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佛教叢林花都華嚴寺:廣州規模最大的新建寺院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2020廣東佛教講經交流會將於9月25日開幕,這一嶺南佛教盛事以「新時期佛教中國化的經典闡釋」為主題,由廣東省佛教協會主辦,廣州華嚴寺承辦,並落地在廣州華嚴寺。

目前廣州市規模最大的新建寺院,是一處集參禪學佛、佛教文化研究、福利濟世為一體的新型佛教叢林,更是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指定的重要宗教活動場所,花都區政府將華嚴寺列為「花都文化名片」。

華嚴寺原名觀音寺,始建於清宣統元年(公元1908年),位於距廣州市中心20公裡有「羊城衛星」之稱的花都區,明末清初對中國佛教文化頗有影響的番禺海雲寺和丹霞山別傳寺開法第一祖,嶺南海雲詩派、海雲書派創始人,著名高僧天然和尚的故鄉就在這裡。歷史上華嚴寺信眾雲集,香火鼎盛,近百年來幾經興衰。

華嚴寺地處花都區芙蓉大道西側華藏山。以芙蓉山脈浩氣所歸,地脈雄渾,群山如萬笏拱朝,背倚華藏峰,狀如蓮瓣,清幽典雅,身臨其境,頓覺萬塵俱忘。同時寺院又在省級旅遊區芙蓉度假村路口之處,為鬧市中的一片淨土。經教內高賢大德釀思,改觀音寺名為「華嚴寺」。其因緣有二:

一、花都形似千葉蓮花,是天設地造的佛教寶地,堪稱為「華藏世界」,古花與華同,表如蓮花清淨莊嚴,有 「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之意,故名為華嚴寺,正是應了花都之地勢。

二、明末清初嶺南佛門領袖、一代高僧天然和尚,在他的詩詞著作上有:「為寄華嚴會上人」之句。《華嚴經》長達八十一卷,是經中之王,華嚴寺的導師、當代佛門泰鬥本煥長老專修華嚴經,曾經刺血書寫《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取名「華嚴寺」,亦是為了緬懷祖師的嘉言懿行和繼承發揚本煥長老弘法利生的精神。

當代佛門泰鬥本煥長老復出,重興別傳、光孝、報恩、弘法、黃梅五大叢林,悲心不已,行願無窮。1996年,應廣州花都佛教信眾敦請,在當代佛門泰鬥本煥長老的大力鼎承下,委派時任丹霞山別傳寺監院兼首座印覺法師,承當重建華嚴寺重任。

2003年,本煥老和尚與印順法師,市、區有關領導蒞臨華嚴寺實地考察,關心華嚴寺的建設。

印覺法師出任華嚴寺住持後,成立籌建委員會積極興建寺院。數年來承蒙各級政府的關懷,由相關部門的眾多專家參與華嚴寺的勘測籌劃,在各級佛協大德的指導下,在護法居士的護持下,通過各種形式的捐贈,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共徵地150多畝。

2001年10月11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局正式發文批准華嚴寺為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並於當年農曆十二月初四日隆重舉行了「華嚴寺」奠基法會。華嚴寺現共建成了華嚴萬佛寶殿、天王殿、法堂、齋堂、講堂、藏經樓、方丈樓、鐘鼓樓等建築。寺院整體建築為仿唐風格,最終形成融古今建築之精萃,集寺院、園林於一體的建築特色。

寺院建築面積約一萬八千多平方米,氣勢恢弘。

鐘鼓樓安放的大型青銅鐘,重達萬餘斤,鐘聲洪亮,悠遠綿長,每年正月初一凌晨都會敲鐘祈福迎春。

華嚴萬佛寶殿建築面積約一千一百八十多平方米,所用木材全部採用印尼進口紅木波羅格,52根大石柱為福建優質花崗巖,最大直徑為0.6米,高8米。

大殿內供奉有萬尊銅鑄佛像,其中釋迦牟尼佛、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三聖像居於殿中,均高6米。所有大小佛像均用紫銅鑄造,面貌生動,栩栩如生。殿內牆壁上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壁雕,置身其中,倍感法喜充滿。

殿外牆壁上有用紅木鐫刻的本煥長老的血書字跡《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走廊上還有《華嚴經》法句石刻。整座大殿古樸典雅,莊嚴肅穆,其獨特的風格在國內外十分罕見。

