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嶺古道上的小村,仿佛仙境的「桃花源記」

2021-01-09 平安帶你看世界

小村嚴坪是西秦嶺深山中一個迷人的地方,去年秋天來了以後,心緒又何時重歸故裡,春夏之交的五一長假,又到這個小村住了兩天,細細品味。

這座小村坐落在一片巨大的緩坡上,四面環山,只在西邊的山坡下有一條通向外面的路,路沿峽谷西行,可到達481縣,一條沿嘉陵江畔、江水碧綠的縣道,峽谷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月亮峽。

由481縣道拐入月峽,一條深山峽谷,峭壁拔空,懸崖高懸,明月溪流涓涓入嘉陵江,只見頭頂有一方天空,經過五公裡路程後,豁然開朗:緩坡上有幾個村莊,綠樹成蔭,屋簷青青,溝渠縱橫。

嚴坪小村靜悄悄地居在山坡東南一隅,遠望著嚴坪,一片「朦朦朧朧的村莊依依散煙」的景象,它有兩張閃亮的名片:南面的梅崖山,東面的三國古道。

山之巖高約500米,山之巖高達500米,如一道巨大的幕牆,山之巖高高達100多米,其壁高高達100多米,勢如斧削,黑白相間,猶如巨幅水墨畫。在雨季來臨之際,在崖壁中央一道高300多米的瀑布如雨而降,水霧瀰漫,這就是梅崖瀑布,就像《飛屋環球記》裡的仙境瀑布。

月潭直下,落山崖下的月亮河,與來自東溝峽的溪水一起奔向嘉陵江,而東溝峽是月亮峽的上遊,古道藏於峽谷之中,自古從隴入蜀必經之地,開鑿於三國時期的古棧道孔依舊布滿山間,而與其他古棧道不同的是,這裡的山體截面是千姿百態的化石層,形態各異,形態各異的遊魚、海螺、珊瑚、蝦、飛燕..遠古時期這裡可是這裡啊!河裡滿是黑色的石頭,夾雜著白色的條紋——燕子石!

此古道通往陝西的略陽,古道邊至今仍有幾家人家,開墾放牧,隸屬於嚴坪村。嚴坪村,就守在東溝峽口,望著古道上往來的商旅行人匆匆走過,從繁華到寂靜,梅崖巨幕是否已將那久遠的故事收藏?

許多新房子建在一個小村莊,但絲毫不影響老房子在這個村莊的獨特地位。山下梅崖一座老房子,幾乎沒有破敗倒塌,保養得很好,家家戶戶的門額上都有題字:「山明水秀」「中林蘭蕙」「蒼蒼蒼蒼…」書卷氣息悠悠。嘉慶六年,嚴坪村卻成了進士!

走到村中央,有一處「嚴氏家族墓」,說是墓地,倒不如說是嚴氏家族的精神家園,幾方樸實的石碑,銘刻著歷史長河中一個家族遷移變遷的榮辱與共,這一支是明朝初來此定居耕作、開店營生的嚴氏家族,每一個村莊都應有這樣一方空間,讓我們知道從哪裡來往哪裡去,以德昭後!

晨曦中的嚴坪,一片雲霧瀰漫!

早餐後,趴在高處的露臺上看雲霧慢慢從山谷裡升起來,雲在深谷中聚集而濃烈,越升越散,不一會兒整個村子都在雲霧中縹緲。想著千年名句雲橫秦嶺家在哪裡?「雪扶藍關馬不前」,保持觀察和覺知,都成了旅行中有意義的一部分,收穫越多,你對世界的眼光就會變得更寬容。

在村莊外,我們慢慢地走上公路,雲霧繚繞,陽光時隱時現。烏雲散去,背景是湛藍如洗的天空,梅崖絕壁的巨幕聳立,雲絮在巨幕上緩慢移動,幻化成千姿百態的姿態,好一個巨幕電影!

月亮河兩岸的梅崖壁立,叮咚作響,古道悠遠悠長,油菜花熟了,新翻的田地上的嫩芽開始萌發,房前屋後的核桃樹已經結出了果實,生機勃勃,雞鳴狗叫,這才是真正的山村本色!

