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美妝社區「美妝心得」成功開線下店 靠洞察用戶

2020-12-13 聯商網linkshop

在商業世界,增長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但要如何實現增長?答案卻因人而異。

有人站在前輩或巨人的肩膀上做到跨越式增長,有人藉助資本力量實現資產的翻番,更有人緊跟網際網路發展步伐並洞悉消費者需求,走出一條「特立獨行」之路。美妝心得APP創始人飛揚(楊雷)便是如此。

「在化妝品零售領域,我想做的是儘可能去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效率,改變消費者的購買模式,給予消費者完美的購買體驗。」面對美星家和美妝心得實體店的成長和發展,飛揚如是說。

對於飛揚而言,2018年5月5日無疑是一個「大日子」,這一天,美妝心得首家線下實體IP店,在新零售之都杭州的地標購物中心濱湖銀泰in77開啟試運營。這也是美妝心得APP的第三代實體店和第10家線下店。

從美妝心得APP到美星家實體店,又回到美妝心得實體店,歷時約10個月的嘗試,某種意義上代表著飛揚完成了一個美妝商業模式探索的閉環。自此,本土CS連鎖中又多了一種新潮業態。

用心打造純粹榜單 美妝心得APP的6年

飛揚一直非常推崇的美妝企業是日本COSME,一家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美妝分享、店鋪、體驗和購買體驗的公司。

2012年,基於COSME 「美妝產品點評社區」的商業模式,飛揚開始創辦UGC美妝內容平臺「美妝心得」。他最初的想法,是把產品做成美妝行業的「豆瓣」,一個用戶能夠自由且真實地發表言論的專門區域。

美妝心得APP於2013年正式上線,發展至今,已成為擁有8000萬用戶的知名美妝社區,是中國最大的美妝APP,被稱作美妝領域的「大眾點評」。

依靠真實口碑,美妝心得APP沉澱了眾多美妝優質內容及用戶數據。每年年底,會頒發基於海量用戶數據所集結的榜單,涉及護膚、彩妝、美體、個體護理、美發、男士、美容保健等多個細分類別的TOP10榜單,命名為「美妝心得大賞」。

據了解,美妝心得大賞沒有評選流程,沒有投票機制,沒有專家推選和廣告贊助,而是根據用戶真實反饋數據生成的榜單排名,對消費者的購前決策乃至購買行為有較強影響力。

除了榜單,美妝心得大賞還會出版同名書籍,並聯合艾瑞諮詢等研究機構發布美妝行業報告,進一步形成本土美妝行業的趨勢導向。

「在本土美妝領域,可以說只有兩種類型:美妝心得和其他。我們要做的就是為消費者提供購買決策支持。」飛揚曾經這樣對外界聲明。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中堅持客觀真實,堅持做UGC內容,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他卻仍舊一如既往地守住了原則。

美妝心得創始人飛揚(楊雷)

在成立的最初三年,為了維護美妝心得APP的公信力,飛揚堅持不做電商,不做導購,只做純粹的經驗交流和分享。一如他所說的,美妝心得一開始做的是「裁判」,如果既做裁判又做球員會很奇怪。

這一份執著,最終讓美妝心得APP廣為用戶接受和喜愛,飛揚的「初心「獲得了階段性成功。

其實,在創立美妝心得之前,飛揚還經歷過兩次創業。其一是2006年創辦了針對男性消費群體的購物社區「貝殼網」,以數碼產品的點評分享為主要內容。其二是2008年創辦的一個垂直型化妝品社區「唯伊網」,這也是飛揚首次涉足化妝品領域。

雖然由於經營問題,貝殼網和唯伊網都沒有持續下去,但飛揚從這兩次不太成功的創業中積累了「實戰」經驗,也找到了真正的「心之所向」:以用戶需求為原點,做客觀純粹的美妝消費決策工具。繼而有了美妝心得APP的誕生。

從線上到線下:我為什麼要開實體店?

