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去西藏」是每個摩託愛好者心中的夢,然而成年以後,總是太多事情束縛著我們。繁忙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人群的紛擾……我們都嚮往著逃離這一切。
騎行西藏
2020年7月,一個玉溪小夥默默的計劃著一場關於西藏的騎行之旅,「儘管會有很多人覺得我做不到,但是這並不妨礙我的騎行計劃」,之後,考駕照、買車、做準備工作……一切都在有序地進行著~
騎行期間,小夥一直在高古樓網站更新自己的遊記,關注這個「玉溪小夥騎行進藏故事」的網友也越來越多。
網站截圖
網站截圖
許多人都佩服他說走就走的勇氣,羨慕他能夠親眼去看這一路的風景。
9月底,歷時21天,小夥結束了騎行進藏的旅程,回到了玉溪。
也許旅程已經結束,但是故事還在繼續。關於小夥的騎行之旅,我們想知道的還有很多!近日,高古樓網站就大家感興趣的這些話題,採訪了這個玉溪小夥,一起來了解一下他進藏背後的故事吧...
古樓小編:怎麼想到要去做「騎行進藏」這件非常勇敢的事情的?
騎行小夥:這次騎行是為了完成學生時代的一個念想,只不過進藏的形式從徒步變成了難度更低的騎踏板。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從畢業到現在12年多了,再不出發,我怕我以後只能開車或坐飛機去。
古樓小編:你開始騎行之旅前都做了哪些準備?
騎行小夥:首先,是根據出行方式計劃路線與出發時間時長,了解一路大致的路況。其次,是準備一路上有可能用到的物品和裝備等等。我的小踏板是基本上是沒有進行深度改裝的,換了剎車把手,加了多媒體拓展杆,裝了一個尾箱,胎還是原車胎沒換。其實做準備這個過程是比較好玩的,很多需要的信息與知識都會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下來。
古樓小編:你是怎麼想到在網站上記錄自己的旅程?
騎行小夥:一開始是想在高古樓上多找幾個伴,認識幾個真正的本地"玩家",一同出行,清一色都是125-150排量的小踏板,把它們騎到各種四五千海拔的埡口打卡,暢快的在318、219等國道上悠然巡航,在拉薩的街頭巷尾穿梭,你們可以腦補那種排面。
另一個層面,7月份的挖坑帖有些人是知道的,坑必須給它填上。在我這,吹過的牛不會隨青春一笑了之,自己說過的話,跪著也要走完。
古樓小編:騎行過程中,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騎行小夥:哲古鎮一帶。當天翻埡口爬坡的時候下大雨,隨著海拔不斷攀升,雨變成了冰雹。在雨水、霧氣、冰雹的作用下,心裡想著,今天可能就這樣了。越過埡口一路下坡,大概十幾公裡,雨變得小了,霧氣沒有了,眼前景象撼人心魄。大片的哲古草原圍繞著哲古錯,四周的山與天空烏雲在遠處夕陽的照射下變得十分美麗,景色的主色調變成了古銅色,仿佛這個世界是被剛剛創造出來的,那種美無法形容。運動相機與手機拍不出來。
這個鎮子目前只有一家旅館,沒有自來水,沒有廁所。哲古鎮是一個相對原始的藏族村落,建築形式,生活生產方式都比較傳統,目前正處於基建開發的初期,未來的變化可以預見。
古樓小編:騎行的路上有遇到特別的事嗎?
騎行小夥:離拉薩越近,搞直播的越多,到了拉薩,動不動就聽見身邊:榜一榜二……家人們……
大家儘量別給他們刷禮物,有那錢咱自己都能去玩一轉了對吧。
古樓小編:騎行進藏的路上心情是怎樣的?
騎行小夥:一半是平常心,一半是輕鬆加愉快,當然也少不了孤獨。其實出去一個星期左右,想老婆孩子的情緒就隨時會冒出來。那是溫暖的感覺,這可能就是大家常說的,風箏能飛且飛的更高,是因為有一根線拴著。
古樓小編:騎行回來後有什麼感觸?
騎行小夥:感觸就是短時間內不會再出去撒野了,這次玩得透徹,看得清楚。遠離那些把"敬畏心"掛嘴邊的人,這些人大多沒有敬畏心。他們嘴裡的敬畏心我總結了,倆字——"跪著"!我理解的敬畏心就是了解規律,尊重規律,站著,把這事兒辦了。我還不想三十多歲就活成七老八十的樣子。
古樓小編:這次進藏對你有什麼改變嗎?(可以是外表也可以是內在)
騎行小夥:外表應該沒有什麼大的改變吧,畢竟我不屬於那種自虐進藏的群體。何況現在基礎條件那麼好,想要從80後變成60後的面容還是挺困難的一件事。
內在方面也沒啥變化,大家把進藏看成一次普通的旅行就好,它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大家也不要把它過分渲染的神乎其神,跟著自己的心,每個人都能抵達自己的布達拉宮。
古樓小編:今後還打算騎行去其他地方嗎?
騎行小夥:這是必然的,當你有過愉快騎行經歷以後,至少有一段時間,你會對開車旅行不感興趣。
2026年是藏曆馬年,沒有意外情況的話,走阿里,岡仁波齊轉山,瑪旁雍錯洗洗澡,新疆葉城吃個小燒烤……關於生活,一切都值得期待。
對這個玉溪小夥來說,此次騎行並不是想要「獲得別人的崇拜」,也不是為了「給自己多一段傳奇經歷」,更多的是通過這一次的騎行,去領略不同的風景,在疲憊中感知自我,在痛苦中升華涅槃...
通過這一次的騎行,西藏可能已經成為了他生命裡一個不會忘記的符號。或許現在不會提起了,但這一路的美景和難忘的經歷將成為他一生的財富!
本文來源高古樓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