相關焦點

  • 西秦嶺古道上的小村,仿佛仙境的「桃花源記」
    小村嚴坪是西秦嶺深山中一個迷人的地方,去年秋天來了以後,心緒又何時重歸故裡,春夏之交的五一長假,又到這個小村住了兩天,細細品味。這座小村坐落在一片巨大的緩坡上,四面環山,只在西邊的山坡下有一條通向外面的路,路沿峽谷西行,可到達481縣,一條沿嘉陵江畔、江水碧綠的縣道,峽谷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月亮峽。由481縣道拐入月峽,一條深山峽谷,峭壁拔空,懸崖高懸,明月溪流涓涓入嘉陵江,只見頭頂有一方天空,經過五公裡路程後,豁然開朗:緩坡上有幾個村莊,綠樹成蔭,屋簷青青,溝渠縱橫。
  • 懸掛百萬平米天然巨幕的嚴坪,見證西秦嶺古道的小村
    小村嚴坪是西秦嶺深山中一處迷人的存在,去年秋季來過之後,心念之何時再訪,春夏之交的五一長假,又一次來此小村小住兩日,細細品味。 小村坐落在一塊巨大的緩坡之上,四面環山,只在西側的坡底下開出了一條通往外界的道路,道路順著峽谷西去,可以接到481縣道上,一條沿著嘉陵江畔的縣道,江水碧綠,峽谷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月亮峽。
  • 懸掛百萬平米天然巨幕的嚴坪,見證西秦嶺古道的小村
    小村嚴坪是西秦嶺深山中一處迷人的存在,去年秋季來過之後,心念之何時再訪,春夏之交的五一長假,又一次來此小村小住兩日,細細品味。 小村坐落在一塊巨大的緩坡之上,四面環山,只在西側的坡底下開出了一條通往外界的道路,道路順著峽谷西去,可以接到481縣道上,一條沿著嘉陵江畔的縣道,江水碧綠,峽谷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月亮峽。
  • 懸掛百萬平米天然巨幕的嚴坪,見證西秦嶺古道的小村
    小村嚴坪是西秦嶺深山中一處迷人的存在,去年秋季來過之後,心念之何時再訪,春夏之交的五一長假,又一次來此小村小住兩日小村坐落在一塊巨大的緩坡之上,四面環山,只在西側的坡底下開出了一條通往外界的道路,道路順著峽谷西去,可以接到481縣道上,一條沿著嘉陵江畔的縣道,江水碧綠,峽谷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月亮峽。
  • 讀《桃花源記》,訪人間仙境
    現今的桃花源景區內開發了桃源山、桃花山、秦谷、秦溪、桃花源古鎮、桃川萬壽宮、桃花源記實景演出等景點,景區面積達到了150多平方公裡,其中核心景區面積約12平方公裡,有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萬畝桃林等。臨沅江,靠群山,古樹修竹遍面,《桃花源記》裡所描繪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意境尚可尋覓。
  • 行走秦嶺:陳家溝,秦嶺古道上凋謝的村莊,時光仿佛倒流
    陳家溝,是古代穿越秦嶺的著名古道之一,也就是峪谷道上的一個小村莊。在全長18公裡的秦嶺終南山隧道沒通之前,從營盤鎮順著陳家溝往山上走,路過一根千年的老樹,翻過山就可以到達長安城,這裡是當年連接商州和長安眾多的翻山細路之一。
  • 讀《桃花源記》,訪人間仙境
    現今的桃花源景區內開發了桃源山、桃花山、秦谷、秦溪、桃花源古鎮、桃川萬壽宮、桃花源記實景演出等景點,景區面積達到了150多平方公裡,其中核心景區面積約12平方公裡,有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萬畝桃林等。臨沅江,靠群山,古樹修竹遍面,《桃花源記》裡所描繪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意境尚可尋覓。
  • 陶淵明筆下的人間仙境「桃花源」
    作品賞析:《桃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仿佛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 非常道:秦嶺古道
    眾所周知,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秦嶺峰巒疊嶂,西接青藏高原,東至河南的廣闊平原地區,有眾多的支脈,南北寬度可達150千米。了解這些群山深處的古道,對於閱讀史書時理解戰爭行軍路線有很大幫助。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秦嶺古道都是怎麼走的。
