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講經論法的地方:法堂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寺院法堂(圖片來源:資料圖)

法堂,是供奉經律論三藏與講法的地方,象徵三寶中的法寶,是禪寺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場所。

佛教是宣揚真理、傳播智慧的宗教,所有的施設目的都是在凸顯真理智慧的內涵,以期落實到每一個眾生的心中,讓有機會接觸佛法的眾生,都能脫離一切苦厄,過上解脫自在安祥的生活。從廣義上說,整個寺院都是宣揚佛法的場所;從狹義上講,法堂是禪寺講法的地方,供奉經典的地方,相當於律寺、講寺的講堂。

演說、講論佛法的殿堂稱作「法堂」,是七堂伽藍之一,乃禪林傳宗演教的地方,相當於講堂,而「講」通於「講教」,在禪宗,為別於他宗,且示其教外別傳、直指人心的佛法根本宗旨,所以特稱為「法堂」。通常位於大雄寶殿的後方,及丈室的右方。由於各寺院大小不同,地勢不同,此非硬性教條規定,個別寺院的建設也有所區別。

在《華嚴經》卷五中說:「世尊凝睟處法堂,炳然照曜宮殿中。」說明佛陀住世時,就有法堂的建立。在《大方等日藏經》卷一中也提到佛陀教導弟子說:「於當來世,是中皆應起立塔寺,造作法堂。」以便於佛教的弘化。法堂在中國佛寺的建立歷史悠久。《六學僧傳》卷十七《隋羅雲傳》載:「上明東寺,其法堂十二間,蓋道安、曇翼所造。」《景德傳燈錄》卷四《慧忠傳》載:「後眾請入城,居莊嚴舊寺,師欲於殿東別創法堂。」據此可知,隋唐以前的法堂建制已具規模。到了百丈懷海禪師制禪院規約,一個道場只有一個法堂和修行的生活設施,不建佛殿等。由此可見,佛教傳入中國發展到禪宗時期,對大眾更深度的關懷,甚至不建佛殿,但也沒有忽視修行生活。由於佛教流傳歷史的久遠,各宗對佛法的詮釋也有所不同。禪宗本著繼承佛陀的本義本懷,契理契機、應病與藥,運用棒喝機鋒等靈活形式來啟發學人悟入佛法大義,但並沒有忽視弘揚佛法這唯一的使命,法堂的設立即為了能夠定期性或隨機性地來演揚佛法。

法堂的建築一般是兩層樓,其上即是藏經樓,既有供奉法寶(經典)的功能,又有圖書館與閱覽室的功能,以供有能力研究的大眾來研究佛理,學習知識;樓下是講法的地方,內部布局依照皇宮的太極殿形式建立,堂內中央設一高臺,四方均得仰望,以便於聽聞佛法。高臺上有座,名獅子座,為禪師代替佛陀說法時所居。後來法堂建制稍有不同,一是無中央的高臺,二是法座後方設有大板屏,已經改變了原來朝制的樣式。