隨著華嚴寺各項建設的日益完善,現已成為海內外信眾學佛和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

2010年9月12日,華嚴寺舉行全山殿堂落成,佛像開光,印覺法師升座暨書畫社成立慶典和水陸法會。印覺法師的恩師,當今佛門泰鬥,104歲的本煥長老和88歲的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院長、蘇州靈巖山方丈明學長老,各級黨政領導、中國佛協領導和來自港澳臺、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泰國、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地的海內外諸山長老、護法信眾、社會各界賢達,近3萬人參加了慶典。

近20年來,華嚴寺遵循「以慈悲濟世同體大悲、以正法教育啟發大智、以文化互鑑成就大願、以精進共修實踐大行」的宗旨,積極開展各項工作。

華嚴寺十分重視發展慈善事業,積極弘揚人間佛教思想,熱心社會公益。2005年,華嚴寺成立了「慈善功德會」,下設弘法部、念佛組、放生組、救濟組、文藝組、中醫義診組。在社會福利、助學救災、敬老扶孤、放生等慈善活動中,華嚴寺僧人及四眾弟子歷年來累計捐款近一千餘萬元。華嚴寺的善舉受到海內外佛教界人士的高度讚揚和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

華嚴寺先後出版了《華嚴叢書—天然禪師系列》、《華藏世界》書刊、《三十載法乳憶師恩》、印覺大和尚語錄《華風方語》等書籍。並與中山大學合作,整理了有關明末清初嶺南佛門高僧天然和尚的史料,其中有一部分史料被收入「華嚴叢書」系列。

同時,華嚴寺多次邀請如澳門佛教會會長泉慧法師、蘇州西園寺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濟群法師等海內外的高僧大德來華嚴寺為廣大信眾講經說法,在啟迪智慧,淨化人心,揚善去惡,構建和諧社會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華嚴寺是目前廣州市規模最大的新建寺院,是一處集參禪學佛、佛教文化研究、福利濟世為一體的新型佛教叢林,更是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指定的重要宗教活動場所,花都區政府將華嚴寺列為「花都文化名片」。

如今,華嚴寺吸引了無數海內外信眾和遊客慕名而來,到此觀光,為當地旅遊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躬逢盛世國運昌而佛教興,仰仗佛陀慈光遍照,叨承檀施鼎力相助,未來的華嚴寺將以莊嚴古樸的文化風貌,為啟迪智慧,淨化人心,揚善去惡,和諧社會,造福未來作出應有的貢獻。

