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開偉 李慶植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外企資深員工
前幾年,一些行業大咖認為,下一個共享經濟獨角獸極有可能出現在企業級服務領域內。這幾年也確實有不少創業者嘗試企業級共享經濟。遺憾的是,這些共享跟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有著極大的差別。就網絡上現有的平臺、軟體、APP來說,雖然大都宣稱「共享經濟」,但還沒有真正能實現企業級共享經濟的平臺出現,關鍵還是我們在前一篇文章裡分析過的,沒有從「閒置資源」著手,充其量只是一個供需平臺。
沒有從閒置資源著手,企業就看不到資源在閒置狀態下的價值。
我們在前一篇裡提到,在特殊時刻形成的「共享員工」很有可能揭開企業級共享經濟的神秘面紗。一些人並不看好它的前景,當然,如果目光僅僅停留在「員工」這一資源的共享上,疫情期一過,再次出現共享員工的情況並不多,大範圍的共享員工更不可能了,就像有人說的那樣:一個勞務派遣公司就能解決的問題,還需要費那麼多周折幹嘛?
如果我們把共享放大到企業的所有資源,整個形勢便會豁然開朗。
企業間的資源共享,其實大家早就在做了,而且經常發生,不計其數。但目前幾乎所有的資源共享都局限於極小的範圍之內,局限於親朋好友之間,在一拍即合的情形下偶然發生,遠遠沒有形成規模,更談不上企業級共享經濟。
我們只需想想平時在與工作相關的微信群、QQ群中跟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就會發現其中有不少資源共享的實例。
我們先介紹個簡單、真實的例子。
十年以前,即使是低端出口製造業,企業的利潤都還過得去。那時候企業接送客戶,內部人員外出辦事,通常都是企業自行派車或者叫外部車輛。這一成本算下來,往往每個月都要花掉好幾萬。隨著製造業各項成本的日益上升,企業都在想方設法壓縮一些可以壓縮的成本。於是,有一些相鄰的工廠聯合起來,共享司機和汽車,用於接送客戶或內部員工,相互之間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這是顯而易見的企業之間資源共享——整合利用閒置的司機,汽車和座位。
√ 企業有哪些資源?
√ 哪些資源處於閒置狀態?
√ 哪些閒置資源可以共享?
1、企業有哪些資源?
企業的資源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按形態劃分,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比如工作場所屬於有形資源,人際關係屬於無形資源。不過為了資源共享的緣故,我們不打算按形態劃分,比如員工是有形的,但他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卻是無形的。廠房是有形的,地址卻是無形的。
按資源的時限劃分,有長期資源和短期資源,比如購買的機器設備屬於長期資源,聘請專業人士給企業提供短期培訓則屬於短期資源。
企業的資源既可以是買來的,也可以是租來的,既可以每天利用,也可以階段性利用。有些實力雄厚的企業購買價格高昂的精密設備,卻並不是每天都在使用。
資源的價值既可以以金錢計算,也可以是無形價值。
以上是資源的幾個基本屬性。我們以共享為目的,將企業資源分為下列九種。
(1)場地資源:廠房、倉庫、辦公室、會議室等以空間形態存在的資源。
例1:很多微型企業沒有辦公場地,將公司地址掛靠在親戚朋友的公司,在需要時——比如客戶要親自來公司洽談生意——利用一下,就屬於場地資源共享。
(2)設備資源:生產設備、運輸設備、辦公設備等以實物形態存在的資源。
(3)人員資源:專業技術人員、普通勞動力等勞動者。這次疫情就誕生了「共享員工」。
(4)資本資源:現金,銀行貸款和擔保能力等以貨幣形式存在的資源,後者屬於無形資源。
例2:A公司想用付費方式使用B公司價格高昂的精密設備,遭到拒絕。隨後A公司以幫助B公司做短期銀行貸款的擔保為條件,共享該儀器。
(5)供應鏈資源:供應商,物流運輸等為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提供材料和運輸服務的整個供應鏈。
例3:A公司在與供應商的談判中因為採購數量較少而缺乏議價能力,跟B公司共享其供應鏈,拿到與B公司的大宗採購訂單同樣的價格。這種共享,相信很多企業已運用自如、熟能生巧了。
(6)技術資源:包括技術、知識、專利、智慧財產權、企業文化等無形資源。近年非常流行的兩個知名品牌共同開發的產品——一般稱為聯名款——就屬於智慧財產權共享。
(7)市場資源:包括客戶、人際關係、特許經營、加盟連鎖等資源。這些資源雖不為企業所擁有,但可以利用,也可以共享。人際關係的共享更是隨處可見。
(8)服務商資源:這裡的服務商是指從其他企業購買的服務,而不是企業本身提供的服務,如外部企業提供的培訓、諮詢、設計、翻譯等服務。服務商與供應鏈需要區分清楚:跟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有直接關係的才是供應鏈,無直接關係的則是服務商。企業雖然不具備對服務商的所有權,但具備對其服務的所有權。
例4:比如企業請專業培訓師到企業進行內部培訓,考慮到價格略高,於是讓朋友公司派人來共同學習,收取適當費用,降低成本。
(9)信息資源:企業內部和外部各種與企業經營有關的情報資料。
上面幾個毫不起眼、無足輕重的例子,是我們拋出的磚頭,只需發揮我們豐富的想像力,便能引出更多更有價值的寶玉。
2、哪些資源處於閒置狀態?
企業資源呈現兩種狀態,閒置狀態和使用狀態。資源的閒置狀態有短期閒置和長期閒置。
除了場地資源外,所有的設備資源都有處於閒置狀態的時候。場地資源也有一定的閒置期。
人員也有處於閒置期的時候,但人員的閒置不同於機器的閒置,畢竟人需要休息。
理論上說,所有的無形資源都可以看作是處於閒置狀態。這一點很重要,意味著幾乎所有的無形資源都可以共享。
3、哪些閒置資源可以共享?
企業對處於閒置狀態的資源有五種處理方式:售賣,出租,贈予,閒置和共享。
理論上說,所有的閒置資源都可共享。
不僅是企業固有的資源可以共享,有些東西,比如企業購買的服務,也可以共享。如例4中,企業購買的外部培訓服務,擁有短期的所有權,也可以共享。
當然,「可以共享」不代表「可以用於共享」。
在MBA智庫百科裡,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閒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讓渡者獲取回報,分享者利用分享他人的閒置資源創造價值。
共享經濟以閒置資源為基礎,通常情況下,這裡所說的「有償讓渡」都是以低於出租和企業正常經營所需要的價格實現。
因此,很多時候,企業的閒置資源用於共享,不一定是獲得經濟利益(獲得收入或降低成本),更多的是相互之間的資源交換。資源交換還能帶來其他方面的收穫,比如員工的技能提升,降低企業風險,減少工作量等等,但通常最終都能轉換成經濟利益。
資源共享的雙方都有付出,單方面不求回報的付出叫贈予。如例1,即使使用親戚朋友公司地址的微型企業沒有任何付出,實際上也是用「人際關係」這種資源進行交換。
長期資源一般不適於共享,更適於租賃。資源用於共享是較租賃更為廉價的合作模式。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很多出口企業為了長期獲得國外買家的大額訂單,長期為其提供免費的或價格低廉的辦公場所。
當別人的資源可以為你所用,有限的資源就能創造無限的價值。
重要的事情多說幾遍有益無害:只有從閒置資源著手,才有機會成就企業級共享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