年的時間裡換了22屆內閣。

這都是因為彼時的法國政黨們各自懷著意見,又相互不妥協,而且又沒有一個多數黨能夠維持一個長期的統治,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一個政黨上臺後,很快就因為遭到其他政黨的反對而匆匆下臺,從而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導致法國社會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

於是,迫切要求法國政治和憲法進行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戴高樂修改憲法的提議才得到支持。1958年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的爆發成為了一個契機,為了避免法國陷入更加動蕩的混亂之中,戴高樂再次出山就任法國總理,後當選總統。

他的修改憲法提案得到議會的通過,總統職權得到擴大,戴高樂被全權授予領導政府的權力,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以戴高樂上臺為代表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也就是今天的法國。但第四共和國的議會制度得到了保留,只是總統的權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譬如新的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有權解散議會,一些重要的提案總統可以越過議會進行直接的公民投票,此外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全權領導政府的權力。這一制度一直被保留至今,從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開始,經過一百六十多年的不斷摸索和改革,經歷了各種政權復闢和奪權的戲劇表演之後,法國終於確定了它的政治制度,歷史開始趨於穩定。

綜上所述,這就是法國近代史上最混亂的一段時期的概述,另外說一下,像第一,第二,第三這些表述都是後來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別法國歷史上的不同政權和時期而劃分的,在歷史的現實情境中,並沒有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這樣的稱呼,它們的名字都統稱為法蘭西共和國。

歷史學家為了區別這段歷史的不同時期,所以就用數字來區別它們,所以,你懂了嗎?