那麼,是什麼讓飛揚萌生了從線上走到線下、做實體店的想法呢?答案是用戶的確實購買需求。

據了解,美妝心得曾在2015年推出過一款名為「月光寶盒」的美妝產品禮盒,包含以日韓品牌為主的口碑護膚品和面膜等,售價99元。這也是美妝心得打通支付環節、觸達銷售層面的一個嘗試。

「一直以來,美妝心得的定位和方向始終沒有變化,那就是做用戶的美妝消費決策指南。」飛揚坦言,而像美妝心得這樣的大數據導向型產品連結到銷售層面是遲早的事,只是具體做法不同。部分同類型公司選擇了切入電商渠道,但他有著自己的思考。

就像他一直所推崇的COSME正是從最初的美妝產品點評社區,通過其公正的第三方口碑評價立場及高質量的明星達人影響力,轉型為線上線下的大型社會化美妝電商。

在分析過全球知名零售商的數據,並重點考察了COSME在日本東京所有的門店後,飛揚最終決定以「新零售」為核心導向來開闢實體店業務。2017年8月25日,由美妝心得APP衍生而來的美星家化妝品連鎖在杭州誕生。

美星家快閃店

打造美星家實體店時,飛揚在命名上特意與美妝心得區分開來,就是想嘗試一下「不一樣」的感覺。他還選用黃橙色星球為品牌LOGO,以樹立鮮明且有活力的店鋪印象。

在飛揚的設想中,美星家的定位介於絲芙蘭和屈臣氏之間,但整體形象更年輕和活潑,目標消費群體為18到28歲。

創立初期的美星家SKU總數在800個左右,其中95%為進口品,主要面向中端消費者。選品上偏重美妝心得APP內的用戶口碑品,相當於將美妝心得中沉澱的UGC內容提取再利用。

為打造更完整的用戶體驗,飛揚還為美星家設立了獨立的會員系統。產品定價也分為會員/非會員兩類,消費者以99元/年加入會員後,就能夠獲得持平線上(京東、天貓國際或者拼團活動)的優惠價格。

作為一家誕生於網際網路背景的化妝品店,美星家的發展速度遠超傳統門店。首家店從想法誕生到落地僅用了53天,第二家店落地更快,僅用了18天。拓店過程中美星家也在不斷升級換代,短短9個月就升級了三次,每一次更新都將更多的場景體驗加入店鋪中。

在飛揚看來,實體零售店的最大優勢在於離消費者足夠「近」。他介紹,美星家的進店客流中,會員轉化率高達30%,客單均價在180元左右。其中一家店在開業的第一個月,就以屈臣氏的4倍坪效表現「驚豔」業界。

既然深入了化妝品渠道中,美星家的競爭對手就是廣大線下實體店。然而其線上評選、線下體驗並銷售的特色,本質上是以消費者的用戶需求為驅動的,這又和傳統意義上的化妝品店拉開了距離。

美妝心得IP落地後 要加速邁向新零售

如果說美星家是中國版@CosmeStore(COSME的線下直營店)的雛形,美妝心得實體店則是真正讓美妝心得這一IP從線上走到了線下,走到了消費者之中。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它只是一家化妝品店,但在飛揚看來,這很有可能是一個顛覆行業的開始。

當今的零售行業,不論是「人、貨、場」還是供應鏈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飛揚曾經介紹,美星家的業態邏輯是「商品+內容+體驗+服務」。美妝心得實體店無疑在此基礎上更進了一步。

對比傳統的CS連鎖,美妝心得實體店的優勢非常明顯。

首先,美妝心得實體店擁有與生俱來的數據優勢,可以根據美妝心得的榜單來選品,鎖定一手優質貨源。目前店內的1000多個SKU、200多個品牌都是基於美妝心得APP的用戶資料庫而來,因而選品精準,頗受年輕顧客喜愛。

其次,美妝心得擁有全新的市場定位。近年來,隨著購物中心不斷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市場進一步打開,但能嵌入這一市場的美妝業態卻寥寥無幾。未來,購物中心的美妝業態一定會走向進一步分化、加速去傳統化的趨勢。介於高端的絲芙蘭/低端的屈臣氏之間的美妝心得,瞄準的正是這一廣闊的市場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對國內購物中心與SHOPPINGMALL業態的考察,未來美星家和美妝心得將以「雙品牌」的戰略形式並存於市場,只是在門店定位和選品上會有所差異。

第三,更低的成本與更高的坪效。據了解,在了解到美妝心得in77店的超高顏值和獨特店鋪定位後,國內多家購物中心向飛揚發出了邀約,讓他在租金和店面地段方面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第四,飛揚曾說,當下的零售業態應該是以場景驅動的消費邏輯,而不是貨架邏輯、品類邏輯或者品牌邏輯。所以美妝心得的核心陳列原則是:不按品牌而是按照品類來陳列,把傳統門店的「貨架」變為「場景」。