2020廣東佛教講經交流會將持續至9月27日,歡迎大家持續關注鳳凰網佛教的全程報導。

相關焦點

  • 山西大同華嚴寺,一座眾多建築都很驚豔的寺院!
    如果非要列出山西著名寺院排名,位於大同古城內西南隅的華嚴寺,應毫無懸念地可以進入前五,就連佛教聖地五臺山諸多名寺跟它相比,也略顯遜色。30餘座形態各異的單體建築,足以讓國內眾多寺院難望其項背。華嚴寺始建於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
  • 西安的樊川八大寺院之華嚴寺
    在西安市長安區的樊川少陵原上,從市區出南門一路向南,到長安區,經過樊川路,大約四十裡處的少陵原半腰上有一座聳立著雙塔的唐代佛教寺院,就是佛教八宗之一華嚴宗的祖庭——華嚴寺。順著山門下方右側的小門便可以進入華嚴寺。進了山門左手邊有一排二層房屋建築,到一樓第一個房間按照規定登記信息就可以參觀華嚴寺了。受到疫情的影響,華嚴寺基本上沒有遊客,也不用擔心疫情對於我們自身的影響。正對著門口是一座碑亭,碑亭下方的石碑上刻著華嚴宗祖庭五個大字。
  • 陽高雲林寺,並非其寺院本名,原來它叫華嚴寺
    雲林寺是大同市陽高縣境內現存唯一的一座規模較大的古代佛教寺院。位於陽高具城內西門南,當地人叫它西寺或西大寺。寺內院落寬廣,殿宇巍峨,宏偉壯觀。整個建築坐北向南,東西寬六十米,南北長一百米,面積約六千五百平方米。建國後,一段時間內一直是陽高中學佔用,可能因為長時間的關閉,遊人稀少,沒有引起更多人們和有關方面的注意。
  • 中國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大同華嚴寺,觸手可及的千年歷史
    作為皇家寺院,華嚴寺有著極高的等級,它的上下寺大雄寶殿建築寬闊宏偉氣勢宏大,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和佛教歷史文化有著很高的價值。華嚴寺分為上下兩寺,上寺的大雄寶殿已經在遼金戰爭中被焚毀,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金代的遺蹟,大殿面闊9間進深5間,內塑五方佛,全為明代所塑,中間3尊為木雕,兩邊的兩尊為泥塑。
  • 佛教八宗祖庭旅行記《華嚴宗——西安華嚴寺》
    關中平原就是由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的各個水系衝積而成。看西安附近的一段猶如鳳凰展翅,南北的水系和原猶如雙翅的骨架和羽毛。在幾大主線的原和原之間是水切和衝積的川,有名的就是少陵原和神禾原之間的——樊川;神禾原和終南山之間的御宿川。
  • 大同華嚴寺,上下華嚴寺
    大同華嚴寺,上下華嚴寺華嚴寺之名,依佛教經典《華嚴經》取義而來,華嚴寺是佛教大乘八大教派之一的華嚴宗傳法之地,據說祖庭在西安,而大同華嚴寺是上華嚴寺和下華嚴寺的總稱,遼道宗耶律洪基是一個從小熱衷華嚴、彌陀殿,無不高大莊嚴,就連中間的廣場也很寬闊,真不愧是遼代的皇家寺院、皇家家祭的重要場所啊。
  • 遊山西大同華嚴寺之上華嚴寺,看我國遼金時期最大的大雄寶殿
    山西大同華嚴寺,始建於我國的遼代重熙七年(1038年),因遼代時佛教華嚴宗盛行,特在大同地區建設了華嚴寺。遼末時因戰爭局部被毀壞,金代時重新修建,因大同當時是遼金的陪都,所以華嚴寺一開始就得到了皇家的重視,修建規格很高。
  • 寺院常住居士禮儀
    安徽省九華山華嚴寺   《新建大雄寶殿油漆彩繪和佛像貼金工程緣起》安徽省九華山,位於安徽池州市青陽縣境內。,前院為養老院,華嚴寺收養的十多位孤寡老人多年居住在這裡】 2002年,應地方政府及民眾邀請,受大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上慧下深大和尚親派,其得意弟子釋廣林法師下山主持重建該寺。
  • 華嚴寺
    慶元三年(1197),華嚴院額被馬氏兄弟翻出來用在望春橋東小山之南的新建寺院。筆者認為,望春橋東華嚴院建成後,後人一併將此處小山呼為黃琢山,於是出現了後來學者「黃琢山到底在府城內還是府城外」的爭論(至於城內兩個華嚴寺,更是不足為奇)。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於慶元五年(1199)為華嚴院撰有《會稽縣新建華嚴院碑記》。碑記中記載了不少關於華嚴院的史料。
  • 142座「漢地全國佛教重點寺院」門票現狀考察
    網上搜索數據所獲142座「漢地全國佛教重點寺院」門票柱狀圖  以下考察的是,如果我們想進入142座「漢族地區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中的任一所,需不需要付門票,或到底需要付多少門票錢。  小結:  1、漢族地區142所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中,計有141所對外開放,其中40所可免費進入。  2、要進入其他寺院,所要付的錢從1元至226元不等,其中四大名山景區的進山費都在140元以上。南嶽衡山、嵩山少林景區門票皆為100元,次之有樂山大佛景區、琅琊山景區、靈谷寺景區和桂平西山景區,門票80-95元不等。
  • 思南古韻 | 華嚴寺
    史實證明,華嚴寺是宋時就有了的。田氏土司政權在思南存續三百年(1119年一一1413年)間,思南得益於烏江水道之利,成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本地土官熱衷奉佛興寺,華嚴寺也是田氏土司的祝壽所,他們篤信佛教,大建梵剎,華嚴寺由此興盛起來,推動了佛教得以在這方土地上廣泛傳布。從這個意義上說,華嚴寺應該在貴州佛教史上應佔據一席之地。