相關焦點

  • 法國大革命後出現了10個政權,3個王朝、2個帝國、5個共和國
    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了巴士底獄,這表示著法國大革命正式開始。大革命雖然開始了,而且也成功了。不過革命之後的法國可以說非常糾結。因為革命勝利後對於建立什麼樣的政權,很多人不知道。法國大革命勝利後100多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十個政權,包括3個王朝、2個帝國、5個共和國。
  • 法國為何叫第五共和國,前面四個共和國結局如何,第三個時間最長
    提起法國,大家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國家很浪漫,很多女生都嚮往著這個國家。當然,由於法國實力強大,歷史輝煌,很多人對法國的也都比較了解。不過如果說法國現在的全稱,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法國全稱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很多人覺得這個名字有點特殊,既然叫第五共和國,肯定前面還有四個共和國。
  • 法國歷史上為什麼有五個共和國?
    1804年,拿破崙稱帝,第一共和國不復存在。後來拿破崙遭遇滑鐵盧,波旁王朝又復闢。 1848年,革命再度爆發,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
  • 法蘭西歷史上為什麼有那麼多共和國和帝國?
    引言:帝國指的是以皇帝為君主的專制國家,君主以世襲形式產生,皇室比普通平民高貴;共和國的基本含義是國家和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共和國的國家元首是通過自由公正的選舉產生,國家公民是平等的。1789年7月14日爆發的法國大革命推翻了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專制王朝——波旁王朝,從1792年至今,法國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五次共和國。
  • 法國為什麼曾有5個共和國?1958年10月4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法國為什麼曾有5個共和國?1958年10月4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 很多朋友對於今天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不了解,薩沙就來說一個流水帳。
  • 法國是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又有拿破崙這樣的牛人,為何境況慘澹
    可法國的光芒卻一直停在了拿破崙帝國時期,在拿破崙失敗之後,法國再也沒能像之前一樣主宰歐洲大陸,英國德國等開始崛起,法國也就漸漸落寞,更是在二戰中被德國輕易解決,成為了各大強國裡面的笑話。不知道曾經靠著軍事能力橫掃歐洲的拿破崙看到後來法國的情況,會有怎樣的感想,那麼法國到底為何會就此衰落呢?
  • 法國現在是第五共和國,前四個哪兒去了?
    法國是聯合國五常之一,與德國並稱為歐洲經濟發動機,響噹噹的世界大國。但是,法國的國名比較奇怪,叫「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既然法國的國名有「第五」,那麼有沒有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乃至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呢?還真有。
  • 風車之國荷蘭,為什麼會有兩個首都
    然而,對荷蘭地理歷史稍有熟悉的朋友就會知曉:荷蘭竟然有兩個首都。荷蘭名義上的首都在阿姆斯特丹,但政府機關和各國大使館都在海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提到荷蘭為何有兩個首都,我們不得不提到荷蘭的歷史。
  • 為何法國歷史會被劃分為第一、二、三共和國?它們之間有何不同?
    為了方便區分它們,讓人能只看名字就知道是哪個時期的共和國,所以學術界就在這些共和國的正式名稱中間加上了序號,方便大眾理解。這種簡單直接的斷代方式,這就跟我們把古代朝代,比如漢朝劃分為西漢、東漢、蜀漢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咱們更喜歡用地理方位、地域簡稱、皇帝姓氏作為區分標籤,而西方人更愛用數字作為區分標籤。至於說法國歷史上的五個共和國有什麼區別,這個要從頭開始說起。
  • 一戰為何會把實力雄厚的歐洲五強之一的奧匈帝國打的解散了?
    那麼德國所吞併的這兩個國家,在此前還是德國的盟友,它們原本屬於奧匈帝國,這個國家是德國在一戰時候的同盟,可隨著一戰的失敗,奧匈帝國被徹底瓦解,自此就失去了在歐洲的主導權。一戰時候,正是因為有奧匈帝國的加入,德國才有底氣和世界開戰。巔峰時期的奧匈帝國,也是歐洲五強之一,論實力不比德國,法國這些頂級強國要差。那麼這麼強大的一個帝國,為何在一戰之後會迅速瓦解分裂,從此徹底失去了原本的輝煌呢?
  • 名稱相同,南美洲為何有兩個「蓋亞那」
    那麼,南美洲為何有兩個"蓋亞那"呢?兩個蓋亞那的形成有以下幾點原因: 上圖_ 南美洲地形圖,標註處為蓋亞那高原 第一,歐洲殖民者的入侵為兩個蓋亞那的形成埋下了伏筆,因為南美洲歷史上曾經有五個蓋亞那。
  • 拿破崙為何會兵敗滑鐵盧?惠靈頓本不是他的對手,進攻沙俄傷到了
    幾乎差點一統歐洲的人有兩個,一個是臭名昭著的希特勒,還有一個便是法國皇帝拿破崙。如果拿破崙沒有進攻冰天雪地的俄國,可能現在歐洲各國之間,就是行省關係了。 拿破崙能夠走上臺前,主要還是因為他會站隊。當時雅各賓派和保王黨之間在法國爭權奪利,而英國則支持保王黨。那疲勞以少校的身份帶兵擊敗了他們,因此得到了雅各賓派的重用,一躍成為了準將。 第二次,向巴黎督政官巴拉斯妥協。 拿破崙投靠雅各賓派以後,其實跟羅伯斯庇爾兄弟的關係非常好。
  • 法國大革命簡史:1795—1797,督政府和果月政變
    法國大革命簡史:1793—1794,雅各賓派恐怖統治與羅伯斯庇爾專政它將行政權交給由五人組成的督政府,督政府每年改選五分之一,五個督政官由元老院根據五百人院的提名選舉,督政官可以由兩院審判,但不能由兩院罷免,各督政官在督政府輪流擔任主席,每任三個月,掌握籤署權和國璽。督政府在盧森堡宮有一支護衛隊、一所辦公大廈,並有規定的經費。
  • 從拿破崙到黃馬甲:凱旋門見證法國的成與敗
    這座由皇帝下令建造的建築,卻由一位國王完成修建工程,現在又成為了法蘭西共和國的著名古蹟。那麼,巴黎凱旋門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提圖斯凱旋門這座凱旋門是法國首都巴黎在當時興建的建築及裝飾工程之一,根據皇帝拿破崙的意願,這座建築物採取了古羅馬的建築風格。
  • 法國翡馬慕朗酒莊:曾被拿破崙三世稱讚的百年酒莊
    法國翡馬 慕朗酒莊1855年,拿破崙三世為法國翡馬慕朗酒莊欽賜了榮譽,讚譽慕朗酒莊是優秀的酒莊。2003年中級酒莊聯盟認定87個優秀中級莊,慕朗酒莊名列87個優秀中級莊之一,從此成為中級莊中的明星莊。圖為拿破崙三世授予法國翡馬集團旗下慕朗酒莊的榮譽石碑作為拿破崙家族一員,拿破崙三世與拿破崙一世一樣,有野心,善權術,敢冒險。
  • 拿破崙到底有多牛?看看他的生涯履歷就知道了
    拿破崙何許人也,十九世紀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他的歷史地位堪比凱撒大帝和,亞歷山大大帝。在世界近現代史上,沒有誰能和拿破崙相提並論。我們總聽說拿破崙這個人很厲害,常常把他那句睡獅論掛在嘴邊。
  • 《與藝術沾邊·678》兩個拿破崙
    靜篤君按:人們幾乎很難想像,拿破崙可能根本就不是騎著馬翻越阿爾卑斯山的。 1800年五月,時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的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1769-1821)在大聖伯納山口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
  • 還認為拿破崙法國人,希特勒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其實都錯了
    有很多時候,你以為的也只是你以為,它不一定就是真相。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幹擾,潛意識裡就認為事情本該就這樣。然而結局總是出乎人的意料。比方說:我們都聽說過拿破崙、希特勒、史達林。
  • 世界著名油畫——《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
    、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拿破崙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在位期間被稱為「法國人的皇帝」,也是歷史上自胖子查理後第二位享有此名號的法國皇帝。
  • 拿破崙:小丑或者偉人?
    被世人視為大英雄的拿破崙,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為何如此不堪?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微信號:nanfangzhoumo色列的經濟之都特拉維夫有個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目錄的「雅法」古城,它具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既是地中海邊的港口,也曾是軍事要塞。「雅法」是希伯來語「美麗」的諧音,風景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