飛揚認為,場景會刺激購物需求,無形中提高轉化率。在洞察當下年輕時尚消費者喜好的前提下,他希望讓貨品在各自的場景中找到更合適的陳列形式和位置,消費者將能夠在場景體驗中自然且愉快地完成商品購買過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得益於APP強大的數據支撐和社群粉絲效應,美妝心得有著絕大多數店鋪不具備的「網紅效應」,也能夠更全面、更深入地打通線上線下,實現用戶資源和購買渠道、消費方式的互通互導。

在飛揚看來,新零售並不神秘,無非是滿足新時代消費者產生的新需求而已。而打造一批「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美妝新零售模式店,讓顧客享受到更完美、快捷且智能化的購物體驗,是飛揚從始至終的堅持。

(來源:品觀網 童婧宏)

相關焦點

  • 美妝集合店大亂鬥,線下美妝店能否誕生下一個完美日記?
    作為美妝界國貨之光,完美日記是後浪中很擅長利用網際網路做營銷的明星公司,以其為首,包括花西子、橘朵們在內的新國貨,將美妝產品在線上渠道不斷加熱,在線上打出中國化妝品的招牌。與此同時,線上的火爆氛圍,也意味著美妝線下零售機會的減少。以免稅店為例。
  • 2018美妝社區APP排行榜
    也正因如此,不少企業都盯上了女性化妝的這塊市場,推出了工具類的美妝社區APP。這類APP有一個共通點,即幫助用戶掌握美妝技能。這些企業在初創期時大都將那句話奉為箴言,目光盯緊的是女性化妝背後的盈利空間,但隨著同類美妝社區APP的進入,競爭隨之加劇,在總量有限的前提下,人口紅利漸失,不少企業進入瓶頸期。
  • 完美日記引爆網際網路美妝概念,但韓束卻重新看好線下美妝店
    12月14日,韓束宣布推出專供CS渠道即線下化妝品店的新品「韓束金膠囊系列」。該系列由上美中日雙核科研中心研發,以黃金、膠原、蜂王漿為核心成分,主打提亮、抗衰和滋養功效。疫情之後,全球實體零售遭遇重擊,化妝品專營店面臨客流嚴重下滑、高運營成本難以負荷、渠道利潤嚴重縮水等問題。
  • 美妝界「大眾點評」坐擁8千萬用戶,準備幹掉屈臣氏
    在這個商圈內,屈臣氏和絲芙蘭佔據市場兩端,但在夾縫卻悄悄生長出一家叫美星家的化妝品集合店。這家店幾乎網羅了所有叫得出名的網紅「爆品」,以幾乎是隔壁屈臣氏四倍的坪效,在美妝修羅場中存活下來。美星家的締造者,就是知名美妝社區「美妝心得」。
  • 抹茶美妝:以PGC視頻指導+社區發現妝品,做美妝行業的美麗說和蘑菇街
    如果想讓一個略理性的用戶發生購買行為,作為一個80後女生,我覺得需要解決的痛點主要是兩個,一個是直觀的效果、另一個是教會我怎麼用,這樣才算是妝品「發現」,說白了就是一邊學再一邊淘。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抹茶美妝(iOS/Android)就是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去年7月份,抹茶已獲鼎晟天成、PreAngel及王秋虎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 美妝相機入駐屈臣氏 攜手線下實體店打造炫酷電音妝
    (原標題:美妝相機入駐屈臣氏 攜手線下實體店打造炫酷電音妝)
  • 定義美妝零售新格局 WOW COLOUR中國最大旗艦店登陸成都
    成都作為中國內地的時尚中心、新一線城市,WOW COLOUR選擇再次在成都開闢新戰場,與此前已開業的春熙路46號店共同打造成雙子星店,成熟布局足見WOW COLOUR的美妝商業新策略,定會收穫令人矚目的營業佳績。
  • 益普索聯合小紅書發布2020小紅書年中美妝洞察報告
    近年來,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從進口品牌到國貨,品類呈多元化發展趨勢,消費者對於美妝產品的需求強勁。2020年的開篇,似乎與往常不同,消費者宅家期間,化妝場景減少。
  • 2020中國美妝品牌足跡排行:消費者選擇最多的是它們
    導讀:不平凡的2020年,哪些美妝品牌在靠口碑和實力「乘風破浪」?凱度消費者指數給出了「消費者的選擇」。昨日(7月21日),凱度消費者指數通過測量購買國內各個品牌的消費者人數和購買頻次,發布了「2020年中國美妝品牌足跡排行」,分別揭示了贏得中國消費者最多選擇的,以及取得顛覆性增長的護膚和彩妝品牌。
  • 「國際美妝產業大賞」重磅揭曉 大咖齊聚探討中國美妝產業發展新趨勢