相關焦點

  • 寺院裡設有法堂、客堂、齋堂,它們的職能是什麼?
    佛教寺院會設立一些部門,來管理寺院的日常事務,名稱稱為法堂、客堂、齋堂等,出入寺院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有助於清淨修行,積累資糧。在一般的寺院裡,大雄寶殿兩側塑有十八羅漢,而在規模較大的寺院,則專門建有羅漢堂,內塑五百羅漢,或是更多。二、法堂禪宗門庭稱法堂,他宗稱講堂。法堂者演說大法之堂也。
  • 黑龍江省佛教協會2018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舉行
    來自全省各地市的14位講經法師、2位示範講經法師契理契機、口出妙蓮般的精彩宣講,令與會大眾受益匪淺、法喜倍增。此次講經交流會,是經黑龍江省宗教局批准,由黑龍江省佛教協會主辦,哈爾濱極樂寺承辦的一次大型講經交流活動。各市(地)寺院負責人及護法居士400餘人參加了本次講經交流活動。
  • 衢州市2020年度首屆漢傳佛教示範講經會召開
    衢州市2020年度首屆漢傳佛教示範講經會召開 2020-12-21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佛教講經交流會在曲靖舉行
    、發揮佛教作用」為主題,由雲南省佛教協會主辦,曲靖市佛教協會承辦的「雲南佛教2018年講經交流會」在曲靖隆重開幕。升旗儀式由雲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曲靖市佛教協會會長演志法師主持。雲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大理州佛教協會會長崇化大和尚在升旗儀式講話中說:「在雲南省佛教協會2018年講經交流會召開之際,曲靖市佛教協會落實國旗進寺院、落實四進精神,舉行莊嚴隆重的升旗儀式,體現了佛教界熱愛祖國的情懷,我們堅持以戒為師,在修行道路上勇往直前。
  • 寶雞市佛教協會舉辦2018首屆佛教講經交流會
    本次講經交流會由寶雞市佛教協會主辦,扶風縣佛教協會協辦,扶風縣法門鎮孔雀寺承辦。來自全市的10位講經法師口出妙蓮般的精彩宣講,令300多名聽眾受益匪淺、法喜充滿。此次講經交流會得到市、縣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寶雞市宗教局方躍輝副調研員,寶雞市委統戰部蘇曉春科長、扶風縣宗教局劉龍科局長、扶風縣委統戰部法建明副部長等領導應邀出席。
  • 聖境資訊|2020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開幕式
    來自五臺山各寺院推薦的17名法師,依據佛教三藏教典為根本,立足漢傳佛教最基本、最流行的經典,圍繞如何安頓身心、如何建立信仰、如何認識因果、如何利益眾生、如何依教修學五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作精彩講經。講經弘法是佛教教務活動中一項重要內容,這已經是五臺山佛教協會第八次舉辦講經交流活動。
  • 漢傳佛教講經會講經法師代表團巡講活動在光孝寺舉行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師、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耀智法師、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法成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張琳、中國佛教協會教務部主任宏度法師、妙航法師、中國佛教協會《法音》編輯部主任桑吉扎西、廣東省委統戰部民族宗教處柯維良處長、廣東省民宗委宗教工作處一處陳潔施調研員,以及來自廣州市各寺院的法師和居士信眾近千人聆聽了首場演講。
  • 舟山市佛教協會舉行第十屆弘法講經交流會
    普陀山佛協常務理事、市佛協秘書長真常法師主持交流會,普陀山佛協常務理事、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教務長能進法師帶領學院各年級學僧代表參加,學僧圓融法師代表普陀山佛協進行講經交流,普陀山佛協、縣(區)佛協和市直屬寺院僧眾和居士200餘人同沾法喜,共沐佛恩。講經交流會在莊嚴的三寶歌中拉開帷幕。首先,黃旻昊處長作重要講話。
  • 新型佛教叢林花都華嚴寺:廣州規模最大的新建寺院
    2020廣東佛教講經交流會將於9月25日開幕,這一嶺南佛教盛事以「新時期佛教中國化的經典闡釋」為主題,由廣東省佛教協會主辦,廣州華嚴寺承辦,並落地在廣州華嚴寺。目前廣州市規模最大的新建寺院,是一處集參禪學佛、佛教文化研究、福利濟世為一體的新型佛教叢林,更是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指定的重要宗教活動場所,花都區政府將華嚴寺列為「花都文化名片」。
  • 寺院建築有這麼多內涵,一篇文章全都讀懂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也有稱為大殿的。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前大院正中擺放著一個大寶鼎,通常刻有該寺寺名。其北則擺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爐。一些大型叢林都會有法堂和照堂,置於大雄寶殿之後。①、法堂:為禪門演說佛法的地方。法堂內佛像已不是主體,不少佛寺不設講堂,一般就在大雄寶殿誦讀經書或舉行佛教儀式。法堂的中央設一座臺,安放案桌(講臺)和法座,臺下設香案,兩側是聽法席。法座背後有一個大的屏風,常常有獅子吼圖a因為佛教常以佛說法比喻為獅子吼。