  • 臨潁縣華嚴寺
    華嚴寺位於河南省臨潁縣三家店鎮烏江溝南側臥龍崗尾,始建於北宋。華嚴寺又名商城寺,是一座歷史悠久、建築宏大、方圓百裡遠近聞名的大寺院,華嚴寺因收藏華嚴經書而得名。高宗廟既不同於佛教寺院,又有別於道教廟宇,奉商王武丁為神明,可謂是中華幾千年來絕無僅有的,由此可知民眾對親民愛民的商高宗武丁的敬仰和愛戴。這已成為有濃厚民間鄉土文化底蘊的商代文化遺產。二、佛教興起,華嚴經傳公元前6世紀,印度釋迦部落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佛教,東漢明帝永平年間,佛教傳入中國。
  • 佛教寺院免門票呼之欲出 名山大寺還等什麼?
    事實上,關於「寺院免門票」的呼籲從趙樸初開始便持續不斷,教界與學界等諸方人士紛紛建言獻策,更有多家寺院在去年初主動取消門票,寺院回歸公益逐漸從理想走向現實。 然而,地方壟斷廟產資源的僵局尚未打破,寺院維持自養的瓶頸需要解決,廟產法律主體掣肘有待突圍,在此情形下,假日辦雖取消,寺院門票是否還會照收不誤?佛教能否真正脫離「挾佛斂財」的商業化樊籠?
  • 【文苑】思南古韻 | 華嚴寺
    史實證明,華嚴寺是宋時就有了的。田氏土司政權在思南存續三百年(1119年一一1413年)間,思南得益於烏江水道之利,成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本地土官熱衷奉佛興寺,華嚴寺也是田氏土司的祝壽所,他們篤信佛教,大建梵剎,華嚴寺由此興盛起來,推動了佛教得以在這方土地上廣泛傳布。從這個意義上說,華嚴寺應該在貴州佛教史上應佔據一席之地。
  • 【寺院】寺院設計的奇幻之旅
    湖北宜昌古佛寺坐落於湖北宜昌的古佛寺,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積澱,幾度興衰,目前是宜昌市區唯一的佛教叢林,發揮著佛教度化人心的社會作用。傳承文化,重建聖竹林寺對嵩山地區佛教的傳播和影響都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為當地改造和旅遊開發創造條件突出特色,突出聖竹林寺反映「佛教之源「性質的文化符號,所以把聖竹林寺設計成帶有古印度風的現代低碳綠色寺院。
  • 探訪藏傳佛教最大寺院——哲蚌寺
    哲蚌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與甘丹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於1416年創建。解放前該寺僧眾超過一萬人,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擁有141個莊園與540多個牧場,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我沿臺階向寺院走去,遊人甚少。整個寺院給人以空靜脫離俗世的感覺。整個寺院依山勢逐級修建佛殿經堂、扎倉僧舍,群樓聳立,層次錯落有致,規模宏大。
  • 尕藏加:清宮在京新建與修繕的藏傳佛教寺院
    清代在京城、熱河、五臺山、多倫諾爾、漠南歸化城、漠北庫倫、漠西伊犁,以及遼寧、四川、甘肅及西寧等地新建或修繕了許多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的藏傳佛教寺院,其中京城皇家第一寺雍和宮、熱河普寧寺等,最具代表性。本文僅對京城藏傳佛教主要寺院作簡要考述。
  • 這座古寺是瀋陽現存最大的佛寺,也是東北四大佛教寺院
    慈恩寺是中國東北四大佛教叢林之一(其他三座為長春般若寺、營口楞嚴寺、哈爾濱極樂寺),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南大街三段,東臨萬泉河,有萬柳塘公園、帶狀公園環繞,優雅而清淨。瀋陽最大的佛寺:慈恩寺寺院坐西朝東,佔地約12萬平方米,院內建築分三路,共有房屋135間,建築面積達三千平方米。
  • 遊大同華嚴寺,感受遼金時皇家寺院鼎盛格局(暑期預約免門票)
    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於遼重熙七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後毀於戰爭,金天眷三年重建。華嚴寺佔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7月14日起大同市華嚴寺景區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間對全國遊客免門票。
  • 旅遊:昭覺寺——四川重點佛教寺院,有川西「第一叢林」之稱
    因坐落於成都北郊5公裡,昭覺寺倍顯幽靜,這個素有川西「第一叢林」之稱的名寺,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至今日本和東南亞一帶許多佛教寺廟還把昭覺寺視為祖庭。其主要建築有:山門、八角亭、天王殿、先覺堂、圓覺堂、御書樓、觀音閣、涅磐堂、藏經樓和圓悟禪師墓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