    被譽為「美容產業從業者指南」的WWD Beauty Inc Awards(WWD美妝大獎)來中國了!2020年1月8日下午,「WWD 國際時尚特訊」與覆蓋3億用戶的美妝MCN機構「美芽MEIYA」共同主辦的中國區首屆「 WWD Beauty Inc X MEIYA Beauty Awards 國際美妝產業大賞」,在「生活方式設計酒店 - 上海素凱泰酒店」成功舉行。
  • 內容還是電商,美妝App如何脫離變現困境?
    美妝心得:UGC樹立了口碑卻也難盈利美妝心得在2012年上線並獲得天使投資,定位為「社區+大數據」的模式。據速途研究院的報告,截止2017年上半年,美妝心得的app下載量為2334萬次,比抹茶美妝略高。而據美妝心得官網介紹,美妝心得的用戶75%為85&90後,以學生族和白領為主。
  • 顏值經濟時代,美妝品牌們到底有多拼?
    招數3:數據驅動 營造商業閉環 網際網路和線上社交媒體正深刻影響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決策行為,這點尤其表現在美妝社區與化妝品牌的關係上。 在積累了相當數量的用戶群體後,部分美妝社區不甘於僅僅做內容,開始布局線實體店,通過數據驅動,探索從社區種草到線下銷售的商業閉環。
  • 從跨界到無界,美妝行業下一站:共創!
    美妝無界,共創生態。時間進入2020年,中國美妝行業在消費升級、技術升級的大勢所趨下,全產業鏈、全渠道也產生了深遠變革。行業角色的模糊化、營銷方式的多樣化,使得整個中國美妝行業都需要以無界的思維和包容開放的態度,去創造更適合未來發展趨勢的新生態。
  • 進口美妝品牌店的成功靠什麼?
    注重顏值與美的時代,造就了美妝產業大市場,很多人都想在美妝產業來淘金。對於中小創業者而言,開一家具有特色和產品競爭力的門店,是在美妝產業創業的主要途徑之一。近年來,與集美優美妝品牌合作的創業者越來越多,就是因為集美優品牌的特色和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以及其在美妝市場的強勢競爭力。集美優化妝品品牌不僅有自己強大的運營團隊,還擁有50+個國家的進口產品作為強力後援。
  • 凱度:中國美妝品牌足跡排行
    凱度消費者指數(在中國隸屬於央視市場研究)發布了最新的美妝市場趨勢報告。報告顯示,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個人護理及美妝品類相較於快速消費品總體,承受了更大的短期挑戰。
  • 1年擴張300家,本土美妝集成店如何打敗屈臣氏?
    投稿來源:藍鯨渾水在中國,化妝的年齡正在提前。《中國美妝消費者購買習慣與需求洞察白皮書》顯示,15-24歲的年輕女性消費者在美妝產品的人均花費達1713元,購買種類的數量約7種,均已超過了其他年齡段的女性群體 。
  • 高瓴騰訊看上新風口:美妝遊樂園火了,下一個泡泡瑪特?
    圖:線下美妝集合店融資情況(來源:投中網製圖)在百貨零售領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名創優品顯然想再造一個美妝界的「名創優品智研諮詢報告顯示,到2022年,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2023年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至5490億元左右。隨著美妝領域線上流量趨於飽和,線下美妝集合店這一細分賽道也引起了資本的關注。
  • 小紅唇榮獲《網際網路周刊》2017美妝社區APP排行榜TOP3
    近日,中國網際網路和IT業界的權威雜誌《網際網路周刊》評選的「2017美妝社區APP排行榜」新鮮出爐,小紅唇APP成立三年來,通過短視頻內容、美妝供應鏈、變美新零售等一系列組合拳,構建了完善的變美商業閉環,成功躋身TOP3。一起入選榜單的還包括網易美學、小紅書等。
  • 三裡屯一家倉儲風美妝店,想進去有多難……
    HARMAY話梅原本是單純的線上高端美妝集合店,於2008年在淘寶起家。就在去年,HARMAY話梅毅然加入新零售大軍,先後在上海和香港打造了線下實體店,以此打通線上線下資源。   採用線上線下運營策略的美妝店不在少數,HARMAY話梅卻有些與眾不同。
  • 國潮美妝如何抓住新紅利?
    如今,供給側正在分化,騰訊發布的2019年《國貨美妝洞察報告》顯示,從市場份額來看,國妝品牌已佔56%的市場份額;從消費者購買意願來看,42%的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國貨美妝品牌,九成消費者表示未來會再次購買國貨美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