  • 西安大興善寺:中國佛教密宗祖庭
    隋唐時代,佛教盛行,大興善寺是當時的皇家寺院,為長安城內的三大譯經場之一。在《長安志》中記載:「寺殿崇廣,為京城之最。」當時,寺院佔盡一坊之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
  • 西安年輕人最喜歡逛的寺院,規模很大,一些細節卻讓人看不懂
    可能因為佛寺眾多的原因,生活在西安的年輕人也深受佛法薰陶,各大佛寺中總有年輕人虔誠求法參佛的身影,這其中,他們最愛去的還是位於小寨的漢傳佛教密宗祖庭——大興善寺。作為旅遊自媒體從業者,加上對佛教存在好奇和興趣,我本人也逛了西安的不少寺院,大興善寺也前後去了三次了。
  • 佛教寺院的山門為何也稱為三門殿
    山門又作「三門」,是佛教叢林的象徵,有以下幾種意思:寺院正面、最外層的門,稱山門;寺院為了避開市井塵俗而建於山中,因此稱山號、設山門;泛指寺院為山門,後世即使造於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稱山門;寺院全體有時亦稱山門。
  • 杭州唯一女眾寺院 智圓法師榮膺法鏡講寺住持
    杭州三天竺法鏡講寺,昨天隆重舉行智圓法師住持晉院慶典。  智圓法師,寧波人,1960年6月29日出生。曾先後擔任法鏡講寺副寺、監院,昨天的慶典,則是她擔任法鏡講寺住持的「就職儀式」。  法鏡講寺是天竺三寺裡歷史最久、興盛最早的寺院,始建於東晉鹹和五年(公元330),原名為下天竺翻經院。
  • 佛教:寺廟,是僧人生活和修行的地方
    三講堂,或稱「法堂」,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四和五為鍾、鼓樓,懸掛鐘鼓的樓閣,僧人的各項事務均以鐘鼓聲為號;六僧房,僧人的宿舍;七齋堂,用餐處。這種格局被稱為「七堂伽藍」中國佛教寺院的如此耗費,在唐代引起朝野嚴重不滿,被稱為「千古之源」而屢遭非議,並引起一次由唐武宗發動的大規模排除佛教的運動。
  • 佛教寺院大雄寶殿內,三尊佛都是誰?
    在中國,許多名山都有寺院,而寺院是佛家的道場,每個道場的風格都有不同。走進寺院,我們走過天王殿,在進去一般就是佛教寺院的正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中,一般都有三尊佛,被稱為「豎三世佛」或「三時佛」。那麼,佛教寺院大雄寶殿內,三尊佛到底都是誰呢?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佛教文化,寺院的大雄寶殿內,三尊佛都是誰?
  • 佛教聖典的「經、律、論」三藏
    由此可見持戒對佛教的傳承和信眾的修行是何等的重要。佛教是一個外來宗教,它傳入中國的方式,不外是東來傳法或西行求法兩種。後漢時期佛教初傳之時,都是憑藉梵僧把經典從西域帶到中土,一邊講授一邊翻譯為漢語,讓佛教思想得廣為流傳。雖則中原人士能透過佛經譯本初聞如來,但對部分求知慾強的僧人,依然難掩一窺原典的渴望。
  • 《吉祥經》第一講
    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中論》 、《百論》 、 《十二門論》 、 《般若經》 、 《法華經》 、《金剛經》、《大智度論》 、《維摩經》、《華手經》、 《成實論》 、 《阿彌陀經》 、 《無量壽經》 、 《首楞嚴三昧經》 、 《十住經》 、 《坐禪三昧經》 、 《彌勒成佛經》 、 《彌勒下生經》 、 《十誦律》 、 《十誦戒本》 、 《菩薩戒本》 、佛藏、菩薩藏。
  • 黑龍江省佛教協會2019年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圓滿落幕
    黑龍江省佛教協會2019年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開幕式(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哈爾濱極樂寺)黑龍江省民宗委宗教一處處長王德光,調研員趙紅,科員王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黑龍江省暨哈爾濱市佛教協會會長靜波法師,黑龍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正開法師、本英法師、中諦法師、中慧法師、明霖法師、寂宏法師,黑龍江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李敬亭、根善法師、昌慧法師,哈爾濱極樂寺知客萬界法師,黑龍江省佛教協會辦公室主任萬浦法師等出席,來自黑龍江省各寺院500餘名出家僧眾和護法居士現場觀摩講經交流活動。
  • 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舉辦講經法師代表2019巡講活動
    「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講經法師代表2019巡講活動第一巡講團和第二巡講團分別赴浙江富陽、遼寧綏中、浙江臨安、山東青州四地開展講經弘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