  • 行走秦嶺:陳家溝,秦嶺古道上凋謝的村莊,時光仿佛倒流
    陳家溝,是古代穿越秦嶺的著名古道之一,也就是峪谷道上的一個小村莊。在全長18公裡的秦嶺終南山隧道沒通之前,從營盤鎮順著陳家溝往山上走,路過一根千年的老樹,翻過山就可以到達長安城,這裡是當年連接商州和長安眾多的翻山細路之一。
  • 煙雨桃花源 仙境在人間
    國慶、中秋「雙節」即將到來,被秋雨浸潤過的湖南常德桃花源,如同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山青青,水潺潺,好似人間仙境。看多了晴時的美好,何不來桃花源感受一下雨中的詩意?撐一把小傘,漫步青石小路之上,置身於秋雨中的桃花源,不需要路途顛簸遠赴江南,在桃花源就看到比江南更美的煙雨景色。
  •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要道,秦嶺古道的意義是什麼
    淺識秦嶺古道在綿延3000餘裡的秦嶺山脈中,從西到東,人們在不同時期修築的秦嶺古道有祁山道、連雲道、陳倉道(故道、散關道)、褒斜道、儻駱道(駱谷道)、子午道、峪谷道(庫谷道)、藍武道(武關道、商於古道),它們是溝通關隴與漢中、關中與南襄的通道。
  • 比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王維筆下的桃花源更是美如仙境
    大家都知道陶淵明寫了一篇敘事散文《桃花源記》,雖然大家都知道桃花源是陶淵明想像出來的,但因為他寫得太過於美好,令人無數文騷客心之嚮往,也開啟了尋找自己理想的桃花源之路。只是千百年以來,極少人能尋覓到這樣的地方,但是,有一個人找到了。他就是王維。
  • 刺透「仙境」,「桃花源」其實是一個黑暗童話?
    ——《晉書 李特李流載記》 三蜀地區的百姓,在流民軍入寇的時候,紛紛逃進塢堡,城市為之一空。不保城而保塢,就是因為城沒有塢好守。 這種策略收到奇效,因此導致準備大肆劫掠的李流流民軍,差點困餓滅團。 對於通常建立在平原上的城,我們都有直觀印象:城市越大,越有窟窿。
  • 「草聖」張旭《桃花溪》: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記》
    我們從前學習《桃花源記》的時候,開頭就有一段寫景的描述,「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古道,西風,秋色——秦嶺深處的鄉村公路
    圖文/人生叄境界陝西之美,美在秦嶺。早有沿古道穿越秦嶺的打算,但由於種種事由,計劃總被擱置。直至去年的金秋十月,我才有機會穿越這一南北分水嶺—秦嶺,此行取道眉太線轉太洋線,直抵黃柏塬風景區。秦嶺之景秦嶺的秋色來得早,一夜寒露,秋風拂面,層林浸染。公路兩邊紅黃綠錯雜斑駁,色彩斑斕,秋的味道在這古道風雨中姍然而來。
  • 雲南有座隱秘古鎮,曾是茶馬古道重要驛站,被徐霞客稱為桃花源
    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如今洗盡鉛華,變得寧靜脫俗。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來過雲南鳳羽古鎮,讚美鳳羽是「桃花源」。時光如流水,千百年來,鳳羽古鎮不顯山不露水,是一個勝似仙境的地方。她仿佛一幅與世隔絕的桃源仙境,是靜謐的,是靜美的。青山綠水縈繞著少數民族的建築,縈繞賞心悅目的田園風光,無人問擾,靜謐中帶著生機勃勃的氣息。
  • 陶淵明:《桃花源記》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型原來是北方人的真實生活?
    文/念田在中國文學史上,東晉陶淵明的一篇《桃花源記》可謂是千古不朽的名文。《桃花源記》講述了一個武陵捕魚人,一次偶然迷路,卻發現了一個世外桃源的故事。文章中描繪的世外桃源處在桃花林中,與世無爭,人人安居樂業,一派和美,仿佛是被歷史遺忘的仙境。這樣的世外桃源成為了眾多類型的藝術創作中的重要題材,一直被世人傳唱。
  • 尋覓秦嶺仙境黃柏塬的清冽流瀑與美麗花境
    秋日曾經去被譽為秦嶺仙境小九寨的黃柏塬,那裡絢麗秋色和峽谷流瀑,留下心中無數美妙回味,夏日伏天,再次走進黃柏塬,大箭溝的清冽溪流和連綿流瀑,核桃坪的花境之路和儻駱古道原始森林,留下黃柏塬新的美妙。清晨從青峰峽的晨光裡出發,經過太白縣城,翻越一道道山嶺,來到大嶺雲海,這裡是秦嶺2400米的一個高點,也是西安到黃柏塬翻越最高的山嶺路點。站在觀景臺,俯瞰蒼茫山巒,晨風裡涼涼的寒意,讓人忘記夏日伏天。路邊小攤的山裡紅和杏幹,為大嶺添上了點山的色彩。